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极品书生混大唐 >

第198部分

极品书生混大唐-第198部分

小说: 极品书生混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想到此,候大人就恨不得孟星河死。

孟星河轻蔑一笑,知道今天这事,就是有人对他下了绊子。解释都没有什么用。语气有些自嘲道:“候大人。不知道,这算不算公报私仇?”

候大人不和他计较,心里暗笑,公报私仇怎么样,你能奈我何,只要你想考试,就得从我礼部尚书手中通过。候文海挥手道:“拖下去,拖下去!”

“候大人,何必动怒呢。”

这个时候,一直在看那张小抄的杜如晦说了一句。他从远处走来,到现在都没有说过一句话,而是仔细观看那张小抄。然后他很有趣的说了一声,道:“这不是孟星河所写!”

“杜大人,不是他所写,并不带表他不会找人代写一张。”候大人反驳道:“此事关乎大唐科举的声誉,还请杜大人三思。”

杜如晦笑道:“孟星河。我问你。你能不能全文背诵下来?”

显然,杜如晦如此聪明的人,当然知道那张小抄上不过是照着择抄了一些比较经典的句子,以孟星河的学问,不可能连如此简单的句子都记不下来,还要抄在纸上带入考场!

这明显就是受了人的诬陷。

孟星河照着杜如晦的提示,一字不差将两本书上比较经典的句子背诵下来。杜如晦听后对着众人笑道:“试问一个能将书本背下来的人,还需要带这些没有用的小抄进入考场,这岂不是画蛇添足,贻笑大方么?”

杜如晦一语道中。下面众人的议论声顿时大了不少。这些句子,只要是能够参加院试的人都能够完全背诵下来,根本没有必要带小抄进去,这当中难免就有疑点存在。那大家立刻将目光投向那个监考官和负责搜身的侍卫,心里都在想可能是受了谁家的银子,来此陷害无辜学子。他们都是十载寒窗的学生,在还没有步入朝堂之前都是极有正义感的人士,自然见不得这种龌龊的勾当,所以,支持孟星河的声音难免就多了起来。

候大人也不是傻子,就算知道杜如晦瞧出端倪,他也在心中暗骂这群废物,做点事情都会弄出马脚,真是没用。呵呵一声,候大人面不改色道:“杜大人,你我二人同为主考。但谁也不敢断定此子究竟带没有带小抄进考场。再则,就算他现在会背,谁也不敢保证在考试的时候,由于心中担忧,而背不出来,所以携带小抄,也不是说不过理。但为了公平起见,我决定,不让此考生进入考场!不知二位大人意下如何?”

直接挑明不让孟星河进去,也就从根本上断了孟星河的仕途。等以后找个时间,找个罪名安在孟星河身上,直接让他万劫不复,这就是候文海心中的打算。

杜如晦走到了候文海身边,用很严厉的声音问道:“那若是此子被人冤枉,那候大人作何解释。耽误仕子科举的后果,候大人难道也一力承担?”

用了两个难道,杜如晦突然猛的一巴掌拍在贡院前的神案上,双手缓缓将头上的乌纱取下来,怒声道:“老夫以乌纱作保,先让此子进贡院考试,等科举之后,再禀明圣上,开堂会审,如果孟星河真是科考舞弊,老夫愿意丢掉头上这顶官帽,和他一同受罚,如果他被人陷害,圣上自会做主,还他一个公道。”

杜大人此举,让这一届数千名考生看的目瞪口呆。堂堂一国尚书大人,在官衔上比候文海都还要大一点的当朝宰相,居然为了一个不知道是否舞弊的学子作保,谁说科举没有青天庇护,杜大人就是活生生的青天大老爷。而那个礼部尚书,自然落到了小人的行列,让这届学子不屑一笑。

“候大人,杜大人说的不错,既然不能确定此子是否舞弊,何不先让他进去考试。以后倘若查出来,自然会罪加一等。我看科考快开始了,别耽搁时间,圣上怪罪下来,我们三人都担当不起。”老王爷在这个时候,也为孟星河说了句好话,虽然没有杜如晦用乌纱做保那么激烈,但三位主考大人有两位说话让孟星河进去,他候文海就算想只手遮天也不可能。

“放!”候文海不情愿的说了一句,转身对着那个没出息连办点小事都弄糟的监考官瞪了一眼,气冲冲走进了贡院。

“去吧!考个状元!”

站在孟星河身边,杜如晦很低沉说道。他此刻已经将乌纱放在贡院前面的神案上,但笑得却是无比开心。他也终于看见,这个从桃源一路走来的学子,踏进了院试的考场,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行。虽然杜如晦知道,他必定是金榜之上的人,但还是希望,他以惊压群雄的文笔,写出旷世文章,有生之年能够看见这样的学子,也算一种欣慰。

 第一百一十章 院试(终)

经过一场不大不小的波澜之后,孟星河终于又走进了贡院。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孟星河看见了自己的座位。

他将箱子放在布满灰尘的桌子上,一股恶臭就传进他的鼻子中,差点让孟星河翻胃。抬头一看,远处居然是茅房,现在正值炎热天气,里面积蓄了一年的臭味随着微风不断向这里飘来,这让占据这个最不好位置的孟星河心里很不是滋味。

算了,我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将这句话在心里默念了几遍,孟星河撕了一快布条勒在鼻子上,静静等待科考。

这个时候,杜大人、候文海、老王爷,三个主考大人已经来到考试的地方。杜大人和老王爷只是监考,而候文海是礼部尚书,科举考试就是属于他管辖的范畴,作为本届最重要的主考大人。他当然先说关于科考的规矩,强调科举当中不准舞弊,不准交头接耳,更不许随意走动,有什么事情可以向他们三个主考官反映,每个考生在考试的三天中,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不能走出贡院,否则视为弃权考试。。。

