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贞观攻略 >

第662部分

贞观攻略-第662部分

小说: 贞观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了,冯家会主动配合审计司和市舶司的办公,也会尽力督促其余的大小家族一起接受审计司和市舶司的安排,包括张无悔的安排。”

    苏宁很满意的点点头:“很好,朝廷也看到冯公的诚意了。”

    冯盎走到苏宁对面坐了下来,盯着苏宁说道:“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接着谈一谈了?”

    苏宁放下了筷子,喝了一口酒,舒了一口气:“那是自然,冯公的诚意既然看到了,那么,冯公就可以提出条件了,当然,要以约法三章为前提,约法三章没得谈,不管是他们,还是冯公,或者是任何人。”

    冯盎说道:“这一点老夫自然是明白的,也不需要你说,这已经是最低的限度了,老夫不会得寸进尺,但是,老夫也需要确定一些事情,老夫知道,仅凭岭南一地,根本无法对抗大唐,所以武德初年就拒绝了裂土称王的建议,贞观五年入朝面圣,老夫从来就没有想造反的意思。

    但是,这个世道上,有些东西必须要有,如果没有的话,不就是任人家搓扁搓圆吗?这个道理老夫也懂,当然,苏侯,你也懂,对吧?既然如此,老夫就不得不确认一下,这些条件,是否会让老夫失去那些东西呢?”

    苏宁摇摇头:“冯公是个聪明人,这些事情若是做了,肯定会让冯公发觉,冯公虽然不是朝廷的对手,但是岭南若血流成河,朝廷不想看到,更不能接受,所以,朝廷不会削减冯公以前具有的权力,仅仅是要求冯公在使用这些权力的时候,更多的,和朝廷站在同一条线上,帮助朝廷,稳定住岭南,岭南稳定了,发展了,朝廷愿意看到,冯公也愿意。”

    冯盎询问道:“这就是朝廷的要求?朝廷要求老夫遵从命令?”

    苏宁点头:“没错,冯家在岭南的威望朝廷也明白,岭南需要冯家,需要冯公,没有的话,很多人都会起来争夺冯家原本占据的位置,那么,避免不了流血事件,大家都是大唐子民,扫平山东士族之后,在下就不想看到大唐子民自相残杀了,可以用谈判的方式解决,就不要动刀兵,兵马是万般无奈的时候才会对大唐人动用的。

    更何况冯公也并不是就失去了什么,很多事情上,冯公需要做一个姿态,冯家是岭南共主,朝廷下达一项指令,如果大家都愿意遵循,那自然最好。如果产生了分歧,就需要冯公相助朝廷,让朝廷政令得以实现。”

    冯盎没有点头答应,而是皱了皱眉头,问道:“什么政令?这个,应该很重要。”

    苏宁笑了笑,说道:“没错,的确很重要,这件事情上,如果没有冯公带头。估计朝廷很难在岭南办成这件事情。但是,这又非办不可,所以,在下希望冯公深明大义。帮助朝廷完成此政令。那么其他的事情。海运上的事情,乃至于两三座海岛的专门开采权,都是可以商量的。”

    冯盎皱眉道:“说吧。老夫需要做什么。”

    苏宁说道:“冯公想必也清楚,关中之地,山东之地,河北之地,蜀中之地,已经渐渐开始全面普及均田之法,均田之法乃大唐国策,至关重要,不得不察也,但是,此一国策却在江南难以推行,几乎是完全见不到均田之法在江南有何实施。

    朝廷打算在开发江南的过程中,逐步逐步在江南推行均田之法,其中有两大难题,第一,无主土地不多,第二,民户不多;按照均田之法,一男丁分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八十亩,共计一百亩,若此家有两男丁甚至三男丁,那么就需要二百亩甚至三百亩土地,江南之土地大多被地方豪强、部族和世家大族占据,朝廷几无良田在手。

