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第38部分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38部分

小说: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三国名嘴孔融辩论,荀彧提出了自己的第五个巫师式预言,对袁绍左右股肱的结局做了预测。这一预言传到河北,大家想起7年前荀彧曾经预言过袁绍难成大器,但现在看来袁绍已成“大器”。曹操把皇帝迎到许昌,自任为大将军,而任袁绍为太尉,太尉虽贵,但地位在大将军之下,袁绍深感屈辱,上表不受封拜,并且出言威胁,曹操只得派孔融出使邺城,把大将军的名号让给袁绍。看看,袁绍有本事让曹操乖乖地把大将军之位拱手相让,难道还不是“大器”吗?一般人以某人的位置断定他的分量,智者以某人的方向断定他的分量。在荀彧看来,曹操代表了先进战斗力的方向,可是,曹操要想到达目的地,还需要有人策划。
  读《三国演义》,人们都知道诸葛亮《隆中对》三分天下,为刘备做好了规划。可是,谁为曹操做规划,人们却印象不深,这是因为罗贯中笔下,诸葛亮的光辉掩盖了其他人的光辉。历史上,荀彧多次为曹操制订战略规划。诸葛亮规划的是一个蜀中,荀彧规划的是整个中原乃至全中国,其历史作用,诸葛亮是望尘莫及的。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当然不能对荀彧的智谋着墨过多。在一次次生死攸关的时候,荀彧拨去曹操眼前的层层迷雾,为曹操指明方向,甚至是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194年,63岁的陶谦大叔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一年,曹操40岁,正值人生壮年,斗志昂扬。与吕布鏖战正酣的曹操,决定与吕布暂停战事,先去攻打徐州。荀彧对曹操的这一决定投了反对票。
  三 导师预言
  第一个导师式预言———
  荀彧的第一个导师式预言:立足兖州,收麦破吕。
  巫师式预言预知失败和死亡,导师式预言预知胜利和发展。巫师说话少,导师说话多,这第一次导师式预言,荀彧来了个长篇大论,就像中学班主任劝阻逃课的学生。荀彧先对曹操进行励志教育,说刘邦保关中,刘秀据河内,为君临天下都是先力求深根固本,以便进能够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即使不断遭到挫折和失败,仍然能够成就大业。刘邦和刘秀的名头确实很大,荀彧说得曹操连连点头。有人据此说荀彧是奸臣,动员曹操像刘邦、刘秀一样做皇帝,其实,荀彧这样说,只是一种谈话技巧。不能因为中学班主任拿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事迹来教育学生,就说班主任煽动学生篡夺政权吧。接着,荀彧便对曹操进行事业规划教育,说兖州就是曹操的关中与河内,务必先求安定。荀彧建议曹操分兵东击陈宫,陈宫必不敢西顾,正好乘这段空闲时间把麦子收了,待到粮草丰足,吕布便可一举而破,破吕布之后,再与南面的扬州结好,共讨袁术,届时兵临淮、泗河上,大半个中原,就可以安定了。
  荀彧说,倘若将军暂时放下吕布,先去征讨徐州,多留兵守备则难免兵员不足,少留兵则大家先去保城,无法收麦,这样就会陷入两难,这时,吕布必乘虚而入,大肆劫掠,民心难免有变,虽然鄄城和范、卫三县仍然可以保全,其余诸县自将改弦易辙,不复为曹操将军所有了。荀彧说,更可怕的是兖州根据地沦陷的同时,徐州也打不下来。
