九味书屋 > 耽美百合电子书 > 穿回古代好养老 >

第33部分

穿回古代好养老-第33部分

小说: 穿回古代好养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也有土豆那也抢不去您的生意啊,而且,兴许明年我就能卖给你更多的土豆呢。”

萧远赫拉着小星儿在一边听了风夜又是嘲讽又是安慰的话语,心里就觉得好笑,看他那得意的小样,跟一只偷到腥的猫一样,忍不住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

风夜笑着回头看了看他,又转过身看着小伙计给土豆称斤。

“周掌柜,那我就告辞了,下个月一定会按时给您送来的。您可记住了,表皮发青发紫的土豆一定不能吃,做土豆时也要保证熟透才行!”风夜照例谆谆告诫了一番,出了事可是很大条的。

“好好,老朽记住了。小兄弟要不留下吃个午饭?”

“呵呵,午饭就免了,不打扰掌柜的发财了,告辞。”

走出鸿雁酒楼,风夜和萧远赫在东市一路走着挑买东西,青山赶着马车跟在后头,星儿坐在车辕上跟他兴奋的叽叽咕咕说个不停,手上还不停的把风夜买给他的糖丝丸子往嘴里塞。

真是俩小孩。

风夜去肉市买了十多斤的五花肉,几根猪筒骨,一根猪蹄髈,再多也不能买了,这样的天气没有冰箱根本放不久,五花肉腌了做风干腊肉还能放顶得久。

风夜还在地摊街买了几条大草鱼,拿回去养着什么时候要吃就可以吃,又把盐油酱醋花椒石膏等等大料小料都添置了,连同小孩子的零食和小黄米、八宝豆之类的也买了些,又带着萧远赫去布庄拣了两匹布(当然是萧远赫付的钱),主仆俩的衣裳都要置几套,他们原来的长衫衣袍根本不适合在乡下穿。

采买整齐后,已经是大中午了,一行人直奔城南的盛世酒楼,萧远赫说了,要请他们吃大餐。

风夜也不跟他客气,有得吃就吃,再说,这古代的高级酒楼他还没进去吃过饭咧,见识一下也不错。

到了那家酒楼,风夜首先看见的就是一个大理石砌就的高阶,从高阶上去是一个门廊,高高的门廊顶上漆着大金字“盛世大酒楼”几个字。

风夜看得暗暗咂舌,娘咧,一个酒楼还要砌个大牌坊,看着就是不想让老百姓进去啊!

进了酒楼,里面是一个小教室一样的大堂,摆着一色的八仙桌、高脚长板凳,大堂正对着门口的木楼梯,靠里的一边是柜台,上面摆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酒坛,另一边有小二托着菜盘穿梭往来,后面应该是厨房。

此时大堂已经有好些客人在进餐,看衣着都是比较有钱的,风夜和萧远赫一行人进来就有小二过来招呼,萧远赫没理会小二,径直抱着星儿,带头往楼上走。

今日萧远赫穿的还是他以前的那些华美衣衫,一看就是个有钱贵公子,风夜和青山也是长布袍衫,他们一进来就往楼上走,倒也没有人惊讶,只是萧远赫的外貌引起了几个人的指点。

沿着楼梯上去,上面是一个比一楼更加开阔的大堂,正中间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酒缸十分引人注目,酒缸上有几个弯弯曲曲的大字,风夜就认得一个“大”字。萧远赫看见风夜盯着酒缸看,笑着解释道:“这是此间酒楼的特色,那缸里是安州特有的“漓泉大曲”,是这家的掌柜特地从安州高唐县运回来的,那里的漓泉酒最是有名。”

说话间几人在临窗的一张桌子坐下,这里的桌子都是小圆桌,配着整套六个的高脚小圆凳,桌子和桌子之间有一排排一米多高的木格栏隔开,其间还摆着些竹子、花树盆栽。

在风夜打量的时候,跑堂小二已经拿了茶水给各人斟上,萧远赫问他:“风夜想吃什么菜?”

