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第193部分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193部分

小说: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布手下那些想杀刘备而未果的诸将,这次重新燃起了希望,纷纷劝吕布不能心太软:“将军常常想杀了刘备,现在可假手袁术。”这说明,刘备在小沛的表现并不乖,一度曾让吕布动了杀心。
  但是,这次吕布说:“不行。袁术如果打败刘备,再北连泰山诸将,那么我们就在袁术的包围中了。我不能不救大耳朵。”吕布所说的泰山诸将,是指泰山郡边境土的反政府军头自,勇敢剽悍,难以对付,就连曹操也感到头疼。
  牵吾赤兔马来!
  吕布带领步兵一千,骑兵二百,尘土飞扬,赶到小沛。
  可是,吕布不是来打仗的,是来喝酒的。他在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安营,准备下酒菜,请刘备和纪灵同来赴宴。
  酒斟上了。吕布对纪灵说:“玄德是我的弟弟,现在被你们困住了,所以我救他来了。”刘备急忙点头,说:“那是,那是,我本来就是吕将军的小弟。”他似乎忘记了自己曾经因吕布称他为小弟而不快。
  吕布说:“我生平不喜欢争斗,只喜欢消解争斗。”一个骑着赤兔马征战大半个中国的人这样说着实有些滑稽。
  吕布让守门官在营门口举一枝戟,说:“如果我一箭射中戟的枝尖,你们就各自退兵;如果我射不中,那你们就留下来打。”
  满营轰动,只是举戟的守门官感觉一只脚已经踏进地狱。
  吕布搭箭拉弦,只听“嗖——”一声,吕布大喊:“着!”箭正中戟尖,不偏不倚。
  一场磨刀霍霍的战争,成了大联欢的才艺表演。第二天,所有人再次欢聚一堂,战场拼杀变成了酒场拼酒,推杯换盏,把酒言欢二酒醒醒了,各自罢兵而去。一场战争被吕布的一支箭制止了。
  要是,吕布射不中戟尖,他就允许双方开战吗?纪灵真的是因为崇拜吕布的射术而放弃进攻吗?
  当然不。为了自己的利益,吕布宁死也不会允许袁术对刘备动兵,而袁术也不可能无视吕布而进攻刘备。
  吕布拍着刘备肩膀,哈哈大笑:“是我救了你,贤弟!”
  刘备并不领吕布的情,他明白谁也不会救谁,靠自己才靠谱。他在小沛暗地里发展势力,很快集合了一万多人。
  吕布感觉到了威胁。他不愿袁术消灭刘备,但是也不允许刘备强大。在打击别人这件事上,吕布向来果断,他再次毅然进攻刘备。刘备不堪一击,败走小沛,到许都投奔曹操。
  五 左手天堂,右手地狱
  杀了他。谋士程昱劝说曹操。
  不能杀。谋士郭嘉劝说曹操。
  程昱的理由:刘备有雄才大略,很得民心,终不为人下,不如趁早剪除而免后患。
  郭嘉的理由:刘备固然是隐患,但正值招揽天下俊杰之时,杀刘备一人,除一人之患,而失天下英雄之心。
  程昱对还是郭嘉对,曹操在思考。自从把献帝迁到许县,曹操思考最多的两个问题是:1.杀掉一个人;2.重用一个人。
  早在十几年前做议郎时,曹操就对朝政不满意,提了一筐又一筐建议,可惜献帝都把他的奏表当作了废纸。现在,献帝成了傀儡,任由摆布,曹操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打造自己梦寐以求的世界。
  支持的人越来越多,反对的人也越来越多,因为曹操已经有足够的力量主宰别人。打造新政坛,就要先改变人事格局一些人要消失,一些人要走来;一些人要退后,一些人要前进。曹操掀起了人事风暴,在每个位置上都换上了自己的人。和其他新当权者相比,曹操并没多少创意。很多人事变动并无必要,只是为了铲除异已而已。甚至,很多人也很难算得上异己,但是曹操要在他们身上体现自己的控制力。
  议郎赵彦有个想法,那就是敢说话,像曹操做议郎时那样敢说话。他想了几天几夜,整了一个奏表,给献帝提了几条治国大策。结果呢,白天奏表上去,晚上人头落地。赵彦这样的工作狂,不懂工夫在工作外。他应该想到,献帝如果听了他的,还会听曹操的吗?
