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第158部分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158部分

小说: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哈哈!连几千里之外的公孙渊,都过洋越海归顺朕了,天下何愁不定!那段时间,孙权走路总是觉得轻飘飘的,有一种要飞起来的感觉。大臣上表,说是到了例行的冬日郊祀的日子了,孙权却说郊祀应该在中原进行,还是等到进入中原后再郊祀吧。
  孙权封公孙渊为燕王,持节,督幽州,领青州牧、辽东太守。群臣们吓得不轻,心里都在说:坏了,坏了,以后这日子可咋过呀,皇帝脑子进水了!孙权上来就封公孙渊为“王”,要知道江东可是连“公”还没出过呢!孙权还派人率军万人去辽东宣诏,与公孙渊共图大事。
  张昭劝阻,无效。陆逊反对,没用。群臣进谏,白搭。只有丞相顾雍没表态,因为他对孙权太了解了。第二年三月,春暖花开,孙权还是派出了一万大军出使辽东。辽东特使出发后,孙权天天哼着小曲,等待着曹魏首都洛阳被攻克的消息传来。
  消息传来了:在曹魏一方的威胁利诱之下,公孙渊最终决定还是亲近曹魏。孙权派去的一万大军,除了很少人逃出外,其余的将士都被公孙渊杀了或者俘虏了。公孙渊将孙吴将士的头颅送到洛阳:呃,这是孙权那个傻瓜送上门来的!
  孙权大怒,决定亲征,发誓说:“不把公孙渊这个鼠辈的头砍下来扔到大海里,我就没脸做这个皇帝了!”
  陆逊的奏章来了:“陛下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如果真的渡海远征辽东,那曹魏必会乘机兴兵。”孙权把陆逊的奏章扔到一边,陆逊的弟弟陆瑁的奏章接着来了,说孙权远征辽东是舍本逐末。“你们哥俩,莫非要操控朕吗?”孙权在心里问。他必须要出征,现在不是为了讨伐公孙渊,而是与陆家哥俩赌气。
  陆瑁的奏章再次来了。这一次,孙权虽然仍是气得打哆嗦,但是最终还是在陆瑁的奏章上批复:同意。
  陆逊高兴了,陆瑁高兴了。可是这哥俩不知道,孙权突然改变主意,是想打一次比亲征辽东更有利益可图的战争:亲征合肥。来自西蜀的情报显示,诸葛亮在调集十万大军,准备兵出武功。这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因为他死在这次北伐中,这是后话了。来自曹魏的情报显示,魏大将军、大都督司马懿将要率大军二十万,迎击诸葛亮。
  天赐良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让西蜀和中原打得更激烈一些吧!!!
  孙权决定趁机进攻合肥,这是一次大仗,就要用到陆逊和他的亲戚了。这时候,讨好陆逊是多么重要啊!
  嘉禾三年(234年)五月,孙权亲自挂帅,率众十万包围合肥新城。为了牵制敌人,他派陆逊和诸葛瑾率兵三万,分别屯兵江夏、沔口,又派孙韶和陆逊亲家张承率兵三万向广陵、淮阳,佯攻徐州。
  孙权恐惧地发现,他要是想做成一件大事,摆脱对陆逊和他的亲戚的依赖几乎是不可能的。更让他恐惧的,则是陆逊的另一个身份:孙策女婿。
  当初为了获得世家的支持,他把孙策女儿嫁给了陆逊。有了亲戚关系,说起话来的确方便,交往起来也贴心。可是,这种贴心在孙权称帝后变成了闹心。孙权不止一次听人家说他是在父兄的大树下乘凉。很多人都说江东的天下是孙策打下来的,孙权只是一个幸运的继承者而已。这种说法得到公认,《三国志》作者陈寿说:“割据江东,策之基兆”。
