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673部分

天朝之梦-第673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苗沛霖还是摇头,“这样的选举办法士绅太吃亏了,只怕会有反弹,到时候舆论又要吵翻天了。”

    “舆论?”朱皇帝突然一笑,冷冷地道,“苗卿,你以为朕真的没有办法控制舆论?现在的舆论不就是报纸吗?报纸又是谁在办?”他的语气已经放沉,“朕在义务教育的问题上给了士绅大利,在选举权上面当然要捞回本来了。”

    苗沛霖和郑洪互相瞅了一眼,眉头都拧得紧紧的,宪法、议会已经是中华千年以来所未有,如今还要票选议员,这事情到底是福是祸,还真不好说啊!(未完待续。。)

 第1032章 威权下移和坏人做好事

    大明光复9年,快到十二月,北地已是寒风凛冽。一长串西式四轮马车正依次通过北京城广宁门的门洞。在中间一辆装饰普通的马车里面,两个红袍乌纱的大明朝臣正谈得兴起。

    “雪琴,瞧见没有,老夫前脚出京,皇上后脚就出牌了。”

    说话之人赫然就是被朱皇帝打发去山西赈灾的左宗棠,眼下两京铁路还没有开通,他是走水路到天津,再坐火车到北京,然后换乘马车去山西的。

    “皇上的牌就是公局议员选举吗?这个公局不是一直在商人的控制中,选不选的还不是一样?”

    回话的是将要去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也就是现在的北海城上任的彭玉麟。他已经得了东西伯利亚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听着好像是个商业机构的头头,但实际上却是东西伯利亚总督,是集军政商大权于一身的高官,之前担任这个职位的可是曾经当过右相的刘鹏。

    左宗棠摇摇头道“选和不选肯定是不一样的,要不然皇上何苦多此一举?”

    “学生看不出什么不一样,自古为官之路,一是军功,二是科举,三是捐纳……何时有过选举?”

    彭玉麟则是不以为然,他算是文武全才,湘湖派的后起之秀,说是左宗棠的接班人也不为过。怎么会看得上议会里面那些浑身铜臭的商人?在他看来,这些选出来的议员就和过去的捐班一样,总归不是正途出身。

    “话不能这么说。”左宗棠摇摇头,“雪琴啊。你这些年一直在东北和军中窝着。是井底之蛙了。不晓得西洋各国的议会权力之大,有些甚至可以决定一国首辅的任免。我虽然不用担心被议会赶下台,但是雪琴你将来要当了首辅却要小心了。”

    听了左宗棠的话,彭玉麟却是呵呵笑了,“相爷,您真是会开玩笑,若议会可以任免首辅,那将置君王与何地?我大明断不会如此的。”

    左宗棠摇头。云淡风轻地说“早个一二百年,英吉利、法兰西的君王、贵族,大概也是这么认为的吧?你以为他们个个都高风亮节,肯把手中的权力拿出来和别人分享?他们这些人办议会订宪法的时候,也都以为可以永远大权在握的。

    雪琴啊,现在皇上是当局者迷,群臣也没有几个看清楚大势,不过老夫却自认为已经对将来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之政治了然于心。实际上,我大明的议会和欧洲各国的议会,在开始的时候是没有本质的区别的。都是为了制约为了征税……在欧洲,或许是贵族要用议会制约君王。而在我大明却是君王要用议会制约士绅。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君臣不能同心,都要想办法制约对方,以致威权一步步不断下移!

    这后果嘛……现在你看英吉利和法兰西,他们的贵族还有多少特权?他们的君王,又有多少权力?就算是皇上说的什么资产阶级,现在未必能牢牢掌控一国之权力。欧洲的英吉利国闹了十几年的宪章运动,就是升斗小民要争投票权,要和贵族、资本家一样参与政治。而法兰西国的小老百姓干脆用暴动争夺到了投票权,他们的皇上拿破仑三世就是靠小民的支持才当上的。至于美利坚国,干脆就是无君无父!这个头,不好开啊!”

    说到这,左宗棠叹了口气,不在言语了,现在大明毕竟还是君权至上的帝国,这些话题怎么都有些大不敬,左宗棠会和彭玉麟说,自然是将其视为湘湖一党未来的领袖人物了。

    一阵沉默后,彭玉麟摇了摇头“皇上也是一时糊涂,将来会知道士大夫才是……”说到这里,他又摇了摇头,不再吭声了。

    士大夫显然不是可以共天下的,要不然现在还是大宋王朝呢!

    左宗棠也摇摇头,无话可说,车里面的两人,不约而同轻轻叹了口气。

    南京外城某处豪宅,明亮的玻璃窗已经因为屋内的炉火而凝满了水汽,房间里面的情形尽皆模糊,只隐约见到两个男子对面而坐。

    “没有想到,大明帝国也走到这一步了……弗里德里希,我是不是应该像你道贺?这应该是你有意引导的结果吧?”

    屋子里,一个微微有些秃顶的洋人,放下手中的《大公报》说着。

    “这是历史的必然!中国这样的一个国家,既然睁开眼睛看世界,就一定会成为举足轻重的列强,而纵观旧世界和新大陆,哪一个列强之国没有议会,没有宪法,没有选举呢?就连俄罗斯和土耳其,不也正走在这条道路上吗?”

    另一个人抿了一个咖啡,淡淡地道。此人正是朱济世的良师益友恩格斯,而同他说话之人则是皇室教育集团的负责人罗伯特。欧文。

    “俄罗斯和土耳其……他们的步子可比大明帝国慢多了,土耳其人改革改了上百年,到现在连宪法都没有制定,更不用说义务教育了。俄罗斯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现在也是阻力重重,至于政治上的改革,10年内都未必会启动。”

    恩格斯哈哈一笑,“土耳其和俄罗斯可没有一位拿破仑!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是需要强有力的领袖去推动的。土耳其的苏丹根本不是这样的人物,倒是俄罗斯的亚历山大二世有些魄力,如果他能在位20年,或许可以把俄国打造成真正的一等列强。到时候,可真有一场……哦,用中国人的话说,是龙争虎斗!”