  下令杀死议郎赵彦时,曹操忘记了自己做议郎时遭遇的各种不平。
  曹操已经自封为大将军,对他威胁最大的就是三公宰辅了。当然,三公宰辅对曹操的崛起也很不适应。双方相互反感,相持不下,只有一方退出,才会安宁。
  天子大会公卿,摆酒联络感情。曹操上殿,感觉太尉杨彪是阴着脸的,要杀人或者等着被杀的样子。杨彪很诡异,这都要喝酒了,怎么还苦着脸呢?无怪乎曹操会这么想:“肯定是要杀我了,在菜里酒里下毒就是很现成的方法。”
  曹操二话不说,不管宴席还没摆好,说了一句去厕所,站起来就向外走,再也没回来。
  天子沉默了,群臣沉默了,空气不再流动。曹操拂袖而去的身影,就像一只灰色的巨大翅膀,在大殿上扇动着,死亡的气息在大汉君臣的眼前浮动。
  奇怪的是,曹操并没有说什么,杨彪却自知危险。第二天他就主动上书,说是身体状况不佳,请求辞去太尉。
  “为何辞职?肯定是心中有鬼!查他!”曹操下令。
  在调查之前,罪名其实已经确定:大逆。为啥定这个罪名?因为大逆是死罪。判决书上的理由是杨彪与袁术有姻亲关系,而袁术正在图谋自立为帝,那杨彪肯定与之有勾结。
  这是不是强盗逻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杨彪必须去死。其实,杨彪也并不十分可恶,可是他威望太高了,杀了他就能震慑所有人。
  杨彪被押上刑场,时刻一到,就会人头落地。
  孔融胡乱穿着家居服,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来到曹操面前。他来不及穿朝服,就是为了与时间赛跑,将杨彪从刀下救出来。定都许县后,为了提升新政权的品牌价值,曹操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建设部长)。孔融不满足于这个角色,以为天下英雄都不如他,总想着自己是太阳,光热无穷,可以照亮全世界。他出头救杨彪,信心满满。
  “《周书》上说一人治罪,不牵涉父子兄弟,况且你是把袁术的罪归结到杨公身上。杨公如此良善却要被枉杀,看来《易》上说的‘积善余庆’是骗人啊。”孔融滔滔不绝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在曹操面前大秀背书绝技。
  曹操最头疼背书,就把皇帝拿出来吓唬孔融:“杀杨彪是皇帝的意思。”曹操这样说,显然是敷衍孔融。
  孔融生气了,撂下狠话:“现在你横杀无辜,天下人知道后,谁不会失望呢!我,作为一个鲁国男子,你今天杀杨公,第二天我就拂衣而去,永不上朝!”孔融强调自己是鲁国人,意在提醒曹操他是圣人之后。
  曹操本来就不是非置杨彪于死地不可,现在已经把杨彪从太尉的位子上拉下来,杀鸡骇猴的效果也达到了,曹操不想与孔融翻脸,落下滥杀的名声,就放了杨彪。四年后,曹操还给了杨彪一个掌管宗庙礼仪的闲职——太常卿。
  孔融为自己的胜利而欢呼,却不知道他已被曹操视为眼中钉。
  司空张喜也被免职了,免职的理由史无记载,也许史家认为理由已不重要,全看曹操意志。太尉和司空的位子空了出来,曹操很快就有高明的安排。
  左手天堂,右手地狱,曹操拥有了拨弄他人命运的权力。在将一些人打人地狱的同时,曹操又将另外一些人引进天堂。
  掌握了战场才能掌握天下,曹操深深懂得这个道理。曹操东征西战,必须有个既信得过又有能力的人管理后方事务。这个人非荀彧莫属,他被任命为尚书令,负责处理朝廷日常事务。
