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蒙山军 >

第579部分

蒙山军-第579部分

小说: 蒙山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不担心国会上层,倒是对明年基层的选举有些不放心。你不要动,替我管好警政部,特别是各省警察厅的组建,你要费点心。最近总听到一些消息,可能是事实,也可能夸大了,在推行《土地法》的过程中,有些省份走的急了些,让警察厅背了黑锅。取缔帮会也错杀了不少人。建议你抽空下去转转,工作变动等过几年再说吧。”
  “你不打算过问国会的事?”
  “不过问。除非洪南劭找我。现在要办的是两件事,一是军衔制,二是北京城的改造。对于军衔制,听到什么消息没有?”
  “明远坐上了火炉子。上将以上倒还好说,中将往下就争得厉害。对了,究竟准备授几个元帅?”
  “他们几个坐不住了吗?延冰是不是找过你?”
  “你冤枉延冰了。他从来没找过我。”
  “除了鲁山,一个都不授。后面的仗还很多,现在授了元帅,将来就没有进步的余地了。”龙谦笑了笑,他可以想见几位重将的心情,《军衔条例》由国防部颁布后,不着急反而不对了。
  “现在乱糟糟的,为什么这个时候搞军衔制?方鸣皋和段芝泉都担心会增加一大笔开支。”
  “当然要增加军官们的待遇。你想啊,本来大家就对我重用一大批降将降人有意见,他们的意见也不是没有道理,这种情况下当然要安抚下军队。越之先生,你记住吧,我们依靠的终极力量还是军队,国家的富强,也要靠军队打出来。军衔制实行之后,就要着手搞警衔了,你提前谋划一下。这两天我要听国防部的汇报,你到时候列席听一听。”
  
