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蒙山军 >

第653部分

蒙山军-第653部分

小说: 蒙山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净土,一部分高级将领对于国内发出的质疑总统的各种杂音深为痛恨。范德平执掌上海市长的时候多次公开批评国会及政府,对政府的软弱表示痛恨,认为国会及政府在毁掉总统的基业。这大概是龙谦重新将范德平召回军队的原因吧。但是,换掉一个范德平又能如何?
  “诸事烦心,身不由己啊。”陈超叹了口气,在本期《军情要览》封面的传阅表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第七章远征军第一节局势
  
  9月13日,黄昏。视察部队的孟恩范中校踩着战壕里的稀泥,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监视哨湿漉漉的铁护板闪着黯光。战壕就修在沼泽边上,前面是大片的赤杨林,尽管已经仔细搜索过那片林子,但孟恩范总是怀疑敌人就潜伏在林子里。
  他离开了前沿,回到了镇子上,在团部屋前站定,湿淋淋的手指在雨衣的衣扣上滑动着,终于将雨衣解开脱了下来,抖落水珠,飞快地在门边的一堆干草上擦了擦沾满泥浆的长筒军靴,然后推开了门。
  “你回来啦。”一个敞着上衣的军官从床上抬起身来,打了个呵欠。
  “回来啦。这个鬼地方,都要让人发霉了。”孟恩范走到木板桌前,剔亮了马灯。
  “怎样?”73团团长赵欣上校套上了自己的长筒皮靴。
  “大伙儿都憋坏了,伙食又差。”孟恩范将军帽甩在桌子上,“我刚才见到军里的石参谋长了。”
  “他来咱团了?怎么不来团部?”
  “在2营晃了下,接了个电话就走了。他说命令马上就来了,让我们做好准备。”
  石年奎是9军参谋长,他的话带有权威性。赵欣立即摇通了师部的电话。
  “是,立即到师部。”赵欣接受了命令,“我去师部开会,大概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赵欣走后,孟恩范点起一支烟,坐在赵欣带着体温的床榻上贪婪地抽着。算算距离给家里的上一封信发出的时间已经过了七天。该给老婆写封信了。找出几张邹巴巴的稿纸,抓过一支铅笔动手写信,却没有什么可讲的。临别之时,他那位泼辣豪爽的东北媳妇一再叮嘱他,一定要常写信来,虽然孟恩范很是思念妻儿,却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话可写。这里一切都缺,连稿纸都是从国内带来的,想起在国内的日子,觉得什么都好。什么都值得留恋。
  他是从农垦1师抽出来加强给9军的。职务是团助理参谋长。对于他的军衔,这个职务显然低了。为了加强远征军的军官储备,北方军区从两个农垦师抽调了一批军官和抽调的大批俄语翻译配属给了远征军,但这些来自农垦师的军官基本没有获得实际的职务。特别是第一批出国的第9军这个战备值班部队。所有的岗位都不缺员。他们这些参加过开国之战的“老”军官大部分担任了各种助理职务。
  说穿了。要等一线军官出现伤亡后。他们这些预备军官才有指挥部队的机会。赵欣出于对孟恩范这位出身元勋团军官的尊重,一直让他这个助理参谋长跟自己住在一起。孟恩范也没什么具体的任务,每日间就是下去视察和熟悉部队而已。除了恶劣的气候和不合口味的伙食。日子其实过得很悠闲。
