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 >

第50部分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第50部分

小说: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投降,就消灭它”
  就在山东军区接受日伪军投降、扩大解放区的同时,蒋介石也迅速在山东采取行动。他任命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何思源在日伪军的保护下进入济南。何思源一进城,就要日军“就地驻防,加强防务”,同时将山东所有的伪军都收编为国民党军队。于是那些在日军统治时期为非作歹的汉奸,转眼之间都成了国民党的“地下工作人员”,蒋、日、伪完全同流合污了。
  由于有国民党在背后撑腰,山东的日伪军拒绝向八路军投降。
  “不投降,就消灭它!”罗荣桓说。
  8月13日,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发出《决心彻底消灭日伪军》和《夺取大城市的部署》,15日又发出《部队作战方向的规定》,对部队的行动作了部署,决定兵分五路,首先扫清孤立于解放区内的中小城市,再向山东铁路沿线地区和大中城市进军。罗荣桓将这一部署上报中共中央,同时建议将部队名称改为“人民解放军”,中央中央复电表示同意。这是在我军历史上首次使用“人民解放军”这一名称。
  山东八路军在罗荣桓等人的领导下,夜以继日地奋战,所属部队边动员、边行军、边扩大、边编组,冒着酷暑,昼夜兼程,很快就席卷了解放区内的敌占中小城市,并开始向大城市及交通要道疾进。
  鲁中部队为第一路,在前线指挥王建安、政委罗舜初的率领下,连克临朐、博山、益都、莱芜、淄川、章邱、周村和新泰,切断胶济路西段,并从东南方向进逼济南。
  滨海部队为第二路,在前线指挥陈士榘、政委唐亮率领下,攻克胶县,切断胶济路东段;南占莒县、日照、赣榆、青口,切断陇海路东段,逼近海州和连云港。
  胶东部队为第三路,在前线指挥许世友、政委林浩率领下,解放威海卫、牟平、烟台、福山、篷莱、黄县、龙口、招远、莱阳、石岛、即墨,并突破了敌人之崂山防线,攻占了流亭机场,逼近青岛。
  渤海部队为第四路,在前线指挥杨国夫、政委景晓村率领下,解放了昌邑、寿光、临淄、广饶、博兴、高苑、桓台、长山、阳信、临邑、邹平、宁津、吴桥、辛店,切断了胶济路中段,与第一路大军会合,从东北方向逼近济南。
  鲁南部队为第五路,由前线指挥张光中、政委王麓水率领,切断了津浦路,解放了泗水、曲阜、台儿庄及官庄火车站,兵临兖州和徐州。
  在以上这些攻势中,唯有临沂战役打得时间最长,也最为激烈,罗荣桓为这次作战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东京电台播放了裕仁天皇的“停战诏书”。第二天,驻守在临沂的日军就逃往枣庄,临沂只剩下伪保安大队长许兰生的部队,伪费县保安大队邵子厚部也集中到临沂城里。他们又与盘踞在临沂以北、汪沟西南坚固筑垒地区的王洪九部互相策应。这三股伪军加起来共4000余人,企图依靠坚固的工事和日军逃走时留下的大批武器弹药和粮食,固守顽抗。
  山东军区决定组织滨海第4团、山东军区特务团、鲁中第11团和临沭独立团攻城。由于各团属于不同的部队,罗荣桓就派军区参谋处长李作鹏去临沂前线指挥。
  8月20日和22日,八路军发动了多次攻击,皆因准备不足、配合不好和敌人的工事坚固而未能成功,攻城部队的伤亡不小。当时罗荣桓率军区机关正在大店,对进攻临沂的情况不了解,几次想去前线,由于身体不好,加上别的人一再阻拦,没有去成。
  8月26日,李作鹏从临沂回到大店,汇报了前线的情况。罗荣桓听完汇报后强调,临沂是滨海、鲁中、鲁南三区的联结点,必须拔掉这颗钉子。然后,他批评了李作鹏的轻敌思想。
  接着,李作鹏报告了下一步作战方案,即一面在阵地前沿对敌展开政治攻势,一面在城西北角实行秘密的坑道作业,准备把坑道挖到城墙下进行爆破。罗荣桓同意了这一方案,并派作战科副科长王德、参谋尹健一起去临沂。
  李作鹏返回临沂前线后,于8月28日召开了作战会议,总结了前几次攻城失败的教训,确定了作战部署。经过充分的准备,终于在9月10日炸开了城墙,9月11日上午占领临沂全城,歼灭伪军2000多,活捉汉奸许兰生和邵子厚。尔后转移兵力围攻城北的王洪九部。不久,王率残部逃走。
  9月20日,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的指挥机关进驻临沂。刚到不久,罗荣桓就提出要出去走走。他当时的身体非常不好,在林月琴和卫生员的陪同下沿着城墙边慢慢地走。他仔细地察看着城墙和攻城部队挖的坑道和架设的云梯。这时,大家才明白,罗荣桓不是为了散步,而是察看地形,总结这次作战的经验教训。
  在进行临沂战役的同时,山东军区的其他部队仍在不停地反攻,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到9月中旬,山东八路军共克县城46座,占领了烟台、威海等6个港口,占领火车站35处,歼灭拒绝投降的日伪军6万余人。山东的5个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并与华中解放区和冀鲁豫解放区取得了直接联系。
  山东八路军的胜利还直接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共谈判中的地位。1945年9月15日,周恩来在重庆同国民党代表谈判时指出:“山东解放区迄今收复80余县(包括津浦路以西地区及过去已解放的县城),均已实行民选县长,治理民政,只等中央承认加委……”
  由于山东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已由共产党控制,9月19日,周恩来又向国民党谈判代表提出,山东应作为由中共方面任命省长的四省之一。
  115师和山东军区的出色成绩,为中国共产党夺取了一大片战略基地,大大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在战后的地位,增加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的筹码。
  罗荣桓与妻子吵了起来
  罗荣桓与林月琴自1937年在延安结婚以后,两人感情一直很好。在那十分艰苦的岁月里,他们互相关心,互相照顾。特别是罗荣桓有病后,林月琴更是关心倍至,这也是罗荣桓的病情没有很快向坏的方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在抗日战争快要结束、八路军已经大反攻的时候,两人却吵了起来。
  当临沂战役时,罗荣桓的病情已日趋严重。他听到攻城失利后,非常着急,就喊警卫员:“快去备马,到临沂去!”警卫员出去转了几圈就回来了,吞吞吐吐地说:“报告首长,找不到马夫。”“找不到马夫?你把牲口牵来!”罗荣桓有点生气了。警卫员怯生生地说:“牲口也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罗荣桓真的生气了:“乱弹琴!你们这是搞的什么名堂呀?
