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智能工业帝国 >

第152部分

智能工业帝国-第152部分

小说: 智能工业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有好几家,你说一个省会城市的日报,天天报道另外一个城市的工业,这让蓉城市大大小小的领导们情可以看?
经济板块看的人本来就不多,因为蓉城值得报道的工业企业,或者所谓的高科技企业除了几家制药厂。还真没有什么谈得上高科技的了。大山里面搬出来的航天系统的工厂,倒是属于高科技的企业,但是人家的厂房建设都没有完成呢,蓉城日报的经济板块已经报道了数十次……
蓉城的市民,远远没有沿海一带的人那样的见识。
当初即使各类报纸报道珠三角的花都数控报道,无数人连看都懒得看一眼。再高科技又怎么样?那家公司又不是蓉城的企业!所以,有那个闲时间看报纸,还不如在茶馆里面跟兄弟伙摆哈哈儿龙门阵或者商量走哪里切钓鱼什么的。龙泉湖、百工堰那塌塌儿,由于这几年刚刚兴起的农家乐,每到周末就游人如织。不仅耍不安逸,整个地上到处都是的油纸之类的垃圾,让人一点兴致都没得。那里面的水也脏得要死,简直辱没了天府之国这个称谓。
什么是数控机床?甚至连什么是机床,机床是用来干什么的,大多数非这个行业,或者家中没有这个行业里面干活的人,都不知道。这会儿居然听说蓉城这个大西南的偏僻城市,居然有了生产那些帝国主义国家才能生产的高精尖端的高科技玩意儿。
现在就不一样了。蓉城居然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能够生产国外那些工业强国才能生产出来的数控机床,这就让蓉城的哥老儿们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遍布蓉城大街小巷角落里面的茶馆里面,无数无所事事的老茶客,相互打听着报纸上面报道的数控机床究竟是什么样的玩意儿。
茶馆里面。是那些退休的老职工消磨时间的最佳去处,所以在听到有人问什么是数控机床,就开始绘声绘色地给一众茶客解释什么是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就是不需要工人,能够自己干活的机床。这个可是高科技玩意儿……”一个年龄起码得七十的大爷端起茶碗重重地啜了一口之后。闭着眼睛仰着头,美美地回味了一番这喝了几十年都不厌烦的大碗茶的味道。
“老爷子,有没有你说的这么离谱哦……”几个小年轻绝对老家伙肯定也不会知道什么是数控机床。他说的太玄乎了。
“啥子叫离谱?前些年,老子原来那个厂里从西德进口了几台数控机床,听说一台都得好几十万美元!美元,不是人民币!听我徒弟说,那些数控机床只要有人等着在旁边等加工好的零件就得行了……”老头子见到居然有人质疑自己的话,气得吹胡子瞪眼。
“老哥,你是哪个厂退休的?”茶馆里面虽然有不少的年轻人,但是大多数都是退休了没事情干的老头子们。
听到老人的话,几个老头子端着茶碗换到了老人的座位旁边上。其余一些在打长牌,搓麻将的人都停了下来。
蓉城,历史以来都是一个休闲的城市。所谓休闲的城市,就是市民没有什么上进心,整天闲的蛋痛,以吃喝玩乐八卦为主业的城市。不然,还能叫做休闲城市?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一杯清茶,几个哥老倌,就能够呆上一天。日日这样,蓉城哪里有点小变动,甚至青羊宫有多少砖头,经常泡茶馆的人都能清楚地说出来。
蓉城人,是一个归宿感极强的群体。能够让整个群体引以为豪的东西,谁都有兴趣。
整个蓉城,有着无数的让蓉城人引以为豪的东西,比如,大熊猫、蜀锦、小吃……不过,在这个经济为主的年代,蓉城还真找不出来在经济方面能够让他们自豪的东西。
一台高科技的数控机床,最便宜都得七八万!一般的价格,都卖到好几十万呢!
整个版面的报道,蓉城人一直被沿海那些话都说不伸展的广东佬给笑话的那口恶气终于可以吐出来了!
整个中国都没有几家工厂能够生产出来的数控机床,被我们蓉城的工厂给生产出来了。据说,还是设计整个中国第一套,到现在也是唯一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龙数控系统的设计者的外孙的工厂生产出来的。
随着蓉城茶馆里面讨论的热烈,蓉城日报对于九一重工的报道越发热烈起来。到后来,实在没有内容了,就把九一重工的老板云非当初的起家史也给挖了出来。有王庆丰那个有着成为蓉城第一名人趋势的广东来的东北暴发户存在,没有什么内幕搞不到。
随着蓉城对九一重工报道的热烈,九一重工生产的数控机床除了步进电机以及唯一检测装置是国外进口,其余所有的零配件都是他们自己生产的。尤其是精度等级最高的滚珠丝杆副,也是中国自主设计生产的!在中国,到现目前为止,就只有蓉城的欣凯兴滚珠丝杆厂里面能够生产。
什么?欣凯兴不是九一重工的?
你这消息太滞后了,还好意思说你是蓉城人?难道不知道,九一重工的老板云非,可是在欣凯兴厂里面有着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欣凯兴虽然是广东来的那个东北暴发户在当总经理,九一重工的云非,才是真正的大老板!
蓉城欣凯兴滚珠丝杆厂火了,蓉城九一重工同样火了。
其他的城市,虽然蓉城的热议,也开始报道蓉城九一重工以及欣凯兴这两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这可大大地蓉城市委市政府长脸了,以后出去开会,要是谁再笑话蓉城没有工业,直接把九一重工以及欣凯兴摆出来就得了。
滚珠丝杆厂全国就这么一家!
虽然数控机床国内有不少的老牌厂家能够生产,但是真正自主设计的有几家?
东北第一机床厂在得知远在数千里之外,中国工业最落后的西南地区,居然有一家新建立起来的机床生产厂能够生产数控机床,不由嗤之以鼻。开玩笑,数控机床要是有这么容易,那他们早在十多年前就搞出来了,这多半是蓉城人闲的无聊自吹自擂出来的,多半就是一家小机床生产厂,胡乱搞了一些机床配件,然后搞几台花都数控的数控系统随便装在一起,就美其名曰数控机床。
天知道这样的机床能不能运转起来。
首都第一机床厂倒是有明白人,他们知道云非就是让花都数控崛起的人,不敢小觑。连能够跟国外中档数控系统竞争的数控系统设计人的孙子,如果说不懂数控机床,这不是扯淡么!现在首都机床厂已经在开始自主经营了,数控机床可是他们的首选,这都搞了好几年,不仅数控系统还没有最终定型,连数控机床当然也还在图纸上面。
得到九一重工的数控机床样机已经调试完成的消息之后,首都机床厂的中高层管理以及工程师技术员们开了整整三天会议。
要是再不推出数控机床,到时候建厂都比自己厂早了好几十年的东北第一机床厂跟新崛起的九一重工,可就得把整个中国数控机床市场给瓜分完了……
实力强劲的机床生产工厂,卯足了力气要跟云非的九一重工一较高下;当然,那些实力弱小,濒临破产的机床生产工厂,现在就在商量着怎么能够让九一重工搞个技术共享,把他们手中的数控机床生产技术给这些快要混不下去的老大哥们分享一番。
在中国的这个年代,只要是个机床生产厂,都想在数控机床市场这块巨大的肥肉上面狠狠地咬上一口。
对于外面的世界,云非并不清楚。
整个中国的机床行业快要吵翻了天,云非却天天呆在车间里面,一边培训九一重工自己的数控机床操作员,一边培训数控机床调试的技工。当然,更为重要的就是,不断地改进九一重工的第一台数控车床!(未完待续。。)

