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蒙山军 >

第52部分

蒙山军-第52部分

小说: 蒙山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建筑的古朴,不免心痒,于是便带了我这外甥跑来鲁南,在费县又听说贵庄依山而建,风格独特,这便找来啦。哈哈。”
  “原来如此。”陈超点点头,不疑有他,“既然龙先生是学营造的,那么我便陪客人走一走庄子罢。”
  于是陈超便亲自陪了龙谦与江云,从寨门进入庄子,一路向南而去。
  进入寨门,五十米外还有一道门,方向偏向东南,难怪刚才站在寨门时看不到里面。寨墙却是一道,不过在只是在寨门附近修建了复墙。小小的陈家崖,竟然建有类似大城的瓮城结构,龙谦在心底不由得赞了一声好。
  看到龙谦的表情,陈超也心有得意,“龙先生留学何国啊?”
  “哦,美利坚。我看庄主也是饱学之人,想必知道美利坚之名。”
  “知道当然知道,如今山东之地,遍地都是传教之人,十之仈jiǔ,都是美利坚,德意志和英吉利三国的教士……”
  “嗯,贵庄可有信教之人?”
  陈超面有得色,“齐鲁本是圣人故土,中华自有圣教,何必学那些夷人的玩意?虽说附近多建有教堂,但我陈家崖都是儒家信徒,笃信仁义礼智信,不会去信那些洋教。”
  “佩服,佩服。”
  江云跟在龙谦后面,一双贼眼乌溜溜地四下打量,努力将陈家崖的地形地貌记在脑子里,听得龙谦赞扬那位呆头鹅般的陈庄主,心里不禁暗笑。
  龙谦进入内寨门,见整个庄子呈北高南低的格局,一条石板路一直通向北,两边房舍多是石头砌就,很少有砖瓦之屋,多数庄户的院墙都是板石砌就,没有院门,直接望进去,见所住之屋门窗陈旧,烟熏火燎,看上去很贫寒破败。想来此地虽号富裕,实际还是贫困,建造之时为了省钱,反正漫山遍野的石头又不要钱。
  庄子中间各有一条比南北向的街道窄的街道通向东西两边,心念一动,转身沿着西向的街道向西而去。
  陈超笑道,“龙先生不愧是研究建筑的行家。你看的不错,本庄只有两道寨门,另一道就在西边。不过寨门破旧,不看也罢。”
  龙谦长叹一口气,“不瞒陈庄主,这一年来,我游历直隶山西两省,颇见识了些格局精妙,非常有保护价值的古宅古镇。令我心生感慨的是,辉煌都在过去,昔日之瑰宝,今日已显破败之象,若是不加以修葺,只怕再有三五十年,好多值得研究的村落古镇就不在啦。”
  这却正是陈超的心病。陈家是陈家崖的第一大户,也是第一富户,庄子里的耕地有四成是陈家的,庄子里唯一作坊——豆腐坊也是陈超的产业。比起郑家庄,陈家崖就显得寒酸了。
  自陈超从父亲手里接任庄主,便想着凑钱修缮已极度破损的西寨墙和西寨门,但个人力量有限,庄户们就更拿不出钱来啦。这几年年景实在是差,不旱即涝,没一年风调雨顺的日子。年景不好不说,官府正赋之外的杂项越来越多,靠种地为生的庄户人混饱肚子就谢天谢地了,哪里有余力凑钱来修寨墙啊。最终还是陈超个人出了三百四十两纹银,将倒塌最严重的寨墙进行了一番修补,至于寨门,还是算了吧。
