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 >

第2部分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第2部分

小说: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蒋介石也感到应准备在日方扩大事态时,与之抗争,不可麻痹大意。所以他在7月8日接到日军进攻卢沟桥报告后,当天就指示宋哲元:
  “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需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经过一夜的考虑和思想斗争后,蒋介石于7月9日定下了准备进行全面抗战的决心,并立即召何应钦自四川返回南京,着手编组部队,同时又电令宋哲元严阵以待:
  “守土应具必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相应付。至谈判,尤需防其奸狡之惯伎,务须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
  蒋介石也吃够了日本人狡猾的苦头。
  在当天,蒋介石还派孙连仲第26路军北上保定、石家庄地区,准备同日军作战。
  10日,蒋介石又采取了三项紧急措施:
  一是编组作战部队。第一线为100个师,预备军为80个师,并要求于7月底前组建好大本营和各集团军、军团等。
  二是将供6个月用的弹药围置长江以北三分之二,长江以南三分之一。如果兵工厂一旦被摧毁,则从法国、比利时购买军火,经香港、越南运回国内。
  三是准备后备兵员100万人,军马50万匹和6个月的军粮。
  老蒋这次是真的要干了,并且态度还十分坚决。
  当被中国一直视为抗日英雄的宋哲元也被迫向日军妥协时,蒋介石也没有改变他要抗击日本人侵略的立场。
  7月10日,宋哲元派出代表张自忠,与日方代表松井太郎进行谈判,并于11日下午达成屈辱协议:
  同意向日方道歉,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宛平城和龙王庄不驻中国军队;彻底取缔抗日团体等。
  但是这一协议未经蒋介石批准,它只是宋哲元对日的妥协,因此蒋介石对此屈辱和约不予批准,并命外交部长王宠惠以备忘录的形式通知日本驻华使馆:
  “任何谅解,未经中央核准者,无效。”
  13日,蒋介石又向宋哲元发出电报,表示其抗战的决心,指出:“中央已决心运用全力抗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保持我国家之人格”。
  蒋介石不但已定下了抗战的决心,并且也意识到,只有抗战,才能维护国家的尊严。
  宋哲元仍抱着局部解决的幻想。当时日本代表香月清司于14日派参谋向宋哲元提出七项苛刻的、完全控制华北的条件,最主要的是撤退中国军队,撤走中央机关,取缔“排日”活动。而宋哲元居然派张自忠于19日签署了该协定及其7项条款,并报请中央批准。
  蒋介石对宋哲元擅自签署的协议不予批准。在此之前,蒋介石就多次电示宋哲元切勿对日军抱有任何幻想。其中18日的电文中说:
  “倭寇不重信义,一切条约皆不足为凭。上海‘一·二八’之战,本于开战之前已签和约,乃于签字后8小时仍向我沪军进攻。此为实际之经验,特供参考,勿受其欺。”
  看来,这时蒋介石是真的看透了日本人的野心和一贯使用的花招,日本人的最终目的就是吞并整个中国,或者是让中国臣服于它。蒋介石是万万不会答应的。
  再说,蒋介石也不想成为日本人的傀儡,不想任别人摆布,他想一直当中国的老大,不想有其他人来管他。
  17日,蒋介石在庐山再次表达了他的决心。他说;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拚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讲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完全投降、整个灭亡之条件。全国民众要认清‘最后关头’的意义。……”
  “和平已非轻易可求得,眼前如果要求平安无事,只有让人家(日本)军队无限制地出入于我们国土,而我们本国军队反要忍受限制,不能在本国土地内自由驻在;或是人家向中国军队开枪,而我们不能还枪。……”
  “我们东四省失陷,已有6年之久;现在冲突地点,已到了北平门口的卢沟桥。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中心与军事重镇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
  “今日的北平如果变为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河北和察哈尔省)将变成为昔日的东四省。”
  “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
  最后他表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的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这些是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和维护国民党政治统治的根本大计。
  蒋介石的抗战决心能如此迅速地坚定起来,其根本原因是日本侵略者要灭亡整个中国。蒋介石已经意识到,如果再不抗战,就要亡国;北平就要成为沈阳第二,南京就要成为北平第二;国民党政府就要倒台或充当日本的傀儡,对此,蒋介石无论从个人的角度,还是从民族观念考虑,均无法接受。就蒋本人来说,他从来都不愿受人管束,况且他现在已为一国之尊,要他对日本人称臣纳贡,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虽然蒋介石到日本留过学,但他对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却非常崇拜。在蒋介石看来,泱泱文化古国,怎么能受制于倭寇。他曾对斯诺说:
  “我国固然是一个弱国,但不能不保持我们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负起祖宗先民所留给我们的历史上的责任。”
  蒋介石之所以能坚定其抗战的决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已与共产党达成谅解,统一战线不久也将建立起来,对共产党会坚决抗日这一点,他是没有任何怀疑的。也有可能,蒋介石觉得共产党当时已对他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建立统一战线后共产党也会受他的左右。
