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命 >

第34部分

天命-第34部分

小说: 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天晚上。刘二爷把刘满屯和赵保国叫到了屋里。和蔼地说道:“满屯。保国。爷爷让你放回去那些王八。也是为了你地弟弟妹妹们着想啊。你们俩不害怕。可其他弟弟妹妹呢。全村地人呢?万一真地像胡老四说地那样。老鳖精发起了大水。全村都得被淹了……”

“爷爷。我们知道错了。”赵保国低声说道。

刘满屯没有说话。他不觉得有什么错与对。

“没什么错不错的。”刘二爷淡淡的叹了口气,说道:“要是换做在以前,我也不会害怕这些什么精啊怪啊的,可现在这么一大家子的人,总得操点儿心了,你们俩是当哥哥的,也要为弟弟妹妹们多想想……”

“可秀草……”刘满屯低着头,嘟哝道:“秀草让水鬼害死了,这事儿就这么完了么?”

刘二爷摇了摇头,说道:“这种事儿,不是我们能管得了的,报仇又怎样?水鬼在水里面,怎么报仇?要是因为报仇,再有人死,就好么?”

“是啊是啊,满屯,谁晓得王八和水鬼就是一伙儿的呢?”赵保国说道。

刘满屯无语了,正如赵保国所说,谁就肯定王八和水鬼是一伙儿的呢?这只不过是之前自己瞎想,把诡异的事儿全都怪罪在王八身上了而已。

刘二爷又说道:“你们记住,往后别想报仇不报仇的事儿,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保住命,过去这日子,等日子好了,你们都长大了之后,自己想干啥就干啥……把小毛和秀花、燕子叫过来,早些睡吧。”

“哦,知道了爷爷。”赵保国扭头走了出去。

刘满屯没有出去,他低声的说道:“爷爷,我,我想回家去住。”

“嗯?”刘二爷怔了一下,“在这儿住的不习惯么?”

“不是,不是,在这儿住的挺好。”刘满屯摇了摇头,说道:“爷爷,连您也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我怕,到时候都让我克死了……”

刘二爷连忙摆手说道:“孩子,你别乱想,秀草的死,和你没关系。”

“可是,爷爷,我往后每天还回来,晚上不在这儿睡觉,人多太挤……”

刘二爷叹了口气,点头说道:“也是,你们都慢慢的大了,那行,你回去睡吧……”

“嗯。”刘满屯扭头走了出去。

走出屋门,院落里一片清亮,弯月高悬,繁星隐隐,夜空深邃。

今晚上,会发生什么事儿呢?刘满屯苦恼的往老宅走去。在屋子里和二爷爷说话的时候,他无意中有一丝不好的预感,总觉得有什么坏事儿要发生。这种感觉很熟悉,他似乎能想到自己打小每次遇见危机的时候,那股突如其来的感觉,总会提前告诉他,危险在悄悄的降临,提醒他小心些。

若不是这种感觉每次都会提前出现,刘满屯也不会每次都那么幸运的堪堪避过危险,大难不死。

他想到了那一年雷劈大树,想到了自己和赵保国俩人在村西头的屋子里睡觉的时候,房屋突然被大雪压塌……总之他想到了很多,万一这晚上在屋子里睡觉,房子突然塌了,岂不是要连累其他兄弟姐妹们么?所以刘满屯决定晚上回老宅睡觉去,这样即使是出了事儿,那也是他自己的事儿。

刘满屯回到老宅后,卷起芦苇编制的破凉席儿上了房子,在房顶上睡觉。徐徐的微风吹过,赶跑了蚊虫的叮咬,驱散了炎热,刘满屯很快就半睡半醒了。只不过那种对于危险的警觉性,强迫着他不要沉睡。

正当他快要睡着的时候,一股悉悉索索的声响传入耳中,刘满屯翻身坐了起来,警觉的四下里查看一番,房顶上没什么动静,天空中那弯明月静静的悬挂着,若隐若现的银河横贯长空,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不同。

