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贞观攻略 >

第67部分

贞观攻略-第67部分

小说: 贞观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宁可以预料,在没有法律的绝对权威保护的时代背景下,廉政公署可以焕发一时的光芒,可是最终将成为花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抵达长安的时候,是下午了,大唐的官员们一般只上半天班,绝大部分官员都是上午办公,下午休息,每十天可以休息一天,算的上是比较宽松,上午办公的话下午就可以和二三好友一起去崇宁坊喝喝花酒,和花魁小娘子谈谈人生理想之类的;这个时候除了必要的值班官员,政府办公部门都是没什么人的。

    加上中午到下午这段时间是东西两市开市的时间,所以下午的长安显得格外热闹,不过相对应的,皇城里面可就要冷清一些了,不过这也好,正好这也是苏宁喜欢的。

    弘文馆读书的皇二代和官二代们都有专门的腰牌可以自由出入皇宫,内宫除外,苏宁虽然不是皇二代也不是官二代,但是凭着这块腰牌,也是可以自由出入皇城的,这就给苏宁随时想要求见李二陛下创造了条件,话说他这还是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入宫找李二陛下呢,前一次好歹还有一个太监带路,但是这一次连个鬼都没有,朱雀门的卫士看到了自己的腰牌过后就把自己放进去了,可是没有说怎么走……

    苏宁是路痴,是真正的路痴,哪里认得路?上一会走丢了不小心碰着了淳儿小萝莉,额,公主,差点儿没给闹出大事来,所以这一回苏宁非常谨慎,力图避免再一次遭遇皇子皇孙们的悲剧,所以,他到处找人,终于找到了一个太监,正想和他说话呢,可这死太监看到苏宁低头就跑,仿佛看到了什么恐怖的事情一样,苏宁大为愤怒,也大为不解……

    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值班官员,苏宁连忙上去攀谈,问明了路途,还顺便提到了方才太监的事情,谁知那值班官员大笑说道他不跑才怪,宦官是不允许随便和外臣谈话的,除非得到了皇帝的同意,否则就有被杖毙的可能……

    好吧,大唐前期还是没有宦官乱政的可能性的,李二陛下这样的帝王哪里能够接受宦官乱政的现象?至于唐玄宗,做皇帝做的越来越浪漫,当然高力士也不是什么贪权之辈,对唐玄宗还算是忠心耿耿,唐肃宗和李辅国为难玄宗时也尽心护主,被贬之后得知玄宗去世泣血而死,只不过他的那些徒子徒孙们做得太过了。

    来到李二陛下平时处理政务的书房门口,苏宁把腰牌掏出来给上前询问的宫中侍卫,说明了来意,侍卫颇为惊异的看了看苏宁,而后进去通报了,过了一会儿,侍卫出来,把腰牌还给了苏宁,告诉他李二陛下允许他入内。

    苏宁整了整衣冠,端正了一下样貌,信步步入了李二陛下那间全大唐最豪华的书房之中,说起来在大唐当官还有一个仪表端正的要求,说起来其实就是长的丑的咱不要,活生生的以貌取人,遇上庞统那一类的,就是刘大耳当时那求贤若渴的心态也要三思而后行,何况是目前人才济济的大唐?长得帅又能干,他娘的,还让不让别人活了?

    李二陛下的书房其实也不是那么豪华,一尊青铜鼎冒着青烟,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李二陛下盘腿坐在软榻上写着什么东西,贴身太监王德站在一旁一动不动。

    苏宁走上前,鞠躬致礼:“臣苏宁,拜见陛下!”

    李二陛下没有抬头,说道:“你不是因为感染风寒向孔爱卿告假三日吗?既然感染风寒就该在家中休息,跑来宫中找我做什么?”

