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232部分

天朝之梦-第232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非常有效的战时体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将统治区内的战争潜力动员出来,比满清的部族政治和朱济世所实行的依靠商人士绅管理社会的体制都更有战斗力。

    不过,要实行这样一套体制却不大容易。现在杨秀清遇到的一个大麻烦,同朱济世刚开始造反的时候差不多,就是缺乏可靠的干部!如果后世过来的朱济世现在看到《天朝田亩制度》的全部内容,恐怕会立即联想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土地改革了。两者的共同之处实在是太多了,可是后者拥有的干部和人才,却不是此时的太平天国可比。这个太平天国的最高领袖现在一头扎进了洛阳的后宫,基本不理朝政。而设想出《天朝田亩制度》的杨秀清本人也是个不识字的矿徒,能够琢磨出这么一套东西已经是天才了。这实施推行《天朝田亩制度》的方法,恐怕不是杨秀清可以凭空想象出来的——其实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在理论阶段可以依靠天才的头脑进行推论设想,一旦付诸实施,则必须依靠无数实干之才去不断实践,然后再总结经验进行改良,方可找出真正可行的道路。

    因而杨秀清在豫西试水《天朝田亩制度》所遇到的种种难题和阻力,也就丝毫不足为奇了。

 第360章速决,渡河北征

    “东王,听说道光妖头把山西的妖兵都调来河南了,不如由我带兵入山西去筹粮吧。”

    西王萧朝贵这时提出了分兵抢粮的建议。《天朝田亩制度》推行的并不成功,引起了豫西地方士绅的极力反抗。而太平天国的骨干又多是来自广西的客家人,很难同河南地方的贫下中农打成一片,要发展河南地方干部也不是那么容易。即使招揽到一些人,也都是原来的强盗贼寇,不可能用他们去经营地方。所以太平天国2年豫西地方的秋粮是肯定征收不到多少了。而之前在湖广地区所掠得的粮食,也已经消耗殆尽。现在太平天国圣库中的存粮,顶多能让他们的百万之众吃上两三个月。

    三军断粮的危机,就在眼前!

    眼见形势危急,杨秀清只得中断给百万之众“洗脑”的浩大工程,提前指挥大军沿黄河发动东征了。

    而在太平天国大军出发之前,大明国王朝廷的使臣就千里迢迢而来,给杨秀清带来了朱济世的亲笔信。

    在信里面,朱济世告诉杨秀清,满清正在历经财政危机,目前靠发现宝钞、铸造大钱引鸩止渴。集结于河南的二十几万清军,随时都会断饷。届时满清的“老八旗”或许还有斗志,愿意无饷而战,可是绿营和刚刚抬旗,空有身份没有得到好处的“新八旗”绝对会失去战心。

    朱济世的这封信,给太平天国指出了一条取胜的“捷径”。只要在开封战场上同满清对峙,耗干净道光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自然就能大获全胜了!

    可是朱济世写这封信的时候,却不知道太平天国正在遭遇粮食危机。

    “只要能夺来粮食,便能和清妖打持久战,耗个一年半载,道光妖头穷也穷死了。”韦昌辉也同意朱济世的建议。

    “一年半载?真给朱济世去做嫁衣?等咱们耗死清妖,他肯定已经梳理好五省地盘,整顿好了军队,到时候正好借着保卫名教的招牌了攻打我们。”

    杨秀清自有大局考虑,现在是三国征战,可不能光考虑满清,不管朱明。

    “如要持久,干脆挥师西进取了三秦之地,再取陇上川蜀,然后坐观明清相斗。”

    “那可不成,都已经打到河南了,怎么都要北上一搏!如何不能取下北京,再西进不迟。”

    萧朝贵摇摇头道。现在正是太平天国上下心中火热的时候,北京近在眼前啊!

    “东王,现在正是百万一心,都望着北京城的时候,如果放弃,一定会让人心离散的。”韦昌辉也如是说道。

    “当然不能放弃北京!先入京师者为君啊!”杨秀清呵呵大笑起来,指着城外的黄河堤坝道,“朱济世同我们约定的时候,大概不会想到我们的天兵会那么快就打到黄河边上吧?”