只是那悉悉索索的声音,还在不断的响着。刘满屯顺着声音趴到房边儿上,向下看去,不仅张开了嘴巴,乖乖,王八找上门儿来了。

明亮的月光下,院落里爬满了一只只大大小小的王八,王八壳子在月光下泛着水波般的光芒,纷纷往屋子里爬去。过了一会儿,那些王八从屋子里又涌了出来,仰着小脑袋四处查看着。

刘满屯心里明白,这些王八羔子一准儿是在找自己,可是这些小东西,怎么就那么大胆子敢找到家里来祸害自己呢?难不成它们真就有把握能把自己祸害掉?刘满屯想到了去年冬天在葫芦湾那次,他被漩涡卷入河底下之后,明明看到了一双如灯般的眼睛,然后一拳头砸过去,水底一片混乱,自己就浮出了水面。兴许,那次河底下的东西,就真是那传说中的老鳖精也不一定啊。他又想到了和土地庙里的那个黑影两次的狭路相逢,两次的冲突,他挥着柴刀劈砍,追打……他想到了在汉口医院时那个趴在肖雪晴背上的黑影,他和那黑影撕扯,乱打,最终把那黑影给咬死,吸它的血……

想到这里,刘满屯浑身的血脉像是注入了兴奋剂一般冲动起来,他的心脏跳动加速,一股冲动直升到脑门儿上。他娘的,什么精怪玩意儿我都撞见过,能把我怎么样?胡老四都说了,鬼神都怕我,老天爷都奈何不了我,难不成这些王八羔子还真翻了天不成?刘满屯大吼一声站了起来。

院落里那群没头没脑瞎寻摸的王八羔子们,立刻全都抬起头盯住了刘满屯,一双双如灯般的发着绿光的小眼睛全都瞅准了刘满屯,那个沐浴在月光下,站在房顶上的瘦削矮小的身影。

刘满屯迈步走到木梯跟前儿,顺着梯子就要下房。这种木梯其实就是早先家里人用木头和铁丝捆绑而成的,风吹日晒雨淋的,早已腐朽不堪。刘满屯下到中间的时候,一根横木终于支撑不住,咔嚓一声断裂开来,刘满屯哎哟惊叫出声,身子凌空向下摔去。

几乎同时,院落墙根下堆积的那些稻草,被许多的王八在上面爬来爬去的也不再稳固,稻草垛倒塌了,散落一片。而刘满屯,就恰恰摔落在了厚厚的稻草上,或者说,是稻草恰恰倒塌后,铺在了刘满屯要掉落的下面。

刘满屯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他认为这很正常,这种巧合的事情他遇到的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当他摔在稻草堆上后,立刻翻身就跳下来,伸手捡起地上散落的砖头要砸王八。也就在他刚刚跳下稻草堆,捡起地上砖头的同时,晴朗的夜空中突然划过一道闪电,咔嚓一声劈在了稻草堆上,干燥的稻草呼呼的燃起了火苗,火势随即冲天而起,噼里啪啦稻草竿迸裂的声响不断。

院落里大大小小的王八急速的向院门外爬去,一层叠一层,一个摞一个,悉悉索索的声响和王八壳子相碰时的声音交杂着,再加上火烧稻草时那噼里啪啦的声音还有呼呼的火苗跳动声……刘满屯觉得这一切似乎都像是有人在怒骂自己咒骂自己似的。

他感到大火烤的自己浑身发烫,赶紧往外边儿跑去,他爬上了厚厚的王八群,从一层层的王八壳子上面爬了出去,然后跳到大街上就大喊大叫着:“着火啦,救火啦……”

村民们纷纷从家里跑了出来,看到刘家老宅院子里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家赶紧从家里拎来水桶,从井里打水,有的人拎着锹冲进去,就地铲土往火堆中扔去填压火势。

刘满屯站在大街上,疑惑的看着人们出来进去忙忙碌碌的救火,那些王八哪儿去了?那么多的王八,突然间全都消失不见了,怎么会这么快?王八跑起来的速度,也就比蜗牛稍微快上那么一点点……

大火很快便被扑灭了,刘二爷和村民们连声道着谢,说些客套话。村民们相继的回家歇息去了。刘二爷看着刘满屯孤独的站在街角处出神儿,便走了过去,淡淡的说道:“走吧,跟我回去睡觉。”

刘满屯没有拒绝,跟着刘二爷往“孤儿院”走去。

他知道,危险已经过去,暂时……不会再有什么事儿了。可是,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呢?