192 一夜之间数控全是国产(一)
“小云,我们啥时候才能开始进行数控机床的大批量生产?”毛英杰等人对于工厂的管理实在没有天赋,尤其九一重工里面的车间,都是大车间,原本应该分成好几个车间的车间,全都被云非合并成一个车间。
之所以这样,不仅仅是出于生产效率方面的考虑,也不仅仅是出于降低管理成本的考虑。
云非来自国营工厂,对于国营工厂的巨大惯性,了解得无比透彻。他知道,车间越多,造成的管理混乱也就越厉害。每个车间都一个小团体,每个小团体都有着自己的利益。
如果按照原来9327厂的车间划分,光是机械加工车间,就有分为好几个车间,每个车间功能都是一样,同样,每个车间管理人员也得配备一套,管理人员多了,干活的时候就得开始扯皮,轻松而又奖金多的活,谁都愿意干;又苦又累奖金又不多的,每个车间都推给其他的车间。这就是当初9327厂在生产成本上面不堪重负的最大因素。
这样一来,生产任务无法按时完成,加工质量无法保证,9327厂不倒闭就没有天理了,尤其他们生产的又是国内有着众多生产厂家的普通机床,虽然在质量上比较靠谱,但是他们生产出来的机床的价格太不靠谱了。
一台普通的机床,都快要赶上数控机床的价格了!
在云非的九一重工,没有功能重复的车间。熔炼、模具、热处理占据好几个车间的车间厂房,但是云非只给了一个车间的编制;粗加工,精加工,表面处理等同样占据几个车间厂房,云非同样只给了一个车间的编制。装配倒是分了两个车间,但是却依然只有一套管理班子。因为现在九一重工的数控机床,还没有进入正式的生产。
随着第一台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不断地改善。云非也逐渐地给整个生产部下达了好几个批次的生产计划,当然,每个批次的数控机床的生产,因为属于试验性质,所以只有三到五台。
几个长辈,除了卿玉娥被云非举到了仓库主管外,其他的几人,都被云非给放到了销售部门,他们这些人,只能干最为容易的销售工作。毕竟这个年代的中国。还是卖方市场。虽然云非的九一重工名不见经传,但是只要给别人一提,有着军工资质,简直无往而不利。这个年代的中国军工,代表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更代表技术含量。
身为后世人的云非明白,一家生产型的企业,要想获得快速发展,不仅仅需要技术来保证产品的质量。更为重要的就是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后世机床生产企业大多数采用代理商的模式,云非现在都想要按照那种模式搞,在九十年代初期的中国,中国机床代理商。还真的不多。
因为这个年代要想代理机床销售,代理商就必须要先给机床生产厂家打款。有钱的人不会放弃遍地的赚钱机会,没钱的想要代理却没有那么多的钱。所以,这个年代。几乎没有私人机床代理商,大多数的机床代理商,都是以贸易公司为主。
云非的工厂。刚刚建立,在业内没有丝毫的名气,所以那些传统意义上代理机床贸易的公司,都懒得理会云非的九一重工。有时间到九一重工这么一个新成立的,在客户口中没有丝毫口碑的工厂里面来谈代理的事情,还不如找国内那些大的机床生产厂的销售负责人联络一番感情,多得到一点配额。
九一重工,一个车间,几乎相当于一个分厂。车间里面每个管理人员跟技术人员,几乎都干着国营工厂里面同岗位的三到五个人的工作,但是没有一个人觉得老板是在剥削他们。毕竟,云非给他们的工资,也同样是别人的数倍。在九一重工的生产车间里面,基本上看不到闲置的人。
每个人都显得那么忙碌。
卡马特在得知云非的工厂生产出了数控机床的时候,任志国第一时间就到了蓉城。
这两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