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398部分

食王传-第398部分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十万两?

“别盯着我看,这百万和以后的每年十万,是要建水军用的。”这是王况和李世民商量的结果,东瀛一战加上建东设县及琉求内附,让李世民深感到水军强大的必要xing,一支强大的水军,利用好了就能不战而胜,而且,当王况提到若以后再打高句丽,可以水陆两面齐头并进,就更是让李世民下了决心,要把水军建设起来,现在是建州水军,以后还要发展渤海水军,岭南水军,建西水军和建东水军,而现在的建州水军就是以后各大水军的发展基础,先一步将建州水军锻炼起来了,然后分化成多支,用老兵带新兵的方法,十年内,大唐水军天下哪里去不得?

 第四一一章 夜话(二)

第四一一章夜话(二)

一听说是要建水军用的,黄大的眼神就亮了起来,东瀛没完全打下来他就chou身而出,实在也是因为不够刺ji,东瀛的不堪一击让他兴趣索然,加上已经超额的完成了小东家的心愿,所以他就赶快回来了,但水军的威慑力他可是清楚得很,只是去“借”给养,琉求就内附了,只是绕着海贼盘据的小岛一圈,海贼就不战而降了,只是在伊旮的海湾一停,他们就不敢轻举妄动,而且自告奋勇的帮着自己打前锋。可以说,一艘小楼船,别看只能容纳区区千人,但它的威慑力比起一万铁骑的威慑力还要强上许多,尤其是对那些沿海地带来说更是如此,那么大的楼船在那一停,对方打楼船又打不到,楼船却是随时可以进攻,不像骑兵,你可以打对方,对方也可以打你。

“怎么?大郎你对水军感兴趣?”王况见到了黄大眼中一闪而过的jing光,“等到建东安定下来了,就从建州水军中拨一半出来给你带,由你来组建渤海水军,这可是陛下亲口说的,陛下对你在东瀛的表现极为满意呢,尤其是首战,你以一刀便结束了战斗,嘿嘿,这会你要是在长安,怕是嫂嫂对你也要寸步不离了,长安都不知道有多少小娘子翘首以待大郎,哈哈。”东瀛一战,黄大的名头迅速崛起,如今已经有人称黄大为冠海蛟了,如果不是因为称呼龙是忌讳,黄大保证能被人冠以冠海龙的称呼。

黄大脸一红,不安的四处张望了一下,怕这话被末细儿听到,他和末细儿感情极好,两人是从不打不相识进而发展到婚嫁的,这在大唐也算是少有,一般人,通常都是到了dong房huā烛夜,夫妻这才是第一次的见面,可以说,跟着王况,这一条就被打破了,王况的信条就是,婚姻是自己的事情,总归是要自己满意才行,所以从王凌开始,和王况亲近的人娶亲,都是双方你情我愿,郎情妾意的。

这下程处亮再也忍不住了,埋怨王况道“二郎你也不厚道了,陛下都有什么旨意,一并拿出来罢,别藏着掖着一桩桩的掏,某心里早就成了蚂蚁窝了。”他这话一出口,大家这才恍然大悟,都说陛下有封赏,可怎么也没见天使前来,敢情旨意及诏书都在二郎这呢?

见被程处亮说破,王况也就不再隐瞒,哈哈一笑,拍了拍手,丑丑就蹦蹦跳跳的从堂外捧了个盖着大红缎子的金盘(木头做的四方托盘,专mén是朝廷用来放诏书所用,大红漆描金,故称金盘)进来,放在王况面前,揭开盖着的大红缎,就见好几卷的诏书端端正正的摆在里面。~~

众人一见,慌忙就要起身整理袍衫,见了皇帝都可以不跪,见了诏书自然更不用跪,但礼节上可不能亏。王况一摆手“陛下也说了,别玩这些虚的,好好干就行,都别起了罢,奔bo多日,况的tui可乏,你们一起,况也得跟着起,累得慌。”