  孙权当然不愿承认这一点。孙权登基后,只是按照惯例追谥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但是对兄长孙策只是追封为长沙桓王。在孙权的眼里,孙策也就只配享有长沙这个巴掌大的地方。孙策的儿子孙绍也只是被封为吴候,并无丝毫军政职位。很多人都为此说孙权这人不厚道。甚至,还有人说皇帝本来该由孙绍来做。孙权知道,这些人可不是说着玩的,而是随时有可能来真的。到了孙权的孙子孙皓在皇帝位上时,就有人公开提议孙绍的儿子孙奉应该做皇帝,孙皓一看急了,急忙把孙奉杀了。
  要是……要是……要是陆逊拥立孙绍,那可怎么是好!孙权想到这些,恨不得猛抽自己几个大耳光。正是他让陆逊成了孙策的女婿啊。
  假如有来生,一定要让侄女成为剩女。孙权暗暗发誓。
  女儿终究比侄女可信。孙权有个步夫人,步夫人没生儿子,却生了一对女儿,大女儿叫鲁班,字大虎,二女儿叫鲁育,字小虎,民间叫她们孙大虎和孙小虎。和孙小虎相比,孙大虎的母老虎指数更高一些。孙大虎先是嫁给周瑜的儿子周循,婚后没几年周循死了。后来,孙大虎又嫁给了卫将军、左护军、徐州牧全琮做继室,于是人们称她为“全公主”。孙小虎则嫁给了左将军、云阳侯朱据。为了让大将们老老实实地听自己的,孙权派女儿们占领了他们的床头。
  婚宴上,陆逊向全琮道喜时,想不到自己的人生会因他的新娘子而终结。陆逊的人生是被90后女生孙大虎毁掉的。据推测孙大虎出生在2世纪90年代,标准的90后女生。
  想来是为了对应七仙女,孙权一共有七位夫人。其中,步夫人最受宠爱,孙权一度想立她为后,宫中也都称她为皇后了。但是孙权始终未给她正式名号。孙权对步夫人说“不是我不想封你为后,而是那班无聊的大臣们反对。”对女人甜言蜜语但其实是虚情假意,是很多男人的通病,包括皇帝。其实,历史并未记载大臣反对立步夫人为后,一贯固执己见的孙权之所以不立步夫人为后,其实是因为他也宠爱王夫人。为这事,孙大虎和母亲私下里不知骂王夫人多少次了。
  238年,也就是采用嘉禾纪年的第七年,一天上午,孙权正在大殿里主持会议。这是一个扯皮会议,很多人都在打瞌睡,大殿里很是安静。一群红色的鸟儿落在了大殿里,那些没打瞌睡的人连连惊呼,打瞌睡的人也都醒来。孙权带头朝着红色鸟儿跪下,虔诚地叩头。红色羽毛的鸟儿虽然不常见,物以稀为贵,但也不过是鸟儿罢了,可是却被人视为神鸟,是吉祥的象征。孙权当场下诏:“间者赤乌集于殿前,朕所亲见。若神灵以为嘉祥者,改年宜以赤乌为元。”
  改元为赤乌的当年,孙权最宠爱的步夫人死了。上次改元为嘉禾后的第一年,孙权二子孙虑死掉。每次改元,孙权家里都要死个人,不知孙权是否真的相信所谓祥瑞。步夫人死了,就只剩下孙大虎一人骂王夫人了。
  赤乌四年(241年),从第一天开始就弥漫着诡异惊悚的氛围。正月初一起,连日大雪,平地积雪三尺,百年不遇。鸟兽冻死了大半。太子孙登三十三岁,正当壮年,却突然病倒了。整个江东最好的医疗条件下,孙登还是在五月份死了。这一年,孙权六十岁。五十岁时,他失去了二子孙虑。
  孙登死后,孙权看到了一份迟来的奏表。这道奏表是孙登临终前写的,应该是绝笔了。可能是孙权太忙,孙登死后他才读到这道奏表。奏表里,孙登劝孙权放宽刑罚,减少赋税,听取民意,顺应民望。孙权对着这道奏表看了又看,最后才断定这的确是孙登写的,而不是陆逊写的。孙登这道临终奏表简直就是陆逊奏表的翻版。这说明,陆逊已经操控了太子,虽然太子已经三十三岁了,写奏章完全是自己的意志,但是孙权过分爱惜自己的权力羽毛,他认为陆逊侵犯了皇权。陆逊那边呢,一直肩负着教育孙登的重任,尽职尽责,一直等着孙权来请他去喝谢师酒。
  按照立嗣以长的伦理,赤乌五年(242年)正月,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八月,封四子为鲁王。
