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174部分

食王传-第174部分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倘说比皇悄付鄅uā些钱,把凉亭修大来。

这时候多huā点钱,总比将来货物在路上被雨淋个湿透的损失小太多了,一般的马车也只能挡个寻常的雨,要是瓢泼大雨下来,再好的马车也没招。

而民工们一听说要修凉亭,那干劲就更是冲天直上,甚至到后来竟然有人mo黑还在干的。这是后话了,不提也罢。

三月底,蒲熙亮带了几盒大约三万多个活字、字框,以及印刷好的几本书,带着剩下来的羽林军士出发了,这让那些羽林军士是高兴万分,原本以为自己等人还要等下一拨人来了才能回去的,这下又提前了三四个月。不过他们高兴之余也有点失落,这下回到长安,别想再这么吃好的了。有些特别嘴馋的就偷偷跑去问李业嗣,这轮班还能不能轮到自己,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才兴高采烈的走了。

柰果树到最后成活了二十一棵,这还要归功于秋香这个小丫头,当初王况看的时候,是成活了十六棵的,移了两棵到客栈后面的院子里,给孙铭前、林明和黄良的府上也各移植了两棵,自己院里和王凌的院里也各种了两棵,剩下的四棵全送到了王村去种。

在移植完后,王况准备把那几棵看起来已经没指望的苗木拔了,秋香死活不肯,说是这苗木还没死透,兴许还有活转的希望,王况这才由着她去,没想到过了半个月,竟然又有五棵苗木活了过来,这才凑出了二十一棵来。于是在王村种的柰果就有了九棵,邓小三是直叫吉利,说这是九九之数,以后必定有个大丰收。

陈大几个是听王况说过这柰果是如何如何好吃的,刚移植过来的时候,就吩咐说谁谁谁什么时候值班,一定要守好了这些树,等到成熟的时候莫非让人得了种子去,后来是王况说不要紧,这柰果普天之下,没有第二个人可以种出来,这才放心不少,不过还是吩咐了要大家严加看护,少了一片叶子都要拿当值的人是问。

慎家派了人过来,说是他们暗中走访了下邻近的乡里,说是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桂huā和金桔,只不过是这都要等到三四年后才有收成,因此有人不放心,担心到时候卖不到好价钱,因此推了慎家人来问问小东家,给个准信。

 第一九五章赏无可赏

第一九五章赏无可赏

王况已经准备明年就把辣椒的种植推广开来了,辣椒酱这两年带给王况的利润已经不少,再把持着辣椒的种植就没什么意义,还没的招人惦记,不如就将辣椒散出去,自己只要把持了辣椒酱的做法就是。// /

这时候即便有人仿出了辣椒酱来,但总是不如王况做出来的,最最关键的加酒在日头下晒了发酵后,酒味早就尽去,只留得香味,哪怕是嘴巴再叼的食客也是吃不出来里面放了酒的。

而且,这时候富来客栈的辣椒酱名气已经打响,天下只会认为王况的辣椒酱是最正宗,有几个钱的,要买也是会买王况的辣椒酱。

早在一开始卖辣椒酱的时候,富来客栈就已经开始了培养品牌,所有出去的辣椒酱上,都有个富来客栈的“富”字标记,包括刚开始卖的椒盐上,也有这么一个标记在上面。现在是只有富来独家在卖辣椒酱,买的人或许不会察觉到,“富”字标记已经深深的印在了他们的脑中,将来若是有其他人也推出辣椒酱,肯定总会是认为有“富”字的正宗。至于说在长安种的辣椒,今年应该就可以也做出辣椒酱来,到时候也会打上“富”字。明年开始推广的话,长安应该还有至少三五年的垄断地位,所赚应该是不少,也算对得起程处默几个了。

