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贞观攻略 >

第684部分

贞观攻略-第684部分

小说: 贞观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了,这段时间就是自己最后的机会,找到那个团伙,狠狠的收拾他们,接着,还有,那些外族!

    苏宁有自己的打算,士族们也有自己的打算,地下反抗集团自然也有他们的打算,和苏宁斗了那么多次,史皓辰也逐渐摸清楚了苏宁的能耐,他自认自己远不如苏宁,唯一的优势就是自己总是藏在暗处,而苏宁总是在明处,只要苏宁发现不了自己,那么自己就可以躲在暗处使劲儿的放冷箭,而且自己这个组织到底有多少暗线,苏宁是不知道的。

    就算苏宁知道了,面对那些暗线,他也要退避三舍,就连皇帝都不一定下得了手,按照皇帝标榜忠孝节义的样子来看,要真是出了那样的事情,真被发现了,估计皇帝也要痛心疾首,整个李唐皇室也要震一震,然后才能解决此事,毕竟,这是他李世民自己造的孽,他造的孽,自然要他自己去还,否则。还有天理吗?

    这个事情,苏宁如果是个聪明人,就不会参与,可他要是不参与的话,又谈何解决呢?皇家的事情,是那么好解决的吗?那是人家家事,你莫名其妙的凑进来,还以为是在做好事?其实只要你什么也不做,老老实实的待着做你自己的事情,你立了那么多利国利民的。山河光复之后。也少不了你的好处,你说你这是何苦呢?

    非要和二郎结下生死之仇,李世民现在是风光,可是他一死。谁给你这小子做后台?你以为朝中想要你的命的人很少吗?都是憋着不说而已!史皓辰每每想到这里就觉得很开心。窝里斗是最有意思的。尤其是看着敌人窝里斗,更有意思,以为自己娶了一个皇族女人就安全了吗?

    涉及到皇位。谁是不能下手的?你可明白皇帝二字代表着什么?

    史皓辰不无讽刺的笑了笑,对着面前请示下一步行动的手下说道:“苏宁要举办会议就让他举办,向商量什么就让他商量什么,咱们的打算是干掉苏宁,苏宁身边有两千人,还有个薛礼,咱们打不过他们,就要借别人的手来除掉苏宁,最好的办法就是捣乱他的布置,把他的纸币给彻底摧毁,让海运崩溃,让岭南怨声载道,那就是最好的方式。

    咱们从中获取经费,组建人马,等时机一到立刻起兵光复山河,为二郎做事,那咱们就都是开国功臣了,封妻荫子,公侯万代,你知不知道?别总想着现在就把苏宁干掉,苏宁一死,李世民肯定大怒,一查到底,对咱们来说也不是好事,只有苏宁犯下大错不得不死,我们才是安全的,皇帝才不会追究到江南这里来,你可明白?”

    半跪在地上的手下不无担忧的说道:“统领,话虽然是这样说的,但是苏宁哪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咱们派去岭南的人里面有两个没有回来,联系也联系不上,不是出了意外,就是被苏宁发现了,而属下认为更有可能的就是被苏宁发现了,苏宁奸诈狡猾,发现了咱们在暗中做的手脚,估计也不是难事。”

    史皓辰皱眉道:“咱们可是联合了越家,从他们内部的来的消息,有了越家的帮衬,一时半会儿,苏宁怎么也发现不了,等到他发现的时候,定然手忙脚乱,这里面巨大的亏空,他如何填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且,就算他现在发现了,又如何?他人在庐江,还能越过那么远的路途遥控指挥岭南不成?

    苏宁的确是有大才之人,但是,一个人的才能,他也是有限度的,苏宁已经弄出了那么多东西,又是打仗又是理政又是弄钱币,你真当苏宁是个三头六臂无所不能之人?人也是有限度的,苏宁同样也是有限度的,而且他还那么年轻,李世民是太习惯于苏宁提出建议的正确,每一次都成功,所以才肆意任用苏宁,迟早有一天,苏宁会一败涂地,然后,李世民想不杀他都不行了。”

    史皓辰虽然如此说,但是手下还是有所疑虑:“那,那两个失踪之人?”

    史皓辰想了一下,说道:“派人在岭南打听打听,这种事情如果真的是苏宁做的肯定会留下蛛丝马迹,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是意外死掉甚至是被沿途的山贼给杀了,这一南一北的来来往往也不安全,总而言之,不要总认为苏宁就是那么神鬼莫测,记着,他还是个人!”

    手下没再说什么,说了一句“属下明白”,就离开了史皓辰的屋子。

    属下离开之后,史皓辰自己却陷入了沉思,虽然可以让属下不要担忧,要有自信,因为此时做得非常隐秘,没有丝毫的差池,那个内线也活得好好儿的,时时刻刻都能传递消息,但是五年前那场大浩劫里面,自己死里逃生的惊险之处就不用多提了,苏宁那小子虽然年轻,可是他的脑袋实在是太恐怖了。

    多少人啊,多少年的谋划啊,一个晚上就灰飞烟灭了,根本没办法重新组织起来,如果不是对方主动来接洽的话,估计二郎也会一筹莫展,根本找不到时机重新打入李唐皇室的皇宫里面,获取更多的情报,就更不用提获得活字印刷术了,造纸术的技术那个家伙始终是不愿意放出来,只是说他来制造,然后廉价贩卖给二郎,很明显是留了一手的。

    至于那些倭人和高句丽人,哼哼,要不是出的价钱高,为何要帮他们?不过,只有活字印刷而没有造纸术,他们得到了又能如何?照样用不起来!苏宁那小子,布局环环相扣,少了一环其他的就没有办法连接在一起,实在是非常的狡猾。