  当然,蒋介石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的力量发展得如此之快,以致于在抗日战争结束时,八路军的力量已经能与国民党军队分庭抗礼。
  共产党与国民党虽然已经达成了妥协,但开始时,蒋介石还是准备在谈判中同共产党讨价还价,从而进一步削弱共产党的实力,限制共产党的活动。但是,由于日本人挑起了卢沟桥事变,使得蒋介石没有更多的精力来顾及与共产党的斗争。此时,蒋介石政策的重点已不是“安内”,而是把“攘外”放在优先的位置上。蒋介石重点考虑与日本人作战,在与共产党的谈判中多付出一点代价已算不了什么。“七七事变”的爆发,无疑加快了国民党与共产党达成最后协议的速度。
  可以这样说,卢沟桥事变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催化剂。
  国共两党达成了协议。共产党在中国的合法地位得到了确立。虽然国共两党内心的想法是不大相同的,但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两个对立的政治集团又走到一起来了。
  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终于成为现实。
  第二章 八路军第一师
  八路军第115师,不但是八路军编制上的第一师,而且也是八路军中最先从陕北出发,渡过黄河,并第一个与日军进行交战的师。它是名副其实的八路军第一师。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于1937年7月15日在庐山交给蒋介石。在这个宣言中,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中国共产党摒弃前嫌,已与国民党取得谅解。为此,中国共产党重申承认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取消武装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苏维埃政府名义;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发,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等四项保证。
  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设总指挥部,下辖三个师,每个师1.5万人。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改编命令,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等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9月11日后,按全国统一的战斗序列,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红军的前敌总指挥部改为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9月11日后,改称正、副总司令),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和总部特务团。
  改编后的红军就要开赴抗日前线了。抗日虽然是每一名红军指战员梦寐以求的事情,可现在要与国民党一起,并要在国民党的指挥下进行抗日,有些人便想不通。因为他们参加红军后的一切仇恨、奋争都是与国民党连在一起的。试想一下,要与曾经夺去了战士们亲人和无数红军战士生命的“白狗子”共同作战,他们心里能很舒服吗?在红军改编的时候,很多人的身上还有不少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留下的伤疤,甚至还有国民党给留下的弹片和子弹。有些人之所以要参加红军,其主要原因就是不堪忍受国民党的高压统治,或是为了给自己的亲人报仇。有的人离开根据地后,他们的亲人都被国民党军队处死,有的几乎整村整村的人被杀害。可如今却要与国民党军队共同作战,原来的死对头变成了“亲兄弟”,并且国民党还成了大哥哥。改编就改编吧,特别是还要把头上戴的象征革命的八角帽摘下来,头顶“青天白日”徽,并且在作战中打国民党的“狗牙旗”,指战员们的感情实在接受不了。他们的目光一齐冲着新发下来的帽徽,那“青天白日”像疯狗的牙齿一样,阴森森的,狰狞可恶。在红军的眼里,它就是残酷和毒辣,就是凶暴和卑鄙。以前这个帽徽多是在战场上从敌人的头上或俘虏的头上看到的,而今却要戴在自己头上。有些人气得把它扔到地上。这么些年来,多少血,多少泪,多少辛酸,多少悲痛,哪一件不和这个标记连在一起?战士们的牢骚可就多了。
  罗荣桓正在深入红4师第10团了解部队的情况。这支部队是红一方面军的老部队,从中央革命根据地一直打到陕北,在长征路上打了许许多多的胜仗、恶仗和苦仗。这支部队很多人都牺牲在长征路上,不少指战员的亲人都死在国民党军队的屠刀下。有一部分战士,特别是经过长征的老战士们心里的怨气就不少。罗荣桓一来,他们可就打开了话匣子:
  “国民党是咱们的死对头,为什么要和他搞合作?”
  “蒋介石杀害了我们多少同志,他逼着我们爬雪山、过草地,连草鞋上的牛皮鼻子也吃了,这仇怎么能忘记!”
  “我们参加革命就是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来打去,要戴青天白日徽了,我们自己也成了国民党军,这叫我们还有什么脸去见父老乡亲?”
  “……”
  在红军中,罗荣桓一直以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和善于做思想工作而闻名。他耐心地听完大家发牢骚,然后像拉家常一样说:“共产党人要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看成最高的利益。现在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我们要暂把阶级的仇恨吞在心里,与国民党一起共同抗日。从今天起,我们就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15师了。”“换个帽子算不了什么,那是形式,我们人民军队的本质不会变,红军的优良传统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