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福王 >

第66部分

大明福王-第66部分

小说: 大明福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行!朕是皇帝!”崇祯赶紧跳到一边,双手护胸,一副受气小媳妇的可怜样。

“你还知道你是皇帝啊?”朱由骢白了白眼,强忍愤怒道:“可就你这样的想法,对天下百姓能有什么好处?仅凭你偶尔的善举,就想让他们死心塌地的跟着你走?”

“那你说怎么办?”这话说得好象有道理,但几千年来不都是这样过的么?

“把这天下交给百姓!让他们参与到新时代的监察系统中去,逐渐让百姓明白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所谓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了广大百姓的监督,那些官员的一切龌龊都将无所遁形。

“用百姓去做厂卫?”这想法不错,还能为朝廷省下不小的开支。

朱由骢很怀疑最近皇帝是不是酒jing中毒了,亏他能想出这么荒谬的结论。用百姓做厂卫?就算现在给他们那权利,数千年来饱受欺凌的他们敢用吗?

“皇兄!你能不能先别喝了?”也不知道那卢象升手下的侦察营是不是太过无聊,居然在山海关里找到了鞑子留下的数坛葡萄酒。这下到好,皇帝干脆一起床就拿这东西当起了饮料,还美其名曰锻炼酒量,以酒解酒!

“行!你说说,要怎么做?”不舍地放下酒杯,崇祯露出一脸憨厚的笑容。要说这东西宫里也有,可比起西夷送给鞑子的味道就差得太远。哼,现在连那些蛮子都敢欺骗朕了,等忙完手头的活,咱就叫骢弟收拾他们去!

“在各县设du li巡检衙门,所有官员由内庭指派,只对皇兄您负责;其内置铜壶,给百姓秘奏之权,开风闻言事!”后世不是说一切反动势力最终都将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么?这年头百姓们的生活还不太稳定,暂时就不用他们上战场杀敌了;但大家闲了就唠点家长里短的,应该耽误不了多大的事。

“不行!不行!你这样做,还让不让为兄的活了?”风闻言事哟,你当那是好玩的?一旦开了此例,那些真的假的奏折还不得把咱给活埋啦?况且历朝历代顶多也就让百官这样干干,没听说要全民发动的啊!

“你等我把话说完再反对啊!”朱由骢不懂政治,还不能帮崇祯建立完整的监察制度,他现在也只能将后世一些听过的东西拿出来。“所以我才提议要改革厂卫!以后就由东厂负责收集情报,让锦衣卫捉拿审问负责核实,最后再令西厂将最终的结果公布天下!”

“这办法好!”一听不用自己忙活,崇祯也放下了心思。琢磨着以前的那些家伙是不能用了,但这人手问题也不太难。毕竟现在真能放手大干的地方也就这北方诸省,自己可有好几千忠诚的侍卫,别看他们能耐不大;然而放出去蹲点收集百姓的诉状,再调查取证也还勉强可以胜任。至于最后那些负责执行的么……朕手上是没人了,但不妨碍朕找骢弟借点吧?朕要的也不太多,就一个新编师!当然,顺便扣点下来负责皇宫的安全什么的,应该也不会有人反对!

 第八十六章 王师归来

“来了,来了!皇上的大军已经距京城不足十里!”

年迈的韩爌听到这个消息,赶紧站直了身体,不着痕迹地敲打着自己那酸疼的老腰,他身旁众臣也长舒了一口气。

得知王师今天将抵达,众臣寅时就起了床,不到卯时已经带着百姓们在城门外恭候了。这次他们可不是来责备这个丢下都城不管,去跟鞑子赛跑的糊涂皇帝。大家都着急呢,还等着皇帝回来了给他们颁发特许经营证,哪有空去关这挡子破事?虽说那些齐党、秦党什么的已经被拿下狱了,但不是还有楚党、浙党什么的在吗?都说夜长梦多,谁能保证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之中屹立不倒?与其到时候家破人亡,还不如趁现在得势为家族壮大实力,谋划好退路!

