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游戏体育电子书 > 调教初唐 >

第167部分

调教初唐-第167部分

小说: 调教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干秋……”在我的诱导下,李孝德的目光开始炽热起来,咱再加把劲,什么名垂千古啥的吹嘘话拿出来耍了一圈,李孝德脑门的油汗都出来了,嘴裂得老大,说有多难看就有多难看:“放心吧公子,属下一定完成任务,就算是把大食国翻个地朝天,也要把您所说的那些东西全夺过来。”
    “不急,不急,咱们先别管大食那一头,可以先从长安的那些胡商着手。”有点担心刺激过头了,李孝德万一头脑发热,赶明儿就拉上进奏院全体员工去大食出国考察,本公子还不被李叔叔给骂死才怪。
    “长安的胡商,对啊,再怎么的,他们中也该有人是认字读书的,先从他们的手中收购一些,然后再让他们从那边带过来……”李孝德两眼贼亮。
    “唔!你的想法很好。对了,还有件事。你知道胡人会做琉璃是吗?”我抬眼问道。具体的玻璃该咋做,至从上次做硫磺香皂做成了生化武器之后,我对自己的化学水平产生了怀疑,大食既然有人会做琉璃,那就好办多了,这东西,只要落到了本公子的手里,嘿嘿,立即能变废为宝。
    “啥?”李孝德眨了半天眼睛,“公子,您莫不是酒还没醒?”
    “嗯?”我摸摸脑门,不烫啊,很想摸摸李孝德的脑门子,这货是啥意思?
    看样子李孝德见我面色不善,赶紧开口道:“琉璃可是咱们皇室专用的,以秘方而制,誉为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这五大名器之首,所以民间很少见,属下也不过在陛下身边日久,见过几件罢了。”
    “啥?!”难道又是咱的记忆有毛病了?还是该死的历史剧又在害人?
    “公子若是有兴趣,向陛下一询便知。大食也有制作琉璃石的,不过那些东西,”李孝德斜斜眼角,很不屑的样子:“不过是下下之品,与真正的琉璃比起来,如米粒比之日月。”
    “靠!”本公子很激动,围着榻边乱蹿,李孝德继续小心翼翼地释道:“不过琉璃制作工艺复杂,百件成品,成不过十余,故尔罕见。”
    “十余?”我很纳闷,照道理来说,玻璃的成品率可是极高的,咋个就那么难呢?
    这时候,有人匆匆来报,陛下派人来寻我,让我进宫一趟,摸摸脸上的黑眼睛,呲牙裂嘴地抽气,我这副样子去见李叔叔,似乎有些仪容不整吧?——
    “你,你怎么这副样子?”手里拿着本书的李叔叔眨巴了半天眼睛,才敢确认站在跟前顶着俩黑眼圈,带着一脸羞愧笑意的小年青是房府之二男。
    “小婿昨个夜里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很幽怨的语气和目光,李治这个小屁孩脸憋的老红,这臭小子,昨天晚上只知道站边上喊加油,也不知道来帮忙,现在还好意思笑,等有空了有你的好看。李慎的目光很好奇,似乎对我改变形象的勇气比较钦佩。
    “哦……”看样子我仇恨的目光被李叔叔发现了,很是无奈地指着我笑道:“你们这几个,唉……”看样子也明白了是啥子事了。还好,深明大义的李叔叔也曾经年轻过,对于这事比较看得开,示意我坐下,还叮嘱我多用热水敷下,淤青会散得快些。
    “恪儿这孩子,一回来就没好事。”李叔叔很是头疼的按按额头,旋及才想起了正事,把手中的书本递到了我手中:“贤婿,此物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三国?嗯,这东西……”我瞪了边上装老实的李治一眼,该死滴小屁孩,不知道又漏啥馅了。
