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第44部分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44部分

小说: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撬膊缓靡馑嫉谝桓龆郑蝗淮蛭鞅呃戳艘桓鐾凉鳎还苋叨欢至耍谑谴蠹乙挥刀希鞒终逑劝颜飧鐾凉髯崴溃缓笏侵湎嗷ゴ蟠虺鍪郑腥嗽夜腥私彝撸腥诵睹虐澹趺窗芑翟趺醋觥U飧鐾晾喜凭褪呛撼б尉褪腔实郾ψ侨汉迩勒呔褪撬降娜骸靶邸保歉鍪甲髻傅耐凉鳎褪抢顐唷⒐岬热恕<众迹褪悄歉鐾凉鞯慕趟舴浮
  可能有人说,即使贾诩不教唆李傕等人,东汉混乱也是迟早的事情。这样说来,因为武大郎看不住潘金莲,潘金莲早晚要出轨,我就可以自告奋勇地去做西门庆吗?而贾诩这样做,不是为了称王称霸,只不过是为了活命而已。曹操不过宁叫我负天下人,而贾诩居然是宁亡天下而全自己。贾诩的十二个字,是多么歹毒!而他的提出者又是一个多么恐怖的人!
  其实,这样奸毒到极点却被后人捧为奇谋的毒士,三国之大,至少还有两个。
  三国三大毒士———
  贾诩的十二个字,东汉第一毒计。贾诩,东汉第一毒士。贾诩的第一,体现在他是始作俑者上。
  周瑜,是导致三国战火延续70余年的另一大毒士。周瑜的杰作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如果曹胜,那么东吴覆灭,此时的刘备羽翼未丰,也会很自然地要被剿灭。从此,中原大地重归统一,凭着曹操的才能,还有如云的能臣,魏国很可能会成为又一个强大帝国。但是,周瑜一手揽着小乔美人,一手摇着羽扇,谈笑间,打败了曹操,孙权和刘备有了发展壮大的机会,从此天下三分,继群雄割据之后又开始了长达70多年的三国纷争。在三分以后的70余年里,孙刘曹之间大小战役不断,百姓陷入空前的水深火热之中。
  诸葛亮的《隆中对》千古传颂,可是,这个《隆中对》对中国的危害却不亚于贾诩的十二个字。诸葛亮坚持“刘家的江山一定要刘家的人来坐”,刘家的天下不也一样是从别人的手里抢来的吗?如果真的是“刘家的江山一定要刘家的人来坐”,那诸葛亮教唆刘备夺取刘璋的益州又如何解释?很明显,诸葛亮坚持的是“刘家的天下刘备来坐”,他之所以这么拥护刘备,仅仅是因为只有刘备才可能让他做丞相。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三分,有一份是为自己谋划的。
  贾诩、周瑜、诸葛亮,三国三大毒士,各自以冠冕堂皇的借口为主子献“毒计”,贻害苍生。要是他们能替百姓而不是替主子献计,中国历史就会少一些血腥。
  当然,曹操、孙权、刘备更“毒”,但是他们是“毒王”。被称为“毒士”的,必须是贾诩、周瑜、诸葛亮这样的顶级谋士。不过,周瑜和诸葛亮献的“毒计”,虽然“毒”了天下,但是保了主子。借二人“毒计”,孙权成了江东虎,刘备成了汉中王。贾诩的“毒计”又让李傕、郭汜等人得到了什么呢?
  董卓被诛,西凉诸将一片恐慌。董卓帐下的“四大金刚”李傕、郭汜、樊稠、李蒙哆哆嗦嗦地写了一个求赦的表,交给了中央,之后,他们就战战兢兢地等着批复。批复传来,西凉军士松了一口气。人们纷纷说:“王允大赦天下……”“四大金刚”却瘫倒在地,因为批复里还有后一句:“但是,李傕、郭汜、樊稠、李蒙除外!”坦白未能从宽,李傕、郭汜、樊稠、李蒙,还有张济,商量了一下,准备回到老家,像兔子一样躲起来。
  可是,贾诩的东汉第一毒计却唤醒了他们心底的兽性,兔子被贾诩调教成了狼。按照贾诩的说法,他们有赢无输———成了,号令天下;不成,再跑也不晚。然而,最后李傕们想跑却跑不了,因为攻打长安,“四大金刚”成了“四大恶魔”,成了诸侯们显示自己正义感的对象,最后,他们无一善终:樊稠,与李傕争权,被杀死在会场上;郭汜被伍习所杀,首级献给曹操;李傕,曹操派人征讨,灭其三族;李蒙之死不可考,但是想来也难得善终。至于张济,则是中流矢而死。
  是贾诩怂恿他们过把瘾就死的。本来,如果一开始他们各自逃走,也许能落得善终,最起码不会落下千古骂名。也许,在他们死的那一刻,他们会抱怨:这个贾诩出的是什么馊主意!