“陶大人,那事不会有什么闪失吧?”在没拿到许可证一切正式铺开前,傅宗龙可不敢掉以轻心。身为兵部尚书虽然从来不关心兵事,但人家可是饱读诗书之人,还真怕皇帝是在跟自己这些人玩兵法。

“各位仁兄,你们就放心吧,皇上不但答应回京后立即办理,还特别申明以后这档子事只能通过我等施行!”众臣的请愿书已经递了上去,皇帝那边更不会有任何问题。陶侍郎已经在开始为入主户部、挺进内阁而准备了,自然也端起了架子。

“这样就好,那为兄的交接完一切就去坐镇应天府!”为了给陶侍郎腾位置,张瑞图已经决定退位让贤,自己去南京户部上任,当然这也是有条件的。作为回报,他可以八折拿到全国代理的资格,并且大家已经答应将来在琉球那边发展下线的事都交给他了,还许诺为他那两个儿子谋永州和赣州知府之位。

“长公此去,可一定要掌控好江南之地,那可是我等的根本,将来还指望着颐养天年呢!”韩爌之所以让陶侍郎当这个尚书,一来是因为人家本身就是户部的人,行事也方便。二来则因为张瑞图这人以前跟那魏阉交情深厚,本身除了擅长拍马奉承、逢迎讨好又没啥能耐,其它党派对此已经颇有微词。调他去南京不但能堵住别人的嘴,还能在事情谋划好以前,不引起太大的注意。

与重臣们心急如焚,盼望皇帝回来给自己这些人带来更大的利益比起来,被强行从被窝里赶到这里的百姓们动机和想法就简单多了,也算是自愿地来迎接王师凯旋。

京城的百姓都很感激崇祯,当初鞑子兵临城下,要不是皇上力挽狂澜,调动那支洛阳大军勤王,他们还不知道会落得个什么悲惨的地步。仅从这点上来说,他们虽然不满意衙役们的行事方式,但心中也没啥抱怨。

而被临时安顿在这里,等待安排到各地重新开始生活的辽东百姓更是心情激动。要不是皇上答应了鞑子的条件,他们这辈子就注定要成为最卑贱的奴隶,说不定还得被迫拿起刀枪成为攻打大明的炮灰。他们没有什么军事常识,也不晓得什么大道理。但就凭皇帝为了保护他们,而下令全军停止攻击,没将他们当成草芥跟鞑子一起消灭这事来看,皇帝就是仁慈的,是胸怀天下的好皇帝。

作为浙党的领袖温体仁心情极度复杂。这群东林贼人也不知道是哪股神经搭错了,这几天突然就发动了对齐、秦两党的清剿,现在那些倒霉的家伙都蹲在大牢里数身上的虱子呢。本来作为同一个战壕的战友,理应在这个时候伸手拉一把,可人家列举的罪状上写明这些人是因为通敌卖国才被捕的。这下就不好办了,虽说往鞑子那里运送点物资算不了什么大事,可也没人敢摆到明面上这么说。

要说士人间的内斗咱也见多了,不就是逮着机会就下狠手,不留余地么?可这么大张旗鼓地迎接皇帝又算怎么回事?还准备好那么隆重的礼仪,甚至要给皇帝上新的尊号,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居然将齐、秦两党名下的土地充入皇庄,这又是在发什么神经?不是咱不明白,实在是这个世界太疯狂!

“风云起,山河动,洛阳建军声势雄,中华壮士矢jing忠……”不管城门口的众人乐意还是不乐意,也不管他们心中有什么想法,该出现的始终会出现。这次那群黑衣战士换了行军歌,但步伐依然坚定,腰板依然挺直,与上次不同的就是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淡淡的骄傲。

这歌么,当然是朱由骢抄袭的,这次也还算比较靠谱,只改了两个字而已。在无耻的他看来,反正黄埔是暂时不会出现的了,大明的第一支跨时代的新军可是在洛阳建立的。况且崇祯在听过后,已经将这首歌钦定为今后所有新军的军歌。令这两个不良少年也没想到的是,多年后这首歌将被其他国家不约而同地定为禁歌,因为唱这首歌的是来自大明的恶魔,他们带来的不再是jing美的瓷器、华丽的丝绸,更不是美味的茶叶,而是遍地狼烟加上无穷的苦难!