    “贤婿果然高才,今日老夫过来瞧这两孩子,不想,一来就逮个正着,治儿正拿着这东西抄写,老夫顺便拿来一观,呵呵呵……颇觉得有些滋味。”李叔叔的目光有点邪恶地朝我看了过来。
    “那是,那是小婿胡编乱造的,嘿嘿,不是史书,不过是小说而已,借用正史的人物来说些故事玩的。”干笑了几声道。
    “哦?贤侄之才,越加出乎老夫的意外了,此书中之谋略、兵法,着实让老夫大开眼界尔,贤婿啊,不知道后面……”李叔叔的双眼里露出了渴望,看样子,李叔叔也成了一位三国迷了。
    231章 琉璃变玻璃,很难,但咱还有招
    “这小婿还在写,还没写完呢……”
    “哦……”李叔叔的目光有点遗憾,砸巴砸巴嘴,理了理胡须缓言道:“嗯,既如此,若是写出了,便交于治儿慎儿。这东西,虽非史书,然其中的妙处,却也能让人眼前一亮,细细品味。呵呵,当为佳品。”
    “小婿遵命。”李叔叔不好意思说自个要看,拿自己儿子来当挡箭牌,说明脸皮还不够厚,还需要加强锻炼。
    李叔叔又拉扯着我胡乱瞎吹几句,借口政务烦忙,溜了,剩下我跟俩位小王爷大眼瞪小眼。
    “不关我的事,再说了,我父皇可是喜欢得利害,你来之前,一直称赞里面的各种计谋于国非常有用,故事也比陈寿的《三国志》精彩还说里面有些东西,很适合皇家子弟阅览借鉴。”
    “哦,你父皇真是这样说的?”原本正凶神恶煞的本公子转怒为喜,难得啊,瞎忽悠出来的一本小说都能得到这位开国明君的夸奖。虽然咱记不太全了,可是经过了本公子不偏不倚的端正态度进行了艺术加工之后,更经过了宫女姐姐的润色,比起罗版的《三国演义》,房版《三国演义》更具有可读性和鉴赏性,艺术价值和政治价值更步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更加的客观和中立,但是,并不影响其文学娱乐性。
    “俊哥儿,您也用不着笑成这样吧,黑着两眼圈,笑起来让人怪害怕的。”李治挤李慎后头,战战兢兢地提醒我。
    “……”实在是不想跟这小家伙废话,生怕压不住自己的火头,又上演皇宫里抽王爷的一幕大戏。用下巴示意俩小家伙继续努力用功读书,本公子在他们的屁股后头转悠,想瞧瞧他们的身上有没有佩戴李孝德所说的琉璃,俩小家伙被我瞧得坐立不安。李慎在李治的怂恿下鼓起勇气开了口:“俊哥儿您在看什么?”
    “琉璃。”我的回答很简洁,李慎的动作也很简洁,直接从怀中取出了一方晶莹剔透的七彩石子递我手中。
    “这就是琉璃?”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不光晶莹剔透,形状似泪滴,五彩蕴然而流转,偏偏又不影响其透明度,卖糕的。这是啥子技术?——
    “这便是琉璃,又称五彩石,俊哥儿没见过?”李慎问道,表情很骄嫩:“这是父皇于我七岁那年赐给我的,治哥原本也有,可惜……”李慎一副惋惜的嘴脸看向李治。
    “是啊,可惜,不小心给碰坏了。”李治的表情很是沮丧,看样子这东西的珍贵之处除了极具观赏性之外,更在于它的数量极其稀少。
    “这东西是烧制出来的?”摸了摸,手感温润若玉。若不是亲眼见到这玩意,还真不敢相信汉民族对于华丽与美的追求简直是到了极致极致甚至近乎变态的地步,这东西跟那天吐蕃大相禄东赞呈到我跟前的琉璃珠子比起来。确实如李孝德所言,米粒比之日月,怕是用价值连城来喻此物亦不过为。
    “这东西,做起来很困难吧?”我有些迟疑,后世的工艺怕也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准,真是对咱们汉民族祖先的智慧太敬仰了。
