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英雄志(精校版) >

第35部分

英雄志(精校版)-第35部分

小说: 英雄志(精校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嗣源心中暗许,又读了下去:“待得汉人而用汉制,军令一统,法出一门,此三功也。宋虽有杨业、岳飞一、二名将,岂能久抗?令宋仿唐制,设节度使,效其府兵,然无天险,又有何功?待南渡,虽君怯臣弱,恃长江之险,北抗蒙古数十年,纵观中外,除大宋抗铁骑,余国莫不一战即降,何能论宋治文弱?是以论宋之亡,不可不知宋之失燕云,不可不知天命在北乎!”

顾嗣源越看越是心惊,他出这题目,原只想看看卢云文笔,料他会骈四骊六地作文章,但料不到他真有其见地。顾嗣源暗暗点头,对这年青人更是刮目相看。

卢云见顾嗣源不发一语,怕自己的文章不入他的眼,忙道:“大人,我随意而写,没什么特别处,叫您失望了。”只想伸手取回文章,免得遭人讥笑。

哪知顾嗣源却暗暗想道:“这孩子如此见识,实在是一等一的幕宾人才,我若让他埋没此处,天下岂不笑我顾嗣源无识人之明?”

卢云见他神思不属,一时心中担忧,只躬身低头,不敢稍动。

顾嗣源沉思良久,道:“你说从未入考,身无功名,可是实情?”

卢云敷衍道:“启禀老爷,小人只读过几天书,没敢想过科考,却叫大人见笑了。”

顾嗣源听他言不由衷,又见他眉宇间有股深深的悲愤,心中便想:“此人身世似乎颇为奇特,待我日后详查。”心念于此,便不再追问,只淡淡的道:“你这篇文章写的很好,我为官多年,很少见到如此佳作。”他生性高傲,平素甚少称赞于人,此时能说出这几句话来,已是对人的最大赞誉了。

卢云大喜,想不到世间还有人喜爱他的文章,忙道:“大人谬赞。”心中隐隐对顾嗣源生出知己之感。

顾嗣源望着卢云,心下暗自叹息,想道:“昔年有句古话,‘生子当如孙仲谋’,我顾嗣源虽称江南才子,直至今日,方知此意。”一时想起自己年老无子,牵动心事,不由得叹了口气。

卢云不知他为何感慨,不知如何是好。顾嗣源沉默片刻,忽道:“我明日要赴江夏,你与我同去,快去收拾。”

卢云心中大奇,不知顾嗣源此举是何用意,但老爷吩咐,焉有不从之理,便回房收拾一应行李去了。

第二日,顾嗣源带同卢云及几名侍卫,乘了大车,便要出城。夫人及二姨娘都来送行,顾家小姐则到裴邺家中去游玩,未在府中,是以卢云并未见到。那夫人和蔼可亲,圆圆胖胖的脸形,可那二姨娘却满脸精明强干,直盯着卢云打量,不知为何老爷要带这人同去江夏,只看得卢云心下发毛。

卢云从未骑过马,在顾府大门闹了不少笑话,这才爬上马背。出了城后,好在卢云已练过一些内功,手劲已不小,过不久亦能驾驭自如。众侍卫见他学的如此之快,莫不吃惊。

行了良久,顾嗣源想找人说话解闷,掀起车帘,对卢云道:“孩子,你在江南有多久了?”

卢云道:“小人在江南已有半年。”

顾嗣源微笑道:“不知这江南在你眼中如何?”

卢云回道:“江南风景如画,文人墨客,风采非凡。只是生活华奢,颇见淫糜。江南之地,依小人之见,乃是秀雅于外,势利藏中。”

顾嗣源笑道:“秀雅于外,势利藏中,那不成了风尘女子吗?”说着哈哈大笑,颇见欢畅。

两人说说谈谈,顾嗣源听卢云所言颇多贫家疾苦,颇有仁人侠气,心下甚喜。他几个好友的儿子,多半出身富贵,从不知百姓苦楚,言谈间便少了这份骨气,更喜爱这个孩子的胸怀见地。

