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蒙山军 >

第678部分

蒙山军-第678部分

小说: 蒙山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负战败的责任,而是担心国家承受不起战败的损失。作为首任国防部长,他在那把椅子上坐了六年半,国防军每一个师,每一个军的组建都经过了他的手,他对这些部队的历史沿革如数家珍,对每个师级以上主官的履历了如指掌。他更清楚国家军备的家底,总统是用国防军来赌国运啊。组建远征军,国防军调出了整整9个军,占国防军现役军的三分之一强!三个独立重炮师的两个调给了远征军,重装备的三分之二(大口径火炮,汽车以及珍贵无比的飞机)也配给了远征军,导致国内一些“二等师”没有了炮兵。打仗就是烧钱,一发大口径炮弹要耗掉一户家庭三个月的生活费!总统在出发前曾开玩笑对他说,不要心疼钱,会有人替我们出钱的!你只要打好仗就可以了……接任远征军司令官后对于战争的耗费总算有了深切的了解,这种仗岂是我们那种穷国打的?也只有总统才有这样的气魄……就算不去考虑耗费,总不能成建制丢掉部队吧?
  王明远在作战室沉思着。在参谋们眼里,司令官不愧是跟随总统起兵的元勋,这种临阵不乱的静气就足够自己学一辈子了。他们都读过一些纪念广州起兵的文章,难怪人家在三十出头的年纪就能独当一面……他们岂能明白王明远此刻胸中翻腾的巨浪?他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生死存亡!
  王明远甚至羡慕被撤职回国的叶延冰了,发现自己承受压力的能力真不如叶延冰!叶延冰在罗马尼亚打的潇洒自如,给总参的电报他都看到了,从中读不到任何一点犹豫和痛苦。为何轮到自己就如此艰难?都说运动战是国防军的取胜法宝,又有谁能理解运动战对统帅的压力?如果是保持一条完整的战线,自己何至于如此患得患失?
  
