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439部分

盛唐夜唱-第439部分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这时,忽然外边一人急闯进来,跪到在安禄山面前:“大夫,长安有急使来了!”
“长安急使?”安禄山用蒲扇拍了拍自己肥硕的肚皮,眉头撩了一下,方才的兴奋迅速冷下来:“可知何事?”
“紧急军情,说是……有乱贼反叛了。”
“乱贼反叛,那与我何干?”安禄山撇了一下嘴。
“定是刘骆谷、吉温传来的消息,大夫,依我之见,还是速速见一见来使吧。”高尚道。
旁边的严庄亦是点头,两大谋主都同一意见,安禄山便令急使入内。
高尚猜的没错,来的正是刘骆谷所遣使者。安禄山这个人还算是大气,他虽然有一子在长安,但长安的事情,主要还是交由刘骆谷来处置。
“拜见大夫!”那急使跪拜之后,看了看周围:“事甚机密……”
“无妨,身边都是我幕下之士。”安禄山一摆手。
“刘公说,朝中恐有变故。”急使一边说,一边从自己贴身衣裳里取出一枚蜡丸,交与了安禄山身前的严庄。
严庄验完火漆无误之后,捻开蜡丸,内里的丝绢露出来。这丝绢薄如蝉翼,虽然只是一小团,但展开之后,却是不小,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字迹。
“刘骆谷说什么了?”安禄山问道。
“乃是转述吉温之语。”严庄草草看完,面上也露出惊骇之色:“吉温说,朝中会有大变故!”
“我知道我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严庄这才细细说来,原来自从三年之前,杨钊受叶畅误导,将太子李亨暗伏的庄子烧了之后,这两人的矛盾就尖锐起来。一直有传闻说,杨钊欲请杨玉环认宫中年幼王子为子,借着杨玉环之宠,废李亨而另令新太子。这传闻甚至言之凿凿地说,永王李磷极有可能就成为那位幸运儿。
此事安禄山早已知晓,而且,通过某种渠道,安禄山与李亨都搭上了线,故此他眉头又是一皱。
“不过,京中乱源并非此事,而是这几年风行起来的商会、银行,特别是吕宋商会所发行之金票,卷入京畿两都百姓逾十万,所涉钱财过百万贯。吉温已经探明,这金票幕后之人,便是杨钊,他借此暗中敛财,以此奉承天子。只不过如今金票聚敛已多,他最初是以高息诱人,现在已经发不出高息,故此短则十天半月,长则一两个月,吕宋金票必酿民乱。”
“哈哈哈哈!”安禄山听不懂这吕宋金票为什么会必酿民乱,只是拍着大腿笑了起来。他与杨钊关系不睦,见杨钊出了纰漏,自然是高兴的。
“大夫莫笑,此事背后还有文章。”严庄拧着眉:“杨钊这是嫁祸之计,谁都不知道这吕宋金票幕后之人,只是因为颇类安东商会,故此百姓皆以为乃是叶畅所为。吕宋金票若是崩溃,杨钊反倒是躲在暗中,倒是叶畅,必然要受民意之首冲!”
这便是杨钊当初与一干心腹定下的计策,叶畅以善理财而闻名天下,他在李隆基眼中最有用的,也就是会弄钱。但当叶畅的理财名声被败坏了,反而成了混乱之源的时候,李隆基即使不治他的罪,也不会再信任他。
在杨钊看来,失去李隆基信任,也就意味着叶畅的军事资本体系的崩溃,到那个时候,叶畅的军事资本体系就是一块肥肉,等着被他为首的肉食者分割掉。他身为权相,必然可以分到最大最肥美的一块。
听严庄解释完杨钊的用意,安禄山撇了一下嘴:“白日梦!”
这就是安禄山对杨钊的评价,杨钊长期呆在长安,所以才不清楚,李隆基的圣眷,从来只是叶畅军事资本体系的重要条件,而不是主要条件,甚至不是必备条件。
“此京中乱源之二,尚有京中乱源之三。”严庄又道:“关中、河南连接饥馑,杨钊为令叶畅身败名裂,多有纵容兼并土地、改种棉花之举,故此关中河南百姓已至濒死。吉温此前发觉,抗税、抗捐之事,较之五年之前,已多十余倍,要知道,五年之前,可是那姓王的死鬼当京畿采访使,一次收三十年捐赋的那一位!”