    但是,也仅限于此了,这一回,一定要把这个家伙给除掉!(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九章 游戏规则(上)

    这世上的很多事情就像是一个游戏,行政也好,经商也好,打仗也好,都有一个规则放在那里,什么叫做赢,什么叫做输,什么叫做平局,这都是有规则的,违反这个规则的人不是死了就是打破旧规则订立了新规则,接着还是一个规则,人类的历史就在确立规则和打破规则中不管前行,不断死人,不断进步。

    苏宁知道自己今天所订立的规则肯定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但是在没有一个足够优秀的人把这个规则改善或者彻底破而后立之前,自己需要订立一个在当前状态下绝对可以支持大唐帝国发展下去的游戏规则,把江南给理顺了,方便大唐的官员南下建设江南,把江南打造成大唐出征天下四面八方开战最坚实的后盾。

    凭江南的土壤和气候,开发起来以后,在这个时期的生产力状况下,可以支持大唐政府在如今的状态下再养兵至少五十万,江南土地是多么丰饶啊,鱼米之乡,苏杭熟天下足,那是何等的丰饶肥沃之土壤?这样的土壤所产出的粮食,无论是稻米还是土豆或者是其他的什么,绝对足以让大唐的百万兵马吃饱。

    第一步就是把江南给理顺了,收回人口,收回土地,派遣官员,安排好春种秋收,扶持农业发展,劝课农桑,与此同时发展养殖业,推广教育,把放在关中之地大获成功的部分政策在江南顺着这样的发展就推广起来,两三年的科举考试所储备的大约五百人左右的官员人才正好可以在这个时候派上用场。

    庐江第一次经济会议很快就召开了,在苏宁宣布了朝廷的政策以及朝廷此项政策在岭南的成功经验之后,这些事情自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岭南的大地主大土豪们所经历的问题,江东之地只会更加严重。他们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那些种子粮,至于其余的情况,什么佃户和售卖土地什么的。都属于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一类的。

    此事既然在岭南已经有了先例,那么他们也就明白了此事一定是对他们有利的。苏宁以朝廷信誉作为担保,向他们保证此事一定是朝廷说到做到的,所以这些事情也就没什么难度的办下来了,江南如今的五大领头羊家族——萧氏、顾氏、陆氏、袁氏、张氏或许是为了表达其友好态度,为之后更重要的小范围会议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他们给苏宁送了一份礼。

    五个家族,以萧氏为最,售卖五万亩土地和一千户佃户部曲给朝廷。随后的顾陆袁张则是分别售卖四万亩到三万亩不等的土地数目,以及各自八百户七百户六百户这个数目的佃户和部曲,算是给了苏宁一份大礼,以五大士族带头,其余的中小士族也就跟着吐出了很多的土地和佃户部曲,满足了苏宁的同时,苏宁也满足了他们。

    一天的会议和饭局下来,苏宁点了点手上土地的数目,不算那些本来就没人要只是为了好看的荒山野岭之类的地方,就是江南偏北部那些已经开发了部分的平原土地。朝廷就收下了二百六十余万亩的土地数量,再往南部那些连这些士族和地主们自己都无法开发的荒地,则有三百五十万亩左右的数量。也就是说,这一次下来,在整个江南,苏宁和平购买了六百一十万亩的土地,超过岭南之地总共获取的土地三倍数量。

    至于佃户和人口数目,这些家族则连头带尾的吐出来了五万多人将近六万人的数目,其中有多少青壮年劳动力苏宁不知道,但是苏宁知道的是,这一次的购买协议只是一个开始。苏宁相信他们所持有的土地和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他们明面上展示出来的这些,岭南的例子就很好的表现出来了这一点。

    岭南的土地会议结束之后到纸币颁布之前的这段时间里面。以及后来纸币颁布以后的繁荣时期里面,这些大中小家族又变着法儿的弄出一部分数量相当庞大的土地和人口要赠送给朝廷。说是赠送,其实他们也知道苏宁肯定会付钱的,毕竟数量那么大不是?那些土地又是一百万亩,大部分都是没人种植的荒地,可是开发起来以后肯定是良田。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整个岭南总共收获的土壤数量是二百一十万亩,户数九千六百七十三户,合计人口三万零一百五十六口,是江南地区第一轮贡献的二分之一,而苏宁相信,这些江南的大地主大士族们所拥有的土地数量和作为回报的赠送绝对不仅只有六百万亩,也就是六万顷的数量。

    史书上形容一些巨富之家一次性获得赏赐或者是一次性购置的土地都是万顷、二万顷、五万顷之类的,那可真是一大片土地啊,从太空往下看都能标识出来一片土地,那就是一个人的家产,李二陛下在关中规定的赏赐给功臣们的土地数量仅仅是对于关中而言,和地广人稀的江南地区一比,那简直就是不够看的,苏宁自己都想在江南购置一片土地了。

    当然了,在岭南的那片一万亩地的甘蔗庄园也是苏宁的家产了……

    萧氏,兰陵萧氏,在大唐可算是顶级豪门了,九代人十个宰相,何其辉煌也,占据个一两万顷两三万顷土地很稀奇吗?如今已经式微的王氏尚且吐出来了一万亩土地,更何况那些根本没怎么损失的大士族,五大领头羊?江南的萧顾陆袁张五氏,那就是江南的山东五大豪门崔卢李郑王。

    如今山东五大顶级豪族只剩下李氏还在苟延残喘,那还是因为李二陛下之前为了对抗山东士族恬不知耻的把自己的家族归类为陇西李氏的原因,现在根本不需要了,一套组合拳连消带打,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被迫着吐出了百分之六十的旁支子弟给大唐,送到了师范学校里面接受孔颖达的再教育,现在是在也不愿意回归陇西和赵郡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