  陈超记得自己小时候西寨门的情形,那时陈家崖的人出庄子,更多的是走西门,门楼尚在,椽梁上的画还看得清……他考中秀才的那年,门楼在一场大风雨中坍塌了,为此,已经开始咳血的父亲大哭了一场。他知道,父亲既为西门楼的倒塌而哭,也为家道中落而哭……
  走了一遍庄子,不过两顿饭工夫。陈超尚未开言,龙谦似乎瞧破了陈超心事,“我从费县一路行来,见稍大一些的庄子,无不修建了寨墙。想来这几十年内忧外患,治安形势定是不好。对于寨墙一物,我的看法是,大部分庄子因修建寨墙破坏了美感。但您的庄子却因寨墙而增色不少,主要的原因,是贵庄的先祖因地制宜,将庄子修的于自然浑然一体,其中最大的功劳莫过于寨墙了。试想,若无这道有些破败的寨墙将庄子包住,从远处看,定然没有现在这样雄奇。若是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结构,这样的布置,只要有个好的庄主将青壮组织起来,就是来上三五千强徒,也休想奈何贵庄啊。”
  “唔,冷兵器时代?”被赞的喜滋滋的陈超听到后来有些不是味。
  “当然。如果以现代军事装备之水平,贵庄的寨墙寨楼,如果站在防御的角度,不过是给自己壮胆而已,只要一门火炮架在那边,”龙谦指了下郑家庄方向,“恕我直言,贵庄除掉拼死反击以摧毁火炮,剩下的就是开门投降一途啦。”
  江云以为这位陈庄主听了会发怒,谁知此人叹了口气,“你说的没错。不过,三年前,我庄与郑家庄、白魏联手,挫败了抱犊崮匪人大队的攻掠。事后郑家庄,哦,就是对面那个大庄子,他们雇的懂兵事的田教头也曾这样说,当年若是匪人带着炮,郑家庄是守不住的。为此,财大气粗的郑家庄便购置了三门铜炮……”
  龙谦却没有接陈超这番议论军事的话题,他指着一处所在,“想来这便是贵庄的祠堂了,”龙谦走几步到门口,“原来还有私塾在里面,好啊,教育是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陈庄主之为,令龙某佩服无已。”
  “教育是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说的好,不愧是留过洋的俊杰。”陈超品味着龙谦的那句话,“还请进去一观。”
  “不必了,不要打扰孩子们念书啦。”
  “呀,既然龙先生留洋美利坚,又对教育有如此精辟之见解,对于西洋之教育优劣,能否赐告一二?”这却是陈超一直萦怀的,很想就此讨教出过洋的人。
  “陈庄主给龙某出了好大一个题目啊。”龙谦转过身,想了想,“从哪儿说起呢?”
  “喔,我与龙先生一见如故,不若这样。”陈超拦住了龙谦,“我家距此甚近,请到寒舍喝杯茶,我们慢慢聊。”
  