  荀彧是根据人心来断定徐州不容易攻打的。曹操是霸主,强调个人力量,他认为自己就是兖州,陶谦就是徐州,陶谦死了,而他没死,那徐州就该是他的了。可是,作为儒士,荀彧却认为人心向背才是决定战争的因素。荀彧说,上次征讨徐州时,“威罚并行”(其实是批评曹操在上次征讨徐州时,坑杀男女数万口),那徐州人民牢记父兄的耻辱,必定人人坚守,毫无降心,即使侥幸打下徐州,也不能长时间占有。
  荀彧之所以去袁绍而奔曹操,就是因为他认为曹操有霸主之气,会采纳正确意见的。荀彧没看走眼,曹操对荀彧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他停止东征的步伐,转而收麦,再与吕布作战,吕布和张邈夹着尾巴逃跑了,兖州平定了。曹操在兖州总算站稳了脚跟,可以喘口气了。可是荀彧却皱紧了眉头,与整个歌舞升平的大好局面明显不和谐,因为他记挂着当时的皇帝———汉献帝。
  作为清流世家的子弟,荀彧继承了太多的正统思想,忠君思想已经渗进他的血液。一个臣子,无论自己过得多么舒心,如果皇帝过得不好,那这个臣子也会寝食不安的。
  荀彧在兖州端着肉,吃不下去,他想到了皇帝此刻可能连汤也喝不上,心如刀绞。
  第二个导师式预言———
  荀彧的第二个导师式预言:奉天子以令不臣。
  汉献帝无疑是过得最不好的中国皇帝之一。汉献帝以九五之尊,经常被军阀们抢来抢去,被人挟持着东奔西跑,就像一只丧家之犬,被张三牵去养几天,又被李四抢去遛几天。
  想起汉献帝,荀彧会惆怅地望着西凉方向。对荀彧这样的人来说,皇帝受辱,还不如让自己受辱心里好受。你在他乡还好吗?我在他乡好可怜!
  汉献帝曾经被李傕追赶到陕州附近的曹阳涧,在涧边的农田中露营。早晨起来,汉献帝在野地里上朝,群臣踩着荒草三跪九叩,军兵们围在四周笑着,看耍猴一样地指指点点。刚刚返回洛阳时,皇宫早已夷为平地,幸亏灵帝时的中常侍赵忠家里还能打地铺,汉献帝就去了他家凑合了一夜。那时大家不忙着处理政务,一来是下了命令没人听,二来是饿着肚子怎么上班?于是,汉献帝就下发了一个《关于尚书郎以下官员都要采野菜》的通知,那时升官不看GDP,看采野菜的棵数,估计采二十棵苦菜就能提拔,采三十粒酸枣就能破格提拔。可是,野菜都被饥民采光了,轮到这些官老爷时就只剩下菜根了,很多官员就饿死在采野菜的工作岗位上。
  落难的皇帝不如狗,偏偏这只狗还是龙的种,以荀彧为代表的忠君之士就想着把皇帝从狗窝捧到龙椅上去。想想也是,谁愿意敬奉一条狗呢?时穷节乃现,中国的历史有个特点,越是在低谷时期,越容易出现忠诚之士。世代接受皇家俸禄的荀彧,忠君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他是多么想凭一己之力救吾皇于苦海之中啊!悲哀的是,荀彧这些忠君之士,全是一些理想主义者,在自己抱着纲常伦理不放的时候,曹操袁绍们早就分割了国家权力。
  当初荀彧就是因为断定袁绍难成大事才投奔曹操的,很显然,在荀彧心里,曹操是能成就大事的。那么,袁绍难成而曹操能成的“大事”是什么呢?到荀彧这一境界,能够称得上“大事”的,肯定不是买三棵葱砍下了一毛钱,也不是刚刚被领导接见,只能是为朝廷效力的事情。当时的朝廷名存实亡,要为朝廷效力,必须先把皇帝找回来。
  没有效忠的对象就不自在,还非得制造效忠别人的可能,我们向来不缺荀彧这样的“贱人”。因为辅佐曹操,荀彧被一些人说成是汉室奸臣;因为反对曹操晋升魏王,荀彧被一些人说成是汉室奸臣。忠兮?奸兮?那时的人不流行写博客,也不习惯于喊口号,并无史料直接说明荀彧的政治立场,可是,我们还是能从《三国志》“(荀)彧度(袁)绍终不能成大事”这一句来推知荀彧最初的勤王理想。
  有人说,荀彧说的“大事”是成就帝王之业,荀彧投奔曹操,是因为他看到曹操是做皇帝的潜力股。其实,这样说就太冤枉留香荀令君了,荀彧就是因为反对曹操做王而死的。荀彧走的是“曲线勤王”的道路,他想帮助曹操成就霸业,然后让曹操勤王。可是,曹操会听他的吗?
