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历代兴衰演义 >

第121部分

历代兴衰演义-第121部分

小说: 历代兴衰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织一筹安会机关。起初,人不知其故,后见宣言书,才知是要改革政体。过一日,忽有两篇呈文:一是贺振雄上肃政厅;一是李诲上检察厅。两人意思,皆是弹劾筹安会杨度六人,说他乱国祸民,从重惩办。呈文去后,只望有点消息,谁知竟无一点音信。惟京中总检察厅罗文干,奉公守法,见费、李两篇呈文,竟至司法却。将原文呈交总长章宗祥批阅。阅后,向罗笑道:“这样文字,问他什么?”罗道:“这筹安会,是鼓吹帝制。”章宗祥道:“前日朱启钤见李诲呈文,说他多事,将文撕破。这事如何能办?”文干无言,即告辞回署。当夜写好一封假书,送至办公处,竟收拾行李,遂带眷出京而去。文干去后,帝制风愈盛,筹安会鼓吹愈大,京中称杨度等六人为六君子,杨度等居然以君子自命。所以设筹安会,鼓吹帝制,本受老袁所嘱。甭则,如何敢为?且说老袁欲实行帝制,恐人反对,正想不出主意来。忽大公子克定到来,向他老子道:“筹安会已通电各省,现来的复电,均表赞成,今将复电带来,呈父一阅。”遂取稿送上。老袁接过,先看上衔,次看电文,阅过即掷一旁,说:“你以为各省军官赞成,就是喜事,如我身旁段祺瑞,他首先反对,不肯助我。”克定正恨老段,说:“现在陆海军权总归大元帅,摔去他便易成了。”老袁道:“我正欲去他,因无人继任。”克定道:“何不请王士珍出来。”老袁道:“但恐不肯出来。”克定道,“儿亲自去请,定可同来。”老袁道:“你去很好。”于是克定出来,前往王宅,即以子侄礼见过后,谈及国事,说:“奉父命敦请老伯出山,任陆军总长。”
  王坚拒。克定回京,复持父手书来邀,再三劝驾,又是跪请,士珍始允,即行订期。次日,克定回京报命,当即下令,免段祺瑞职,以王士珍代任。老袁既任士珍,军人方面可以无忧。
  惟帝制用费甚大,处处需钱,又虑财政困难。幸有梁财神一力担任。梁财神又为袁划策,以利用民意二字,号召天下,何患不成。老袁道:“未必如此容易。”于是,梁财神先运动笋政院,令作民意代表上级机关;另设公民团,令作民意代表下级机关。上下联络,数月便可成矣。梁财神又密请沈云霈,提倡民意机关。请张镇芳组织公民请愿团,京内作总机关。外省作分机关,越多越好,不怕帝制不成。越日开会,即举沈云霈为市长。其余各有专职,大家任定职位进行,拟定宣言书。正欲颁布,忽段芝贵到来。他闻袁帝制,特由湖北赶来,为他联络几人,好做帮手。于是鼓吹帝制,越吹越盛,声立帜争功。筹安会见公民团势大,遂合一起。又见段芝贵来蔗,知他是袁的干儿子,更要联络。此时公民团章程及宣言书印就,当由段芝贵阅过,说道:“正副会长选定了么?”梁财神即将正副会长及各员姓名说明,芝贵道:“我返鄂,你们进行罢。”士诒道:“芝贵兄,你是长官巨擘,何妨联络各省长官,联衔请愿。”
  芝贵道:“我已电过,尚未得复,你们先办君宪,吾等后再上书推戴,再派人到报馆打通。格外易办。”士诒道:“京中报馆已经说过,惟上海报馆要费手续。俗云:天下无难事,只要有银子,没有办不成的。”大家欢笑而散。段芝贵回鄂去了,参政院由沈云霈运动成熟,请愿书联翩呈进,老袁很是欣慰。