  9军是在7月上旬陆续登程的。乘坐俄国人的军列从远东出发,经过一个多月的漫长“旅途”,在8月中旬陆续抵达俄国西南战线。庞大的后勤物资都是从中国启用的,但粮食只带了一个月的份额,到了前线后便由俄国供给了。9军在抵达前线后没有来得及休整便接到了远征军司令部的命令,没有向西运动以便接管一段战线,而是向南转进集结于切尔诺夫策附近。那位有才华的俄军司令官勃鲁西洛夫准确地预判出对手准备打击罗马尼亚人了,这支在他看来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中国部队是他手里最具实力的预备队,必须提前做好部署以备投入到最关键的地段。但提前抵达前线的叶延冰认为部队必须全部集结后方可使用,这是波士顿会议及范德平在彼得堡与俄国最高当局议定的内容。调往相对平静的罗马尼亚——乌克兰边界整训是可以的,但绝不能一个军一个军地拆分使用。
  勃鲁西洛夫答应了叶延冰的要求。其时德国人策划的针对罗马尼亚的闪电攻势尚未展开,勃鲁西洛夫并不太着急。而且9军及后续到来的5军确实遇到了不少的麻烦,主要是燃料的严重缺乏和伙食问题。远征军配备了大量的汽车,都是从各军区抽调的,汽油却需要俄军供应。俄国人似乎没有相信华军部队竟然配备了如此多的卡车,使得油料供应出现了问题,而且伙食也不好,使得部队怨声载道,令各级指挥官头痛不已。
  俄军的伙食严重缺少蔬菜。香肠和油脂在俄国士兵眼中是一等一的美食,但却不是中国官兵喜欢的。黑麦面吃着也不舒服。饮食习惯的不同给部队带来的麻烦还在其次,9军及5军抵达集结地域后,连日的阴雨将这个精锐军泡在了泥水里,只有少数部队可以住进民居,大部分部队依靠帐篷或者在战壕里挖掘临时住所。因为油料的不足(俄军答应足额供应汽油),适应性训练也无法展开,俄军指挥部提供的地图过于粗略,连大一些的居民点都没有标出。秋季已经来临,夜晚的温度下降到5度左右,好在部队已经带足了冬装,但连绵的秋雨让部队的运动及生活困苦不堪,官兵们渴望着行动,特别是基层的士兵们,盼着早些离开这个讨厌的地方。
  “老孟在哪,团长呢?”巡视部队的团参谋长常福民少校也回来了。
  “他去师部开会了。可能要动了。”
  “谢天谢地。昨天又病倒19个。再蹲下去真要发霉了,现在我倒盼着冬季早些来临呢。”常福民向孟恩范讨了支烟点上了。
  “没办法,看来要在泥泞中打仗了。也不知我们第一仗的对手是谁。”
  “八成是奥国人。据说他们比起德国人差得多。”常福民使劲吸烟,红红的烟头在昏暗的屋子里很是醒目。
  一个小时后。赵欣回来了,“咱们要出发了,迎战德国第9集团军。那是个混合军,兵力不算强。布加勒斯特快守不住了,上面要求我们立即动起来。咱们师是前锋师,咱团是师的前卫。明天清晨六点出发。参谋长,通知各营连长来开会。老孟,你就带后勤吧,补充连也交给你,怎么样?”
  “成。你说了算。”孟恩范答应道。
  “总算要和德国人交手了。”赵欣叹了口气。“我很怀念军校的德国教官们。没想到竟然跟老师干上了。”
  “要说早就打过了。老6师不是在青岛跟他们干了一仗?也没啥,枪子打中一样流血完蛋。对了,向导分配了吧?”孟恩范不以为然。
  “分配了,一共六个人。带队的是一个俄国上尉。他们大概一刻钟后到。说实话。我不太喜欢俄国人。不仅是他们的饭菜,还有房子,更主要是这里的气候。”赵欣摸出一支蜡烛点上了。不大的掩蔽部敞亮起来。
  “据说罗马尼亚那边的气候要干燥些。”常福民笑道,“没想到我们会逛好多国家。”
  “算了吧。这也算逛?”赵欣摇摇头。
  很快,73团的主要军官们陆续来到简陋之极的团部。等俄军上尉及他带领的联络组到来,73团出发前的军事会议召开了。
  历史上的大事件如同多米诺骨牌游戏,总是具有连环性。俄国在确信中国将加入协约国集团后,不等波士顿协定正式签署,便迫不及待地从远东调给了西南方面军7个师。尼古拉二世亲自过问复杂艰难的运输问题,使得这批部队通过漫长的铁路线比计划提前七天运抵前线,赶上了勃鲁西洛夫将军的进攻。