  第二十三节波东战役四
  
  北线,卢布林。
  接到阎树林少将的敌情分析出击命令的电文后,张作相和郭松龄终于醒悟过来,攻击自己的德军根本就不是两个军高达6~7个师!怨不得他们这两日对卢布林的强攻感觉乏力呢,那根本就不是什么试探性进攻,而是敌人的主力都部署至两翼后对自己猥缩于市区主力的牵制性行动!竟然将21军唬住了,连出城接应增援而来的友军都畏首畏尾!
  这下子算是将老长官的脸丢尽了!张作相真不知道将来如何面对老长官,卢布林一战,先不说21军遭受了近七千损失(含失踪),关键是打掉了21军的气势。当初还信誓旦旦地向上峰拍胸脯呢,说21军都是关东子弟,适应寒区作战云云。实战一比较,比起人家都是南蛮子的第3军真的差远了,将领眼光不如,士兵的拼命精神也不如!
  当初中枢调老长官进京,张作相与老长官的亲信圈子密谋如何抗拒这道“削藩”令,张作相当时是少数派,主张老长官接受任命赴京。已经离开军队到地方上当了副省长的常阴槐大骂他是被中枢招安的叛徒,他没有申辩。他是建立在力量的对比之上的,老长官所依赖的力量就是一个21军,而北方军区常住四五个军,光是辽宁一省,就有锦州的10军和昌图的9军,特别是第9军,那是国防军三大王牌之一,鲁山元帅的起家部队。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都高出21军不是一点半点,老长官是聪明人,怎么能看不清形势?至于日本人更是靠不住!在山东战役之前,日本人一直因铁路建设问题跟东北交涉,希望获得更多的筑路权,但被郑双庆等人严词拒绝。山东战役之后,日人的气焰大为收敛,连山东战役间调关东州增援的那个师团也调回国了,常阴槐所说的拉住日本人对抗中枢的法子且不说卖国大节,关键是根本不靠谱!果然。老长官在三天后回电中枢。表示接受中枢的任命,带着家眷去了北京。临别之际,老长官将他叫到家里,叮嘱他带好部队。看顾好这点血脉。21军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只要21军在,大家就不会没前途……
  言犹在耳。但21军出国第一战就打败了,很丢人。如果对手真是两个军6~7个师还好说些。毕竟面对的是号称天下第一强军的德军,但如果真如阎树林判断的只是一个军,21军以逸待劳打成这样,将来真不知会是什么结果,被国防部裁撤的可能也不是没有!
  顾不上羞愧,现在只剩下戴罪立功了。张作相和郭松龄在确信左翼已与3军建立直接的联系后,决定立即组织发起反击,争取将德国人咬住吃掉一块以挽回声誉。但部队从固守转入进攻是极为复杂的事,还涉及到与第3军的协同问题,王明远总司令已经明确21军接受第3军指挥,所以他们将自己紧急拟定的向南反击击溃南面德军后向东迂回与第3军包围歼灭卢布林东郊德军的方案报给了阎树林少将,阎树林迅速回电,“7师向南迂回,在确保卢布林安全的前提下应以主力向西南出击以截断德军西撤之通道。”
  12月13日,就在南线主力会战进入高潮之际,卢布林攻守逆转,从东面进攻的第3军主力将德军第20军压向了西南,自卢布林出击的21军61师附带62师一个加强团向南发起反击,击退了德军。德军果然向西南方向退却,但21军出击部队和迂回截击的第3军第7师未能按照阎树林少将规定的时间会师,德军第20军主力逸出了合围圈,华军只抓住了德军殿后部队约一个团,在维斯瓦河东岸将其歼灭,连同第3军在卢布林东郊战斗所获,卢布林反击战总计歼敌约5000,其中俘虏1500,缴获大炮21门和大批军资。华军在卢布林战役中损失9000人余人,绝大部分是21军的损失。
  12月15日,卢布林战役降下了帷幕。这一天傍晚,第1集团军司令官熊勋中将抵达卢布林,凌晨2点,熊勋中将召集21、3两军师以上军官召开作战会议。
  熊勋没有指责21军的失败,也没有表扬第3军的解围,他甚至没有跟阎树林和张作相握手寒暄,开门见山,首先通报了南线最新战况,“……情况就是这样。第2集团军五个军跟大约12个德军师和2个奥军师搅在一起了,由于布势不利,我军并未发挥出兵力优势。第29师的困境捆住了第2集团军,使得石司令放不开手脚南向反击德奥联军……在5、9两军尚未抵达战场前,我们怎么办?我想听一听你们的意见。”
  无论是阎树林还是张作相,都跟熊勋不熟。认识倒是认识,阎树林在蒙山军勤王之役后期的娘子关之战中就认识熊勋了,那是熊勋已经是连长,而他只是刚“入伙”的新兵,之后熊勋跟随鲁山便去了东北,阎树林却一直在第五镇缓慢地升迁。张作相也早认识熊勋了,但没有任何交情,熊勋建国后一直在外蒙带第5军,接任第9军军长后在北满,除了北方军区范围很大的会议,一般也见不到面。但熊勋在远征军已是名将,罗马尼亚战役证明了人家的能力,如今更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了。
