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142部分

盛唐夜唱-第142部分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乘机邀道:“李蔡二位小娘子,明日也来,请大福先寺师傅另备两份素席就是!”
这让李蔡二位女郎有些娇羞,她二人不答话,起身便匆匆离开了。
“唐突佳人,该罚,该罚!”这样的声音在后边传来。
蔡姓女郎有些惋惜地叹了口气,李姓女郎咬着下唇,思忖了好一会儿,然后道:“咱们自然不要吃他这大福先寺的素席,但那降妖之法,还有究竟是什么妖,我不打听清楚,心中便觉失落……明日咱们再来凑这热闹!”
“这个……家中要是责怪?”
“你我原本就是离家求仙访道,若这曹太乐真有奇术,可制妖邪,便是仙道中人,你我向他打听如何求仙访道,也能有的放矢。”李女郎低声道。
“那位叶十一郎,似乎比起曹太乐更……奇怪些。”蔡女郎方才只是担心,听得李女郎解释,也下定决心,但她心思藏得比李女郎浅,不经意便将心中所想的事情说了出来。
李姓女郎瞧着她,吃吃一笑,蔡姓女郎顿时霞飞双颊,挥着粉拳,给了她一下。
终究是寺面中,两人不敢太过不拘,只是绊着嘴儿,便出了门。
大福先寺原本位于武则天母亲的府邸,后来迁到积德坊前隋杨素宅。杨素宅本占一坊之地,大福先寺虽然没有如此,可规模也是不小。寺中舍利塔高十六丈,建筑一千二百余间。叶畅一行安置于此,自是简单的事情,善晦在寺中颇有地位,当下拨了一处小院,与叶畅一行居住。
众人品荼之后,尽欢而善,叶畅也自归小院。他此次入洛阳,带了不少随行,善直、贾猫儿、乌骨力且不说,另外还带了八个人,四个是与贾猫儿一起来投的长安无赖,另四个则是叶家自己宗族子弟。这么十余人,又有牲口,占着这座小院,倒不嫌空。
寺庙讲究“过午不食”,故此晚饭是自己解决。等肚子填饱之后,天色也已经晚了,寺庙中烛火明灭,梵唱连连,叶畅居于其中,一时之间,竟觉有些恍惚。
大约是戌时,天色已经完全晚了,叶畅正准备睡觉,却听得有人敲着院门:“叶檀越,叶郎君?”
这声音惊动了叶畅,乌骨力去开了门,只见老僧善晦带着一个小沙弥站在门前。在善晦身后,还有两个僧人,个子甚矮,模样有些拘谨。
“善晦师夜间来访,不知有何指教?”叶畅问道。
“实在是这两位佛子说久仰叶郎君之名,意欲求见。”善晦道。
他身后的两个矮僧立刻上前,向叶畅施礼:“沙门荣睿、普照,拜见叶郎君,叶郎君万安。”
叶畅听得这两人腔调有些古怪,此时并未往心中去,一边口称“不敢当”一边还礼。但他身边的贾猫儿却是皱着眉,凑过来低声道:“日本和尚。”
第139章 掌中一字印玄机
贾猫儿在长安城久居,与日本派来的遣唐使打过不少交道,因此,从这两个矮僧口音中,听出他们的身份。
“倭国人?”叶畅不动声色地问道。
“日本人。”那两僧人合什。
“何为日本?”叶畅讶然。
“取太阳升起之所之意。”两僧人态度倒是十分恭谨。
“据某所知,便是在贵国,太阳亦起自东方。”叶畅笑着摇头:“赤日炎炎,若是太阳自贵国升起,那么贵国早就是一片火狱,哪里还有两位高僧?”
说到这,他想起一件事,意味深长地眨了眨眼:“不过,贵国如此希望赤日自贵国升起,早晚有一朝会如愿以偿……”
两个日本僧人面面相觑。
他们不知道为何叶畅对他们似乎有些……敌视?