    “正是,就连父皇,身边也不过十余件,此物只专于皇家之用,我也曾听父皇说过。其中的精品,更是万金也难求一得……”李慎这话,让我完全丧失了想把皇家琉璃工艺转为民用的希望。伸手交还给李慎,靠在榻上跷起了二郎腿:“呵呵,就是瞧着新鲜,新鲜而已,这么贵重的东西,常人拿来也没用,还不如换金银钱帛来得实在。”此言一出,俩刚才一脸自得的小王爷皆一脸黑线。
    “俊哥儿你……”李治装大人状摇头,一副明珠暗投,很是痛惜地表情,没功夫理这家伙,心里细细一盘算,按着李慎的说法,这事件怕是比水晶片贵上千百倍不止,用来做望远镜的材料,不能说是浪费,只能说是奢侈,或者败家才可以形容,看样子,还得去找找胡商,决定了,匆匆地布置了道与三国有密切关系的作业题目:论汉朝的兴亡及与五胡乱华的因果关系,就丢下俩愁眉苦脸的小王爷离了宫,直奔回了进奏院,告诉李孝德,无论如何,不管他们用什么手段,重金聘请也好,或是绑架勒索也成,总之一句话,必须给本公子搞个懂得炼制琉璃的胡人来。
    “公子到底是要做什么?”李孝德很不理解一位发明家兼科技工作者兼欲发家致富的穿越青年那种对于玻璃制品的狂热劲头。有了玻璃制品,不仅仅在经济上,在科学上,也能加速其进步,想想那些试管,那些烧杯,如果没有那些东西,哪里来的化学家?这就是为什么前期的中国科技高于世界一筹,后期却落后于世界的原因,玻璃制品对于化学家来说,可以用助燃剂、加速剂和翅膀才能形容它对化学的推动力。若是中国在开发出琉璃制品的当时,继续进行深加工,发掘其用途,道士们如果早日抛弃那些黑不溜秋的坛坛罐罐,改用精良的玻璃制品来进行他们的化学试验,那么,中国很有可能早几百年就进入了伟大的生物武器制剂大国,嗯,好像歪歪过头了。还是先想法子搞个懂得炼制琉璃的胡人来才是正理。
    “反正此物于国于民皆有大用,具体的,乃国家最高机密,我不便泄露,不过此事。”我挤到李孝德跟前,虎目圆睁:“给你一个月时间,如何?!”
    “一个月?”李孝德眼球狂转了好半天:“也倒不用,咱们长安城里,就有好几家胡人商铺出产琉璃制品,属下用些手段……”很淫猥的表情,我喜欢。俩人的笑声如同夜半盘旋于荒郊野地的猫头鹰,听得刚走到门边的蔡楠吓得差点想转身就逃,被我喝住:“干吗?鬼鬼祟祟的。”本公子很斯文地理了理衣衫,朝这家伙一瞪眼,勾手指让他进来。
    “属下是想问公子,送亲团里咱们准备安插学员,还请公子示下,把哪些人安插进去为好?”蔡楠干笑两声从怀里掏出来一张写满了密密麻麻名字的白纸道。
    “哦,好,去唤裘老来,咱们可得好好合计合计。”
    看着辩鸡大师的名字,我很郑重地,抄起了桌上的笔,在他的名字下重重地画上了一个勾,该让他为了大唐的伟大崛起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家再看看,商议一下,若无异议,就照此办理了,李兄,莫忘记了。”朝李孝德挤挤眼,李孝德嘴角浮起一丝阴笑:“公子放心,举手之劳……”
    蔡楠和裘丹墨都不太理解,待我刚步出了门,就听见了俩人的疑问,这些家伙,好奇心也是很强的嘛——
    继续着咱的房二版《三国演义》的编撰工作,李叔叔对于《三国演义》的喜爱程度简直用痴迷才能形容,老催稿,很不得人心地利用自己的女儿和儿子来三天两头对本公子进行骚扰。没办法,只能打点起精神,更加勤奋地构思,或者说是通过回忆之后进行加工改造。
    “俊哥儿,这借东风,这也太神了点吧?就算是袁大道长可也没这个能耐。”李治把作业交给了我改错,顺便把刚刚看到的最新一集的内容挑出了其中的疑问拿来回我。“哦?”我来了兴致,把作业本丢到了一边,对于如今这俩个学生的好学和勇于提问我感到很是欣慰,当然,教这俩位王爷的可不光是我一人,还有一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