  曹操给荀彧写信,要他推荐可以计议大事的人,荀彧推荐了郭嘉。曹操召见郭嘉,讨论天下大事,很是投机。谈完话,一出门,郭嘉就对遇到的第一个人说:“曹公真是我的明主啊。”
  曹操拜郭嘉为军师祭酒,一个留在身边参谋军事的要害官职。
  荀彧还把本家侄子荀攸推荐给曹操。荀攸当时滞留荆州,曹操亲自给他写信说:“方今天下大乱,正是智谋之士发挥作用之时,你却滞留荆州,观望时变,耽误的时间不是太久了吗?”荀攸来到许都,曹操任命他为军师,称他为“谋主”。
  谈起郭嘉,曹操说:“使我成就大事业的,必定是这个人。”而谈起荀攸,曹操则说:“有他与我一起计议军国大事,天下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左手郭嘉,右手荀攸,背后荀彧,曹操的智囊团立体而丰富。以朝廷征召的名义,曹操延揽了各方面的人才。中国第一部文人传记,成书于南北朝的《文士传》,描述当时的盛况说:“贤士大夫四方来集。”
  可是,并非所有人都以被曹操任用为荣。
  有一个叫张俭的,一线政治名人,被曹操任命为卫尉。从任命公布的那一天起,他就关起大门来做了宅男。政府配给的公车被他悬挂起来,直到死,也没把车子取下来。
  张俭是个老头,懒得与曹操上火,只在家里生闷气,年轻气盛的祢衡却从来不生曹操的气,因为有气他就撒了。
  祢衡虽然只有24岁,却很出名。他是靠骂人出名的。朝廷迁到许都,他听说这里有机会,就来到这里。
  祢衡不认识曹操,需要有人引荐。当时陈群和司马朗(司马懿的哥哥)很出名,有人劝他找这二人,祢衡撇嘴,说:“你是想让我去跟随卖肉的和卖酒的市井小人吗?”
  “那尚书令文若(荀彧的字)和荡寇将军赵稚长,总该说得过去吧。”
  祢衡摇头,说:“荀文若长得排场,可以借他的脸面去吊丧;赵稚长大腹便便,可以计他去监厨请客。”
  “那孔文举和杨德祖呢?”文举是孔融的字,德祖是杨彪儿子杨修的字。
  祢衡点点头,又摇摇头,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尚有可取之处。其余之人都是碌碌无为之辈,算不上数。”
  一物降一物,看不起天下人的孔融,偏偏崇拜祢衡。在孔融的口中,前五百年后五百年仅祢衡一人,是“颜回不死。”祢衡报之以李,说孔融是“仲尼复生”。
  “复生的仲尼”极力向曹操推荐“不死的颜回”,曹操产生了好奇心,说要见见祢衡。
  你曹阿瞒想见我,下辈子吧。祢衡却摆起了架子。祢衡本来想着曹操一上来就会封他大官,但是曹操只是说要见见他,这挫伤了他的自尊心。
  还有曹操想见而见不到的人吗?曹操不能栽在祢狂人手里,正好朝廷举行宴会,他就下令让祢衡来做鼓吏。祢衡有文艺特长,那就是击鼓,这也是他狂的资本之一。
  战国时代,秦王与赵王聚会泥池,秦王让赵王鼓瑟,蔺相如当即让秦王击缶,都是为了在风头上压过对方。曹操要祢衡做鼓吏,就是要当众羞辱这个狂人。
  按照礼仪,鼓吏要礼服,可是祢衡不管这一套,穿着平常服装来到宴会上,击了三通《渔阳》。大家都被他的鼓声感染了,怪不得他这么狂。
  祢衡来到曹操面前,有人想讨好曹操,就呵斥祢衡:“鼓吏为何不改装就轻率地来到主公面前!”
  那好吧,换就换,祢衡让人拿来礼服,在曹操面前把身上的衣服脱光,一件,一件……然后裸身而立,再换上礼服,一件,一件……他就像在自家卧室里换衣服一样淡定。换完衣服,他又击了三遍鼓。
  曹操笑了,说:“本想侮辱一下这小子,反倒被他侮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