好吧,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了,那自然就不起,不过袍衫还是要整理下的,于是大家纷纷正了正身子,就在座位上将袍衫整理了一下,这才纷纷的传阅起那几份诏书来。

“啊哈,某也有赏”程处亮最先发出一声惊喜的声音,随着其他人也都纷纷面lu喜sè,这几份诏书里,将建州众官都提到了一遍,小吏虽然没提到名,但也全都点到,黄良接替了王况原来的建安伯的爵,成为新晋建安伯,这多少让他感觉到意外,本来长孙煜及林明的任命先期到的时候,没见着有自己的份,他还以为很没份了,现在,黄家竟然也出现了一个伯了,可以说是黄家最大的喜事,封伯不比封子和男,子和男两爵一般不能继承,就是能继承的,三代就削没了,而伯呢,就算是最差的,也能保有至少六代,更何况,他这个伯是可以世袭的。

程处亮和尉迟保玮也升了两级,也都当上了昭武校尉,程处亮将随同长孙煜去南瀛州任司马,尉迟保玮将随林明去唐林和伏罗任镇将,大概是因为他们俩家伙来建安纯粹是来打酱油的,所以比起其他人来,得的好处并不高,算是中中等,至于长孙煜,也莫名其妙的得了个南瀛子的爵,可能是考虑到东瀛那边,还必须得有一个主官带爵以示皇恩的缘故,这也出了长孙煜的意料,让他成为长孙家偏房里第一个封爵的人。

王凌和孙铭前也有份,王凌没封爵,但却一蹿蹿到了正六品下的建州司马,原来建州的司马和别驾二职是长孙煜兼着的,现在王凌以“教导有方”的由头把司马这个在建州名存实亡的职位揽了过去,把马周的权力分了一些过来,可能是李世民考虑到马周一介书生,如果当了别驾还兼着司马这一武职太过玩笑的缘故,正好王凌又素有好评,底下又出了两个争气的弟弟,自然当哥哥的肯定是教导有方的了,所以趁这这一次的机会,把王凌给破格提了起来。

孙铭前因为前期发现并挖掘了王况这个大唐奇才并加以保护的功劳,被李世民冠以“识人有术”,除了他的食博士外,也给他封了个乡候,乡侯这一爵自晋亡后就再也没出现过,类似于三国时期的亭侯一爵,别看是个侯,但却是不值钱的侯,你看三国时期亭侯满天飞就知道了,不过是个名誉罢了,只算得刚入品的最低一层的爵位了,不过因为是重拾前汉制,所以乡候的品级暂定为正九品上,以后等完善了再随制入品。

虽然不值钱,可对孙家而言却是破天荒的,孙家不是大家族,祖上就没人有过爵位的,有的只是小官小吏三两个,但到孙铭前这里,有了爵位,那就等于是敲开了世家大族的大mén,只要孙家这么发展下去,成为世家大族那是肯定的。

有爵没爵,这待遇可不一样,这就有点像是后来欧洲的贵族一样,哪怕再是落魄,你是贵族就可以享受到别人的尊敬,可若你不是贵族,哪怕你身家再丰厚,对一个穷得叮当响的落魄贵族也要毕恭毕敬的。

其他的建州官员,也都或多或少的提了一到两级,这使得建州如今的官制有点hunluàn起来,建州如今还是中州,但有不少职位已经是和上州同一职位的品级持平起来。好在建州升格已经提上日程,等到明年就应该能批下来了,有建州水军的东瀛一战,即便是建州今年的税收上缴少了一半,升格的势头也已经无人能挡,也无人敢拦,开玩笑,以一州之力就灭了人家,还似乎只是伸出一根手指头轻轻摁了摁,这样的州不是上州还有哪个州敢称上州?

