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张辽新传 >

第114部分

张辽新传-第114部分

小说: 张辽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将军还制定了攻城策略?”臧霸闻言奇道。

曹洪点点头说:“嗯。文远曾在闲暇之时,针对战事中的各个方面,如攻城、守城、伏击、奔袭等等都制订了多个计划,分别针对不同情况时的应对策略。就说攻城吧,就有偷袭、强攻这两大类,下面还分别又多个小项。我今天对卢乡的策略就是采用的偷袭中的一个小项。”

“啊?”臧霸有点傻了,他没想到还有人会如此提前制定出战争计划,在他的脑海里,战争就是要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

其实这是臧霸误会了,张辽不过是针对战争中可能会出现的不同情况制订了相应的应对方案,这也是他想到了后世的各种预案才开始动手的。在张辽看来,用兵之道虽然要随机应变,但提前就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预先的安排和演练,会让士兵们在遇到相类似的情况时不会因为慌张而导致战斗力受损。

在后世,德国的参谋本部就因为严谨的作风和他们制定的作战预案而使德军战斗力强悍到欧洲无敌。而其他各国也有相似的情况,诸如美军也针对战场上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有各种不同的预案,并对士兵进行了又针对性的训练。虽然后世常有人说德军虽强,整支军队如同一块钟表一般准确的运作,从指挥官到士兵都是非常精确的按照既定的战略、战术意图来运作。只要看穿他们的目标,德国的军队战斗力固然强悍无比,但也不至于无迹可寻!还说若是将一丝不芶、循规蹈矩的民族特色体现在战争中将是最大的败笔。

对于这样的论点,张辽却认为应当一分为二的看待。某些战争中的必然其实完全可以用实现制定预案,让士兵们进行演习的办法来强化士兵的应对能力。至于战场上的奇谋妙计,那是指挥官和谋士们的责任,张辽这套方案针对的只是普通的士兵。只要能让士兵们在战场上多一些生还的机会,曹军就会多出很多经历过实战的老兵,战斗力自然就要比其他诸侯强大,曹操统一天下的大业也将得到武力上的保证。

“呵呵呵!”看到臧霸有点傻了,曹洪不禁笑出了声,他对臧霸说道:“臧将军,当时我看到文远搞出来的一大堆东西,也是你如今这个样子。不光是我,当时除了郭奉孝那个估计事先知情的浪子外,所有的人都一个样。现在有人说我军中于禁最善守,其实只要看过文远那套东西的人,绝对不会认为于禁是我军中最善守的将领。”

这时候的臧霸也正为刚才的失态有些尴尬,曹洪的话正好让他有了台阶可下,“哦,日后若有机会定要见见张将军的这份东西!”臧霸说。

“有机会的,文远说过这东西要不断的完善,无论谁有了不同的设想和经历,他都会将其录入这份预案之中。”曹洪说道:“好了,估计此时城中已经安定,咱们也该进城休息一下了。”

“正是。此次我军再度分兵,估计最晚明早,各城的军报都会过来的。”臧霸说。

这次曹洪在进入东莱西北部后针对西北六县防御兵力不足的现状果断分兵,每一城都由两三千不等的曹军分别应对。曹洪和臧霸则没有分开,而是跟着孙观这一路兵马到了卢乡。曹军为了出其不意,在离开北海时就连夜行军,加上没休息多久就立刻攻城,士兵们早已相当的疲惫。反正西北六县各有专人负责,曹洪和臧霸也不再急着前进,而是抓紧时间让士兵们赶紧休整,以应对之后的扫平东莱郡黄巾残部的任务,这才是他们此次出兵的重头戏。

而这时候张辽也经过朱虚、营陵和平寿三城,三万大军接近剧县。

虽然北海经历过十万黄巾的攻城之战,而且还获胜了。但十万黄巾的战力根本不能和正规的官军相比,而曹军又是官军中的佼佼者,这三万人营造出来的气氛足以让宗元派出城迎接张辽的人为之咋舌。

