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 >

第15部分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第15部分

小说: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八路军总部确定了八路军的中心任务,应以山西为主要阵地支撑华北抗战,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并决定115师除以一部创建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外,师部率343旅创建以吕梁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分 家”
  在八路军总部下达创建抗日根据地指示之前,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完全成了敌后。早在1937年9月20日,毛泽东在给八路军的指示中就指出:“五台山脉应使之成为重要的游击战争区域之一,现在就宜加紧准备”。据此,八路军总部在平型关战斗之后,即令115师以一部兵力开展群众工作,着手创建抗日根据地。115师政治委员聂荣臻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率师独立团、骑兵营、教导队两个队,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大部和第3营营部带两个连,第685团1个连,第343旅和第359旅各1个工作团,及一部分干部,共3000余人,开始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分为4个地区进行:一是杨成武和邓华率领独立团,在以涞源为中心的北部活动;二是赵尔陆率八路军总政治部工作团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一部,在以五台、定襄为中心的西部地区活动;三是王平率骑兵营和教导队的一部分干部,在以阜平为中心的东部地区活动;四是刘道生率一个连、一个干部队和一部分太原来的知识分子共250人,在以平山、盂县为中心的南部地区活动。各部队和工作团在上述地区,一方面打击敌人,消灭日本侵略军;另一方面,充分发动和组织群众,瓦解敌伪组织和伪政权,建立抗日政权、抗日团体和人民武装,扩大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不久就新建了几十支游击队,出现了武装抗日的新局面。
  1937年11月上旬,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决定,林彪率115师主力由五台山地区南下,留下独立团、骑兵营和两个连,共约2000人,由聂荣臻领导,在晋察冀3省交界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11月8日,晋察冀军区正式成立。这样八路军115师就一分为二,成为两个部分。
  要成立新的军区,就要把115师的家当分一下。其实也没有什么家产,最主要的是人员。关于作战部队的划分,中央军委在指示中已经明确了,剩下的工作主要是对机关人员的划分。机关人员的划分工作,主要由政治部主任罗荣桓负责(八路军的政训处已在10月22日恢复为政治部)。聂荣臻的回忆录中在写到这次“分家”时是这样说的:“我对他(罗荣桓)说,你来分好,你公平。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几个部门由你决定。哪些人留下,你有决定权,我不争一个人。罗荣桓同志对我非常支持。他亲自挑选了一些人,留下的同志虽然人数不多,但很得力。”
  晋察冀军区属八路军建制,由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中央军委任命聂荣臻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唐延杰为参谋长,舒同为政治部主任。11月13日,晋察冀军区以在北部、西部、南部和东部的部队和工作团为基础,分别组建第1军分区、第2军分区、第3军分区和第4军分区,各军分区主力部队均整编为支队,每个支队辖3个大队(相当于团),每个大队辖3~4个中队(相当于营)。
  第1军分区兼第1支队,辖第1、第2、第3大队,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邓华。该军分区以原115师独立团为骨干组建。活动范围包括涞源、广灵、蔚县、易县、繁峙、灵邱等27个县,称为冀西北区。
  第2军分区兼第2支队,辖第4、第5、第6大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赵尔陆。该军分区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为骨干组建。活动范围包括五台、代县、崞县、定襄、忻县、盂县等9个县,称为晋东北区。
  第3军分区兼第3支队,辖第10、第11、第12大队,司令员陈漫远,政治委员王平。该军分区以115师骑兵营为骨干组建,活动范围包括阜平、唐县、完县、曲阳、新乐、定县、望都等7个县,称为冀西中部地区。
  第4军分区兼第4支队,辖第7、第8、第9大队,司令员周建屏,政治委员刘道生。该军分区以115师第685团2营第6连为骨干组建。活动范围分为晋东北、雁北、直西、和冀察边等地区。
  11月18日,聂荣臻带领分出来的人员和所成立的机关,转到河北省阜平县城。1938年1月10日至15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阜平召开。会议决定统一边区的军事、行政、财政经济、文化教育和民运工作等各项方针政策,并以民主选举的方法产生了边区的政权机关——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由聂荣臻等9人组成。军区和为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标志着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的胜利建成。115师的家当分了,人手就显得不够,特别是对知识分子的需求就更为迫切。为此,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就到处去搜罗人才。有一次,他在同当时的北方局代表栗再温和平山特委书记李德仲谈话时,就直截了当地说:
  “我们115师的人也不多,特别是缺乏知识分子。你们这里地下党的基础很好,文化素质也比较高,能不能帮助我们增加一些知识分子?”
