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贞观攻略 >

第816部分

贞观攻略-第816部分

小说: 贞观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柴绍点头道:“的确,就是这样,行军打仗之统帅,必须要把事事往最坏的方向去想,不得有任何侥幸的想法,侥幸是不能被控制的,而战局是可以被控制的,你在我麾下诸将之中是最为谨慎之人,所以本帅要把这个蚁穴交给你来摧毁,如果这是蚁穴,你要负责把所有的蚁贼给杀掉!”

    李震沉默了一会儿,单膝下跪道:“末将谨遵大帅指令!”

    同一时刻,奥马尔把自己的佩刀交给了一名身材高大的战将,对他说道:“这柄剑,是先知临去之前交给我的,他告诉我这把刀是有着先知和真主的思念在其中的,他们把他们的灵魂注入了这柄战刀之中,和我一直都在一起,现在,我把这柄战刀交给你使用,你要带着你身后的五百勇士,用这柄刀,把卡迪西亚的防御圈,撕开!城内起火之际,就是我率领先知的追随者们攻破卡迪西亚城之时!”

    高大强壮的战将一脸激动神圣的接过了奥马尔递来的战刀,凝视良久,说道:“末将一定会用这柄战刀砍下敌军统帅的头颅,献给哈里发!”

    奥马尔满意的点点头,目送五百勇士而去。

    或许是同为强悍的统帅,连调动的兵马人数都是一样的,一个进攻,一个防守,进攻方是阿拉伯军团中仅次于哈立德的第二猛将,当然仅仅是猛。武力强横,并不是能力多强,一直以来冲锋陷阵方面他甚至超过了哈立德,所以奥马尔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而唐军阵营中的李震,他则是唐军阵营里面最谨慎的年轻将领,若说武力,他根本排不上号儿,在军校四霸里面他是排号最后的,不说四霸,就说整个一期毕业生。论武力值李震也是排不上号儿的。但是行军打仗你只靠着无力是行不通的,李震的谨慎特质和心细的特性很受将军们的欢心,都认为李震由乃父之风,武艺不强。但是智计超绝。

    当初苏宁所公然公开认定的将门子弟中成就最高的两个人。一个是李伯瑶。另一个就是李震。

    他谨慎,善于思考,善于布局。善于使用兵力,他不擅长亲自搏杀,但是要是论到行军布阵,他是一把好手儿,孟雨所统帅的步兵军阵就是经过他之手改良的,能攻能守的方面特性大大增强,在草原会战时期,他甚至率领过一千人的军阵拖住了五千人的西突厥铁骑,拖到了苏定方的大军抵达,把那五千人给包了饺子。

    所以把五百精锐步军交给李震之后,柴绍就放心的离开了这里,留下李震和五百精兵,对于这五百精兵,李震的安排很谨慎,第一波突击队,第二波抵抗队,第三波弓弩队,第四波预备队,和自己亲自统帅的一百兵马,最后的肉搏军。

    这里的地形他也勘探了,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同时只能通过一人,兵马再多也展不开,反而容易变成活靶子,李震安排了很多的弓弩手埋伏在这里,只要看到阿拉伯兵马就立刻放箭,绝不手软。

    当然了,对于这样的安排,五百精兵是不太理解的,柴绍没有和他们说清楚,他们被从大战的战场上拉出来,失去了立大功的机会,被丢到这个僻静之所,和李震当初一模一样的想法,这个解释的任务自然是交给李震的,李震负责稳定军心。

    “将军,咱们没犯错吧?”一个军士开口询问道。

    李震点头:“当然没错,还有很大的功劳。”

    军士随后问道:“那为何我等被大帅调来此处?在城墙上才可以更好的和敌人交战不是吗?为什么不在城墙上和敌人交战呢?在城墙上交战明明是可以杀伤更大数量的敌军,我等又为何要来此处?将军您又为何会来此处?将军为何不在城墙上指挥抗敌?”