    此乃一者,二者,朝廷在江南没有足够的民户,大多数人为逃避交纳赋税,或是祖上传下,一直都在某一大地主手下当佃户或干脆为部曲,一家一姓往往部曲上千,佃户上万,但是朝廷州县民册中的民户数量却少得可怜,虽然自北魏以来,朝廷推行三长制以试图增强朝廷对民户的控制,但是,战乱不休,天灾**之下,却没有太大的成效。

    如今大唐建立,天下承平,三长制得以充分推行,加之关中为大唐起家之地,无论是均田之法还是三长制都推行的很好,如今关中发展极为昌盛繁荣,其他北方诸地和蜀中也逐步推行,可是,江南偌大之地,却几无均田,几无三长,这却如何是好?

    冯家不说在全国,在江南也有相当的名望,若是冯公带头响应朝廷政策,相比对于朝廷在江南推行均田之法和三长制,会有很好的效果,不知冯公意下如何?”

    冯盎仅仅盯着苏宁说道:“苏侯,你应当知道,土地,部曲,佃户,这些都是家族之根本,家族之产业,更是祖宗基业,一辈一辈传下,苏侯难道想凭一两个海岛和香料就想让老夫让出祖宗基业?那可不是老夫巧取豪夺,乃是前朝诸多帝王和冯家自己出钱购置,每一块地都见得了光,朝廷若要抢夺,怕是没那么容易吧?”

    苏宁笑着摆摆手道:“在下的话还没有说完,冯公为何动怒?在下当然知道这些土地部曲和佃户都是家族之根本,在下也有数千亩的封地,也有一庄佃户和一批部曲,只是数量甚少而已,在下的意思,并不是要拿海运和海岛和冯公交换这些土地和佃户部曲,在下只是希望和冯公做一笔生意,嗯,应该是朝廷会和江南做一笔生意。”

    冯盎冷声道:“什么生意?”

    苏宁说道:“冯公拥有土地何止万亩,这一点不是什么秘密了,大家都知道,但是,这万亩土地的产出,很多吗?冯公拥有万人部曲和佃户,这一点也不是秘密,但是,这万人的吃喝拉撒,负担起来,很轻松吗?怕也不是吧!”

    冯盎哼了一声:“祖宗基业,再困难,冯盎也会把它守住!否则有何面目去面见列祖列宗!此事不必再说了!”

    苏宁笑了笑,说道:“冯公,若是朝廷以水稻、土豆、玉米之种和中原先进农务之法来交换呢?”

    冯盎一愣,随即紧紧盯着苏宁:“你再说一遍!”

    苏宁心中感谢房玄龄一力主张不使一粒种子流入江南的政策,笑道:“朝廷之前并没有允许任何土豆玉米和水稻的种子流入江南,管制极为严格,这一点想必让冯公也甚为烦恼吧?岭南作物一年两熟乃至于三熟,却依旧远远不如关中一年一熟之产出,冯公也应该知道那些作物的产量和冯公手上作物的产量之间有何区别了吧?

    如果说,冯公可以将一万亩的土地以正常价格贩卖给朝廷,然后将一千人的佃户以正常价格转让给朝廷,让朝廷将那些土地收为公田,佃户纳入民籍,则海运之事不用说,在下主管,自然会让冯公满意,那些种子,冯公也可以很轻松地得到,中原最先进的农具和技术也可以告知冯公,冯公让出少少的一些的家业,却可以得到数倍于过往的收入,请问,冯公是得利了,还是吃亏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二十五章 广州会议(四)

    岭南之地,也就是如今的亚热带和热带交界的地区,雨水充沛,一年四季气温较高,是最适合进行农作物生产的地区,土壤肥沃,且土地面积广大,如果充分利用起来,苏宁可以认为岭南地区可以迅速崛起,成为第二个关中,甚至粮食产量比关中更高,而且岭南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得它可以种植更多的经济作物,比如甘蔗,比如橡胶!

