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蒙山军 >

第685部分

蒙山军-第685部分

小说: 蒙山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会。他那批同学大部分分入了16师和18师,而这两个师都是参加了对日作战的部队。在年前回家时见到了几个探亲的同学,人家最低的也是上尉了。更有一个幸运者因获二级英雄勋章而晋升为中校军衔。令他羡慕不已。
  这是一个激扬的大时代。随着一系列战争的爆发,军人的地位越来越高,萧逸渴望建功立业。渴望升迁,但他明白,必须争取机会,倘若按部就班,永远不会出人头地。所以,萧逸接到赴哈尔滨分局的调令,立即意识到机会来了。国家正全力投入到欧战之中,无数的工厂日夜开工生产着五花八门的军用物资,大部分是出口欧洲的,英法等协约国给中国的订单越来越多,广州港内停泊着开往欧洲的远洋货轮,连猪鬃都成为出口的紧俏物资了。留在广州局能有什么机会?或许一辈子也不会遇到一个足以让自己扬名的大案。但到俄国就不一样了,果然,从哈尔滨短训班授课的内容看来,情报部门正与军方及外交部联手在俄国策划一次大行动……
  在萧逸胡思乱想中,插着龙旗的福特轿车驶进了中国大使馆。萧逸下车跺了跺冻麻了的双脚,习惯地观察了周围,然后替李三才准将拉开了车门。
  陆征祥大使和张小丁局长带着几个人从楼内走出来迎接李三才,外面太冷了,天空阴沉沉的,好像又要下雪了。没说几句话,大家赶紧回到了楼内,直接来到了陆大使宽敞温暖的办公室。
  “范将军的意思是要你们住在他那边,现在他去冬宫了,见一次俄皇可真不容易。”陆征祥明白李三才不过是挂了一个首席武官的名,至于执行什么任务,陆征祥不去过问,他这个驻俄大使也要听范德平中将的指令。
  “联络处距离这边远吗?”李三才问道。范德平中将兼任着远征军驻彼得堡联络处主任,他来彼得堡要绝对接受范德平中将的领导。
  “不远,就在涅瓦大街。刚才实际你们经过了。是俄国总参谋部安排的住所,比这边条件好得多。”陆征祥亲自给李三才沏了杯茶,对萧逸说,“年轻人,随便些,自己动手吧。到了这儿就算到家了。”
  “刚才我们看到彼得堡有不少军队呢,俄国人将这么多的军队留在首都是什么意思?前线不是严重缺员吗?”李三才问道。
  “驻扎在彼得堡的足有几万士兵。”陆征祥说,“绝大多数都是新兵,他们恐惧上前线,对前途深感迷惑。一些煽动者向他们发表长篇大论的演说,鼓吹革命,从而结束这场令俄罗斯各阶层都深恶痛绝的战争。总之,最近局势很乱,我已经下了命令,大使馆人员一般不许走出这个院子。你们也要小心些。这样吧,你们先在这里洗个热水澡,等范将军回来后再说吧。”
  “好吧好吧,足有半个月没洗澡了。对了,午饭可一定给搞点面食,每天罐头面包实在是受不了。”李三才对陆大使说。
  “放心吧,保证你满意。”张小丁笑道。
  美美地洗了个热水澡,在一楼会客室的长沙发上睡了一觉,感觉到有声音,萧逸迷糊的头脑清醒过来,起身从窗子里望出去,见一辆雷诺停在了门口,身穿国防军灰色军大衣的范德平中将从车里钻出来。萧逸急忙整理了军容,范德平已经推门进来,萧逸啪地打了个立正,“中尉萧逸向您敬礼!”
  一脸倦容的范德平站下,“萧逸?对,李三才来了?你是萧观鱼的小儿子?对吧?当年我还在你们庄上住过一个来月呢。哈哈。”范德平心情好起来,“怎么样?没把你的老二冻掉吧?”
  想不到堂堂中将甫一见面就开出如此粗俗的玩笑,萧逸红了下脸,不知该如何回答。
  “李三才呢?”
  “报告范副总长,李将军在楼上。”
  “跟我上来吧。”范德平甩了下脑袋。
  陆征祥、张小丁及李三才正在商议事情,“你可算回来了,情况怎么样?”张小丁有些迫不及待。
  “中尉,你给我守在门外,任何人不准进来。”范德平吩咐萧逸道。
  