都是从乡试到省试考来的学生,这些早就熟记在心中。杜大人和老王爷又分别交待几句,祝贺每位学子能够不负十年寒窗,争取一朝题名金榜,然后吩咐一声这一届科举考试第一门试卷已经发了下来

当众学子拿着试卷的瞬间,出乎意料的盯着本届科考的试题。全都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放佛苦读数十年书的他们,就像突然看见一本晦涩难懂的文学巨著,原本信心十足的表情,一下子暗淡不少。

这是什么考题?既不是和平时熟读的知识全然不同。。。众人顿时慌乱了。就像已经冲在战场前面的士兵,在喊杀的时候,竟然发现自己忘记带宝剑了,嘴里嘶喊着冲杀不就是等于在送命吗。

考场顿时安静下来,拿到考卷的考生都以苦思冥想的表情审视考卷上那不起眼的四个字。

“隋灭兴唐”

四个字,完全颠覆以往考试的内容,但出现在科举考场之上,也看的出统治者是在考察学子的应急能力。如此灵活的考题,如果让学子用所学知识来回答,用孟星河固有的思想来理解,这种考题,就等同在高考场上遇见了最灵活的压轴题,如果掌握不好,或者思路出错,全盘皆输是必然的。

联想历史,隋灭到现在的唐初,不过十几年光景,但唐太宗今年以这个考题来考察天下读书人,究竟是什么寓意。而且,如果文章稍有差池,就等同于妖言惑众,触犯天威,后果那是不可预知的。。。

君威难测,君意更难测。孟星河虽然没有见过唐太宗的真容,可是后世也读过几本历史书,对这个有玄武门兵变丑闻,又不失为一代明君的唐太宗,若用诚恳的话来评价,什么隐忍啊贤明啊大度啊,那都是不且实际的,因为这个和杨广有着同样遭遇的男人,同样是从父亲大哥手中夺过权利,但结果却截然相反。他懂得如何利用人心,经营人心,才会让人从原本的辱骂中开始慢慢尊重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君主。

得人心者,得天下,看似简单,做起来很难。不是随便的知人善用,收买人心,更不是君王之气四射,让人巴不得跪下来舔脚后跟。而是长久慢慢经营,慢火炖肉,不知不觉将火顿进肉里,也能做到让肉心甘情愿被火炖,还不怕粉身碎骨

磨墨、铺纸、孟星河稍稍整顿了精神,开始他一贯的作风先打腹稿,然后抄到试卷上

“隋灭兴唐。。。”这个带有色彩的科举考题,要想好好的把握出题者的思路,的确要多方面入手,而且写出来的文章如果把握不好就会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样子。

心中有了大体解答的思路,孟星河也不敢慌张,对一个立志要考进士的人来讲,错一步就全军覆没。所以,孟星河在心里想了很久,他才敢迟迟下笔。

笔尖落下,用漂亮的行书写出第一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亡隋兴唐,天地人和。”

他以孟子的话开头,主要是把隋灭归结到一个失道上,也算是顺带拍了唐王朝的马屁,把兴唐说成顺应天命,统治者最喜欢此类恭迎的文章,所以孟星河开头就算列出自己吸引人的地方。。。算不得出色,也不失平庸。

把隋亡用十六字带过。孟星河的重点是放在兴唐之上。没有那个统治者愿意看见自己国人还在讨论前朝的事情,孟星河也不想从杨广身上去找缺点来填充字数。

很快孟星河笔锋斗转,就写到兴唐上面。

他写兴唐也分先后,孟星河知道出题者不会单单只考察学子怎么看待如今兴盛的大唐,而是提出自己心中有关如何兴国安邦,这样也好让阅卷者一眼就能看出一个考生的思路。

不敢有丝毫马虎,孟星河矜矜业业答题。

“兴唐,必先治国,谋定而安邦国不和,民生动荡,乃乱世出,国不可国。”

突出自己先治国,然后等国家社稷安稳后再兴邦发展,形简意核,也让阅卷者一目了然。。。

下笔

“治国之道,不可专于刚,刚则暴。不可专于柔,柔则懦。刚柔相济,然后治道可成。何则?兵革所以御侮而不可久玩,刑罚所以止奸而不可独用,必有仁义礼乐文章教化以文饰之,则天下大通……”抄袭典故,对孟星河来讲不是难事,后世关于许多治国之道,孟星河也记得几句,照般下来,又结合上面诸如富民治国的儒家学说,洋洋洒洒写了气余字,总算完成了先治国的思想。

接下来,兴邦,才是整篇文章的重点。现在的唐朝,在治国上已经有所显著,至于兴邦,孟星河直接画龙点睛写到。“国之重器,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轻摇赋税,重农励商,彻治江淮洪涝,开拓运河,加修西北要道,与邻邦诸国互通贸易,丰年屯粮积资,灾年休养生息,三年养国,五年富国,十年足可兴邦……”

又是千余字下来,孟星河总算完成了治国兴邦的文章。。。看了看天色,由于院试他极为认真对待,此时已经过了响午。打开云姨准备的糕点和干粮,和着清水,淡淡填饱自己的肚子,然后再从头看了一遍,修改了几处地方,孟星河才开始华丽的结尾。

“圣人云:治国莫过富民,兴邦莫过多难。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岂因祸福避驱之。安得社稷安稳,莫过于,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何愁天下不太平,直至万世千秋?”

写完这段算是奉承的话,孟星河重重松了口气。今年科举“隋灭兴唐”的考题,他总算竭尽自己所能,规规矩矩作答。。。他已经尽力,至于答得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和乡试、省试不同,孟星河没有早早交卷。而是认认真真用漂亮的行书把自己的文章写在考卷上,一看时间已经日薄西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