当夜众人同宿客栈,顾嗣源便与卢云秉烛夜谈。众侍卫都甚吃惊,不知这个年青人有何特别,竟能得顾大人如此的宠爱。

行得数日,已到江夏。这江夏古来便是军事重镇,商业并不繁盛,至今仍有驻军。卢云跟着众人,来到一处军营,只见四处军旗飞舞,兵士来往,甚具威势。大旗上有一个大大的“柳”字,几面较小的旗上,却是个“左”字。

顾嗣源对卢云道:“我这次到江夏来,便是来拜访这位左从义左总兵。听说左总兵不日便要调到辽东,这几日若不见上一面,以后可就难了。”

原来顾嗣源接到左从义的来信,说有要事相邀。顾嗣源丁忧在乡,闲来无事,便想结交这位总兵大人。

“顾大人,何以克当!何以克当!让您老如此跋涉,末将之过啊!”

左从义老远迎了出来,众人见他身穿金甲,容貌威武,脸上却堆满笑容。按官职名望,顾嗣源乃是六部大臣,远非左从义可比,只是左从义乃是当今征北大都督柳昂天的爱将,顾嗣源对之又自不同。两人寒暄一阵,便走入帐中。

左从义席开二桌,他与顾嗣源不甚熟,见顾嗣源对卢云神色亲厚,又见卢云举止不凡,器宇轩昂,便呵呵笑道:“顾大人,你好大的福气,生了那么俊美的公子出来。”

卢云正要说明,却听顾嗣源摇头道:“唉!不是这样的,这孩子是我的……我的下属。”他本想说卢云是他的书僮,但又怕左从义瞧不起他,便改称是他的下属。

左从义自讨没趣,忙陪笑道:“是,是,大伙多亲近亲近。”他见卢云不是顾嗣源的家人,年纪又轻,便把卢云安排到下首的位子。哪知顾嗣源摇了摇头,对左从义道:“这孩子是我的幕宾,左大人你让他坐我身旁。”

左从义连着搞错顾嗣源的心意,不由胀红了脸,只有再换了卢云的席位。

那边顾嗣源又是另一番心情,他自来无子,只有一个独生女,这时听左从义这么一说,登时勾起心事。他眼望卢云,心中呒然。

酒过三巡,顾嗣源问道:“左总兵,不知你这次相邀,究竟是有何大事?”

左从义点头道:“素闻大人熟知军务,当今天下文官,无人可及,末将极是心仪。再来我家长官柳昂天柳大人有件大事想询问大人,必需由末将面告,只是我军务繁重,不克离开江夏,只好劳动大人移驾了。”

顾嗣源奇道:“我与柳大人仅有数面之缘,不知柳大人有何要务,要与我商量?”

左从义微笑道:“待大人用过酒饭,再谈不迟。”

顾嗣源曾居工部侍郎,如何不知左从义话外有话,当下心中一凛,暗暗留上了神。

用过晚膳后,两人便到帅帐中谈话。左从义道:“实不相瞒,柳侯爷对大人极是推崇,多次与末将谈及大人,都说当朝文官之内,只有大人明了军务。我辈武人气运,全系于大人之手。”

顾嗣源轻轻一咳,道:“柳大人过奖了,我此时无职在身,所能有限,不知柳大人何以如此见重?”顾嗣源心知左从义如此说话,必有什么用意,一时间实在猜想不透。

却听左从义嘿嘿一笑,道:“恭喜顾大人了,我家长官柳大人已有消息,说顾大人明年已可北调京城,担任要职。”

顾嗣源想回京师任职,已非一天两天的事了。只是他原任工部侍郎,旧职早已给人接去,一直担忧返京后有无职缺。此时听左从义这么一说,不禁大喜,说道:“这倒出了我意料之外,只不知在下所调职缺却是何职?左总兵可曾知晓?”

左从义哈哈一笑,道:“恭喜大人。大人即将调任兵部尚书,接替原本李大人的缺。”

顾嗣源从未听闻这等消息,此时不禁一颤,猛地站起身来,惊道:“左大人此言是真?”

左从义道:“千真万确,假不了!”

