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331部分

天朝之梦-第331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省已经没有完善的行政体系可供利用。太平天国并不是合格的建设者,但却是相当高效的破坏者!满清原来的行政体系已经荡然无存,连一直以来作为朝廷统治基础的士绅也不复存在,要么被太平军消灭,要么成为割据一方的豪强!

    现在的北方农村,除了少数大城市周围,都已经是无政府状态了!而且北方的粮食生产也因为太平天国运动造成动乱而大幅度萎缩,如果不出意外,1850年北方各省肯定要爆发大规模粮荒!如果大明的北伐提前,那么朱大皇帝就必须要对北方数省的饥荒负责,更要提防因为粮食不足所引发的民变。

    淮安府,大明天子行在,朱济世准备召开御前军议。开会决定军事问题前,他需要先定下政治方针,于是就和罗泽南还有被朱济世特地从苏州请来的潘世恩商量起来。这潘世恩虽然已经是80来岁的年纪,但是他熟悉长期在清廷担任高官,对北方各省的情况无比熟悉,也稍知一些兵略,又和被困在济南城里面的那些个不知道是忠恭顺王还是忠大明的家伙相熟,所以朱济世就以他为参赞,问以安北之策。

    潘世恩道“平北之策还是一个抚字。可惜林少穆病重体弱,否则以其为北直隶总督,北方之事就可尽委之了。”

    朱济世淡淡一笑“没有林少穆还有曾国藩嘛,山东之事可暂时委任给他吗?”

    潘世恩摇摇头“就怕曾涤生的刀磨得太快……他的湘勇在这两年可被太平军欺负惨了。”

    “潘先生的意思是……”朱济世摸着胡子。似乎不解其意。

    潘世恩笑了笑道“太平军和曾涤生有仇,对皇上对大明却是有功的,破灭满清,屠八旗壮士二十余万,是为大明报仇,即便据北方抗王师。也是功大于过,皇上当以宽仁待之,如何能尽皆屠戮?老夫以为,皇上平北之策就在于恩怨分明,厚赏而轻罚。”

    朱济世皱眉细想,然后豁然,连声道“潘先生果然高明!洪杨与我大明有功无过,即便与朕逐鹿中原,也是因为清失其鹿罢了,朕不会对太平军将士赶尽杀绝。即使拿到杨秀清也会以公侯之位相待。”

    一旁的罗泽南闻言却大皱其眉,有些埋怨地看了潘世恩一眼,不过却说不出什么反对的话来。要不是杨秀清在滑县在北京城里杀了个血流成河,江南的士大夫哪儿那么痛快就投靠大明?这满清其实是北杨秀清给打垮的——满清的基础就是一百多万旗人,其中精壮顶天二十万,其中至少十五万让杨东王杀了。连道光皇帝本人都成了阶下囚,谁还会对满清报以幻想?既然满清已经无望,江南士大夫也只有在朱明和太平天国之间选择一个效忠了,他们都是读圣贤书的,怎好投靠拜上帝灭名教的太平军?当然只有投靠大明,这样才让朱济世拿下一个完完整整的江南鱼米之乡。

    朱济世却含笑点头,这个潘老狐狸只是老,可一点不糊涂啊!自己只是和洪杨争天下,和太平天国的普通军将算不得死敌。说起来,自己和洪秀全、杨秀清还有太平天国的上帝都是亲戚呢。就算抓到洪秀全、杨秀清也不会砍了他们的脑壳,还是要在应天修个府邸养起来的。至于寻常的天国骨干,就更加要妥善安置了……对整个国家民族而言,他们还是有功劳的,自己连奕欣都宽恕了。还封了渤海公,怎么就容不下这些民族功臣?

    不过这些功臣

    山东泰山,杨秀清登上山顶,远望东南,沉郁已久的心中顿时荡起一股豪气。他还没有失去中原逐鹿的本钱!之前韦昌辉在徐州的兵败只是小挫而已……韦昌辉的兵本来就不怎么能打,除了曾天养的洋枪左军,其余都不是真正的精锐,在攻城战中被苗家军打垮也不说明太平军一定朽了。不过却可以给朱济世君臣造成这样的假象,他们现在一定都变成骄兵了吧?