想吃什么菜?我怎么知道这里有什么菜,风夜找了一圈也没找着菜单。

“我对这里不熟,你点吧。”

萧远赫笑嘻嘻的说:“不熟没关系,菜式都在那里,你看看要吃什么。”说着指了指墙上。

风夜一看,原来四面墙上都挂着一些小牌子,上面写着的应该就是这个酒楼的招牌菜了,只是那些字都是弯弯绕绕的古体字,他看得不明白啊。

风夜正在郁闷,一边伺候着的小二就机灵的向风夜介绍起来了:書香門第“这位公子,我们酒楼的水晶肘子、糖醋鲤鱼、纸包鸡、糯米排骨、香煎银鱼豆腐是顶顶有名的,您要不尝尝?”

“那要个糖醋鲤鱼、糯米排骨吧,其他的呢问他。”风夜从小二介绍的挑了两个,就把点菜的任务交给萧远赫了。

萧远赫笑眯眯的问一本正经趴在桌子上等着吃饭的星儿:“小星儿想吃什么呀?”

“鱼。”小星儿指着一个正走过的小二手上端着的菜盘。

萧远赫笑着看了风夜一眼,大的小的都爱吃鱼,果然是小猫。

“那糖醋鲤鱼、糯米排骨、鱼香茄子煲、清炒藕片、烟筒白菜、芥菜鱼头豆腐汤,一钵白米饭。暂时就上这些吧。哦,还有,给我们装一坛漓泉大曲,等会我们要带走。”

萧远赫没忘了刚才提到这酒时风夜闪亮的眼神,就差没在脸上写上“真想尝尝”几个字了,明明酒量就那么一点,偏还喜欢品尝美酒。

“好嘞,客官稍等!”小二给几人的茶碗加了茶水,白毛巾往肩上一搭,跑下楼去传菜了,跟电视上果然是一样。

话说大酒楼的效率就是不错,众人等了没多久菜就陆续上来了。

风夜早上只喝了一碗豆浆,现在早就饿了,菜一上来也没客气,一边照顾着小星儿,一边自己大口吃了起来。

青山平时最是贪吃,这时也抡开筷子埋头吃起来,萧远赫和风夜呆惯了,对自己的小厮没大没小尊卑不分的鲁莽样子早就见怪不怪了,自个也拿起碗筷吃起来。

几个菜都做得很有水平,风夜这一顿吃得很是满足,同样是酒楼,鸿雁跟这里相比等级低了不止一两点,特别是那个糖醋鱼和糯米排骨,鱼肉外焦里嫩,入口酥脆,味道酸甜适中,卖相做得也好看,排骨软濡入味,肉味绞透着糯米和荷叶的清香,味道极是恰到好处。

果然能做到酒楼的大厨就是不一般,风夜寻思着回去是不是自己也研究一下,看能不能做出来。

酒足饭饱,几人原地坐着喝茶歇息,等到离着约定回家的时辰还有一刻钟时才坐着马车到李大叔的店铺。

没等多久,长生夫妻和张木匠一家都回来了,于是,马车载着一车的人和物什晃晃悠悠回村了。





47秋收

处暑之后,天气渐渐的没有那么闷热了,山里的早晚也开始有霜降,每天早上都能看见野外的草尖上挂满的晶莹的露珠,人沾到也能感觉到一点冷意。

山里每天的太阳还是那么灿烂,耀眼的阳光衬着金黄的田野,让人的心情总是高扬愉悦。

蝶山村的秋收在这样金色的日子里开始了。

田野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大家扎着裤腿袖子,手抄镰刀,弯腰一边收割一边侃着大山,孩子们在收割完的田里窜来窜去的笑闹着。

风夜、穆青和萧远赫也在田里割稻谷,青山带着小星儿在家,偶尔帮着烧烧凉茶做做饭什么的。其实按风夜的想法,萧远赫根本不可能像个农夫一样踩着泥土弯着腰在田里收割,人家一个有钱少爷住在自家,平时劳动劳动没什么,可是像这样累得腰酸背痛腿脚抽筋的农活儿是不应该让他帮手的,好歹人家也是付了房钱的呀。不过,萧远赫坚持要体验风夜劳作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没理会风夜的劝阻和青山泪一把鼻涕一把的嗷叫,穿起短打,撸起头发,手拿镰刀就跟着风夜下田了,把蝶山村人惊奇得纷纷找风夜打听是不是那位贵公子没钱付房租了才出劳力抵债。