  且说黎元洪自被诱入京,老袁恐他反对帝制,将他软禁,任他为参政院长。此时叫梁士诒往说,叫他上书进呈,好作民意请愿话柄。老黎不肯应允,上书辞职。老奉不准。且说段芝贵回鄂时,已得各省长官联衔,遂电请改易国体,速变君主。
  老袁接电,即请士诒商议。先令参政院呈请愿书,请愿书上过,即派杨士琦到院,发表政见,大家也晓得他来,为孝袁代表宣言,及上台演说,也拍掌欢迎,迨后取出一纸,当场读过。黎元洪虽欲反对,奈当场人众,总是一气的,没有元洪说话处,只得仍还原座,不一时各散。越十数日,各处纷纷代表请愿,甚至妇人孺子及沿途乞丐,均举代表请愿。参政院收集请愿书又数十件。遂开会集众议事。黎元洪不到。由副长汪大燮主席,开议后,有说应集国民会议,有说应求民意妥善办法,意论不一,由副长汪大燮决定,将两说录出,咨送政府,请总统自择,大众倒也赞成。汪大燮即备咨文,赉送政府。越日,得总统咨复,当提交国民会议,征求正确民意。这复文到院,有一参政员顾鳌,出来反对,遂访沈云霈,同去见梁士诒,申述意见。
  士诒道:“我岂不知国民会议不能解决政体吗?但总统命令,当然属诸国民会议,不然,设此何用?”沈云霈道:“国民会议,议员还要复选,恐来不及。”即告别回寓,属文牍员撰成最后请愿文,邀求政院另订办法,说国民会议未便解决国体,赉交奉政院,院中又要开会议决。不意请愿书陆续进呈,多主另订办法。副院长汪大燮知老袁心急,遂召集诸人开会。议员次第到会,由副院长报告,说收请愿书中,皆表赞成,另订证求民意办法。士诒道:“最好开国民大会,选出国民代表,决定国体,这会就叫国民代奉大会。会中章程,就叫《国民大会组织法》,由主席推定起草员八人,议定即行散会。”过一日,梁等到院,即将《国民大会组织法》稿子,共十六条,交主席读过,算经全院通过。又加一咨文,呈交政事堂,老袁接到咨文,料得皇帝已到手一半,遂将民国四年双十节,停止国庆纪念。一面令梁士诒、江朝宗去清室逼宣统撤去帝号。朝宗到底是武夫,一到清室,就逼他撤消帝号。幸士洽转圜。世续道:“俟禀明太妃,再行报命。”二人回总统府复命。过一日,闻清庆王殁了。老袁道:“庆王如何死了?”士诒道:“想必因前日废帝事闷死的。”老袁道:“我为帝,自然要令但撤消呢。”
  士诒道:“候主子登了大宝,再令他撤消,名正言顺,难道他反抗吗?”老袁又密语士诒道:“此事仗你疏通。”士诒又与顾鳌密议办法,禀告老袁,依次发电,通告各省长官。这筹安会今已联合请愿团,上下一心,此中最有势力的,要算梁财神,凡老袁一言一动,皆是他代表,这且不讲。
  且说袁总统盛倡帝制,凡老成炼达之人,皆料帝制难成,遂均辞职。惟徐世昌一时不能脱身,仍留京师。忽传段祺瑞夜间被刺,幸未遭毒手。从此杜门谢客,除至交概不接见。奈老袁阴险猜忌,还怕他有变动,密派侦探察他行为,见无动静,他才放心。惟山东将军靳云鹏见段去位,遂联冯国璋为自卫计。
  哪知又传入老袁耳中,遂将忌段之心,移人靳、冯身上,即饬长子克定,练模范军,抵制段氏,调第四师、第十师驻上海,第五师内一旅驻苏州,安武军第一路驻南京。此项布置,皆是防冯变动。
  还有云南都督蔡锷,亦为袁深忌,遂免他本职。召他入京,表面甚为加礼,暗中却是拘束。蔡亦恐为袁忌,每晤对时,必作呆言。谁知老袁格外机警,尝对左右道:“松坡太用心了。”
  左右道:“哪个不想贵显,倘主子给他美差,还有不听命的吗?”