    苏宁说道:“其实臣并不是因为感染风寒而告假,而是因为想为大唐再立些许大功而告假,臣去了三原县臣的封地视察了一日,方才赶回来,臣还准备向朝廷购买五百七十三头细犍牛。”

    李二陛下写字的手一顿,抬起头惊讶的看着苏宁说道:“五百七十三头细犍牛?你是要做什么?你若是买马我倒还能认为你是想造反,可是买牛?五百七十三头细犍牛,你知道那需要多少钱帛?你要那么多牛做什么?可别告诉我你是想吃!可不准吃牛!虽然你前日让承乾带来的鸡肉和羊肉的确很不错。”

    苏宁暗自腹诽李二陛下,这不是明晃晃的敲诈吗?倒霉的李承乾,前天得了那么多的支持一时间高兴,所以忽略了李承乾带回宫的食物十有**是入了李二陛下的!不行,那么简单就想坑我?于是苏宁笑着说道:”多谢陛下赞美;只是陛下,臣看臣那六百户佃户只有二十七头耕牛,实在是不够用,所以给每一户都配一头耕。言情李二陛下更加惊异:或〃”每一户都配一头耕牛?你是要做什么?〃嘴是牛

 第七十二章 应急预案(下)

    我还能做什么?看不过去了呗!五十多岁的老人家还要下地耕种,于心不忍。

    “只是看到五十余岁老丈尚需下地耕种,臣着实于心不忍,是故决定购置耕牛相赠,减轻其负担,使其不至于太过劳累,有了耕牛之力,耕作也相对轻松快速些许。”苏宁慢慢的说道,李二陛下点点头,而后接着低下头继续写:“大唐人口稀少,壮丁更少,尚需从军征战,土地无人耕种,是故老者也需下地耕种,这却也是正常的。”

    苏宁感到心中一凉,李二陛下方才的语气是如此的平淡,如此的冷漠,仿佛这件事情是应该发生的……

    “陛下缘何以为此事便是正常的?”苏宁突兀的感到了一股怒气,于是加重语气,向悠哉悠哉的李二陛下说道;李二陛下一愣,抬头看着面带微怒的苏宁,还有那带着严重不满的眼神,李二陛下突然觉得这种眼神和魏征的眼神很像,每当魏征露出这种眼神的时候,就是李二陛下接受魏征口水洗礼的时候,而且魏征是绝对的不达目的不罢休!

    李二陛下突兀的感觉到了一丝丝的心虚,长久面对魏征的口水攻势时养成的心虚,与是李二陛下颇为心虚的问道:“怎么了?”

    苏宁颇有些愤怒地说道:“五十余岁老者下地耕种却也是平常的?大唐人口少不假,大唐土地多也不假,大唐需要大量丁壮从军出征也不假,可陛下明言大唐以仁孝立国,何为仁?!何为孝?!陛下眼见五十余岁老者尚需不辞辛苦下地劳作,本当颐养天年之年岁还需拖着残躯下地耕种,却为何如此冷漠视之!?

    此举可是仁孝之举?哪里有仁?哪里有孝?臣观陛下语气,恍然觉得陛下以为此事就是正常,此事不发生反倒不正常,陛下便是如此以仁孝治国?大唐便是如此以仁孝立国?陛下出身高贵,自幼锦衣玉食,可知民间疾苦?陛下可知豪门贱奴尚且衣食不缺,而农家老者忍饥挨饿却是正常?!朝堂百官皆言以农为本,可如此举措如何以农为本?上行下效,陛下这般冷眼视之,百官又当如何待之?!”

    苏宁一口气抒发了心中愤怒,对于这些久居庙堂之高不知民间疾苦的统治者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他自己都不知道一直以来都奉行小心翼翼活在当下守则的自己为何会如此愤怒的质问李二陛下,质问他的贞观之治!质问史官那一笔漂亮的春秋笔法!