  “熊司令,既然如此,不如我军全军南下,先配合石司令的第2集团军歼灭南线敌人。”张作相看熊勋望向自己,小心翼翼地说道,“职部在卢布林打的不好,愿为先锋以戴罪立功……”
  “不要提什么戴罪立功。”熊勋摆摆手,“胜负乃兵家常事。何况,21军守住卢布林就是胜利。阎军长。你的意见呢?”
  “我担心德军这次有一个针对我军的大阴谋……在5军和9军没上来之前,决不能全军南下。我建议还是留辅忱(张作相字)兄于卢布林,职部南下策应第2集团军以解其困厄……”
  “不,还是应由我部南下作战……”郭松龄叫道。
  “阎军长,贵部伤亡如何?”
  “除第8师有所损伤,主力实力尚存。”阎树林起立回答。
  “卢布林有多少俄军?”熊勋问张作相。
  “战前大约有4500人,但战斗部队只有一个不满员的团。我部接管卢布林防务后,俄军就撤走了,带着他们的辎重。”
  “我同意阎军长的部分看法,”熊勋慢吞吞地说。“德国人有一个针对我军的计划。现在应当大部明朗了,或许德国人认为他们一个可以打我们两个,否则这个计划就不会成功。由于我们没有逮到20军,所以卢布林必须留下足够的部队。这是我们下一场战役的支撑点。我决定留21军和第8师在这儿。阎军长带你其余的部队南下吧。把声势造得大一些。或许不等你到斯塔洛瓦沃拉,那边就分出胜负了,所以不必急。就兵力而言,我军占据优势。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明白。”阎树林立正道。
  “不,你不明白。斯塔洛瓦沃拉不会抓住德国人的,但卢布林方向需要更多的兵力。下一场战役将是我们第1集团军扮演主力,我需要你的军。国内大选马上要进行了,想着给总统送一份大礼,看来很难。我的司令部就设在卢布林,保持联系。好了,散会吧,我要去看看部队。”说完,熊勋站起身,表示会议已经结束了。
  师长们没有机会阐述对战局的看法。关兴顺对熊勋中将将自己的师留在卢布林有些不满,更为熊勋只字不提张作相的指挥失误而忿怒。第8师确实遭受了较大的伤亡,尤其是24团,这都是拜21军所赐。很久以后,出生山东军系统的关兴顺才有机会当面聆听熊勋将军的真实想法,其实很简单,当时不应追究战败的责任,更不能临阵易将,如果是蒙山军系统的部队,换一个军长不至于出问题,但21军不行,除非你有足够的兵力替代它。
  奖惩的妙用对于任何一级组织都是一个大课题,不止是军队。熊勋的态度让21军高层安了心,张作相在陪同熊勋视察所部时反复表示,一定在下面的战斗中挽回21军的声誉,绝不辜负熊司令的厚望。
  熊勋微笑着说,“其实我们的部队没什么声誉,除了老六师等少数部队外。我们的将领们,包括我,也没什么指挥大兵团的经验。因为这样规模的战争对于我们都是第一次。现在至少可以证明,我们可以在运动战中击败德国人。21军的失利不算什么,至少我是这样看的,王司令也抱有同样的想法。现在你不要再去想已经过去的事了,好好琢磨下一步的战事吧。”
  这是胡说。王明远从未说过这样的话。熊勋离开第2集团军后根本就没有见王明远。这是一种驭将之术,远征军赴俄之战中涌现了一批帅才,熊勋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员。
  卢布林战役对斯塔洛瓦沃拉战役发生了影响。国防军后来将远征军第2集团军举行的斯塔洛瓦沃拉战役统一称呼为桑河战役,因为主战场是在桑河两岸。第2集团军第10军、第12军、第16、第15军和独立重炮1师在桑河两岸与德军进行了极为残酷的血战,石大寿以第7军在热舒夫以南挡住了德奥联军,集中四个军于斯塔洛瓦沃拉以东和德军9个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激烈战斗。
  战役的核心是被合围的国防军第29师。德军以29师为钓饵,计划在石大寿主力未至前歼灭急于救援29师的第10军主力,他们将12军拦阻于桑河右岸,并且切断了15、16军北上的通道。战役的第一阶段的核心是第10军,蒋存先少将指挥的第10军不仅没有救出29师,自己也陷入了重围。两个包围圈相隔约10公里,双方炮声相闻但无法会合。根据石大寿的命令,蒋存先指挥的第10军主力不再企图救援29师而是就地掘壕固守,德军则对两个包围圈展开了攻击。由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