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贞观攻略 >

第328部分

贞观攻略-第328部分

小说: 贞观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相同的西域。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另一个世界的大唐在经略西域的时候因为对西域不够了解,思想停留在汉代,所以吃了不少苦头,更在恒罗斯之战中失败,失去了渗透中亚的机遇,同样还有一头高原贪狼吐蕃在虎视眈眈富饶的西域,所以为了多会西域的控制权,掌握整个丝绸之路,与西方通商,打开大唐人的视野,促进整个大唐的发展,那就一定需要掌握住西突厥,借助西突厥的视野,立于不败之地。

    苏宁兴致勃勃的把关于纵横司此举的意图完全告诉了杜如晦,杜如晦看着苏宁的眼光就愈加的满意和惊异,为此,他是这样看待苏宁的。

    不说别的,苏宁的这份眼光和长远的视角,已经足以弥补他在军事能力上的不足,杜如晦认为,苏宁虽然在军事能力上尚有所欠缺,但是他自幼就没有受过儒家教育,他的思想完全具备了侵略性和进取性,和大唐的很多决策人物不同,苏宁并不迂腐,并不在意虚名,更在意实实在在好处,而且是相对于整个大唐,绝非他一人或者是他的好友们,他的决策出发点,是大唐,是全大唐。

    他在制定国家战略上的价值,远远高于他的战场上的价值,大唐不缺悍将,不缺名将,乃至于不缺统帅,也不缺年轻一代的新秀,自从军事大学建立起来之后,军中力量就等到了很好地保证与传承,新一代的军事将领正在茁壮成长,以薛仁贵和王玄策为首的新一代将领已经崭露头角,而苏宁的军事能力和他们目前其实是旗鼓相当的,甚至于在军事上,薛仁贵等人的发展都会比苏宁还要好。

    但是放在国家战略的决策问题上,苏宁拥有超乎常人的眼光和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往往可以用常人想象不到的方式思考一个问题,从来带来截然不同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往往被之前的决策者们所忽略,但是其中一定蕴含着大量的利益,否则像苏宁这种人是不会在意的。

    正如同此次西突厥的事情,旁人在意的都是西突厥能否臣服,能否向大唐朝贡,能否做到两国无战事,和平相处,获取更多的俘虏促进劳动改造,为大唐赢得发展的时间,其他的都不重要;可是苏宁不这么想,他所想的是如何通过控制西突厥获取最大的好处,乃至于通过西突厥人打下来的基业,把大唐的力量向已经失去了数百年的西域各国延伸,乃至于更西边,过去的大食和大秦国所在的地方,那些地方都只在书本中才有所记载,我们甚至完全不了解。

    这就导致了当我们的目光还局限在一个西突厥的时候,苏宁已经开始着手制定经略大食与大秦以至于更西方的计划,并且运用他师承高人的学识。传授给纵横司的其他有潜力的年轻官员,竭尽全力的影响着他们,这些人厌恶儒家学说,对纵横家学术经典《鬼谷子》抱有相当的好感,以至于现阶段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年轻的纵横家们开始阅读当初班家兄弟们留下来的西域资料,并且着手绘制西域地图,竭尽全力的了解和熟悉西域的真实情况,准备向西域发起进攻。

    苏宁的目光在立足于现在的同时,向着更远处进发,优秀的大臣可以看到整个大唐十年之后的情况。而苏宁看到的是百年之后。对于大唐而言,得了一个制定战略战术战策的苏宁,远远强于得到一个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名帅苏宁,大唐培养苏宁的角度和出发点应该是一个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国士。而非名将。同时。应该让苏宁有足够的学徒接受他的学识,因为他的学识绝对不仅仅局限于纵横家,复兴百家以对抗山东世家的最大希望。就在苏宁的身上。

    这样的想法,杜如晦暗中写成了一份奏折亲自交给李二陛下,而没有递呈其他的部门转交,而当李二陛下看到了这一份完整的奏折之后,显然非常的满意:“杜爱卿看事看人才叫一个透彻,所以杜爱卿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抉择,有些时候,我都要仰仗杜爱卿为我抉择,如今,这又是一次很好的抉择。”

    杜如晦笑道:“臣只是觉得将这样一个鬼才放在军队里面可以保护,却不能最大程度的用起来,苏宁最优秀的能耐不是兵法,而是眼光,他现在所做的种种,都是在为未来做基础,只有做成了现在的事情,他才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做更多的事情。

    就好像劳动改造,劳动改造若成,则天下徭役可免,不单单是前所未有的功德,更是为大唐获得了大量的兵力和田地里面的劳动力,把现有的人口发挥到极致,而不是单纯的鼓励生育,增加人口,他觉得人多固然好事,但是人一多,吃的也多,极易发生粮食不足的灾荒,一旦发生灾荒,那么人就要死很多,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与其这样恶性循环,还不如从源头找到原因,予以解决。”

    李二陛下点点头:“那么苏宁觉得源头在哪里?”