    骄兵必败啊!

    所以现在还得继续用骄兵之计,大踏步后退,放弃山东、豫东的地盘,让朱济世、苗沛霖还有济南城里那些人去争吧。而且山东、豫东的秩序早就乱了,地方上盗匪横行,豪强割据,老百姓民不聊生……就让朱济世去头疼吧!那么乱的地盘,没有大军镇抚可不行的,这样一来,明军不断占地,他们的兵力就会不断摊薄,等到了黄河以北的大平原就一定有可乘之机了。

    自打破了北京城,杨秀清可就一直在准备和朱明决死战了!他在军事上的准备主要是两方面,第一是将黄河溃决所造成的200余万灾民编伍团营,安置在北京周围,一共组建了8个屯田军!随时可以拉出十几二十万精锐!这些灾民得到太平天国收容,又分给土地,自然对天国感恩戴德,全都成了拜上帝教的信徒,上了战场可不亚于广西出来的老兄弟!

    第二个方面是大规模扩充骑兵马队,在和满清议和之后,太平军就和内蒙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建立了联系,用食盐、布匹等生活物资换取了大量的马匹,再以豫王张乐行的捻军马队为基础,组建了前后左中右五个马军,拥有骑兵近6万。虽然都是仓促组建起来的,但是比起没有多少骑兵的明军,总归是个巨大的优势。

    可惜,两江的漕帮始终没有闹出太大的动静,连一场像样的民变都没有闹出来,顶多就是几场抢米风潮,还都给明军毫不费力镇压下去了。看来江湖上面红花最多,青叶最软,白莲藕最凶的说法还是不错的。

    “东王殿下!苗家军又北上了,正往曲阜开进!”

    代替杨辅清统领东殿直属各军的求王林凤祥这时急急走到了东王身边。

    “东王殿下,标下愿带一部兵马去狠狠教训一番这个不识好歹的苗妖头!”

    林凤祥大声吼叫着,徐州之败在他这样的“老兄弟”看来,简直就是天国奇耻大辱。

    “车马准备好了?”杨秀清只是淡淡一问。

    “东王殿下!”林凤祥噗通一下跪在地下,“请允许属下出战吧!”

    杨秀清哼哼一笑,道“朱济世一定已经北渡淮河了!要不然苗沛霖是没有胆子往曲阜而来的。”他的声音陡然放沉,“这一战的关键不是苗沛霖,而是朱济世!只有打败他,我太平天国才能坐稳了这个花花江山!”

    听到杨秀清这话,林凤祥就是一惊,他是略知杨秀清的大计划。就是大幅度后退,把山东、河南这些被战火蹂躏得一塌糊涂的烂地都丢给朱明,然后集中兵力在黄河以北和明军打一场大的,一战定生死!

    杨秀清冷声说着“直隶一战,定的是我天国存亡,本王也将亲自上阵督战!若不取胜,誓不生还!”

    退路当然已经准备好了,杨秀清说这话的时候,杨辅清已经取了西安,李秀成正带兵“护送”恭顺王父子还有绵愉和僧格林沁的军队去甘肃的封地。不过这些不能和普通的太平军将士说,对他们,杨秀清必须要摆出一个决死一战的姿态!

 第511章 兵分三路来 今天第一更

    说好是六更的,先奉上第一更

    大明光复3年,冬。

    中原的连番大战已经让这片古老的土地陷于疲敝,更何况太平天国骤然崛起,并没有治理大片土地的经验,又无法和传统的士绅阶级结合,因而中原地区的秩序相当混乱——太平天国的有效统治只集中于洛阳、开封、南洋、襄阳等几个中原大城周围,还有北京附近“屯田八军”所辖之范围内。

    所以太平天国在中原的统治,就好象无根飘萍,甚至还不如被他们推翻的满清基础牢靠!