当然,今年长安才开始种辣椒,王况自然也不会今年就把辣椒推广出去,至少也要给长安留一年的时间,等到自己明年推广出去,那些眼红辣椒的利润的人,最快也要到后年才能种上,而且只能是小规模的种,要形成大规模就还要再等一年,王况才不相信,自己推广出去后,那些先种了辣椒的农户会肯轻易的把辣椒种卖出去。这样就给了长安,给了建安至少有三年的缓冲培养期。

实际上,王况想要推出去的不仅仅是辣椒一个,今后还有许多东西都要推出去,王况的想法很简单,只有让大家都赚钱了,才没人惦记着自己,反正最后自己都会推广出去,他们等上个三两年总好过得罪自己吧?而且,也只有大家都赚钱了,人们的钱袋子才会鼓起来,也才会有余钱来买自己不断推出的新东西,市场,从来就不是本来就存在的,是需要培养的。没有购买力,就永远形成不了市场。

之所以要把辣椒推广出去,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现在王况投放在王村的保卫力量不少,可以说,几乎大部分的力量都投放在了那里,今后更重要的田黄却是最最需要人手的,而王况目前又没什么人好用,正好陈大几个基本上很少在建安lu面,认识他们的人没几个,而且当初为了保证辣椒的秘密,也就那么三两个人会来建安,其他人可以说,一年都难得来一次。而高三那边,也需要帮手,所以王况打算将陈大那帮人chou调几个过去。

正好,自己这个仪同司吏的待遇还没用呢,除了苗五外,还可以再给出四个典客身份,先给陈大一个,其余的人先领着个亲兵的名分再说。

至于邓十一和邓小三这父子两,虽然说当初是报恩来给自己报信,可若要是没有他们的报信,自己现在恐怕已经沦落成为家奴了,这爷俩得好好安置才行,也不能总把他们丢在王村,建安城的繁华,基本是整个建安人都向往的,目前自己也已经有了保护他们的能力,即使邓森势力还有残余,也是不怕了。

紫宸殿。

上午刚下了一场不小的雨,现在天光大晴,暮chun的日头斜斜的照得人懒洋洋的,但沐浴在日头下的两个黄mén却是不敢偷一丝一毫的懒,jing神抖擞的四处盯着,殿里,几位相公正和陛下商议事情呢,可马虎不得。

殿内,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几个相公都在,包括李靖程知节等几个老臣子,几乎三品以上的大员全在,都是上午下了朝,才回到家吃了饭准备眯一会就被皇帝给招进宫里来的,初时以为发生什么大事了,匆匆忙忙的赶来,却见是蒲熙亮这家伙正坐在殿内,身边放着一大摞的扁平盒子,而陛下呢,正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

人都到齐了,李世民示意蒲熙亮:“开始罢。”

蒲熙亮于是起身,冲着房玄龄一拱手:“烦请房相公取一本书,任意一本,指明任意一页。”

房玄龄瞪了蒲熙亮一眼,心道,好么,敢情某成了跑tui的了,陛下桌案上的书有的是,你自己不取,反倒让某家帮你取?心里想是归想,还是上前去取了一本,随手翻了一下,递给蒲熙亮,心想,某倒要看看你要搞出什么huā样来。'本章由为您提供'

蒲熙亮将书房老头翻到的那一页看了一遍,就那么摊开,放在旁边的凳子上,然后在边上那一大摞的扁平盒子全部打开,里面装的便是活字了。

活字都是按照每盒六十个格子,每个格子都有相同的四个活字来摆放,排列方式就按的柳老夫子编的歌诀,用天干地支编好了号,在盒盖面外和盒盖里面都有将各个编号的字按柳老夫子编的歌诀位置写好,要找什么字,只要记住了歌诀,按歌诀找去就是了,用完后,再按编号回归原位即可。

若是一页纸上相同的字不止四个,那就再找另一盒,有时候,一页纸上相同的字也能有十几个,但这这些都是非常常用的,这种有可能一页出现十几次的字,比如说天,地,人及常用的语气词兮,噫,也等等都有额外的多刻,另有专mén的盒子和歌诀帮助查找。