    杜如晦说道:“他没有明说,只是说他正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他自己对这个了解的也不是很透彻,贸然出手只会带来灾难,这个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不得不谨慎,什么事情都要先试验,看看情况怎么样,然后再予以改变,否则什么事情都会变得很糟糕。”

    李二陛下赞许的点头:“这才是国士所具备的素质,看来我还是埋没他了,不过他自己一心要往军中钻,不愿意在朝廷上担任职位,这一点,我拿他也没有办法。”

    杜如晦笑道:“陛下,苏宁适合做什么,陛下一定比臣更清楚,照理来说,在明君的统治下,一定是政通人和,且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不用考虑木秀于林的问题,可是为什么如今世人都会觉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呢?而且也一定会做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的事情,以至于苏宁小小年纪先要学会自保而非治国。

    陛下,苏宁是宰相之才,以他的天资,若是得到了很好的历练和保护,臣五个都不如他一个,但是如何在他还没有成长到那个地步的时候保护好他,给他最好的历练,那就不是臣应该考虑的了,而是陛下应该考虑的,陛下,臣言尽于此,还望陛下细细思量。”

    杜如晦走了很久之后,李二陛下还是盯着那份奏折默然无语,也不动弹,也不说话,更不喝水,叫身边的赵琛非常担忧,好在没过太久,李二陛下轻笑一下,自己站了起来,轻轻地说了一句好像是自言自语的话……

    的确,苏相公听起来比苏侯爷好听一些,小子,看你能走到哪一步……

    苏宁自然听不到这句话,他也没心思听这句话,他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纵横司的事情上,如今一切都在顺利的开展,最难搞的朝廷方面都已经搞定了,至于那些交好的家族的商队问题也谈得差不多了,二十几家都愿意出动自家的商队,在西突厥经商赚钱,这个已经是定局了,而如今唯一的问题就在于,民间商人对这个事情不是很热衷,以至于纵横司张贴了布告已经五天,还没有一家民间商铺过来应征,只有寥寥数人过来询问一下具体的事情,然后迅速离开,并不应征。

    这个事情让苏宁很是头疼,没有百姓的参与,如何进行实验呢?没有民间商人的参与,如何促进民间商业的发展呢?这是一个问题啊……(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八章 苏宁的想法

    对于苏宁而言,最大的目标就是让大量的民间商人去印证,加入远征西突厥商队,成功地在西突厥扎根发展,为大唐的商人们树立一个好榜样,就是在国外肆虐,你在国外无论怎么肆虐都可以,用什么手段也可以,政府还要鼓励,但是在国内可就要注意了,那是会杀头的,所以与其在国内杀头,还不如去国外赚大钱,那赚的都是蛮子的钱,不赚白不赚!

    苏宁特意安排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成天在东市西市这两个商业中心晃悠转悠,然后找一家看上去还不错的店铺去看看,买些东西,然后和那家店的老板商讨一些关于朝廷的征集令的问题,接着就把这些话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纵横司的官员,苏宁安排给他们的任务就是每人至少说服一家商铺加入远征西突厥商队,就当做是学习那么久以来的考核,用你们的纵横术去说服他们,成功了,你们才算是踏入了纵横家的门槛!

    你们都要知道,千年前,咱们祖先的说服对象都是国君,都是王公贵族,那些人都能说服,以连横合纵之策玩转天下,那是何等的雄姿英发?而如今你们的对手不过是一群商人,有什么好怕的?要是连一群商人都说服不了,还谈何说服国君和王公贵族?今后你们是要和各个国家的高层打交道的,如今连一届商人都说服不了,还好意思自称纵横家?别给咱们老祖宗丢脸了好不好?!

    平常怎么教你们的?投其所好,什么叫投其所好?就是专门和他们商量他们最关注的事情!商人重利,你们就以利诱之!以暴利诱之,这是商人的本性,也是天下人的本性,而你们的第一步,就要从商人走起!

    苏宁一声令下,一百多纵横家学徒们纷纷走上了劝说商人上当受骗……啊呸!劝说商人加入远征西突厥商队的道路,嗯。这才对,时代在变,纵横家也要变,以前的目标是各国国君以及王公贵族,现在的目标就要是面向社会各界的,纵横家要放低姿态,主动在社会各界发展,崭露头角,这样才有复兴的可能,尤其是在这个天下基本上都被儒家掌控的时代。想要获得一线生机。并不容易啊!

    纵横学徒们感动的热泪盈眶。对此表示如果不成功,一定不会回来见苏宁,苏宁很激动的勉励了他们,表示一定会在这里设宴等待他们的胜利归来。等这帮热血沸腾立誓成为纵横家光耀先祖的年轻人全部离开之后,苏宁很激动的拿出了火锅套装美餐一顿,说实话,苏宁实际上不对这些新手有什么期望。

    因为这个事情本来就是风险投资,说起来赚钱容易,实际上操作起来非常繁杂,首先语言不通的问题就很要命,这个倒还可以利用一下翻译,可是如何买卖呢?如何制定价格呢?这些问题不解决。只能是坑害了这些民间商人,损害了政府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威望和信誉。

    最好的结果其实就是二十多家豪门贵族的商队先过去,打开局面之后在渐渐的把民间商人引入,可是这样一来他们也就失去了最早的商机,但是这个就是规避大风险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我们承担了风险为你们打开了出路,你们就要付出代价,就这么简单,要是有些很有魄力的大商人愿意一起承担风险,苏宁也不会利用政治权力压迫他,而是会扶持他,树立典型。

    只是不知道,有没有这样威猛的民间商人有这样的魄力呢?赚钱估计是一定的,苏宁并没有指望第一批能有多少人,而是指望在打开局面之后,以第一批冒险家大发其财的事迹引诱商人们加入远征西突厥的商队行列,实现以商业控制西突厥国计民生的方法,商人重利,自古使然,所以只有拿出实实在在的利益诱惑他们,他们才会自己入套。

    等到第一批冒险家赚的盆满钵满的回到长安的时候,就是这些没有胆量的商人们挤破脑袋也要参加商队的时候,那个时候想要再参加商队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要付钱,要付出代价,要付出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