说到这里,严庄也不由得吸着气,谁都没有想到,大唐那和谐盛世的外表之下,竟然掩着这么一副烈火烹油的危局!
“吉温这个人,心细思明,是个人物,他若为宰相,比杨国忠这蠢货要强得多!”
因为谶语的缘故,杨钊把名字改成了国忠,安禄山时而以杨钊称之,时而以国忠称之,也是习惯使然。
“大夫,这是良机,天赐良机啊!”就在这时,细细看完信的高尚猛然站起来,几乎是举着双手,向安禄山叫道。
“什么,朝廷的麻烦,虽然对我确实有好处,但哪里说得上是天赐良机?”
“大夫,吉温在这里说,若关中震动,或许会请大夫挥师入京勤王——这不是天赐良机,这是什么!”高尚道:“若能入主中枢,大夫便可以同吉温一起为相,何必去与叶畅争辽东这边角之地?”
“什么意思?”
“大夫忘了,吉温可是奉了大夫之命,暗中与太子结好。这几年太子虽是被杨国忠打压得厉害,但杨国忠毕竟不是李林甫,动摇不了太子之根本!”高尚看了看周围,确认都是安禄山亲信,当下继续道:“大夫,此前太子表露出的意思,你还不明白?”
“他的意思……”
安禄山这个时候,哪里还能不明白,刘骆谷这封密信,应当是吉温要求下发出的,而吉温则是在太子李亨的暗示之下做的!
杨国忠虽然压制不住太子,但是李亨已经完全等不急了,他自己也是年过四旬的人,若是杨钊上窜下跳,真的让杨玉环收一位年轻王子为嗣子成功,那么他这太子之位哪里还能保得住?
而且从如今的情形来看,李隆基的身体似乎比他这个太子的身体还要好些,或许李隆基活得到八十岁,而他却只是五十岁就死呢!
“太子的意思,就是仿效今上当年之举,请今上升位太上!”高尚冷笑着道:“杨国忠这厮最大的问题,就是自以为本领高强,故此同时树敌太多!他挑起两京百姓对叶畅的怨气,原本是为了解决掉叶畅,却不曾想,这些怨气若被引导,他自己也自身难保。而京畿若是乱起,靠着那些养尊处优连杀鸡都勉强的京中禁军,岂能护住天子?到时候,必然要召边镇入而勤王!我们虽然并不是离京师最近,但是,只要太子再用一些手段,那些先入京师者,岂能成事,到最后,还是需要大夫手中这十八万精兵!”
高尚说到这里,与严庄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都兴奋起来。
他们都明白对方的意思,而安禄山也明白他们的意思,只不过,那没有说出来的话,现在,还不适合讲。
真让安禄山这十八万精兵入了关中,那么退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以中原之力,压四边之不臣,从而达到曹操之功业。
进……那就是贵不可言!
第428章 重任得遂平生志
罗九河抬头望了望阴沉沉的天空,骂了一声。
“得快点,若是迟了,就得淋一身雨去见叶郡公了。”他向左右的人道。
周围人应了一声,战马又加紧了一些。清一色的大宛好马,疾驰起来,虽然只是三十余人,却也有千百人的气势。
安西商会最受欢迎的货物,就是那些大宛好马。哪怕辽东之地,接近契丹、奚等盛产战马的部族,也多喜欢用大宛马。一匹好的大宛马,在安西只值几十到一百贯,到了这里,就可以值五百到一千贯,那种汗血宝马,更是值万贯,却还有价无市。
时值大唐天宝十四载七月二十七日,原本在安城州的罗九河,奉命往建安城与叶畅相见。
与同样被召来的叶挺不同,罗九河始终记得,自己乃是降将,故此他在辽东体系之下算是最谨小慎微的一个,不求有大功,但求无小过。这种相对保守的性子,也体现在他这些年的功绩上。无论是对付契丹、奚人,还是对上渤海、安禄山军的骚扰,他都是甚为谨慎。
这种谨慎,其实不合乎他内心所想。
在离着建安城足有五里的地方,罗九河就看到了一团烟雾滚滚而上。空气中似乎都带着一股刺鼻的味道,不过罗九河对这种味道并不厌恶,那是钢铁与烈火的味道,每每都让他想到战场。
“什么人!”路旁的岗哨里传来呼喝之声,一具具拒马横在道路上,迫使罗九河等不得不降下速度。
这拒马是新置的,虽然岗哨早就有了,可以往并没有这么严密地搜查。
“原来是罗将军!”认出罗九河之后,岗哨里的卫兵却没有立刻放行:“还请将军出示令牌!”