“好家伙,这些士兵身上的气势如此撼人,曹军战力强大果然不是吹出来的,比我在平原见过的袁绍军和公孙瓒军的士兵都要强上好多。”宗贝(这里借用《三国武器批发商》一书中有关北海宗家的人员姓名,但人物关系会有所不同。)心中暗暗想到。

宗贝又将目光转向他侧后方的那位曹军将领,“这人就是曹军的大将张辽,很有名的一员大将。不过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嘛。个子高点,身材还算可以,脸上始终带着意思微笑,一点都看不出这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若是他脱去盔甲,换上袍服,倒有点像是一个文士。哎呦不好!他似乎发现我在注意他了。眼睛好亮,这才像一个威名显赫的将军”宗贝一边暗中嘀咕,一边赶紧收回他的目光。宗贝看着的人就是张辽,他是北海军中的司马,也是宗家着力培养的接班人。正因为如此,他这次才被他的父亲宗元派来迎接曹军。为的就是让他能借机会和曹军高层拉拉关系,顺便看看能否发现曹军强大实力背后的秘密。

张辽虽然面带微笑的跟着大队行军,宗贝那四处乱晃的脑袋还是引起了他的注意,但是在宗贝将目光集中到他的身上时,他却没有立刻就做出反应,而是接着余光在观察这个宗家未来的家主。不过宗贝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的实在太久,让张辽明白了这个家伙现在还不过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菜鸟,估计此时他好奇的心思比探秘的心思更加重。但张辽的对宗贝的注意也吓到了宗贝,让他收回了目光。

“北海宗家!或许宗元那老家伙是个老狐狸,可是他的接班人似乎还很不成熟哦。若是能将这小家伙待在身边,对将来青州的人心倒是个伏笔。他好像还是北海军的军官,看来宗元他们这些老狐狸虽然不能总结出‘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样精辟的话,但是他们还是清楚军队的重要性的。和徐州的曹豹一样,都是死抓着军队不放的主。嗯,青州将来确实是要重整军队,还要建立水军,不对,应该是海军。是让这小家伙留在陆军还是让他去海军这个很有前途的军种呢?”张辽此时不过24岁,宗贝虽然比他年轻,却也有20岁了,是行过冠礼的人,张辽称呼他小家伙,确实是宗贝自己缺乏历练,让人看上去感觉不成熟。但是张辽现在就盘算如何安排宗贝的未来,似乎有点“养成”游戏的想法。可人家宗贝却不是什么正太,可见此时的张辽确实闲的发慌了。

就在张辽无聊的随意乱想,无限制的发挥着他“超人”的想象力的时候,剧县的城墙渐渐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北海城到了。

第三卷 第一百零五章 

“传令下去,全军停止前进。各军注意戒备。”张辽向他身后的张新说道。

“诺!”张新应了一声,回头向几个亲卫各自交待了一番,然后分别向前军、后军而去。

宗贝这时也调转马头,来到张辽面前,向张辽拱手行礼道:“张将军,前方就是剧县。家父和剧县的官员、士绅均在城外迎接将军大驾。”

张辽看着宗贝,这时的宗贝一改之前的“菜鸟”形象,说话彬彬有礼,气度不凡,这才是世家子弟的风范。虽然举手投足间还有些稚嫩,但这只是经验不足的原因。这让张辽更看好宗贝的未来。

张辽又抬头向城门处看去,果然如宗贝所言,城门前又一大群人在等着,没有士兵,都是一些身着袍服之人。张辽的目光又向上移,在剧县的城墙之上倒是金戈林立,士兵精神十足的站在城上,排的密密当当。张辽的眼神很好,他甚至在几处重要防御之地发现了不少弓弩手,只不过他们手中的弓弩都没有处在待命击发的状态。