  贾诩会出馊主意?虽然中央政权病入膏肓,但是谁率先发难,必定成为众矢之的,受到围攻是必然的。再就是,董卓都败给了中原,李傕这几个小蟊贼能成什么大器?“算无遗策”的贾诩又怎么会出这样的“馊主意”?
  毒士中的战斗机———
  贾诩是为自保而让李傕起兵?想一想似乎也有道理,按照贾诩说的,一个亭长就可以绑起李傕他们来,那一个亭长太太就可以绑起贾诩来,所以贾诩为自保而献毒计。可是,当时王允已经说了大赦天下,只是“四大金刚”除外。那么,贾诩应该是没有什么危险了。这样看来,即使是为自己,贾诩也不该说出那十二个字来。
  说到底,贾诩说随便一个亭长就可以把李傕等人绑起来,是耸人听闻而已。吕布、张辽、高顺、华雄、徐晃都是西凉军团的代表人物,董卓本人也是一个通晓武艺、左右驰射的猛将,就连毫无名气的郭汜,也曾与吕布单挑,想来也有两下子。在崇尚暴力的西凉军团,李傕等人能成为董卓爱将,武功肯定不弱。再就是,李傕等人即使潜行故里,也绝非单枪匹马,身边怎么也得有几个追随者。如此说来,所以,贾诩说一个亭长就可以把李傕等人擒捉,就是耸人听闻了。当时李傕等人跑了就是跑了,那时天下将乱,朝廷忙着对付乱政的,谁还会揪住一个通缉犯不放呢?关羽不就是一个在逃杀人犯吗?也没见后来有谁缉拿他。想来想去,还是贾诩害了他们,也害了天下。
  把天下推向大乱,置李傕等人于死地,贾诩设的这个局,到底谁是赢家呢?只有设局的人才知道谁是赢家。如果局里有赢家,那设局的人一定把自己设成赢家。
  一个亭长就能绑起来的,倒是真有一个人,那就是贾诩,栖身于西凉军的贾诩。王允执意取缔西凉军,李傕们也萌生退意,贾诩急了,望着漫天风沙,他不知道长城之外何处是归途,他仿佛看到自己又被沙贼们五花大绑,推倒在沙坑边,那时,再冒充谁的外孙呢?
  西凉,武人的西凉,骑马,射箭,抢劫,杀戮,是沙漠必杀技。在这里,谋士的智慧,就像一粒粒金子,掉在黄沙里,一阵风过,瞬间湮没。西凉是李傕们的,西凉不是贾诩的。中原才是贾诩的,可是,作为董卓势力的残余,在中原没有任何根基的贾诩怎样才能到中原?西北望,长安无数山,山那边不是长安,山那边还是山。贾诩没有荀彧那样显赫的家族,荀彧静坐家中,韩馥来请,荀彧到了兖州,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而贾诩在危急时刻却只能冒充段太尉的外孙,连人家的孙子都不能冒充;贾诩没有郭嘉和诸葛亮那样的人脉资源,郭嘉有老乡荀彧推荐,诸葛亮有老乡徐庶引见,贾诩的老乡都是赳赳武夫,现在又都成了朝廷罪人,说他有“良、平之奇”的阎忠,也是一个说错了话而逃亡的人。
  老乡靠老乡,贾诩知道要确保自己活下去,还得利用李傕们。只要李傕们一起兵,贾诩就又可以躲在西凉军的壳里了。至于李傕们,攻打长安的下场如何,对不住了,贾诩是泥菩萨过河,先保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贾诩建议攻打长安,李傕们对他是感激涕零,哪里想得到贾诩是用他们的尸体在为自己挡箭呢?唉,武夫毕竟是武夫,何况他们面对的是毒士!