罗九河将调自己回来的令牌拿出给那卫兵看过,然后问道:“这边怎么也如此?”
“郡公之令,而且南边传闻,郡公初至旅顺,那些细作便有异动。”那卫兵没有隐瞒自己所知,他知道的也不是什么秘密。
“异动……当真是狗胆包天。”罗九河心中微微怒了起来。
他虽然在叶畅手下谨小慎微,可是并不意味着他对叶畅就不尊敬,相反,正是因为对叶畅的敬重,所以才会如此小心地维护着上司与下属的情谊。
“可不是……当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那卫兵说了句近日旅顺开始流行的口头禅,然后笑了起来。
罗九河离开这处哨岗继续前行,每隔里许,便有一处哨岗,当他抵达建安城时,天上已经开始噼噼啪啪地下雨了。
好在城门前有人迎来,给他们备了蓑衣,还有人问他们要不要在城门处先躲躲雨。罗九河心中焦急,哪里敢在外等雨停,冒着雨便向着叶畅的大本营而去。
尽管建安城的空气不大好,但街道却还是很干净的,其平整洁净,不逊于旅顺。因为当初是撇开旧城建新城,所以城市的下水系统做得极为出色,这样的大雨,街面上却没有积什么水。
硬化了的道路,也不会让他们陷入泥泞之中不可自拔。
但雨还是太大了,这七月天的暴雨,来得甚为迅猛,即使有蓑衣,也帮不了他们太多。当他们抵达城西北侧的行营之时,浑身已经湿透了。
“罗九河求见叶公,烦劳为我通禀一声。”罗九河牵着马来到门前,向着站在承檐之下的卫兵道。
“罗将军只管进去,郡公说了,罗将军只要来了不必通禀。”那卫兵让开门:“里面有热水,也准备了干的衣裳,罗将军先换身衣服吧?”
“你安置好我的随从,我先见过郡公。”罗九河道。
称叶畅“郡公”,他还有些不适应,开国郡公,才三十岁,完全是靠着双手挣来——叶畅的功勋,着实让他心生羡慕。不过他知道,自己是没法子比的,论及胆量气魄,自己无一处能及,更不要提政略智慧了。
只希望能跟在叶畅身后,随着叶畅的功劳越来越大,自己也分润得越来越多的功劳。
唯一让人遗憾的是,叶畅至今尚未有后嗣。
“九河来了,怎么浑身都是湿的……先用热水洗洗,换身干衣服再来见我。”叶畅看到浑身湿淋淋的罗九河,眉头轻轻皱了一下:“正需要你鼎力之时,千万可别病了!”
“是!”罗九河一句废话也没有讲,跟着一个警卫下去了。热水是现成,干净毛巾、军服也都准备好了,罗九河动作很快,只是转个身的功夫,就拾掇好了自己。
穿上干衣裳时,他对着玻璃镜中的自己看了一下,心里甚是满意。
虽然已经年逾四十,但他身体依旧健壮,看上去和三十多岁的人没有太大区别。而且他的精力比体力还要充沛,这些年又读了不少书,从古时的兵书,到叶畅自己写的一些被称为“实学”的书册。书读多了,人的气质自然就有所变化,比如说,他的镇定沉稳,既有性格使然,也有书籍的作用。
“襄平守捉使罗九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