韩爌听到这首新歌赶紧拍起马屁,对身旁众人道:“你们看,我皇就连这文才也是无人能及的!也只有我皇那气吞山河的气概,才能写出这样豪迈的语句!”

衍圣公孔衍植在一旁也击节叹道:“好!好!吾皇文才武略无一不jing,正是圣世之明君!”

本来这次的发财大计是没他老人家的,可架不住人家有个好祖宗啊!士人们寻摸着还得让他站到前面,将来要是有人眼红了说些什么,也还有个挡驾的。什么?咱君子不该言利?咱横着竖着再斜着给你一耳光!咱这是在为自己谋利么,孔圣人的后代能率领咱这些士林jing英干这种破事?咱这叫推动大明的经济建设,为国造福好不?

“骢弟啊,还真让你给说着了。你看,满朝的文武大臣都出来迎接我们了!”原本还以为就算和士人们达成了协议,他们顶多也就是不为难自己,不在凯旋的时候把自己堵在城门口臭骂一顿。可真没想到,他们会搞出这么隆重的仪式,简直就是受宠若惊啊,没听这还隔着数里就已经开始奏起韶乐了?

“他们也就这德行,皇兄你还是想好待会怎么应付他们的恭维吧!”今天这局面早已经料到了,一直以来某些人都以所谓的文人风骨自诩,朱由骢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但他至少明白在这个末世的朝臣是些什么货sè。别看他们满口仁义道德,如果把历史还原,它们是一帮强盗;如果把谎言拆穿,它们是一帮骗子;如果把地图摊开,它们是一帮国贼。

“臣等恭迎皇上凯旋,我皇文成武德、光耀大明……”本来歌功颂德这种小事应该是礼部负责的,作为当朝首辅的韩爌还不用这么自贬身份。可他老人家也有自己的打算,现在不讨好皇帝,万一他来个说话不算,把那赚钱的营生给搅黄了,咱找谁说理去?要知道现在齐、秦两党的人都已经下狱,连罪状都公布了,皇帝的目的也可以说达到了,咱暂时可没啥利用价值啦,不能因为这点小事闹得鸡飞蛋打!

“众卿平生!”崇祯心里乐啊,这些家伙还真能胡扯,把朕说得都快超秦皇越汉武了。要是朕真有那能耐,还会让鞑子这么嚣张,你们吹牛也稍微靠点谱好不好?还有那个什么封禅泰山,那能是现在做的?别说现在国内民乱未平,关外鞑子未灭,就算把这些事都做到了,那不还有要让天下百姓都安居乐业的大事要做?

另外,朕还告诉你们,就算将来我大明真的强大了,朕可以名正言顺地进行封禅大典了,朕也不去泰山。咱骢弟可告诉了咱的,世界上最高的山在乌思藏,名叫珠穆朗玛!要去,朕也得去那!只要眼前这些大臣能熬到那个时候,朕也会带上他们的。

“臣启陛下,奉圣谕我等已查实朝中通敌者三十一名,现已押入大牢!还请陛下乾纲独断!”照说这种大事应该是在朝会的时候提出来,现在可是欢迎仪式,没道理整这些破事。可施凤来着急啊,不能让皇帝觉得自己这些人呆在京里无所事事的。更何况这时候把事给提出来,不但突显了皇帝的英明,还能把那些人的罪名给坐实,让他们永远都没翻身的机会。

“将他们押往东市,当众宣读罪状,交由百姓们决定他们的生死!”对这些人崇祯是不会顾及什么情分的,杀了也就杀了。若不是骢弟说这样做能让百姓觉得他们才是国家的主人,以后更便于实施新的监察机制,朕都懒得过问,直接把他们给凌迟了。

“臣遵旨!”让百姓决定朝廷重臣的生死好象不太符合规矩,但这有啥?皇帝现在挟大胜之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