    “谁会打赢?”罗伯特。欧文淡淡地问。

    “人民!我想最后的胜利者将是人民!”恩格斯放下了咖啡杯,容色严肃地说道,“我们理想中的社会,或许将在一场漫长的战争后成为现实!”

    “我们理想中的社会?”罗伯特。欧文看了一会儿恩格斯,摇摇头,眼中露出了一丝无奈,“不,是你理想中的社会。我已经没有这样的理想了……因为在中国的这些日子,我看到了一个帝国在一位冷血和残忍的君王统治下迅速的崛起、进步……就和如今的不列颠帝国一样!那个虚伪至极的国家,自称仁慈,结果却把每一个因为饥饿而偷盗几个面包的平民流放到澳大利亚!它自称博爱,却让千百万平民毫无立锥之地,被迫拥挤在发臭的贫民窟里面!

    而中国皇帝……他在英国呆的时间太久了,学会了大不列颠的伪善和阴险,而且正在用这两者推动他的帝国一步步崛起,更加讽刺的是,他所推动的一切,无疑是进步的!议会、宪法、统一的大东亚市场、强迫国民去开拓荒芜的土地,还有要老百姓自己掏钱的义务教育!还有维护一味皇权的宪法!还有根本就不公平的议会选举!”

    恩格斯闻言笑了起来,耸耸肩道“亲爱的罗伯特,我想我们应该认清楚一个事实,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就是充满肮脏、铜臭和血腥的,这就是我们的时代,也是我们想要改变它的原因!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现在的时代比过去要好,要好很多!虽然推动社会进步的都是一些恶人……但是老百姓可以在荒芜的远方得到土地总比在贫瘠的家乡饿死要好,有一部宪法总比没有宪法要好,有一个不公平的选举总比没有选举要好,有一个要老百姓要掏点钱的义务教育总比没有义务教育要好吧?等到他们通过义务教育知道自己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的时候,中国皇帝恐怕就要更多的向他的人民让步了——特别是其中一部分人民还是持枪的!”(未完待续。。)

 第1033章 议会必须是不民主的

    权力受到制约的事情,其实并不是欧洲所独有。

    在貌似中央集权下的大一统的中华,一直以来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皇帝的权威看似至高无上,但其实还是受制约的——当然,在大部分时候,皇权面对某一个臣子或是百姓的时候,是可以显示出无比的威力,生杀予夺,都在天子一言之间!但是当皇权面对一个叫“士” 的阶级时候,皇帝往往是属于弱势的一方。

    所谓的士,汉晋南北朝乃至隋唐时期是士族,唐以后则是士大夫。此二者,其实就是封建贵族的一种变通。欧洲的君王被封建贵族所制约,无法享用无上的独裁权力。而中国的帝王,则处处受到“士”的制约,同样没有无限的权力。

    因而欧洲各国的内政,往往就围绕着封君和封臣们的斗争而展开,而后又渐渐波及到其他的阶层,比如商人,教士,农民和无产阶级。而在中国,皇帝和“士”的斗争也一直持续了近2000年,从汉朝一直斗到清朝。当然,中国的皇帝和“士”们并没有想出用开会的办法进行斗争,而是用外戚干政,宦官乱政,或是满清的部落政治等方式,扶植出一个又一个不同于“士”的利益集团去制约士族或士大夫。就效果而言,似乎是满清的部落政治最为成功的制约了士大夫……

    而在这个时空,既没有太监可以依靠,又没有部落可以利用的朱济世,引进了欧洲的议会政治。扶植资产阶级去充当制约士大夫的另一个利益集团了。至于左宗棠想到的威权下移。可能最终导致皇帝和士大夫双输的局面。朱济世只能采取他认为最有效的防止办法——对选举权设置纳税额度限制。

    随着冬日清晨的第一缕晨光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时,大明天子朱济世才刚刚在玛丽亚。克莱门蒂娜的陪伴下躺到床上。在刚刚过去的夜晚,朱济世同自己的宠妃兼外交和政治顾问深谈了一宿。讨论的内容,当然还是和谁来投票有关。

    大明帝国将举行第一次由拥有投票权的公民投票选举部分公局委员(仅在上海、广州、应天三府和北婆罗洲、西婆罗洲二省实行)的决定,是朱皇帝在三天前的立宪议会会议上亲口宣布的。

    和想象中的不同,这样一个看起来好像是划时代的决定,并没有立即引起太大的波澜。立宪议会的议员们还像往常一样,用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向他们的皇帝表示了支持——这些议员有三分之一是勋臣,有三分之一是朱济世通过皇室财团推举上去的,剩下的三分之一也没有搞清楚这次投票选举到底会给大明帝国带去什么。

    至于大明的主要报纸,对于此事的热情似乎还没有起来。这段时间由于“请愿反义务教育事件”的逐步发酵。报纸上开始了关于义务教育收费合理些,还有读书是否有用问题的大讨论。

    而报纸上的主流意见,自然是“义务教育收费和合理”以及“平民子弟读书很有必要”了——谁让这些报纸的编辑们都要为五斗米折腰呢?而且在朱济世宣布要依靠乡绅办义务教育之后,应天、上海、广州三府的读书人便一边倒站在支持义务教育的立场上了,谁敢反对保管被他们骂得体无完肤……这些士大夫的立场可真是转变的飞快啊!

    躺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