  袁闻言大喜,遂屡加显秩。老袁一心想笼络他,偏他不动声色,老袁终不明其妙。一日召他入府,晤谈后,袁又言及帝制。—蔡离座道:“锷起初是赞成共和,及见二次革命后,才知中国不能无主,锷本欲倡言君主政体,因想着宋案,不敢发声,今主子首言及此,我是很赞成的。”袁心想道:“蔡是民党首领,朱必能心口如一。”乃又问蔡道:“你既赞成君体,前时赣宁起事,为何居间调解?”蔡答道:“前时僻处南方,在民党范围内,又隔政府太远,不得不如此做。望乞主子宽容一二。”老袁又与他谈些时,然后送客。蔡回至寓,心中想道:“老袁虽被我一时瞒过,但吾身居虎口,终难久安,可恨当日来京,未曾踌躇,又将家眷带来,实属卤莽,若要脱逃,又恐家眷受害。”
  左思右想,心神不定,忽自语道:“我负七尺之躯,岂不能避害吗?”遂安稳睡觉。次日天明,起身后,即去一班帝制派人物中,随波逐流,折节下交。日久渐近亲热,起初落落难合,至此皆说蔡君好人,实是错怪,从此释嫌,遂组织一个消闲会,原来是公事毕,即集合起来,吃酒谈心,这个说帝制好,那个说共和不如帝制。松坡道:“共和非不好,不过我国人不够共和程度,才吃共和亏的。”忽一人大声道:“松坡兄,你也知道共和利害了。”蔡回视其人,乃杨度也,是筹安会首领。彼此争辩,经在座人替他解嘲,一笑而罢。奈杨度终不服蔡,遂检出请愿书一纸,向蔡锷道:“你赞成帝制,应向上头请愿,何不签名?”蔡锷道:“我已在总统面前请过愿了,你叫我署名,有何不可。”遂走至案前,提笔写“蔡锷”二字,又签了押,还交场度,家见他真爽,皆赞赏一番。
  且说蔡松坡,每日与杨度日事征逐,花天酒地,早有人报知老袁。老袁见克定在旁,说:“此人果乐此不疲,我可高忱无忧了。”每日派人侦探他行径,回去抿告。松坡也自觉着,从此格外胡闹,遂设调虎离山之计,将夫人先送回,自己再设法脱身。当晚回寓,候侍婢睡熟,又四处巡看,见无人踪,遂回房将夫人唤醒,先说明情由,后授以密计,如此如此。夫人道:“若非夫君先说明,我真以为薄幸了。”次早起身,先至总统府,投刺求见。侍官答言未起、蔡故作懊悔状:向侍官道:“我有要事面陈,总统起时,烦禀报,请立电话,召我即到。”
  侍官应诺,蔡乃去。及至老袁起身,侍官照禀,老袁令传电话相召,忽回报道:“蔡将军与夫人殴打,闹得不象样子,家中所有什物,全被夫人掼坏,此时不好进言。”老袁闻言,心正怀疑,可巧朱启钤、王揖唐来进谒。老袁向二人说过,即令去排解,二人奉命,径往蔡宅。见锷正在奋拳欲殴,蔡夫人披发卧地,又见满地皆是什物。夫人带哭带说:“我劝你不要贪色,也是好话,你听了佳人的话,要将我打死,让她来享福,我再在此地,莫要被你打死了。”王、朱二人亲见如此,才劝道:“这样也不能在一处过了,你派人送她回去顶好了。”松坡道:“要去就去。”内里夫人道:“我就走,我是撑眼钉,你见我就气,我在此做甚,让你同心爱妓女要好罢。”朱、王道:“夫人回去,你给他些养费。”蔡道:“谨如命。”于是从怀中掏出钞票,说这是川费,交与仆人。说道:“你送她回去罢。”王、朱道:“总统召你说话。”蔡道:“我倒忘记了,说小弟家事,二公莫笑,可惜便宜这泼妇呢。”蔡又回去催,王、朱道:“你我走罢,让他慢慢收拾罢,女眷出门,不似男子说走就走。”蔡与王、朱来至总统府,先由王、朱入报,并谈蔡宅亲见情形。
  老袁道:“我道他是干才,不能治家,何能治国?”遂传见蔡锷。锷谒后,袁问道:“你早晨来,有何要事?”锷答以各省界画,亟待派人调查,特请大总统简派等情,袁道:“就是为经界事件,你去拟定数员,由我盖印,便好派去。”袁总统向王、朱等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