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第53部分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53部分

小说: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张郃也曾“说退”过诸葛亮。
  陈仓被围,魏明帝不急不躁,因为他有克蜀专家。克蜀专家这时正在克吴。魏明帝时期,军事上有三驾马车:曹真对蜀,司马懿对吴,张郃统领机动部队,担任灭火队员,哪里有危险就向哪里去。司马懿在荆州训练水军,欲从沔江顺流进入长江伐吴,张郃奉命率关中诸军去荆州接受调度。到达荆州后,正值冬天水浅,大船无法通行,于是又回军屯驻方城。现在,陈仓有急,魏明帝急调张郃进京。
  魏明帝把三万士兵交给他指挥,并派遣武卫、虎贲等侍卫保护张郃。作为外姓将领,能得到这样的待遇,这在曹魏建国以来绝对是未有之事。魏明帝亲至河南城,置酒相送。魏明帝亲自给张郃敬酒,问:“陈仓还来得及救吗?”张郃接过酒来,一饮而尽,轻轻地说:“不用救了!”左右大惊,魏明帝的手一震,杯子差点儿从手中失落。张郃不紧不慢地给自己斟上一杯酒,一边品着酒一边说:“没等我到陈仓,诸葛亮就会撤兵的。屈指算来,诸葛亮的军粮支撑不到十天了。”张郃率军连夜赶到南郑,诸葛亮果然退军。张郃“说退”诸葛亮,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料敌千里之外吧。
  街亭之战,张郃从水上做文章,陈仓被围,张郃又从粮食上算胜负。一个是喝水,一个是吃饭,平常得再也不能平常的环节里,高手中的高手,往往能从里面发现玄机。
  罗贯中似乎与张郃有仇———张郃的街亭之功,他把其归到司马懿的功劳簿上,“说退”诸葛亮,他干脆就一字不提。想来也是,要是连张郃都能如此了,那诸葛亮咋写?
  史上只有张郃做过的官———
  司马懿的势力越来越大,必须有一个强者来牵制他。魏明帝想起了张郃,就把他调回京城,要给他提提官,以便让他与司马懿抗衡。
  消息传出,群臣议论纷纷:“他这次要被封为四征将军了吧?”“差不多,四征再往上就是三公了,张郃一个外姓武将,与皇帝家非亲非故,不会做到三公的位子上的。”“有道理!不过四征中封他哪一个呢?”“关中,江汉,张郃东征西战,还真不好说封四征中的哪一个呢,我看皇帝拜他为车骑将军也是可能的。”“当然是征西了,别忘了街亭之战可是他的功劳啊!”……不少人习惯于为别人的事情争得面红耳赤。最后,他们集体闭嘴,不,应该是集体张大了嘴———张郃被任命为征西车骑将军。
  又四征,又车骑,征西车骑将军这个官名大家闻所未闻,也就是说,皇帝为张郃一人设了一个官。由汉至三国,军号泛滥,然则始终以大骠车卫、四征为最高。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已经主政,更多时间在朝堂,由军人变成了政客。车骑将军则大都在战场上,四征将军则全都在战场上了。如此说来,车骑将军和四征将军便是最高层次的军号,单处车骑、征西二者之一,已足见其重,在三国曹魏乃至后世,却有一个“征西车骑将军”鹤立鸡群,担任此位的,只有一人,雅歌将军张郃。
  大将军司马懿带领着大家向征西车骑将军张郃表示热烈的祝贺,张郃小心地看着司马懿,谨慎地说着“感谢大家”之类的客套话。
  司马懿和张郃都是料事如神的主儿,魏明帝的心思,司马懿和张郃都心知肚明。当时,曹氏代表曹真担任大司马,掌握绝对权力,但是他手大捂不过天来,总得分一些权力给别人。大将军司马懿就是这些剩余权力的绝对拥有者。在司马懿的苦心经营下,司马氏家族日渐壮大,逐渐渗透进曹魏朝堂。