蒲熙亮毕竟也没cào作过几次,不是很熟练,但就这样,也就盏茶工夫,就排完了。

排完后,用软máo刷在字上刷上一遍墨,将纸张覆上,再用干净软刷刷过去,一揭,连同那本书送到了房玄龄面前:“房相公请过目。”

看着眼前散发着墨香的新鲜出炉的书页,房玄龄瞪大了双眼,怎地如此之快?那书是某自己取的,书页也是随手翻的,这就断断没有了事前造假的可能,他使劲rou了rou眼睛,再看,没错,正是那页书,字体不同,字的大小也是不同,绝对不可能是从书上撕下的,再说了,那书还是完好无损的么。

这一幕发生的实在诡异,魏老头不愧是被称为魏大胆的,一个箭步上前,把龙案上的一本奏章chou了过来,一翻:“喏,蒲监丞请按此页再印。”本来蒲熙亮是副监丞,应该称为蒲副监的,但魏老头知道,经过今天一来,这副监就成了过去式了,干脆直接叫监丞。

结果自然又是很快的印了出来,而且殿中众人都看得出来,蒲熙亮的手法很是生疏,死板,若要是换了个天天印书的人来cào作,这速度起码快上一倍不止。

“陛下,大喜啊。臣以为,当重赏蒲熙亮。”长孙无忌第一个就反应了过来,站他对面的程知节白了他一眼,暗淬一口:又被臭老酸抢了先了。

众臣子这时候也都回过了神来,纷纷附和着,这新的印书法明显是太过便利了,应该是大功一件,当然里面不乏许多世家出身的,但他们根本没想到过这个新印刷术将来能改变朝中政治格局。

“陛下,臣不敢居功,此法乃宣德郎所创。”蒲熙亮心里也乐开了huā,作为新法印刷的参与者,这功劳是谁也抢不走的,但主要功劳却不是他的,因此口中连呼不敢。

“宣德郎?哪个宣德郎?”大家是面面相觑,不知道蒲熙亮指的是谁,因为宣德郎作为低级散官,并不是只有一个的,这就如同,后世的政协委员一抓一大把一样,可以说,若是将整个大唐的所有官员都聚拢了,随便抓一把,十个里面肯定能找出那么一两个是宣德郎。

而王况离开长安已经有半年,大家已经渐渐的淡忘了王况的存在了,因此蒲熙亮一说宣德郎,大多数人都没反应过来,只有程知节尉迟敬德和李靖几个心中透亮,这又是那个王二郎整出来的了。

蒲熙亮离开长安去建安的事情,除了户部尚书唐俭因为当初蒲熙亮有向他备假外,其余人并不知道。甚至连长孙无忌李世民都没告诉。他也是担心若是这事情知道的人太多,万一王况到时候搞不出什么huā样来的话,这面子丢得可就够大,所以楞是谁也没说。

“这自然是建安宣德郎王二郎了。”程知节哈哈大笑,得意的捋着胡须。

“怎么又是王二郎?”

“王二朗不是回建安了么?怎么蒲副监又和他搞在了一起?”这是嫉妒蒲熙亮又靠王况得了个大功劳的。

当下蒲熙亮就说了自己当初如何为答谢王况,亲手打了一套家具送到建安,王况又是如何相邀,陛下准了自己的假去建安云云。

这蒲熙亮真是好命,竟然连得两次王二郎相帮,不对呀,不是传说这蒲熙亮当初曾图谋过王二郎种的辣椒么,怎么王二郎还帮他?于是就有人不信了,开始盘根问底起来,这里面尤其以魏老头最是咄咄bi人,把蒲熙亮当初是如何图谋王况辣椒苗的事情全给挖了出来。挖得蒲熙亮是冷汗涟涟,心道侥幸,幸好这事陛下是知道的,不然的话,今天恐怕功劳没捞到,反而要落个罪名下来。

看来这王二郎倒是不错,不记仇,这xiong襟,只能用了一个字来形容,服就有官员心里打起了算盘,得,以后可多要去升平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