风夜把村人的猜测跟萧远赫一说,他嘴角抽搐着半响没说话,青山跳着脚直说要帮少爷请几个长工回来代劳。

禾田里的水早就放干了,田里的土晒得裂开了一道道纵横交缠的细口子,小小的蜘蛛在田土里爬来爬去,密密的稻杆里结着一张张小小的蛛网,上面还挂着未被晒干的水珠,稻禾里总是藏着很多各种各样的小虫子,割稻时虫子就会飞出来到处窜,好在都是不叮人的。

萧远赫拿着镰刀在风夜的旁边割稻,左手一撸抓住一大把的稻禾,右手的镰刀一送一拉就割下来了,动作那叫标准到位一气呵成又快又好,风夜看得不禁暗赞。他不过是看着风夜和穆青做了一遍,外加听风夜说了要点就做的这么好了,不了解情况的还以为他是熟手呢,想当初风夜第一次割麦子的时候还割伤了手咧,割下来的麦茬还是长长短短不整齐的。看来世上还是有天赋一说的,有的人天生就是做什么都能做的比一般人好,萧远赫估计就是这种人了。

割下来的稻谷和麦子都扎成一捆捆堆在大簸箕里放在田埂上晒,村里的几个公共晒坪现在还是很紧张,排着队等着脱粒的人家还有老大一堆呢,风夜想着有空的时候还是在自家门口弄个晒坪打个碾盘吧,以后就不用老等着用村里的了。

好在风夜家收稻是在众人后面,等他们把水稻全部收割完,刚好就轮到他们碾谷脱粒。

拉碾的牛是借高村长家的,风夜家的牛还小,没法用。

脱粒晒谷之后,风夜又忙着把上造【1】的麦子拿出大部分运到城里卖掉,要不然家里就放不下了,也吃不了这么多。

(【1】上造:就是“上一季”的意思,南方土家话语。在南边很多地方的稻麦是一年两季,人们把春季中夏季收的这一季成为上造,夏播秋收的那一季称为“晚造”。)

新收上来的稻谷有粳稻和籼稻,还有糯稻,风夜留下一部分足够家里吃的,剩下的都碾磨成白米卖了。

风夜家现在也是吃白米了,他在现代吃惯了精小米,这里的糙米虽然营养好,但是他还是不怎么喜欢吃的,如今粮食不缺了,家里的米缸也就换装成白米,糙米是隔那么半月一月的才吃几顿。风夜也不怕村里人知道议论了,反正在别人眼里,自己就是一有钱人了,盖青砖大瓦房的时候都被人戳着背脊议论了一通了,现在他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由得他们说吧。

不过,现在还不是磕闲话的时候,收完了稻麦,村人们又忙着整田整地,翻耕施肥,准备着冬种。

风夜也忙得不行,收了稻谷要晒田犁地准备种冬麦土豆,翻了地要收芋头木薯花生,收了这些七七八八的又要耕地埋肥,还要忙着准备土豆种。

风夜和穆青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萧远赫对这些不熟,而且风夜也不好意思一直要他帮忙,风夜只能在村里雇了几个帮工帮忙。

家里的三亩水田留着两亩种冬麦,另外的一亩风夜全部拿来种土豆了。村里的人虽然都知道风夜种的土豆卖到了城里的酒楼,但是毕竟还没有广泛流传开,思想不怎么开放又没什么商业触觉的村人对于风夜如此大片的种植土豆还是不怎么理解,他们都认为这种土东西始终比不过种麦子实在。只有长生和村里另外的两家人,他们都跟风夜买了土豆种,开了半亩几分地种土豆,风夜只能说他们的眼光实在是高出了其他人不是一截两截。高村长本来也是看不上土豆的,经过风夜的游说,高大明才种了两分地的。

经过高村长家这样,风夜也就没去游说张木匠还有其他人了,反正到时候看到了利益,就是没人说服他们也会赶着种的。書香門第

风夜家的田地都耕翻完了,施下了足够的粪肥沤晒着,稻麦都晒干收到谷仓里,木薯拍碎剁成片晒干,一茬茬的花生也摘下来装了框,忙完这些的时候八月就过去了,九月重阳也快到了。

风夜家如今可谓是“仓廪实”,家里新打的几口大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