  快去把牲口找来!”
  什么名堂,林月琴最清楚不过了。原来,刚才警卫员到林月琴处讲了罗荣桓要他备马去临沂的事。林月琴知道罗荣桓病情严重,根本就不能骑马,她急得没法,只得让马夫把马牵走。此时,他看到罗荣桓真的发火了,自己不出面不行了,就走到罗荣桓面前,说:“不关警卫员的事,是我叫马夫把牲口牵走的。”
  林月琴说后,罗荣桓压了压火,但脸色很难看,警卫员一看事情不大好办,就出去了。这时,罗荣桓严厉地责问林月琴:“你为什么这样自作主张?”林月琴平静地回答:“这是医生的嘱咐。罗生特大夫说你近来病情很重,要你绝对卧床休息。”
  罗荣桓火更大了:“休息、休息,临沂打不开,叫我怎么能安心休息?”
  林月琴也急了起来:“你的病这么严重,还要骑马到临沂去,你不要命了!”
  “临沂打不开,就要增加滨海、鲁中、鲁南反攻的后顾之忧,这是一件小事吗?”“这么重要的时刻,你不让我到前方去,你是不是共产党员?!”
  “我不是共产党员,是国民党呀?”说到这里,林月琴眼里闪着泪花。自从结婚以来,她还没有听丈夫说过这么重的话,对自己发过这么大的脾气。她感到又委屈,又难过。
  林月琴是安徽金寨县南溪街人,比罗荣桓小12岁。她1929年入团,1930年参加红四方面军。1932年,张国焘推行“左”的土地政策,她因家庭成份被错划为地主,受株连被送到劳改队。当四方面军向河南、陕西转移时,林月琴及其他几位女同志被遣散,可她们仍然紧跟红军队伍。后来她们又成了部队的骨干,林月琴曾担任过妇女工兵营营长,长期的军旅生活养成了林月琴吃苦耐劳的作风。在延安,何长工把林月琴介绍给罗荣桓,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两人相爱了。1937年5月16日,两人结婚。结婚后,林月琴一直照顾罗荣桓的生活,没有再参加工作。
  林月琴是一个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她深知丈夫工作的重要性,怎么会在关键时刻阻拦他去前方指挥作战呢?只因她知道罗荣桓的病情十分严重,经不起这样的劳累了。她感到自己很委屈,但仔细一想,在这种时候,她一人是劝不动罗荣桓的,只好出去“搬兵”。
  正在院子中玩耍的东进,头一回听到爸爸妈妈吵架,趴在窗户上偷看,见妈妈出来,脸上还挂着泪珠,吓得“哇”的一声哭了。林月琴也顾不上他了,径直走到黎玉的住处,把罗荣桓想骑马到前方去的事对黎玉讲了。黎玉赶紧去劝罗荣桓,这才打消了罗荣桓去临沂的念头。
  据说这是罗荣桓和林月琴在抗日战争期间仅有的一次吵架。
  第十六章 渡海闯关东
  第十六章 渡海闯关东
  在抗日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共产党人用十分敏锐的眼光看到了一着妙棋,那就是要争取占领东北。1945年4月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结论和关于选举候补中央委员问题的讲话中,反复说明了争取东北的战略意义:“东北四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热河)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和将来的前途看,如果我们把现在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其实,1942年初,毛泽东在给当时担任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的电报中就提到八路军和新四军到东北去的问题。在那份电报中,毛泽东指出:“因此就须估计日本战败从中国撤退时,新四军及黄河以南部队须集中到华北去,甚或整个八路军、新四军须集中到东三省去,方能取得国共继续合作的条件(此点目前不须对任何人说),如此,则山东实为转移的枢纽。”
  由此看来,在1942年,毛泽东还认为国民党不怎么看重东北,共产党要去东北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国民党蒋介石的谅解。其本意是:我们共产党到东北去,离你国民党的心脏地带远远的,你还会不高兴吗?
  到了1945年,毛泽东已明显改变了对东北的看法。在共产党人眼中,东三省已经升值。东北的价值如何,毛泽东说得最明白不过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其他的都丢了也没有关系。
  可是,就在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人认识到东北重要价值的时候,共产党在东北却没有多少武装。那时,共产党人只是看到了东北的重要性,还没有开始行动,确实也没有行动的实力,日本的关东军还牢牢地占领着东北,中国共产党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