    而且现在中原落入太平军手中为时日浅,那些在太平军屠刀下苟延的中原士绅无日不盼王师北上,好恢复原有的社会秩序。即使已经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是伸长着脖子在等朱大皇帝的北伐军,他们这些豪强可都等着“为王前驱”好混个功业呢。

    所以,这一次准备不大充分的北伐,从某种程度上说,还真是人心所向呢。

    根据淮安行在的命令,北伐大军分成三路出击

    第一路,自徐州向北,为东路军,准备收复山东,由淮北巡抚兼提督军务苗沛霖统领,主力是苗沛霖的淮北团练,总兵力约7万余人。另外,被困在济南城内的林则徐部在解围之后,也归苗沛霖统一指挥。此外,苗沛霖还发动了淮北地方的民团10万人随征,帮着转运粮草辎重。这苗沛霖其人虽然没有什么大格局,但却极善经营地方,将一个民穷财薄的淮北打理成了铁桶一般。

    第二路。出两淮,为西路军,准备进攻豫东,由大明天子朱济世亲自统领。所部是大明锦衣近卫军、第三军、第六军和三个皇家近卫骑兵旅。这三个军全都欠编一个师。这一路的战兵达到8万4千余人,另外还有随军民伕近10万人,携带者大批粮草辎重。

    第三路,出辽西,进攻天下第一雄关山海关,为北路军。出动的兵力只有2万6千,乃是欠编一个师的第十军——别看这一路人马人数不多,但也不是太平军集中几倍兵力可以击破的。而且他们的进攻目标比较单一,就是沿着辽西走廊迫近北京,没有分兵驻防安抚地方的任务。另外,辽东、辽西两镇还出动了5万朝鲜或汉八旗民伕随行。

    如果算上民伕,这三路人马,即使不算济南城中的几万林系练军,也有43万之众!对外照例虚张声势,号称百万!这样的出兵规模。比起总参谋部之前的计划已经小了近一半,但是所需的军费和粮食,仍然是个天文数字。军费倒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主要是因为朱明夺取了中国最为繁华富饶之地,而且又初步建立起一套近代金融提醒,朝廷可以通过向金融业借贷筹集巨款。可是汇丰银行只能贷出巨款。却贷不出大米。

    如果单是43万官兵民伕所耗费的粮食,从江南地区调集倒是不难,但是河南、山东、直隶的粮荒却是眼见着就要发生的事情,而且具体的缺口大小又没有一个精确数据,因而大明朝廷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四下筹集粮食北运到淮泗之间备用。而一度荒废的运河水运,居然因为这次战争再一次繁荣起来,这大概算是个意外之喜吧?

    ……

    “朱济世真的动了,兵分三路,出兵号称百万,兵锋直指河南、山东、直隶三省。三路大军之间间隔很大。难以呼应,属下建议将他们各个击破。”已经回到北京圆明园的杨秀清有些精神萎靡,正靠在铺着白老虎皮的暖炕上听自己的属下报告军情。

    “属下也建议集中兵力先破其一路,朱明的东路军都是乌合之众,可以先灭了它。”

    “属下附议。应该先破其东路,然后再破其北路,如此朱济世亲自统帅的西路主力就会不战而退……”

    孔繁灏因为投降太平天国,被杨秀清封了个衍圣侯,因而也要参加东王府的“朝议”,站在班尾,哭丧着脸在听。心里面则把曲阜团练上下七十几代祖宗都骂了个遍——曲阜团练里面的骨干都姓孔,全是孔夫子的后代,他们的七十几代老祖宗是谁?

    不过孔繁灏还是有理由发火的,因为那些孔夫子的后代太不禁打了(废话,成吉思汗的子孙都被太平军打趴下了,孔夫子的后代能顶住才怪)——那么坚固的曲阜,在太平军是全力猛攻之下几天就陷落了。城陷的时候孔繁灏还准备化妆出逃,去应天府投靠朱济世的,谁知道还混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