  第三十五节初会陈超三
  
  陈超的院落在庄子的中心,一座青砖两进的四合院,在多是石砌房屋的陈家崖显得鹤立鸡群。院落的位置和建筑材料都彰显了陈超的地位。
  因为陈家崖的地势所限,陈家四合院就与北方平原的格局有所不同,整套院子因地形落差北高南低,南面的前院显然是下人所居,登上三级条石砌就的台阶,从南院正房房西侧一道月亮门进去,就是主人所居的主院了。
  北院显然比南院整洁大气,院子也宽敞的多。一溜正房五间,便是主人所居了,“龙先生,请,”将客人领至正院的陈超对龙谦做了个手势,龙谦刚要说话,门帘一挑,一个身材高挑的女孩子出来,看到院子里的两位生人,禁不住“啊”了一声,然后问,“他们是谁呀?”
  “淑儿,”陈超似乎对女孩的失礼表示不满,“这两位是刚结识的朋友,快给我们煮水沏茶。”说完对龙谦歉意地一笑,“她是我的侄女,失礼之处莫怪。”
  “岂敢,陈先生过于客气了。”龙谦笑笑,尚未看清女孩子的面容,她已经答应一声转身朝东厢房而去,那条粗黑的大辫子调皮地一甩,留给龙谦一个婀娜的背影。
  陈超将客人让进客厅兼书房,这是位于正房西首的两间屋子,青砖铺地,四白落地,正面是一张八仙桌和两把太师椅。八仙桌背后的墙上,挂着一副山水闲居图,纸质已经发黄,看上去有些年代了。画的两边,是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古朴的隶书,不知是否这位陈庄主的手书。
  “龙先生请上座,”陈超让座,“这位小哥也请坐。”
  “多谢。”龙谦也不客气,在客位坐了,闪目观瞧屋子的布置,见东墙底摆着木制的书架,上面摆了半架子线装书。一张漆成枣红色的书桌摆在书架前,上面整齐地摆着文房四宝。龙谦注意到书架边上两个木制的方型盒子,由于年代久远,被摩挲成暗红色,估计是一副围棋。
  久居山寨,看到这样雅致的书房,不由得心生亲切,“陈先生雅人啊,住在这世外桃源,清茶一杯,书卷在手,真乃神仙般的日子。想来陈庄主应当有功名在身吧?”
  “说来惭愧。两次进京,都失意而归,科举一途,于我陈超已是无缘了。”
  “原来是举人老爷,失敬。失敬。”龙谦微微欠身。
  “休提什么举人了,”陈超一脸萧索。
  门帘掀起,一位下人打扮的中年妇人端着茶盘进来,将三杯热茶摆在八仙桌上,“客人请用茶。”妇人用地道的鲁南方言说了声,转身而去。
  “龙先生清喝茶。此茶乃朋友所赠采自今春的新茶,路途可不近啊,是福建捎来的。看味道如何?”
  龙谦端杯小酌一口,赞道,“好茶。名茶多产自南方,在这儿喝到地道的白茶,真乃一大快事。”
  “不知龙先生祖籍何处?这番来山东,只是为了游山玩水吗?”
  “鄙人祖籍山西太原府。不过,先祖那代已离开原籍,先到广州,然后去了南洋经商。先父又横渡大洋到了那美利坚国。说来惭愧,龙某今年二十有五,对故土却是陌生的很了。”
  “原来如此,”陈超盯着龙谦,直觉此人面带沧桑,看上去绝对比他自讲的年纪为大,“我亦听说那美利坚乃新兴的强国,国势好生兴旺,为何先生又要回国呢?”
  “说来惭愧。父亲早亡,留下的生意交给我,却不善打理,算是那种正宗的败家子吧。母亲去年又意外病故,顿觉心灰意懒,于是蒙生回国之念。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原因。中国人,就算是加入了美国国籍,在白人眼中,仍是异族。不免受到歧视啊。哪如回国,同文同种,举目都觉得亲切。”
  “原来如此。”陈超点点头,“龙先生是见过大世面的,而陈某久居这荒僻山野,两耳不闻窗外事,很多事想讨教龙先生。”
  “不敢,陈先生客气了。”
  “先生一定听说过‘新学’吧?”
  “我在美国时,并未听说过‘新学’一词。反而是回国后方才听说。在上海,广州,士人多热衷于‘新学’”
  “何谓‘新学’?陈某山野村夫,早已想一探究竟了,请先生教我。”
  龙谦瞟一眼陈超书桌上摊开了书报,心想此人虽居深山,却不像是那皓首穷经的腐儒,稍一斟酌,“不敢。我这个人对学问一途是不大感兴趣的,不然也就不会虚掷年华,四处乱跑了。所谓新学,我看是针对旧学而言的,在美国的华人,都将旧学呼为国学,我觉得很贴切。经史子集,多是国内知识分子毕生钻研的学问。而新学,却是对西方知识界自然和社会科学的总称,社会学的学问,有些有碍朝廷禁令,不说也罢,但自然科学,学问淹深,却是我国之短处。比如物理学,化学、数学、天文、地理等,我们确实不如泰西诸国。”
  “龙先生对新学的解释,令我茅舍顿开。不瞒先生,鄙人也觉得西学大有过人之处。龙先生刚才谈及教育,颇有见地。先生是否认为,比如鄙庄这般私塾教授,是否白费工夫?”
  龙谦当然不能说私塾的坏话,何况私塾至少对于扫盲有着积极的意义,“白费工夫当然不是。身为中国人,老祖宗的典籍文化,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根,蒙童学习,至为必要。不过,仅靠圣人的文章,却是救不了时弊。何况,”龙谦叹了口气,“此番回到母国,感到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