  荀彧的第一个导师式预言,说曹操应该固根深本,割麦蓄力,必定会平定兖州,现在这个预言应验了。先前曹操仅仅是一个愤青,头脑中存有流寇思想,尚未理解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因此,荀彧的第一次导师式预言,标志着曹操势力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此后,曹操在兖、豫一带收编军队,招揽士人,协调与大族的关系,兴办屯田,从而声名日著,成为一支重要的割据力量。有导师如此,曹操会不听他的吗?
  曹操在兖州站稳脚跟后,遣使入关贡奉,向皇帝送温暖。荀彧看到曹操这样做,内心很有成就感。在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下,曹操在献帝尚未到达洛阳之时,派曹洪西进迎接汉献帝,荀彧听说了,更是喜上眉梢。皇帝就要来许都了!一个忠君忠到骨髓里的人,还有什么能比直接为皇帝效劳更幸福的事情呢?
  可是,好事多磨,曹洪让汉献帝的老岳董承在成皋挡了回来。荀彧的心又沉了下去。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不几天后,董承又以皇帝的名义发来诏书,要求曹操赶快派兵到洛阳来,把韩暹赶走。原来,董承和韩暹闹掰了。正常情况下,曹操不但必须规规矩矩地奉命,还得跪下谢主隆恩,可是,当时皇帝还不如一只狗,谁会听狗的话呢?曹操专门开会研究这件事情,让大家讨论一下该不该听这个诏书。大家纷纷反对,说皇帝现在被人掌控着,要去奉迎皇帝就得和别人打一场,皇帝手里无兵无权,不能回报我们,这种赔本的买卖傻子才干呢!
  荀彧一看大家只打自己的小算盘,心里全无皇帝,急了,就和曹操进行了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从前晋文公接纳周襄王,诸侯就跟从他;汉高祖为死去的义帝披麻戴孝,天下归心。自从天子流亡,你首倡义兵,只是因为中原战乱不止,您抽不出身来保护皇帝,可是您仍然派遣将领冒险去向皇帝汇报工作。您的心无时无刻不在皇帝身上,匡复汉室,是您一贯的志向……”大家注意了,荀彧是因为曹操有“匡复汉室”之志才辅佐他的。其实,荀彧说曹操有“匡复汉室”的志向,除了客观评价之外,很可能也是在告诫。
  在提出了“匡复汉室”的原则后,荀彧提出了第二个导师式预言:“现在洛阳一片荒凉,广大人民群众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中央,这时,如果奉迎天子以顺应民意,是大顺;你这样做,是最符合公心的,天下豪杰就都会服从你,这是大略;你弘扬正义,会招来天下英才,这是大德。这时,即使有人反对你,那也是苍蝇碰壁,区区小虫,能奈几何?你如果不当机立断,那四方诸侯就会产生想法,到时后悔莫及!”
  荀彧这番有理有节的话使曹操茅塞顿开,当即决定奉迎汉献帝,把献帝在许昌安顿好了。从此,汉献帝结束了长达七年的鸡狗不如的人质生活,宗庙社稷制度也恢复了,开始有人正儿八经地给皇帝磕头请安了,虽然皇帝说了不算,但是皇帝毕竟有点皇帝样了。
  这一天,荀彧被天子任命为侍中,虽然这实际上是曹操的意思,但是毕竟这是天子圣命。侍中因身居君侧,常备顾问应对,事务繁琐,但是日理万机的荀彧不亦乐乎。能为理想而工作,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荀彧工作起来更加卖力了,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在为皇帝工作了,他在尽一个汉臣的本分。
  曹操呢,正应了荀彧的第二个导师式预言,他成了皇帝的代言人,取得了正统名分,而其他割据者皆沦为偏霸与僭逆,他打别人,是讨逆,人家打他,是叛逆。更重要的是,他掌握了封官的权力,天下士子无不归顺,出现了“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典略》)的景象。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