————————

大家多支持啊,这几天有了大家的支持,短刃码字动力更充足了,即便没有首页的推荐,一样每日两更~~!

  首发

   

036章 自然灾害

——————今日第二更————————

无论生活有多么的艰苦,人们在苦难中依然慢慢的努力着,生活着,向着某一天幸福生活来临的日子迈步走着;人们心里永远不会失去希望,一直都在期望着向往的那一天早些到来。

从六一年秋季的水稻丰收之后,村里人终于吃到了三年来第一顿饱饭,那是一顿对于全村村民来说,极其奢侈的饭食,蒸米饭。

那一年,村里的干部们压根儿就没按照口粮来控制村里人吃饭,而是按照人头均分,没有上缴公粮。对于上面乡县两级,村支书说的是:“没粮食,仅有的那点儿粮食还不够村里人的口粮呢。”至于原因,上面的领导也懒得问了,他们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只不过是实在不忍心再去像前些年似的大交公粮,虚报产量,逼得村村没粮吃。他们再一次瞒报了,这次是有了粮食,却偏偏报个没有。

到冬季逼得急了,乡县两级只好往村里下指标,说无论如何多多少少,总要交点儿公粮的。村里干部就跟村民们商量……那个年代的人,对党、对整个国家,对**,无比的信任,无比的崇敬,村民们在吃了几天的饱饭之后,纷纷自觉的把家里的粮食缴了出来。刘二爷说:“三年逃荒要饭的日子都熬过来了,现在能吃到粮食了,咱就不能再节约点儿么?没粮食的时候,咱们不是还照样过来了么?不缴纳公粮,咱们国家的军队的那些士兵们吃什么?没了吃的,哪一天美帝国主义再打过来了,谁来打仗?”

村民们始终记得要一颗红心向党,无时不刻准备着要向国家和党奉献红心。

村干部们把粮食送到了乡里,乡里送到了县里,县里……县里的干部们又退回了一部分的粮食。

总得让老百姓先吃饱肚子,先养活了命,再劳作啊!

只要政策好,老百姓能踏踏实实种地,日子总会一天天好起来的。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是的,六二年1月11日,俗称“七千人大会”的中央扩大会议在京召开。执政党认识到,“大跃进”让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整个民族也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该会议要求对国民经济“调整、充实、巩固、提高”。此会召开意味着“大跃进运动”以失败告终。

各村生产队的田间劳作,恢复了正常化,人们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饥荒年代之后,干活儿的积极性提高了,只为将来再不会过上那没吃没喝的饥饿时光。

随着全国人民从集体地狂热中清醒过来。社会生活渐渐地步入正常化。六二年后半年。农村里地各所学校。也缓缓地恢复到三年困难时期之前地满员状态。农民们节衣缩食。把每年能节约下来地钱。都供应孩子们上学。

看着村里那些有爹有娘地孩子们一个个地去了乡小学读书。刘二爷心里着急起来。家里一大帮地孩子。除了小毛和燕子年龄不到上学地时候。其他孩子可都是正在上学地年纪。问题是。这么多孩子要上学。学费书本费从哪儿来?

在刘二爷为学费书费地事儿发愁地时候。赵保国和刘满屯已经和弟弟妹妹们商量好了。

小毛和燕子年龄还小。不到上学地年纪呢;赵保国和刘满屯俩人最大。在村里干活儿能赚到工分了。所以要养家。俩人决定不去上学;梅丫得在家里拾掇家务做饭。而且年纪也大。她也说不去上学。让弟弟妹妹们上学。

于是上学地名额就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