  第六节彼得堡二
  
  “尼古拉二世绝对是个蠢材!”范德平呷了口热茶,“他执意要去莫吉廖夫的大本营,根本就不相信彼得堡会出事。”
  “他到莫吉廖夫干什么?阅兵吗?”张小丁愕然,“彼得堡的骚乱日甚一日,难道这位皇帝真的就视而不见?”
  “估计是军事问题。英国首相换人了,法军总司令也换了人,西线在策划一次空前规模的行动,我们尊敬的沙皇陛下对于履行他的盟国义务总是不遗余力。”
  “我们怎么办?”张小丁有些沮丧。
  “只能等机会。你的工作继续进行,要注意那个克伦斯基,这是家里反复交待的。”范德平对张小丁交待完,转向了李三才,“对了,三才,彼得堡局势大概他们俩给你介绍了,家里有什么最新的指示?”
  “局势大致清楚了,假设你们所了解的是事实的话。”李三才慢吞吞地说,“我离开北京时见到了总统,总统断定彼得堡会发生革命,这场革命会断送罗曼诺夫王朝。总统说,一定要将尼古拉二世掌握在我们手中,不管用什么办法。”
  “不可能!”范德平解开了军装的风纪扣,“说实话,我根本就不相信那帮人会成事!我跟阿尔杰米耶夫说了我们的担忧,其实就是司令的担忧,他认为没那么严重。不过是失业的工人喊几嗓子罢了,随着供应问题的改善,一切都将恢复正常。他现在正头疼如何将彼得堡的十几万军队调上前线呢。”
  “总统说出事就一定会出事。你不要忘了。对于大事件的判断他从来就没有出过错。”李三才加重了语气。
  “我不是怀疑司令的判断。俄国政界确实存在反政府势力,但依靠杜马的几个政党能成什么事?而且杜马被强制休会了,要我看这是沙皇干的唯一正确的事。即便不休会,一帮蹲在会议室空喊推翻政府结束战争的议员们能成什么事?他们手里连一个营都没有!而且,留在彼得堡的军队都是前线各团的后备营,简直是一盘散沙!”
  彼得堡集结了如此多的军队令范德平深感不解。他从阿尔杰米耶夫将军那里了解到,彼得堡卫戍部队基本是由在前线作战的近卫团的后备营组成的,人员构成是伤兵痊愈留在后方和新招的农民。在范德平中将和他的助手们看来,这是一支涣散的,没有纪律性的军队。谈不上什么战斗力。阿尔杰米耶夫将军曾说过。他们恐惧到前线去打仗,不愿离开温暖的营房。如何调走这些老爷兵以充实西部前线凋零的团队,成了俄军高层深为困扰的问题。阿尔杰米耶夫将军此次回彼得堡便是与彼得堡军区协商这件事,虽然具体情况没有告知中国盟友。但范德平可以断定。阿尔杰米耶夫遇到了麻烦。
  屋子里陷入了沉默。在座的几个人都是深谙俄国当前局势的人。领受的任务在他们看来难比登天。
  “我看先这样吧。三才你是不是跟我到联络处去?按照家里的指示,你在彼得堡将接受我的直接指挥,这点你要清楚。”
  “我完全清楚。”
  “那好吧。跟我过去吧。我那边有你没吃过的好东西,真正的美味呀。”范德平微笑着站起身。
  “呵呵,看来我要沾三才兄的光了。”想到黑海鱼子酱的味道,张小丁有些迫不及待了。
  “你凑什么热闹?老毛子就给了我那么一点,听说三才要来,我专门给他留的。”
  “可以喝点酒嘛。鹅肝总有吧?”
  “老毛子的酒不对路数。对了,三才你带没带好酒?”
  “没有。”
  “你呀,你要知道,跟俄国人打交道,只要给他一箱咱们的二锅头,没有办不成的事。”范德平走到门口,摘下了他挂在衣架上的军大衣,“走吧,叫上你的人,他们就住在联络处吧,安全没有问题。那边距离冬宫也近。”