  继承人的问题让年届花甲的孙权感到很无奈。年龄大的孩子约好了似的先后死掉,这时的太子孙和只有18岁。19岁开始掌权的孙权,忘不了当初因为年幼而在张昭等权臣面前的逢迎。主幼臣强,这样的事情孙权见得太多了。
  向西看,蜀主刘禅在诸葛亮时代毫无自主权,连实习机会都没有,以致在诸葛亮死后也是行政低能儿,只能依靠权臣处理政务;向北看,三年前7岁的曹芳登上曹魏的帝位,现在政权已经落入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抢夺之中,曹芳成了一个看热闹的孩子。
  “江东,也会上演这样的悲剧吗?”孙权恐惧地想。在他心中,陆逊成了对帝位威胁最大的人。孙权也是花甲老人了,心神憔悴的他病倒了。也许是认为亡兄孙策在惩罚自己,他就派太子孙和到长沙桓王庙祈祷。
  哥哥啊,不是我对不起你,是皇权的诱惑太大了。
  对死去的人祈祷,对活着的人却必须要镇压,因为活着的人不相信祈祷。孙策的女婿陆逊在眼前晃来晃去,权力越来越大,孙权会怎么想呢?
  长沙桓王庙就建在朱雀桥南头。朱雀桥附近是贵族居住的地方,扬武将军张休就住在这里。张休是张承的弟弟,张承则是孙和的岳父。太子来了,怎么也得让进家喝壶茶啊,这是最起码的礼节吧。可是,当孙和走进张休家的时候,没注意到身后有一双歹毒的眼睛在注视着他。
  原来,是孙大虎派人跟踪太子。太子孙和本来没什么错,但是他的母亲是王夫人,这就是他的错了。要知道,王夫人恰恰是孙大虎最嫉恨的人。90后女生孙大虎暗地发誓:一定不能让那个姓王的女人当皇后。现在的太子是孙和,他要是做了皇帝,他的母亲王氏必然被封为后。因此,孙大虎的目标就是让孙和失去太子的位子。
  “太子他根本就没去长沙桓王庙里去为父皇祷告,而是去了太子妃叔叔家里密谋篡位。”孙大虎贴着孙权的耳朵,神神秘秘地说。
  “那个姓王的女人听说父皇病了,眉飞色舞,高兴得不得了!”孙大虎不顾礼仪,称呼王夫人为“那个姓王的女人”,是因为她认为这次一定能把“那个姓王的女人”打垮。
  太子巴望着皇帝早死,这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对权力的过度执著,使得孙权对儿子也高度戒备。从长沙桓王庙回来后,孙和就受到了调查。和所有诬告一样,虽然是查无实据,但是仍然对被调查人带来了名誉损害。这就是桓王庙事件。“那个姓王的女人”不久后就在忧惧中死去。咳……咳……谁知道是怎么死的呢!孙大虎立志要将斗争进行到底,将孙和打入万劫不复之地。有迹象表明,孙权有了废掉孙和的想法。
  这可真奇怪了,为什么相信女儿,却不相信儿子?孙和不知道,他的失宠正是因为他是陆逊的亲戚:孙和是张承的女婿,而张承却是陆逊的亲家。孙权想当然地认为孙和在桓王庙的阴谋必定是陆逊主导的,因为他才有实力。
  幸亏早就留了一手,孙权暗暗佩服自己的高明。孙权自以为高明的留的一手,就是“二宫并立”。在立三子孙和为太子的当年八月里,孙权封四子孙霸为鲁王。鲁,在今天的山东、河南一带,当时被曹魏控制着,孙权封儿子为鲁王,当然是表明自己应该是普天下的天子,可是,孙霸却无法去鲁地做王。于是,在建业就出现了一个“鲁宫”,与太子的东宫并列。孙权给了鲁宫与东宫一样的权力和待遇。
  二宫并立的“聪明”之处,就在于给孙和找了一个替补,孙和不行的时候,孙霸上。孙权最适合做球队主教练,球队的关键位置上总有板凳。
  可是,孙权,你是皇帝啊!
  球队有板凳深度,可以称霸球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