  尼古拉二世不去理会自己军队和臣民蒙受的巨大苦难,却对履行盟国义务极为忠诚。在霞飞总司令因凡尔登方向的危急局势向俄国盟友提出进攻要求后,尼古拉二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严令西南方面军迅速发起一次进攻战役,既从战略上策应西线,也为了减轻无能的意大利人承受的压力,而丝毫不去管自己军队存在的困难。
  在俄国面对德奥军事集团的三个方面军中,勃鲁西洛夫将军算是最能干的了。比起指挥西北方面军的库洛帕特金(即日俄战争中那位无能的司令官)和指挥西方面军的艾维特将军要优秀的多。勃鲁西洛夫不仅具有一种进攻精神,对胜利有着极高的渴望。而且善于分析总结经验特别是失败的教训,使得他指挥的战役具有了一般俄国将军所没有的灵气。
  在得到远东7个满员师之后,他指挥的西南方面军四个集团军(7、8、9、11)恢复了生机。尽管已经得到中国将派遣远征军入俄参战,并且已经确定用于西南方向接受自己的指挥,但勃鲁西洛夫将军已经不愿等中国人了,他在获得沙皇充分授权后,于7月12日开始了被俄军总参谋部命名为“勃鲁西洛夫攻势”的进攻战役。
  勃鲁西洛夫将军指挥的部队总计47个师,面对的是奥军38个师的防御线。兵力上稍具优势。勃鲁西洛夫注意到在今年3月份西北方面军和西方面军联合举行的纳罗赫湖会战尽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炮击准备(因俄军炮弹的极端匮乏,比起西线动辄七八天的炮火准备简直是小儿科),但因为德军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准备,炮火准备的效果很糟糕,对于德军的工事破坏微乎其微。当进攻发起后,冲入德军机枪火网的俄军迅速被击溃,伏尸遍野。对德军战线的突破效果几乎为零。整个战役俄军付出了11万人的伤亡,德军的损失最多只有2万。所以,勃鲁西洛夫在考虑西南方面军的进攻时一改传统的做法,将进攻兵力分布在20多个点上,使得奥军无法猜透他的真是意图。这样虽然分散了主要方向上的攻击兵力,却可以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勃鲁西洛夫选择的攻击方向很正确。他将攻击方向选择在战线的最南端。攻击取得了超越预期的效果,俄军似乎在敲打着一面早已发生裂痕的墙,产生了土崩瓦解的效果。这个方向上的奥军极为薄弱。当初奥军统帅康拉德在发动提罗尔攻势时曾从这个方向上抽走了5个师的精兵和大量的炮兵,现在康拉德终于为此付出了代价。俄军在三天内即俘虏了七万余人,取得了一次无可争议的胜利。
  但俄军马上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在西南方面军发动进攻时,至少应当在西方向上发起一次配合行动。但西方面军司令官艾维特将军的部队却蹲在战线后面毫无动作。使得奥军在得到德军4个师增援后发起了反击,减缩了西南方面的战果。战役进行至8月初,勃鲁西洛夫因兵力及弹药的不济而被迫停止了进攻而转入了守势。
  “勃鲁西洛夫攻势”是东线俄军难得的一次大捷。这次战役的结果之一就是将摇摆不定的罗马尼亚拉入了协约国阵营,使得战争更具有世界大战的特征了。“勃鲁西洛夫”攻势尚未结束,罗马尼亚人便急不可待地加入了战争,其全部陆军的23个师的四分之三投入到向西和向北的攻击中,但罗军比起被协约国军队视为软柿子的奥军更差。仅前进了25公里左右便被奥军所阻。几乎没有获得什么有价值的成果。
  而德军方面,因为凡尔登战役的失利及东线局势的巨变更换了最高指挥官。法金汉的总参谋长被撤职了,代之以被宣传部门吹嘘为战争英雄的东线总司令兴登堡。新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