此前双方根本不曾见面,两人自问相见以来,一真恭谨有礼,可是叶畅却对着日本国名评头论足,态度甚为不敬。
不过两个僧人在大唐呆的时间也不短了,其中不少次都被当成海盗检举,去大唐的官府坐牢的经历都有过,哪里在乎这点不敬。
因此二人再次行礼:“谢叶郎君吉言,贫僧等便是为此而来。”
“啊?”叶畅愣住了,他说的太阳自日本升起,与此二人说的可不是一回事,而是另一世当中,在日本上空升起的两颗核太阳。
“世间无佛,如暗夜无日,我日本仰慕大唐,文殊传道、观音显圣之佛国。昔贵国玄奘大师西去天竺求取真经,我等亦立志,自贵国求取真传。若我佛真传戒律至日本,必有如红日,升于我国!”
叶畅狐疑地打量着这二僧,然后试探着问道:“鉴真师?”
这一次两个日本和尚齐齐变色,再也维持不了方才的恭敬了。
原来释教自中土、朝鲜传入日本之后,甚为昌盛,但是日本诸僧,却无一人能传戒者。此时天竺佛教式微,反倒是大唐,因为有文殊、观音等诸菩萨于佛灭之后显圣,四边僧侣纷纷来朝拜,便是天竺僧等,亦是接踵而来。在某种程度上,大唐已经成为释教之中心。故此,随遣唐使来大唐的普照、荣睿等日本僧人,奔走各方,恳请大唐高僧前往日本传授戒律。
第一位接受他们邀请并成功东渡的,便是这大福先地中僧人道璇。只是道璇声名不显,佛法不精,到了日本,虽然成为一时宗主,可是还有人不服,于是这普照、荣睿等,便又去延请号称“独秀无伦、道俗归心”的扬州大明寺法师鉴真。
鉴真乃著名高僧,此时已至晚年,为此二僧说动,竟起东渡之念。但是三郎皇帝李隆基并不允许,虽然鉴真想法子得了李林甫之兄李林宗的支持,但又因为内讧,第一次东渡未能成行,连所打造的海船都被没收了。
此际鉴真正在准备第二次东渡,买了一艘大唐水师的退役旧船,而普照、荣睿则潜抵洛阳,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支持。
无论如何,鉴真东渡都为大唐天子所不允许,而且此时知者不多,叶畅此际猛然提出鉴真之名,如何不让两位日本僧人震惊。
他们看着叶畅,搪塞了几句,然后匆匆告退。善晦见他们原本甚是积极要见叶畅,可是见了叶畅之后,却又这般急着离开,心中也是大奇。与叶畅告别之后,不顾老迈脚慢,追上去便问道:“二位师弟,为何如此?”
“此叶郎君,莫非鬼神乎?”普照回头问道。
“何出此言,贫僧也与二位谈过他的事迹,十方寺纯信师兄说他乃散仙之流的人物,与我释家大有渊源。”
“果然,无怪乎天下之事,无有不知者……”普照叹息道。
另一僧荣睿也念了一声佛号,他们二人对叶畅的兴趣,原是善晦引来,加之二人在大唐,一直注意搜集大唐诸多情报——他们这些遣唐使,原本就肩负有这类任务。因此,对这一年来声名鹊起的叶畅,两人极感兴趣,乘夜来访,原是想看看此人究竟是何等人物,却不料才一个照面,反倒被对方揭了底子。
他们心中有鬼,自然是不敢在叶畅面前久呆了。
他们离开,也让叶畅的同伴觉得讶然,贾猫儿挠着头道:“长安城中见诸遣唐使,日本国人性子最是恭谨小心……不过这两日本和尚,有些诡异啊。”
“特不爽利,贫僧觉得,不象佛子。”善直点头。
“还有比和尚你更不象佛子者么?”叶畅笑着对善直道,然后又低声补充了一句:“心中有鬼罢了……呵呵,鉴真东渡啊……”
那两日本僧人并不知道,叶畅对鉴真东渡,也仅限于历史教材上曾经说过的,七次才成,双目失明,在日本奈良建了唐昭提市。至于具体过程,他并不知情,连此时李隆基不允鉴真东渡的事,他都一无所知。
只是这两日本僧人做贼心虚,弄出这模样来,让叶畅情不自禁便想插上一手:要不要破坏此事?