    士兵们都围了过来,可以看出他们都有疑惑,而且不满,李震叹了口气,指了指那个小小的缺口道:“就是此处,这个小缺口,虽不起眼,但是诸君也应该听说过“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之说,本将之所以被调来此处,你等之所以被调来此处,就是因为,这里,就是我军防线这千里之堤上之蚁穴!”

    诸军疑惑不已,那个军士继续开口道:“蚁穴?此处何以被称为蚁穴?卑职还请将军解惑。”

    李震说道:“此处,是一条僻静小路,非是住在此处数十年之老人都不知道这条小路之存在,此路坎坷,一遇大雨便泥泞不堪,甚至大多道路同时只能容一人通过,虽不知其有多长,但是,此处却可以直接通往城外敌军所在之处!乃要害之地!我军通过此处,可偷袭敌军,敌军通过此处,可偷袭我军!”

    诸军大惊失色,不知如何言语,李震接着说道:“诸君都听闻过苏侯所著之《三国》中,邓艾率军偷渡阴平小道,直下绵竹,直取成都之说,此处,绝类阴平小道!本将较为沉稳,善于防守和布局,便被大帅调来此处,以免我军遭遇季汉亡国之祸,而诸君,皆为本将之左膀右臂,为免我军遭遇季汉亡国之祸,还请诸君相助本将!”

    李震举着自己的战剑,大声说道,诸军面面相觑,继而纷纷坚定信念,眼神变得坚决,带头军士长抱拳道:“将军有求,唯不敢辞!”

    李震点点头,挥手道:“按照本将之安排,诸军迅速布防,我军人少,若是贸然通过此处出击敌军,恐有全军覆没且毫无所得之危险,然敌军虽人多势众,但此处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敌军若要通过此处,我军只需牢牢守住道口,必不使其一人通过此处,敌军若要强攻,我等必要强守,前军数万大军浴血奋战,我等在其后务必要保证后方不失。

    大帅信任我等,将此重要任务交给我等,乃是对我等之绝对信任,我等务必要拼死奋战,以全大帅之信任,敌军虽有万人欲过此处,然我等只要有一人尚能战斗,便必要问问我等答应不答应!”

    诸军单膝下跪:“谨遵将军号令!”(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三章 自处

    大唐西线战场上的卡迪西亚城内外都被战争的阴云所笼罩着,而大唐东线的战场上已经被胜利的曙光所覆盖,从贞观十年年初两万军队北上抵抗高句丽侵犯军,一直到贞观十一年七月初十万军队撤离倭国本土,将所有的战果和未完成的事业交给紧随而至的六万驻扎军,把一个崭新的倭州留给了他们,带走了所有倭国原本的不稳定因素。

    撤离计划是从大唐军队来时之路一路回去,顺便巡视一下那些刚刚被占据的新近领土,以防宵小之辈在大军离开之后蠢蠢欲动,顺便宣扬大唐军队军威,让这些新近占据的领土更加稳固,此次大战一年有余,先后消灭两个部落,四个国家,拓土何止千里,还得到了一个出海航队的绝佳中转站,更得到了数之不尽的奴隶和新的人口。

    李二陛下对这一次的东征之役可以说是惊喜惊喜再惊喜了,前隋三征高句丽,前后动员兵力和运输民夫不在百万之下,却依然拿高句丽没有办法,还丢了皇位和性命,但是大唐靠着不到十万人的陆海军联合军就把高句丽给弄得四分五裂,彻底灭亡,而等到了苏定方的三万军队抵达之后,大唐的十万东拼西凑的军队直接就把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三国给灭掉了。

    再往后,渡海远击倭国,几个月之内就把倭国灭掉了,这就等于是立下了不知道多大的功劳,建了多么大的功业,所以一战打完之后大家都在嘻嘻哈哈的恭祝苏公爷的诞生,要直接赶超自家大兄成为大唐最年轻的公爵,把杜荷甩在身后,让杜荷慢慢去追吧!苏宁表面笑得很开心,心里头有些忧虑,看着秦琼的眼睛,苏宁甚至觉得有些头疼。