  “需要多少?”栗再温和李德仲问。
  “百十来个吧,当然,多多益善。”
  过了半个月后,115师果然得到了130多名具有高小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罗荣桓同志非常高兴,说这帮他解决了很大困难。后来这些人大都成了115师的骨干。
  对根据地的第一次考验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形成和游击战争的蓬勃展开,对其四周日军所占领的铁路线和北平、石家庄、太原等中心城市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日军为消除后顾之忧,遂于1937年11月下旬,以其第5、第14、第109师团及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各一部共万余人,从平绥、平汉、正太和同蒲铁路沿线,分8路围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企图消灭这一地区的八路军,摧毁共产党刚刚建立不久的抗日根据地,以确保其后方和交通线的安全。
  晋察冀根据地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实力弱小,经验不足,而它面对的敌人却十分强大。这样,晋察冀根据地面临着第一次严峻的考验。
  早在10月中旬,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即根据毛泽东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着手进行反围攻的作战准备。首先对根据地军民普遍深入地进行政治动员,增强军民反围攻作战的胜利信心;并在政治动员的基础上,组织与武装群众,加速抗日自卫军、游击队的组建与训练,加强各军分区主力部队的建设和反围攻作战的各项准备。
  聂荣臻等军区领导人根据从各方面得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明日军围攻晋察冀的目的在于驱逐八路军,确保其交通线的安全。但日本侵略军也有其弱点,即作战范围大,而兵力则显得不足。据此,晋察冀军区确定了自己的反围攻作战部署:以部分老部队为骨干,带领新组建的游击队,在人民群众配合下,广泛开展游击战,不断袭扰、消耗进入根据地的日军;以部分游击队日夜不停地袭击敌后方据点和交通线;以第1军分区主力于广(灵)、灵(丘)、涞(源)之间,第2军分区主力于五台地区,第4军分区主力于上社镇、洪子店地区,第3军分区主力于阜平地区隐蔽集结,待机歼敌。11月23日,聂荣臻发出了反围攻作战指示,要求各军分区加强侦察,迅速完成作战部署和各项准备,发动与组织群众,实行坚壁清野和封锁消息。
  从11月24日开始,日军分8路向晋察冀根据地进犯。一路3000余人,于11月24日从保定和易县出动,在飞机掩护下向涞源进犯。其中由易县西犯之敌于12月2日进占大龙华。该敌由于沿途遭八路军游击队袭扰,已十分疲惫,疏于戒备。据此情况,晋察冀军区第1支队,以一部于当日夜间袭击大龙华,一举突入镇内,与敌展开巷战,激战一夜,歼敌200余人,残敌100余人逃回易县。而由保定西犯之敌,则被原115师骑兵营(当时尚未整编)阻止于满城附近。与此同时,由定县、新乐向曲阳、行唐进犯的1000余名日军,于高门屯和豆家庄遭八路军第4支队的有力阻击。于是企图进占曲阳之敌退回保定。由新乐出动之敌在进占行唐后,也停滞不前。至此,由平汉铁路西犯之敌遂停止向晋察冀边区腹地进犯。
  由同蒲铁路东犯的日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一部1400余人,由应县出动,在占领浑源后继续向广灵进犯。为打击该路进犯之敌。11月27日,晋察冀军区第1支队以主力于浑源、广灵间的乱岭关的道路两侧高地设伏。当敌进入伏击区,第1支队突然发起猛攻,经数小时激战,歼敌200余人,随即主动撤出战斗。日军占领了广灵县城,但未敢继续前进。由平绥路南犯的日军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以3400余人由怀来、天镇分两路南犯,并于12月4日占领蔚县后,分别向广灵、涞源进犯。5日,八路军第1支队主力一部占领蔚县南部的北口村,截击由蔚县南犯的日军。当敌人进入该地谷口时,八路军居高临下,以猛烈火力袭击敌人,并乘敌混乱之际发起冲击,经半天激战,迫敌退守蔚县。
  在反围攻作战的关键时刻,毛泽东于12月5日致电八路军总部指出:晋察冀边区反围攻作战应避免正面抵抗,袭击敌人的后尾部队;在敌人的远近后方活动,使敌处于八路军的包围之中;在确实有利条件下,集结适当力量给敌以部分歼灭和有力的打击;同时要求其他八路军部队给予晋察冀军区以有力配合。晋察冀军区部队遵照上述指示,积极在日军远近后方活动,抓住有利战机打击敌人。
  12月14日,晋察冀军区第2支队乘代县、原平、忻口的日军第109师团一部1000余人进占繁峙、后方空虚之际,夜袭原来镇,一举攻克该镇,歼敌100余人,残敌分别向代县、忻口逃窜。此时进占繁峙之敌迅速回援,第2支队随即转移。
  虽然从行政序列上讲,115师与晋察冀军区已经属于两个单位,但由于刚刚分开,115师的部分部队仍与晋察冀军区的部队一起战斗,共同打击进犯晋察冀根据地的日军。12月中旬,沿正太铁路进攻的日军第5、第109师团各一部共4000余人,分别向平山、盂县进犯,在晋察冀第3支队与群众武装连续打击之下,日军十分疲惫。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有利战机,令115师344旅由五台西南的东冶镇进至平山以西的洪子店地区,协同第3支队伺机打击进犯平山之敌。15日,敌第109师团一部1500余人,由寿阳、平定出动合击盂县。第3支队集中主力于盂县东南地区隐蔽待机,当由平定出动之敌进至清城镇时,该支队乘其立足未稳,突然发起攻击,激战至黄昏,歼敌200余人,尔后主动撤出战斗。同日,115师344旅第687团一部于小寨地区设伏,击退由井陉北犯之敌,歼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