  魏明帝很“明”,他决定要用元老派来削弱一下司马懿。司马懿已坐稳了大将军的位子,单单一个四征或车骑难以与司马懿抗衡,魏明帝就采用“1小+1小≥1大”的思路拼凑出一个征西车骑将军,魏明帝心里,“征西将军+车骑将军≥大将军”。
  一边是魏明帝满是热望的目光,一边是司马懿被曹操称为“狼顾鹰视”的目光,雅歌将军张郃再也没心思读《诗经》了。这是一场本来与他毫无关系的比赛,他却被安排上场。
  四 星陨木门
  张郃与司马懿的第一次PK———
  曹真在《三国演义》里是个白痴。既不会打仗,为人又小气,最后给司马懿气病,诸葛亮再写封信给他,把他气死了。而正史中的曹真,230年病逝于洛阳,与诸葛亮作战时也从没处于下风,除了生儿子外,他各方面都很优秀。他的儿子曹爽在争权中惨败给司马懿,导致“三马争槽”的噩梦不幸成为现实。曹真尸骨未寒,诸葛亮第四次出兵北伐。
  司马懿接替了曹真的职位,负责西线防务。此时张郃受司马懿节制。司马懿是政要,张郃是元老,两人品级本是相差不远,又皆是多谋善断,于是一些摩擦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开始部署兵力时,两人就较上了劲。
  双方观点:司马懿:只留费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做前军守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其余全部主力增援祁山前线。张郃:分出一部分军队前往郿(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为后镇,与前军呼应,以防诸葛亮来袭。司马懿的行动:不听张郃意见,执意率主力进攻隃麋(今陕西千阳)。
  结果:诸葛亮大破上邽守军,司马懿率军回援,诸葛亮把当地的麦子割光后扬长而去。主力部队来回奔波,瞎忙一场,丢人又失麦。
  军中意见:张郃胜过司马懿。
  后人分析:司马懿率全部主力增援祁山前线,但是实际上没有抓住蜀军的主力,反而要匆匆忙忙跑回来增援上圭。如果按照张郃的建议,分为前后军,后军迅速增援上圭守军,那么费曜的四千人也就不会被诸葛亮击败。可见,张郃对诸葛亮的行动,预测更准确。从心理上分析,司马懿初掌全面军权,第一次对蜀作战,立功心切,急躁冒进。张郃是克蜀专家,对蜀作战颇有心得。司马懿为了树立个人权威,不会采取张郃意见的。
  张郃与司马懿的第二次PK———
  诸葛亮割麦后全身而退,自上邽退走,屯兵卤城,司马懿又尾随追击。此时张郃与他发生第二次分歧。
  双方观点:司马懿:兵分两路,一路由他率领进攻卤城诸葛亮主力,另一路由张郃率领进攻在南围策应诸葛亮的王平。张郃:停止进攻,就地安营,与敌相持,寻找机会分出奇兵袭击敌后,以收奇效。司马懿的行动:派张郃进攻南围,自己进攻卤城。
  结果:卤城战线,诸葛亮派魏延、高翔、吴班迎击司马懿,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驽三千一百张,在损失三千多人和送给诸葛亮一大宗军用物资后,司马懿惨败退兵。南围战线,张郃军队遭到三国最精锐山地特种部队无当兵的强力阻击,无功而返。
  军中意见:张郃胜过司马懿。
  后人分析:卤城一线,当时蜀军占据了地利优势,魏军正面进攻很难占到便宜;南围一线,无当军(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少数民族兵源,建立的蜀汉劲旅)山地战能力独步三国,最好要避其锋芒。张郃建议采取保守策略,寻找恰当战机出奇制胜,若无机会取胜,那就耗死国力微弱的蜀方,这是一个有正有奇的上上策。第一次PK落得下风,司马懿急于挽回面子,歇斯底里地寻找诸葛亮决战,最后为自己的疯狂付出代价。张郃无欲无争,心无旁骛,所有心思只在战争上,所以能理智地判断形势,正确地决策。可惜司马懿急于树立自己的权威,冒险出击,结果又一次败给了诸葛亮和张郃。