  第二节军衔
  
  早在1910年初,龙谦便指示已经出任国防部长的王明远牵头研究制定军衔制。
  这个机构设在了国防部宣传局,就叫军衔设计小组。以王明远为正,司徒均为副,起初只有七八个人,后来逐渐扩大为近百人。
  到去年年底,王明远和司徒均领导的军衔设计小组在收集调研了各国军衔制资料后,参照德国陆军拿出了一个方案,共六级十八档。第一级为元帅级,设计了两档,分别为大元帅、元帅;第二级为将官,四档: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第三级为校官,三档:上校、中校、少校;第四级为尉官,三档:上尉、中尉、少尉;第五级为士官,四档:上士、中士、下士;第六级为兵,两档:上等兵、列兵。
  军衔制定小组同时拿出了军衔对应的职务(编制军衔)与评衔标准,这个很重要,没有这个就没法子进行评衔了。
  军衔方案中军衔严格对应了职务。一级上将为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各军种司令,军区司令的基本军衔。上将为副总长、军种副司令、军区副司令的基准军衔,中将对应师长,少将对应副师正旅,上校对应副旅正团,中校对应副团级,上尉对应营级,中尉对应连级,少尉和上士对应排长。中士和下士对应班长。
  报告上报龙谦后,划掉了大元帅一级,显然这个军衔是给他留的。除掉他,没人当得起这个军衔。但他认为没这个必要了。
  龙谦仔细阅审过方案后批了一段话:军衔设立要考虑国防军的现状和发展。还要考虑与外军对等来往的基本原则。似应从严从简为宜。
  大约在春节前,龙谦召集了方声远、洪粤诚、王明远、司徒均、商凤春、宋晋国等人开了个会,专题研究了军衔问题。对于方声远坚持设立大元帅的要求,龙谦说,“这个军衔显然是留给我的,但不合适。宪法已经规定总统为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授大元帅给总统就重复了。再说,封建制度被我们反掉了,民主共和制度已初步成型,未来的总统未必是军人出身。为长久计。不要让后人为难吧。”
  于是,大元帅一档被去掉了。
  去掉大元帅后,元帅无疑是国防军最高军衔,是军人的最高荣誉。对于元帅一档。龙谦谈了自己的看法。第一设置元帅是必要的。但标准应从严。以维护其神圣性。如果国防军搞出几十个元帅,那就不是元帅而是大白菜了。第二是随着国防军的发展,军兵种的日益细分。有没有必要设置军种元帅呢?比如陆军元帅,海军元帅,炮兵元帅,工程兵元帅……如果这样,那么无疑还要设共和国元帅了。这令我很困惑。如果设共和国元帅,那样的话,共和国元帅与大元帅有什么区别呢?另外,他对一级上将的设置也不甚满意,将来在领徽肩章上的区别也麻烦,如果在上将与元帅间需要过渡的话,还不如直接设置大将军衔呢。
  对于少将之下直接到上校,龙谦认为美军设准将很有道理,军衔当然应对应军职,但也要考虑资历问题。合理的情况是,每一个职务都应当对应两个军衔,比如团长,可以是上校,也可以是中校。龙谦对于设立军衔的基本思路是低配,因为国防军放在世界范围内看还很弱小,自大就可笑了,现在低配军衔没有坏处。那么,少将军衔主要就留给师职了,旅职军官一些资历老的授准将挺好,将来与外军交往,也沾些便宜,对等交往嘛,准将也是将嘛。所以龙谦认为将级还是设为四级好,有了准将,少、中、上三级的含金量相应升高,一级上将或者大将就不必设了。
  司徒均赞成龙谦低配军衔的意见。但王明远却认为高配未必不好。目前国防军还很弱小,满打满算也就二十来个师,加上预备役部队,也就百十万人的规模。但国土面积决定我们肯定要扩军,二十几个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满足国防需要的。前次唐努乌梁危机,精锐部队全部调入北方只能勉强应付东北方向,新疆那边还敞着大口子,这怎么能行呢?军队理解总统先顾及经济发展的战略,但为了国家根本利益,应提高军人的待遇,让优秀青年将从军视为人生的第一选择,这才是最关键的。军衔制有益于增加军人的优越性和自豪感,我认为设立大将军衔并且高配。
  龙谦肯定了王明远关于提高军人待遇的意见,“军衔制实施后,肯定要修订军官的待遇,高于政府公务人员是应该的。确定的原则是,正师对应省部长,旅长对应市局长,团长对应县处长。但稍高于政府首长。明远也提到了国家经济还很困难,不宜过高。考虑到军人的在住房、伙食、服装上的优惠,我们还要提高伤残、牺牲军人的待遇,军人的实际收入肯定明显高于地方。我一直认为,体现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地位,我们这套组合拳打出去,军心不会不稳的。明远刚才的发言没有点透一件大事,那就是宣传问题。总政治部取消了,并入了国防部,要注意大力宣传建国诸次战役,平定外蒙以及唐努乌梁海战役的英雄人物,大力宣传鲁山,在全社会培养和树立尚武风气,让军队系统的英雄模范人物成为青年们学习效仿的榜样。要彻底扭转自宋代以降社会重文抑武的风气。这件大事事关国家前途,必须抓紧抓好。在这个前提下,军衔制的设置评定却要从低从严,要给军官们留下进步的空间。假如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故,国防军投身于世界范围的大战争,我们再修改军衔条例嘛。”
  会议结束后。龙谦将会议纪要批转给师长以上将领以征求他们的意见。封国柱、程二虎、叶延冰、蓝心治、胡宗玉、石大寿、吴念、熊勋等将帅均对即将实行的军衔制感到振奋和期待,认为军衔制的实行标志着国防军正规化建设的进步,有益于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对于军衔等级的设立等技术细节,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设立大元帅军衔的要求,认为该军衔既是最高军衔,也是最终军衔,除了蒙山军的缔造者,无人有资格享有该军衔。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特定的,一次性的军衔。
  “如果司令不出任大元帅。对全军的士气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胡宗玉这样写道。
  根据主要将领们的意见。国防部及总参谋部最终确定的军衔制为六级十七档,取消了原方案中大元帅与一级上将两种军衔,但增加了准将一级。
  龙谦回京后的第三天召集了一个主题为军衔制的高级别会议,除了国防部、总参谋部这两个军政军令系统的主要首脑外。政府、议会、海军、联勤总部及卫戍区的主要首脑都参加了。军衔评定小组的成员自然也参加了会议。王明远在通报意见征集后。最后通报了军衔制的设置、评定及授予系列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
  设置军衔序列是最简单的,评定则复杂的多。解决了序列设定后,王明远牵头的工作小组已经拿出了军衔评定的实施细致。以现有职务为基准,同时参考军龄和战功两个因素。会议的重点是讨论评定细则。
  在讨论开始前,龙谦就实行军衔制讲了话,他在阐述了实施军衔制的意义后,讲了四点意见。
  第一,他对军衔工作小组一年多来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这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也是一件得罪人的事。你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使得我们可以坐在这里讨论确定了。我建议明远对于参加这项工作的同志们进行专项嘉奖,并给与现金奖励。”
  第二,自己绝不出任大元帅一职,“这个,绝对不要再说了,我知道大部分老战友的心情,但情况变了,我们即将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家,废除终身制是其主要特点,军队要适应这个变化。所以,军衔制中不设大元帅一级了。这个军衔,我不要,以后也不会有人要了。”
  第三,活着的,不授元帅。在座的很多将帅为新中华的诞生立下了大功,注定是要写入历史的!西沽对八国联军的血战,白岭支队在黑沟台、沈旦堡的战功,时俊、延冰指挥的德州战役,大寿、熊勋、范德平、盛光等人指挥的锦州战役,封国柱等人指挥的长沙、汀泗战役,王明远平定东南,蓝心治、吴念向西南及西北的进军,奠定了蒙山军全国胜利基础。而司徒呢,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是优秀的总参谋长啊。还有宋晋国、连树鹏等后勤战线的元勋们,一样是功勋卓著。授他们元帅该不该呢?完全应该,开国元勋嘛。但是,我还是不主张授他们元帅军衔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夺取政权的胜利其实很渺小,后面的大仗、恶仗还很多!你们要相信,当十年后,二十年三十年后,再回头看我们现在的功绩,其实很渺小,不值一提。元帅军衔给你们留着,等你们再建大功特别国战的大功的后授予,那样更有意义,更令人服气。但这次还是要授一名元帅的,授给谁?我想你们不会忘记蒙山,不会忘记遥远荒凉的唐努乌梁海,我应为,元帅军衔应当追授给他。”
  鲁山!王明远,宁时俊及程二虎的眼睛湿润了,尤其是封国柱这个曾长时间担任鲁山副手的人,立即被浓烈的怀旧情绪所笼罩。鲁山的战功,才华以及对龙谦的忠诚都应列蒙山军诸将之首,可惜天妒英才,在开国大典的同日阵亡于蒙古高原了。
  “鲁将军山殁于国战,授予元帅的理应是他。”司徒均站起来道,“我不能与鲁将军比,也不能与明远诸位将军比,元帅一职我担不起,便是上将也高了。”
  “司徒总长的话我同意一半。”宁时俊道,“我们谁都不能跟鲁山比。司令考虑的很周到。但司徒总长不仅协助司令指挥全军有大功,在创立军校和军队正规化上也有大功。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