不过此事不急,他琢磨了一会儿,便觉得还是按部就班,先将自己手头上的计划完成好再说。
次日这大福先寺分外热闹,那些贵公子们,早早便来了,只等着曹绍夔到来。
曹绍夔倒是一点不急,因此在寺中呆得百无聊赖,那些贵公子便呼朋引伴,来拜会叶畅,叶畅倒是来者不拒,一一相见,到后来,他暂寓的小院都容不下了,众人便搬到了寺庙之外。
此时已经临近冬日,周围万木萧条,景色凋零,众人的话题免不了便转到诗上。叶畅诗名已扬,便有人将自己所写之诗拿来请叶畅品评,叶畅也不客气,让他原创作诗有些困难,但是品评却易——这世上没有比批评家更容易的事情了,只要说得圆滑婉转一些,便是批评的话语,也能让人不得不虚心接受,以维持自己良好的形象。
不过眼见人人都要拿诗出来,叶畅心中一动,笑着对诸人道:“说起诗,某倒想起一奇人来,此人乃是卖油郎,姓张,人称张打油者是也。去年冬日雪大,他吟诗一首,可谓千古绝唱。”
诸人都是愣了,叶畅的名声,在座者都有耳闻,可不是舌烂莲花的李太白,多少是有些刻薄。被叶畅评为“千古绝唱”,其人又只是一区区卖油郎,这样的反差,实在太大。
众人的胃口被吊起,纷纷催问那张打油大作,叶畅笑道:“天下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满座先是寂静,然后人人绝倒。
这位张打油确有其人,而且大约就是这个时期,或许会稍后。不过周围诸人却不这样认为,显然是叶畅厌倦了去点评那些实在乏善可陈的诗作,便拿出此人来搪塞。只不过他做得巧妙,众人不但不觉得生气,反而觉得有趣。
“当真是五言绝句,绝句……”在众人大笑中,有一人道。
叶畅发觉正是曹绍夔,起身行礼:“曹太乐已至矣!”
“赶得早不如赶得巧,若不是来得巧了,也听不得你说的笑话。”曹绍夔道。
“曹太乐既至,叶十一,你可在掌中写字了。”众人方才大笑过后,余韵尚未曾歇,此时又有人催促了。
“敢不从命?”叶畅微笑道。
直呼叶十一,便如另一世人称老李小王一般,是表示亲近,这些洛阳贵公子们这般喊,在某种程度上,乃是接受了叶畅之意。这对叶畅真在洛阳做娱乐商贸中心,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叶畅自然欢喜。
乌骨力替他拿来一支笔——却不是毛笔,而是羽毛笔。叶畅在众人注视之下,泰然自若,在掌中写了一个字,然后将掌心捏住。
“曹公,轮到你了。”
众人又是纷纷嚷了起来,曹绍夔也是个好热闹的性子,闻言直摇头:“尚未到我,尚未到我……善晦师何在?”
“贫僧在此,这个……不知要贫僧做甚?”善晦在一边愁眉苦脑地道。
这大福先寺中闹妖祟的事情,原被他们这些僧人小心隐瞒,不欲令人知晓,可是今天闹得太大,来了足足有数十号人,都是东都洛阳中的富贵人家公子。这些好事之徒,免不了要将事情传得到处都是,善晦心中忧虑,便在于此。
“素席可曾准备好?”
“已毕,无论事成不成,都少不得曹公的。”善晦道。
“那好,且看某去降妖。”
曹绍夔一边说一边拉着叶畅便走,叶畅笑着相随,众人穿门过院,很快便到了那处佛堂前。
因为人多,也没有谁感觉害怕,相反,一个个都好奇地盯着曹绍夔。
在距此不远,大福先寺高十六丈的舍利塔上,李、蔡二位女郎,亦是紧紧盯着这边。
她们今日也来了,但不好意思与洛阳城的浮浪公子们一起去挤,便到了佛塔之上观望。她二人身份特殊,自有人交待寺中,暂时禁止香客游人登塔,因此整座塔上,便是她们与几个随从。
“你瞧那叶十一,我总觉得,他笑得不正。”蔡女郎低声对李女郎道,眼睛却眨了两下。
“好妹妹,你莫说谎,你一说谎,便拼命眨眼。”李女郎打趣道:“莫非你瞧中了这位叶十一?也难怪,他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