  张郃与司马懿的第三次PK(终极PK)———
  虽然蜀军获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最终诸葛亮还是因为粮尽,无法继续作战,被迫撤退。这时,张郃与司马懿产生了最后一次分歧。
  双方意见:司马懿:派张郃追赶诸葛亮。张郃:按照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司马懿的行动:强令张郃带兵到木门(今甘肃礼县罗家堡附近)追击诸葛亮。
  结果:军令如山,张郃迫不得已出战,追至木门,早就埋伏在高处的蜀军,千弩俱发,射死了张郃。
  军中意见:从理论上说,张郃胜过司马懿;从现实上说,他远远地败给了司马懿,因为他被司马懿推向了死亡。
  后人分析:多年与蜀方交战,张郃知道诸葛亮生性谨慎,很难想象在撤退中会露出破绽。经历了瓦口隘和南围之战的失利,张郃深知山地战中处于低势的危险,他很可能也料到了诸葛亮会设下圈套等着自己。当时蜀方已退,魏国胜局已定,没必要再犯险追击。张郃主张不追击,是完全合理的。先有上邽之失,后有卤城之败,军中议论纷纷,说司马懿不如张郃,这势必会动摇司马懿今后的统帅地位。在诸葛亮已经退走之后,司马懿的对手变成了张郃,除掉张郃已是他的首要目标。所以,在军事上胜局已定的情况下,木门口追击战很有可能成了司马懿借刀杀人之法。司马懿这一招稳赚不赔:胜,证明自己是对的,张郃是错的,打张郃一记耳光;败,张郃葬身疆场,即使不死,也给他添一笔失败的记录。
  这不是兵法,这是权术。这不是谋略,这是阴谋。雅歌将军张郃只懂兵法谋略,不懂权术,不会阴谋;和张郃比,政客司马懿可能不精兵法,但是他精通权术,擅长阴谋。
  《三国演义》对木门之战亦有叙述,但是颠倒史实,说张郃不顾司马懿反对执意追击,最后自取灭亡,并且把张郃死的地点改在了四川剑阁。看来,罗贯中不是一般的仇视张郃。尊刘反曹的罗贯中,恨死张郃这个让刘备和诸葛亮都忌惮的克蜀专家了。小样儿,在战场上打不过你,就在小说里把你写成“草包将军”。
  难逃的PK大结局———
  张郃呀张郃,司马懿让你追击你就追击吗?他这是让你去死,料事如神的你岂能不知!
  张郃当时是星光灿烂的元宿,他即使违抗司马懿命令,司马懿想来也不能拿他怎么着。和那些满脑子纲常秩序的儒士泡在一起,雅歌将军已经由一个军人变成了一个“士”。军人为追求胜利而战死,“士”为坚持原则而战死。当时张郃虽然与司马懿品阶相近,但是大军主帅却是司马懿,张郃久在军中,深知“军令如山”的重要性。司马懿不仅仅是司马懿,还是魏明帝钦派的魏国大元帅。反抗魏国大元帅,这对张郃来说,比死还可怕。
  张郃呀张郃,“以巧变为称”的你,不会放慢追击速度,让诸葛亮自行撤退吗?万一“不幸”追上了,难道你不会放几支箭,吆喝几下,把诸葛亮吓唬跑不就万事大吉了吗?这个想法确实很“好”。可是,重视“经明行修”的张郃,能用这些小人的蝇营狗苟来玷污自己吟哦的雅歌吗?
  雅歌将军一脸肃穆,心中满是殉道的悲壮,向着木门道进发。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飞蛾投火,该是一种怎样的悲壮和悲凉呢?木门道,孔明弩箭在弦上,单等张郃的到来。
  蜀汉兵力兵源不足,诸葛亮就用武器来提高战斗力,孔明弩便是他的发明之一。三国时代,孔明弩是尖端武器,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射击力量大,有“十石机”之称。一石是一百二十斤,蜀汉一斤约合现在九市两,十石,就是约五百三十四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