    虽然橡胶如今没有什么用处,但是甘蔗绝对是用处非常大的一种作物,苏家掌控着大唐糖制造工业的六成利润,但是这六成利润却根本无法和味仙居的收入相提并论,其原因就在于糖制作不易,价格太高,市场难以拓展,如果可以充分的开发岭南,遍植甘蔗然后以海运或者说是京杭大运河运输甘蔗至长安城,乃至于在岭南设立糖作坊!

    如果可以,苏宁有把握在五年之内让糖走入寻常百姓家,让百姓们多一种调味品,多一种调剂之物,虽然苏家和李孝恭在岭南共同购买了一块土地种植甘蔗,成为一片甘蔗园,但是数量还是太少太少,如果不是因为顾及到岭南的地主们还有冯盎,苏宁真的很想大搞甘蔗种植,短时间内把甘蔗种植打造成岭南的支柱产业,大力带动岭南经济的增长。

    岭南是一块宝地,至于岭南更南边的海南岛,也是一处宝岛,也适合种植热带作物,热带作物大多都是经济作物,有助于发展工业的经济农业。

    大唐是毫无疑问的农业社会,还是个不完整的农业社会,想要过渡到工商业社会,那么就要把农业社会发展到极致,关中尚且没有开发完成。就别说岭南和江南了,岭南如今近水楼台,正是大好时机。要是可以得到冯盎等人的大力支持,岭南的腾飞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所以就要让冯盎对苏宁的条件难以拒绝。给他丰厚的报酬和足够的诱惑,让他难以把持,苏宁相信,没有做不成的买卖,只有不合适的价钱,只要价钱够了,没什么是买不到卖不了的,冯盎现在的样子已经是动心的样子了。

    没错。他的确动心了,自己的土地上所产出的作物并不是不能够养活所有人,但是这个问题就是比较困难,并非是每个人都可以吃饱穿暖,佃户和部曲也不是没有过抱怨,有的时候发大水了更加困难,所以自己才会选择了一个好地方建立冯家村给他们居住,安顿自己的家族,仅此而已。

    也正是因为如此,土地产出无法持久。所以冯盎才会下决心要出海开发新的财源,保证自己死了以后冯家也不会贫穷,不会为此闹的分裂。这是最根本的目的,但是如今,如果得到了高产作物的种子的话,产出就好几倍,不仅仅够吃,还可以贩卖,可以储存,可以赚大钱!

    大地主同时也做着米粮商人,这是赚钱的法门啊。要是可以得到种子,又可以得到农具和农业技术。那么,冯家就可以肥上一圈!苏宁有一点没有才对。自己的土地不是只有万亩,远远超过之,是数十万亩,数千顷土地,几乎整个岭南包括江南之地都有自己的土地,最大的一块儿才是整整十万亩,亿千顷土地,圈起来的冯家村专用地,其他的都是留着以备不时只需的,大部分时间都没有人耕种。

    五代豪门,五代牧伯,积累财富恐怖至此。

    如果有了足够的高产作物,冯家村可以自给自足,其他的地方就可以分出人手来种植了,所需要付出的不过是一万亩土地和一千佃户,而且朝廷还给钱,只是需要自己做出一个姿态,带动整个岭南大地主一起卖掉祖业的少少的一部分,换来的是产值的数倍增长,这个,怎么看,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冯盎实在是想不出理由拒绝这个条件,要是拒绝的话,恐怕会被笑死吧?还会在很多事情上被苏宁限制,苏宁明着不敢动,但是暗地里在海上动手脚谁能知道?三两下就能把自己那点儿家底给倒腾没了,怎么看,都是接受条件比较好啊!还有,与其分散开来,江南之地估计也是苏宁的下手目标。

    这样的话,冯盎觉得干脆就把江南的三万亩根本无法耕种的土地一起卖给苏宁,专心在岭南发展,不仅对冯家好,也好和苏宁结个善缘,卖他一个大人请,这小子绝对不一般,那种态度,那样的魄力……他还年轻啊!未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