随着张辽的沉默以及他的视线在城墙上来回的扫视,宗贝也发现了问题。他回头向着张辽看着的地方放眼看去,顿时让他心中一惊。他此时只觉得心里发苦,暗自不停的抱怨这自己的父亲。

原来宗元即使决定投靠曹操,他也不想就如此投靠过去。在他知道率兵进如青州的是曹操的大将兼妹夫张辽的时候,就决定在迎接曹军时想曹军展示他北海军的军容,要让曹军不能轻视自己。这事情宗贝也事先知情,但他却没想到宗元会在城头排满了士兵,这种显示军容军威的举动几近示威,甚至有恐吓之嫌。而宗贝曾跟着曹军一路行军,对曹军的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北海军的士兵和曹军士兵根本就不再同一个级别上。若曹军真要决定攻城,宗贝相信,剧县守不了多久。

其实这也是宗贝没有看到曹军的全部,张辽的前军是一万曹军精锐,中军是五千曹军精锐,后军则是一万五千原徐州军士兵。虽然这些士兵也是徐州军中精选出来的精锐,但在配合上完全没有真正的曹军士兵那样的熟练和默契。不过真要打起来,他们的实力也不比北海军的士兵差。

“张……张将军,这……这……”宗贝此时已有些不知所措,话都说不利落了。

张辽收回目光,对着宗贝笑了笑道:“宗少将军无须如此,令尊的心意我能理解。不过理解归理解,面子我还是不能丢的。”

宗贝的心情此时就犹如那波涛中的小船忽上忽下,刚被张辽的前一句话稍稍安抚一点后却又因为张辽接下来的话再度忐忑起来。

“张新!传令全军。列阵!”张辽对着刚刚回到他身边的张新喝道。

“诺!”张新也被剧县城墙上的状况惹恼了,一听张辽下令立刻大声应道。

曹军不愧其精锐之命,两道命令相差时间不长,但就在张辽列阵的命令下达不久,曹军就很快的排成了几个整齐的方阵,各兵种配合默契,隐隐有戒备和攻城之意。

看到曹军的举动,宗元和北海的官员士绅就是脑子再笨也明白曹军被他们的行为惹恼了,以宗元为首的北海官员的脑门上纷纷冒出了汗珠。

这时张辽却对着一旁有些发呆的宗贝说:“宗少将军,令尊和北海众人已经等的久了,我们还是快些过去吧。”

“啊……哦!对对对!我们快些过去。我当在头前引路。张将军,请!”宗贝被张辽的话一激,如梦初醒般的说到。他开始还有些恍惚,看很快就调整了过来。

张辽很是欣赏的看了宗贝一眼,说:“很好!宗贝,若你有心在军中发展,可在考虑好后来找我。走吧!”说完,张辽就带着张新等亲卫从军阵的空隙处纵马向城门驰去。

就在张辽就快接近城门时,城门前的北海官员在宗元的带领下向张辽迎了上来。张辽一眼扫去,为首的那个身着武官袍服的身材匀称,相貌威严,留着短须,长得和宗贝有些相像的中年人就应该是宗元,北海宗家的家主。

张辽没有猜错,只见那被张辽认为是宗元的人对着勒住马缰的张辽拱手道:“北海都尉宗元携一干同僚恭迎张将军大驾。”说完,就一鞠到底。

张辽连忙跳下马来,双手托着宗元的手臂连声说道:“老前辈比张辽年长,如此大礼张辽岂敢接受。能得老前辈迎接,张辽已是三生有幸,又怎能再有奢求。”

宗元在张辽一托之下也没有坚持,顺势就起来了。这时候他早已经没有了曹军列阵时的慌乱,额头的汗珠也早就擦去,从新恢复了那个宗家家主的气度。

“张将军,这些就是我北海的官员和士绅,我来为张将军议议引见。”宗元接着就向张辽介绍起他身后的官员来。虽然张辽不喜欢这种应酬,但此时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的,张辽也只能面带微笑的对着这些人点头示意,至于宗元介绍的这些人的名字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