    他忽然提起嗓子,大声道“传令三军,休整三日,备齐半个月的行粮,三日后渡河北征!”

    “渡河北征?”萧朝贵和韦昌辉同时惊呼起来,“不管开封的二十几万清妖了?”

    杨秀清冷哼一声“我才不会去啃僧妖头的硬寨呢,让僧妖头带兵追来就是!”

    ……

    河南,开封城北直到黄河岸边现在出现了一条长壕和一道长长的土墙。土墙之后,则是清军的连营,平原之上密密麻麻的都是营帐旗帜。在最东面还有一道长达二十华里的木栅栏,木栅栏之外又是一条长壕。就在长壕之外的旷野上,整齐的脚步激起漫天尘土。一队队的士兵正成连横队,以便步整齐的在一群顶戴花翎的满清大员当前通过。这些士兵,个个头裹黑巾,布鞋绑腿,号衣整齐,胸前背后白圈黑字的“勇”格外引人注目。

    一队一百二十余人组成三列横队,在一面“曾”字大旗的引领下,和着点鼓的声音而行,一百多人举手投足犹如一人,横阵如同一堵移动的城墙,无论前进后退还是转向,都没有丝毫松散。观看的惠亲王绵愉连声赞叹“好!好!这才是我大清的精兵!”

    一边的僧格林沁闻言却面露苦笑,这些兵……是大清的吗?大清朝廷何曾为这些兵发过一块银元的饷?大清兵部的账面上又何曾有这么一支三万人的湘勇?

    没错,这支兵就是曾国藩从江南带来的湘勇,全军上下都是湖南人,是跟着林则徐从湖南出来的兵。在上海又由法兰西军官严格训练了几个月,然后配上了洋枪洋炮就被打发来河南了。

    “僧贝勒,这湘勇比朱逆的会匪如何?比洪杨的粤匪又如何?”绵愉兴致勃勃地问。

    “保卫名教!势灭逆匪!”

    僧格林沁还没有回答,正打他面前通过的一队湘勇喊出了雄壮的声潮,真算是气势十足。

    “这队形变化还有些呆板,不如朱逆的兵。士气也不如粤匪,没有那种视死如归的气势……”僧格林沁很不客气的评价着,丝毫不看一旁刚刚成为河南巡抚的曾国藩一眼。

    “不过朱逆会匪的气势却不如湘勇,粤匪的队形也不如湘勇整齐。若是遇上会匪和粤匪,胜负该在五五之数吧?”

    僧格林沁的这番评价倒是极为中肯,他在东江之战中遇到的明军是由广东帮会子弟为主力组成的,虽然经过西法调教,还有数百名鸭脷洲军校培养出来的军官指挥,但是终究不如湖南农家子弟为主的湘勇悍勇。而他在城前岭遇上的太平军,虽然悍不畏死,不过在训练上是野路子,自然不如法国军官训练出的湘勇队列严整。

    “僧贝勒,这湘勇比起朱济世的贼兵其实是差一些的。”曾国藩捋着长髯道,“不是差在这兵勇身上,而是带兵之官稍逊一筹。”

    “这是为何?”亲王绵愉笑着问道。

    “朱逆早先在香港的鸭脷洲岛上开设一所军官学校,现在已经迁往广州城外的长洲岛,称黄埔军校。其军官都是由这所军校培养而来,军校之中还聘请了不少西洋教官。而下官的湘勇是用三湘士子带兵,虽有忠君爱国之心,但在西洋兵法之上终究差了一筹,所以兵队变化就有些呆板了。”

    亲王绵愉点了点头,深以为然地说“开军校培养军官的法子不错。僧贝勒,等打完这一仗咱们就向皇上上折子请开军校训练八旗官佐如何?”