王霖泊也有份,不过他目前正在建东,所以,给他的诏书是单独写的,等到林荃淼去建东的时候给他带过去就是了,王霖泊这一次真正的被冠以将军之名了,任南海将军,这又是一个新的军职,从五品上,被李世民从建州镇将府摘了出来,单独序列,直接听命于朝廷,不过委托建州镇将府管理。

李业嗣的实职品级倒是没升,毕竟他将随着建州的升格而跟着升,而且他以后将继承李靖的国公位置,所以给了他一个正五品上的定远将军武散官,比他的镇将品级别还高不少去,总算是和秦怀yu平起平坐了。

总的来说,这一次,朝廷是彻底的将建州甩手给了王况和黄良去折腾,除了马周以外,不再另派人来,这么些年下来,不光是李世民对王况放心,对建州放心,现在是各大佬也对建州放心下来,试想一下,对如此大的银矿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甩给了朝廷,这样的臣子还有谁不放心的?如果真有si心,凭了王况现在的家底,si自造上几艘船,都不用楼船,普通的船就够,然后派家丁去东瀛横扫一通,只要假扮了海贼就行,天高皇帝远的,不会有人知道。

而如果王况真想脱离了大唐,也大可以先在东瀛经营个几年,然后自立,这都是非常简单的事,但王况没有这么做,就连在唐林伏罗两州与建东之间,都建议朝廷设立一个建西军,这不是主动的将自己置之于朝廷的监视之下么?

所以说,现在黄良的权力比起天下其他州的主官还要大,即便如府牧这样的从二品大员,在他们治下也没有黄良在建州的权力大,除了在司马,别驾和镇将这三个位置上黄良没发言权外,其他的官员,现在开始就是黄良推荐谁,那就是谁上。自然这话不好明里说,但大家都是人jing,从这一大堆的任命里就看得出来,黄良和王况这一老一少就是一个鼻孔出气的,王况的意思就是黄良的意思,这些年里大家都已经习惯了,黄良不在就找王况,王况不在就找黄良,只要这二人中的一个同意,另一个绝对不反对。

等到大家都议论完了这一堆的任命,个个喜笑颜开的时候,长孙煜却是长身而起,再次的正了正袍衫,离席到王况跟前站定,恭恭敬敬的给王况作了一个揖,见他如此,程处亮和尉迟保玮也离席起身学了长孙煜的样子给王况来了这么一下,这下就luàn套了,许多在座的和王况关系没有达到黄良及林明那样高度的都长身而起来了这么一下。

王况顿时满脸微红,连忙起身还礼“各位莫要如此,况只是做了该做的。”

 第四一二章 建安之议

第四一二章建安之议

建州的世家子弟里,只有长孙煜、程处亮、尉迟保玮和李业嗣是在建安的,其余的都在下面的县里。//3∴35686688一直以来,这四人中只有个李业嗣因职责所在,不得不高调点外,其余三个都是能多低调就多低调,这么些年了,甚至还有不少建安人不知道这三个家伙的全名的,也不知道他们家庭背景显赫。李业嗣不比他们,他的镇将府离了他就真的兜不转,而他们呢,大可以袍袖一笼,因为他们上头还有黄良他们呢,其中又是以程处亮及尉迟保玮这俩家伙最为清闲,干脆眼一闭,全丢给林明,所以,他们两个最是悠闲,而建州各县里,又以林明这个县令的权力最大,一二三把手的权力全在他手上。

然而这正是王况所希望的,人和人的教育及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也就不同,王况没那个本事让所有人都同意他的观点,尤其是这些空降兵,他们来建安前,对建州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比不得那些本就在建州的大小官员,王况的策略一推出来,大多都能被接受,就是少数不能接受的在黄良的强压下也是会执行,而执行一段时间后尝到了好处就不遗余力的推行起来。

这也恰是王况当初愿意让三驾马车家族子弟来建州的原因,有三个老头在上面压着,这些家族子弟都是不会和王况作对,这在王况声名不显的开初很是重要,让反对王况的声音降到了最低,而如果换做其他大佬的人来,情况可就不一定了,那时候的王况,不过一个小小宣德郎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