    李二陛下惊异地看着苏宁,隐隐间看到了魏征的影子,眨眨眼,摇摇头,看到的还是那一副略带愤怒的稚嫩的脸庞,李二陛下对于自己方才产生的面对魏征时的那一丝丝心虚有些不满意,可是看着这入朝没有几天,还是一个孩子的苏宁竟然像魏征一样以愤怒的口气对自己说话。

    相比之魏征那张令人感到厌恶的扑克老脸,苏宁稚嫩的脸庞则让李二陛下无法生气,那一丝丝的不满意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对于苏宁的一些些欣喜和喜爱。

    只有敢于直言进谏的臣子才是真的忠臣,这个道理每一个皇帝都明白,只是不是每一个皇帝面对臣子的直言进谏都可以保持理智和欣赏,李二陛下也不能每一次都保持高度的冷静和理智,也不止一次有过要杀死魏征的想法,但是每一次气消之后他却感到庆幸,因为他有魏征这样敢于进谏的臣子,同时也为自己的雅量高致和史官所写将会留于后世的关于自己雅量高致的记叙而感到自豪。

    说到底他就是太自恋了……

    “好好好,我错矣,我错矣,那么你以为,我当如何?”李二陛下停下了笔,饶有兴趣的看着苏宁,笑着说道;看着李二陛下那一副颇有些调笑意味的脸庞,苏宁顿时感到自己被轻视了,用力震了震虎躯,更为愤怒:“陛下何以如此轻佻?!臣乃是进谏!不是玩笑!”

    苏宁发怒了,王八之气外露,李二陛下心中觉得更为好笑,小小的孩子自称臣和皇帝发火这样的景观颇为罕见,心中对苏宁的喜爱则更上一层,不过面色上变得严肃了许多:“好好好!那么苏爱卿以为朕应当如何?”

    这还差不多!苏宁撇撇嘴,说道:“臣以为,陛下应当做出一些制度和律法方面之改变,唯有如此,方能建立健全之应对措施。”

    “说下去。”李二陛下觉得有些不对劲,都扯到律法上面了?这小子玩真的?

    苏宁点头:“陛下是否觉得每当地方有灾害发生,比如旱灾水灾蝗灾等;这些灾害一旦发生,百姓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尽力补救,而是自怨自艾并且向地方官府求助乃至逃难;而地方官府做的第一件事情也不是施以有效的对策并且救助灾民,而是向朝廷求援;甚至朝廷也不是立刻拿出行之有效的政策而是争吵不休好几日甚至更长时间?”

    李二陛下严肃的点点头:“你所言甚是,我也时常为之感到头痛。”

    苏宁接着说道:“陛下是否希望有朝一日灾害一旦发生百姓不是自怨自艾组织逃难而是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同时向地方官府求援,地方官府也会立刻拿出对策相助并且给予物资支援,稳住情况的同时立刻报告朝廷,报告陛下,而陛下可以立刻下令三省按照既定方针立刻采取措施,毫不拖泥带水?”

    李二陛下颇为震惊,同时颇为热切的问道:“如何能做到如此地步?若是当真可以,岂不是再好不过?小子,快些说来,你师尊是否有什么好主意?!”

    苏宁感到有些郁闷,这又不都是老头儿的功劳,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当然这不是争辩的时候,苏宁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就如臣方才所说,臣的确有一套相对应的对策,但是那就需要朝廷在制度上和律法上做出相对应的改变,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李二陛下一摆手:“这不是问题,你快说对策。”

    苏宁一边腹诽急躁狂一边说道:“臣的计策,名为应急预案。”

    李二陛下疑惑道:“应急预案?”

    苏宁点头:“具体说来就是对各种灾难的预先判断和救灾所需要的各种物资的储存以及具体的行动策略;就以水灾为例,大水一发,万里沃土遂成泽国,良田被淹,房屋被淹,道路被淹,数之不尽的百姓牲畜丧生,对于大唐而言危害巨大,陛下,过往一旦发生水灾,朝廷如何应对?”

    李二陛下说道:“自然是无数次告急求援,朝堂上吵成一片,却拿不出多少主意,只知道一味的要钱要粮,却见不到有任何起色,途耗大量钱粮,以往一到这些时候,就是我最为头疼的时候!”

    苏宁说道:“这就是臣所担忧的,臣的对策第一步,就是先将灾祸划分一下程度,按照县、州、道之等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