顾嗣源心下起疑,他并未请人在朝中活动,却为何有这等重大缺职等着自己,实在是难以明了。

左从义知道他的心意,说道:“大人这次调任,难得的是皇上钦点的。这次李大人告老还乡,空出了这么大的一个缺出来,满朝文武莫不眼红,不论是江充还是刘敬,谁都是再三请上奏章,推举人选。岂知皇上龙心所属,却是你顾侍郎一人,这下谁都没法子了。”

顾嗣源脸上老泪纵横,霎时便向北方拜了下去,垂泪道:“臣顾嗣源谢主隆恩,臣必竭心尽力,不敢有怠。”

左从义笑吟吟的看着他,却不说话。

这下顾嗣源心中恍然,已知左从义为何邀他前来了。他缓缓站起身来,道:“倘若这次调职之事成真,烦请左总兵转告柳大人,老朽虽然不才,却也不至与朝廷奸党为伍,请他不必担忧。”

原来当今朝廷历经多年斗争,此时只剩下三派,按察使江充是一派,东厂刘敬又是一派。这两派实力强大,拉拢大臣,无所不用其极。另有一派较小,十余年来苦撑不倒,即使江充、刘敬想合力扳倒,却也无法如愿。这派全以武人为主,首脑便是“征北大都督”善穆侯柳昂天。想来柳昂天得知顾嗣源北返京城的消息,便命人先行一步结交,以免兵部大臣为人所趁,反来制肘自己。

左从义哈哈大笑,说道:“大人快人快语,我这厢先谢过了。柳侯爷希望大人能赴北京一叙,不知意下如何?”言语之间,果是希望顾柳二人多加亲近。

顾嗣源虽对柳昂天较有好感,但自己一来不喜与武人为伍,二来他若入了柳系,只怕江充、刘敬会对他不利,一时沉吟未决。

左从义也是个老江湖了,自知他初闻大事,举棋难定,便道:“顾大人,此间大计,你知我知。我家柳将军随时欢迎大人过访。”

顾嗣源轻轻地点了点头,道:“左总兵切莫烦忧,年后若有闲暇,老朽自当北上,届时再说吧!”

左从义笑道:“大人快人快语,到时还请不吝玉趾,到咱们侯爷府盘桓则个。”

第二日左从义与顾嗣源不再谈论机密大事,便招待众人游历江夏。

众人行出数里外,左从义指着长江道:“这江夏古来有一名人镇守,不可不知。”

顾嗣源点头道:“是了,那便是东吴水军大都督,名满天下的周瑜。”

众人都是一声惊呼,原来周瑜与江夏有此渊源。

一行人观看古迹,左从义忽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可见他还是不如孔明远甚。”众人都称是。

却听一人哈哈大笑,道:“这是后世杜撰之辞,左总兵位居高位,岂能妄言?”

左从义心中有气,定睛一看,却是顾嗣源的下属卢云。他已知此人并非顾嗣源的家人,言语便不客气,冷冷的道:“诸葛武侯向有神机妙算之称,八阵图挡下江东陆逊百万大军,辅佐先主,匡复汉室,实在了不起。你黄口孺子,也敢大发议论吗?”

左从义口气严峻,已有教训意味。

顾嗣源正想趁机试探卢云,当下默不作声,看他如何应对。

卢云笑道:“左总兵,诸葛孔明自有他的真才实学,可是他与周郎两人向无仇怨,不知孔明何以远胜周郎?”

左从义冷笑道:“便是三岁小孩,也知道孔明三气周公谨,赤壁借东风大破曹操。你连这种事都没听过,也敢当别人府中的幕宾?岂不笑掉人家大牙了!”

左从义是四川人,生平最爱孔明,又加肚量略嫌不广,虽然为人正直,但却颇爱计较一些小事。这时他存心要让卢云下不了台,言语甚是尖利。

哪知卢云只笑了笑,也不生气,道:“大人这些事,想必是听说书先生说的了。”

左从义不常读书,这时脸上一红,支支吾吾地道:“说书先生说的难道有错?小子你不要信口开河!”

卢云微笑道:“适才听总兵所言,孔明有八阵图,可以退陆逊百万军,可是有此事?”

左从义大声道:“当然有!不然大家怎么会传诵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