  周瑜、诸葛亮的“毒计”,固然愧对苍生,但是无愧其主。贾诩,则是暗算苍生的同时又暗算其主。毒士贾诩,毒士中的战斗机啊!
  一只披着狼皮的羊———
  狼理想:进攻而生存,不吝残暴;羊理想:和谐以相处,极尽温顺。
  一群沙贼坐在一个沙堆上聊天。一个沙贼说:“老大,当年贾诩那小子冒充段太尉的外孙,把我们忽悠死了,弄得我们在西凉抬不起头来,为此我至今还未找上媳妇呢!”老大说:“我们还有机会吗?”狗头军师说:“机会是没有了,西凉军都是西北狼,贾诩躲在狼群里,我们只不过是一些小蜥蜴罢了,又奈他何?”老大说:“再等等看看吧,说不定他有一天会出差经过我们这里,那时我们就有机会了!”
  过了几天,狗头军师汇报说:“老大,贾诩做尚书了,这级别,出差时要配警卫队,看来我们永远没机会了!”老大张大嘴,说:“这小子咋能做上这么大的官呢?”要是老大知道贾诩本来是可以做尚书仆射的,恐怕嘴张得能跑进一头猪去了。
  李傕们攻下长安,把持朝政,威风无比。吃水不忘挖井人,他们把贾诩请来,说要让他做侯。贾诩低调地说:“我只不过出了一个救命之计,又有什么功劳呢?”贾诩的这句话后来在西凉传开了。
  沙贼老大呸一下,鄙夷地说:“救命?他贾诩那十二个字害死了多少万万人呢!”狗头军师想破了头也没想明白:为什么他们活埋几十个人是沙贼,贾诩害了天下人却可以封侯呢?李傕们也想不明白:贾诩为何不愿意封侯呢?武夫们不愿意用脑,就认为贾诩是嫌封赏微薄,就拿出了尚书仆射的官帽,对贾诩说:“怎么样?”贾诩连连摆手:“尚书仆射是百官的师长,是天下的榜样,我贾诩一向没有什么名望,难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贪享虚荣,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
  啧啧,你看看贾诩,国家为重,让人感动得要流泪了。可是,他先前又为什么献出毒计来荼毒国家呢?这样的人,心思如海,高深莫测,实在恐怖,杀人如麻的李傕们在他面前都感到两股战战,但是缺少谋士的他们又离不开他,所以,让汉室君臣谈之色变的李傕们,对贾诩却“信而惮之”。
  无奈之下,李傕就哀求贾诩说:“求求你,做尚书该可以了吧!”尚书是尚书仆射的下级,贾诩总算点了点头,他知道,什么官也不做,自己就只能离开西凉军了,可是,那时离开西凉军,他还能活得下去吗?
  贾诩自从被推上尚书的位置第一天起,就想如何离开这个位置。这时,贾诩母亲突然死了,哈哈,机会来了,贾诩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急忙辞职奔丧。可是,李傕显然不愿意放过这个立了“投名状”的哥们儿,又拜他为光禄大夫。后来,李傕、郭汜内讧,李傕就让贾诩给他自己做宣义将军。人人有本难念的经,贾诩天天偷偷念叨:如何才能不做官呢?
  贾诩不愿意做高官———不是为国,而是为己;不是因为自清,而是自保。贾诩就一只警觉的羊,对外在的危险格外敏感。他知道贼吃肉,贼也挨打。为了不挨打,他宁可不吃肉。凑合着喝点汤吧,等到吃肉的挨揍时,自己早就溜了。甚至,汤也是不可吃的,因为汤碗有可能烫手。
  后来,在贾诩的斡旋之下,西凉军团释放了皇帝和文武群臣,天子东还,贾诩趁机把印绶还给皇帝,那意思很明显:我是被迫做官的,你受的难,和我没关系。当初建议李傕们攻打长安时,他就知道这伙沙贼气质如土棍,难成大器,这伙人就是一群狼,被一群猎人追杀。关东军联盟,他们仍然剑指西凉,目标不再是董卓,而是李傕们。狩猎时,首当其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