    僧格林沁苦苦一笑“王爷说的是,等打完这一仗,咱们是得狠狠振作一番了。”

    正说到这,傅方急急地跑过来,递上一封紧急军报,僧格林沁接过一看,脸色骤变“是河北河务兵备道的急报!粤匪自郑州渡河,正在急攻原武、阳武二县!”

    说完僧格林沁就把军报递给惠亲王绵愉,这位王爷虽然是奉命大将军,但是对军务一窍不通,所以一应军务都由僧格林沁做主,他不过是个摆设。

    “僧贝勒,咱们是不是要赶紧发援兵去救啊?”才看了几眼,亲王绵愉就急急地问道。

    “来不及了,原武、阳武二县没有几个兵,这会儿早丢了。”僧格林沁摆了摆手,那两个县的县城里只摆了两营绿营,归属河北河务兵备道指挥,职责不过是监视黄河以南的太平军。

    “僧贝勒,粤匪会不会渡河北上往京师而去?”傅方低声提醒了一句。

    “不好说,不好说……”僧格林沁摇摇头“京师还有三四万八旗新军,直隶也有兵,又有坚城可恃……”

    亲王绵愉插话道“可皇上和几位阿哥还留在京师未走,真要是有个什么万一,我等就百死莫属了。”(未完待续。)

 第361章战场迷雾

    道光皇帝和四阿哥奕裕⒘⒏甾刃馈⑵甙⒏甾茸X、八阿哥奕詥、九阿哥奕譓等人都留在北京城未走,以示同粤匪死战以保社稷的决心。当然谁也不相信这六位真的会学崇祯皇帝来个君王死社稷。真要苗头不对,一准会溜之大吉。

    但是惠亲王绵愉可不能让道光和五位阿哥有哪怕是一丁点儿殉国的风险。因为他们仨一死,最有资格当大清朝皇上的就是自己和惇亲王奕誴,后者是道光皇帝的第五子,不过已经过继给了道光皇帝过世的弟弟绵恺,袭了惇亲王,眼下正在盛京。因而在名分上并不比惠亲王更有资格继承皇位,而且这位惇亲王为人粗鄙荒唐,书读得也不好,很不受道光皇帝的喜欢。而且在宗室内部的名声也不大好,总喜欢装老百姓满北京城溜达,跟一帮不相识的劳动人民打成一片儿,没有一点王爷的样子,更别说当皇上了。所以手握二十几万重兵的惠亲王绵愉,到时候可就是大清朝的万岁爷了。

    “僧贝勒,咱们得往彰德府派援兵,无论如何不能让粤匪靠近京师。”惠亲王绵愉难得做了回决定。

    “可派多少兵合适?”僧格林沁想了想,明白了绵愉的心思,便没有提出不同意见。

    可是派多少兵合适,却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因为粤匪的进攻方向未明,虽然打下黄河北边的两个县,但并不代表就会一路向北。从军事角度来说,甩开开封的清军主力直接去打北京城是极大的冒险。因为北京这样的坚城根本不是短期内能打下来的。到时候粤匪顿兵坚城之下,开封的二十几万清军再从背后进攻,可就是腹背受敌的窘境了。所以粤匪攻打原武、阳武二县多半是佯攻,想要分散清军的兵力,以便各个击破。

    “王爷,现在粤匪据了内线,还握有主动,战于不战都操之敌手。”僧格林沁皱眉道,“若用一部增援,有可能为敌所破,若全军北上……这开封城谁来守?”

    “开封不要了,就把粤匪堵在彰德府如何?”

    僧格林沁摇摇头“开封一失,黄河以南可就丢干净了(此时黄河夺淮入海,所以山东在黄河以北)。”

    “全军往攻郑州,与贼一决死战如何?”傅方提出建议道。

    “一决死战?能有几分把握?”僧格林沁看了傅方一眼,“举国的精锐都在咱们手里,要是有个什么闪失,咱们这些人更是百死莫属!”

    “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该怎么办啊?难到要眼睁睁看着粤匪北上?”惠亲王绵愉急道。

    “先得探明粤匪动向再做计议。”僧格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