    不管李二陛下如何睿智开明,不管大唐天下如何辉煌,这天下始终是李家的,是李二陛下的,李二陛下没了那就是李承乾的,一代传一代,代代不断绝,直到大唐完蛋了为止,然后换作另一家皇帝来管制天下,这天下还是人家家的。

    你说你要是在一个民选社会里面,你立下大功了那你就是国家英雄,你也威胁不到谁,甚至你也可以当国家元首,更进一步,比如美国二战名将艾森豪威尔,虽然他的总统做的不怎么样,不过至少不用担心会有什么飞鸟尽良弓藏的事情发生。

    可是在皇权社会里面,那可就真的是一种灾祸了,立功立的太大了,那肯定就有问题,皇帝肯定要猜忌,要么就是自己加油推翻皇朝另立新国,要么就是做权臣,要么就是死,没别的路可以走,诸葛亮那是例外,碰上了阿斗这么个会装糊涂的家伙,霍光不也是被族灭了吗?伊尹之说另有他论,到底怎么说没有定论。

    苏宁没兴趣做权臣,也没有兴趣推翻李家皇朝,你说要是个民怨沸腾的皇朝,估计苏宁都不会是第一个站起来反抗的,但是这个李家皇朝目前处于稳如泰山的态势,没有人有办法推翻它或者动摇它,李二陛下太厉害,将一群豪杰玩弄于鼓掌之中,谁都没办法和他对抗,谁的功劳也没有他大。虽说如今大唐的版图已经扩充了一倍多,但那也是在他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

    不得不说,李二陛下的皇朝是有民主的基础的,比如皇帝本身就是个胸襟宽阔的人。

    所以那么多大将功勋旧臣才有自己发展的路途,没有遇到飞鸟尽良弓藏的事情,那种事情刘邦做了,朱元璋也做了,两个开国之君深为人所诟病,李二陛下没有,李二陛下一直没有做那种事情,倒是李治为了巩固权力和地位做了不少这样的事情。

    可李世民终究还是皇帝,苏宁还是臣子,臣子的才能好,那可以得到嘉奖,聪明,会做事,那会当大官,但是从来不犯错,估计会死得很难看,秦琼的话一点儿错都没有,别人恭喜苏宁要做大唐最年轻的公爷了,苏宁还在暗暗的着急,怎么着也应该是苏定方先做公爵,然后苏宁再过个几年才可以。

    现在就做了,未免有些太过早了。

    这路该如何走呢?

    这是一门科学。

    从登陆之后,苏宁就在思考自己之后应该如何度日,看了看被自己攻打下来的这片土地上的建设大潮,还有自己定下的计策的成效显著,苏宁越来越觉得自己心急了,要完成那个设想,走出第一步是不够的,第一步走好了,接着还要走第二步,第二步走好了,还要走第三步,这种事情真的不能着急,着急只会造成更加严重的问题。

    现在发展的好,做得好,成效很好,但是自己却不太好。

    估计李二陛下也在那里头疼,头疼这个问题,但是究竟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李二陛下应该一样也觉得为难,也不知道他能和那些文臣或者是长孙皇后商量出个什么所以然来,这肯定是需要考虑的,需要考虑很多的事情,不能做出什么很突兀的决定。

    反正这之后要好好儿的陪陪家人,陪陪妻妾,陪陪一双儿女,陪陪母亲和小妹,母亲年事已高,渐渐的看得出苍老的痕迹了,岁月在母亲身上留下了很多的印记,对于苏宁而言这是很忧伤的,至于小妹,也是个快要二十岁的大姑娘了,这些年看着她一点点出落的如同出水芙蓉一般,苏宁也在考虑她的未来。

    生意可以继续做,事情可以继续弄,但是家人是不得不嫁的,至于嫁给谁,苏宁还没有决定,不过苏宁也想到了当初和杜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