  陆大使将几位军人送下了楼,他和他们有些不对路,所以他基本不去联络处。他看不惯范德平的作派,在他眼里,国防军的大多数重将都有着共同的性格,狡黠、粗俗、自大且严重缺少文化底蕴,偏偏总统依仗的就是这帮人。曾当过数年上海市长的范德平中将可算他们那个团队的典型。此人来彼得堡后整日跟彼得堡驻军将领们花天酒地,参加贵族们举办的沙龙,听歌剧,甚至去逛高级妓院,完全没有一个中国高级将领应有的节操。他曾劝过范中将注意影响,但范德平嗤之以鼻,根本不予理会。所以范中将绝不会邀请他去联络处做客。因为总统的指示,有关工作必须知会他这个驻俄大使,否则他甚至不会将去冬宫谒见俄皇的情况通报于他。
  陆征祥对范德平领导的联络处所进行的工作感到担忧。具体的计划他并不完全清楚。但总体目标是清楚的。国内判断俄国将面临一轮巨大的动荡,严重到足以导致罗曼诺夫王朝的垮台!这将严重影响远征军在俄的军事部署,进而影响到中国的根本利益。所以,军方主导了彼得堡计划,派出了副总参谋长兼远征军总参谋长范德平中将出任计划的最高负责人,并成立了掩护机关——中国远征军驻彼得堡联络处,军情局、国安总局的大批人马被陆续派驻彼得堡,他们多以远征军情报、后勤联络官面目出现的,究竟干了些什么,作为驻俄大使却一无所知,而且不能过问。联络处受到了俄国人的欢迎,俄国人也需要这么一个联络机构,自叶延冰事件后,俄国人迫切需要协调远征军的步调并理顺指挥体系。如今远征军主力接管了华沙以南的大段防线,作用日显重要。决不能再出现去年12月波兰战役的失误了。俄国人已经离不开王明远上将所指挥的那九个军,好在王上将接管远征军后,与俄方的合作是愉快的。从外交方面获得的俄国人的看法是王上将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比那位不顾大局的叶将军强多了。
  陆征祥不相信国内的判断。他不是蒙山军系统的人,他属于“外交新生代”的一员。“新生代”是相比于伍廷芳、唐绍仪这批老人而言的,以外交部副部长顾维钧为首,施肇基、王正廷、王宠惠等,当然也包括他陆征祥,形成了一个新锐的外交界明星,他们大多精通一至两门外语。都有留学欧美的经历。受到了龙谦总统的器重,越来越主导外交事务,在外交上的发言权越来越重,被外交部称为“新生代”。
  因为精通俄语且通晓俄国事务。陆征祥在1914年大战爆发前便被派至俄国出任了驻俄大使。在俄国工作近三年。自问对俄国局势的了解不比任何人差。虽然两年多的大战令俄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在陆征祥看来,俄国并没有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综合实力,绝对比自己的祖国强。怎么会发生危急帝制的革命?怎么就会出现巨大的、影响深远的动乱?以至于要插手俄国最核心的事务将俄国皇帝保护在远征军手中?
  俄国的处境在1917年初似乎展现出微弱的希望。勃鲁西洛夫夏季胜利后接着是罗马尼亚的失败,然后中国人来到了,中国人在罗马尼亚干脆利落地击败了德奥联军,拯救了这个刚入伙协约国就遭受灭顶之灾的山地小国。罗马尼亚的胜利带来不仅是希望,也有烦恼。中俄两军在战略上的分歧开始出现了,中国人不愿意履行协议接受俄国人的指挥,拒绝从罗马尼亚发起向保加利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