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恐怖科幻电子书 > 死亡循环·门岭怪谈 >

第51部分

死亡循环·门岭怪谈-第51部分

小说: 死亡循环·门岭怪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藤淮安霎时间万念俱灰,砍下他和老塑匠两颗脑袋,在张献忠看来还不如蹍死两只臭虫,哪有分辩讨饶的余地,却是命不该绝,此时义军前锋正与官兵恶战,结果中了官兵埋伏,折损了不少人马,从阵前败逃下来的几员将领,跪着爬进帐来请张献忠恕罪。
  张献忠闻报勃然大怒,他好杀成性,拽出刀来要砍那几个将领,可巧张献忠的爱妾从后帐出来劝阻,这一刀挥过,竟把爱妾的人头砍了下来。
  此妾貌美如仙,除了通晓音律能歌善舞,也懂些兵法,可以跨马抡刀挽弓射箭,张献忠对她格外宠爱,常令其在帐中随侍,还准许跟着谈论军情。
  张献忠恼恨前锋不能取胜,反损兵挫锐,没想到自己一怒之下,却把这爱妾误杀了,阴沉的脸上立时布满了杀机,揪住跪在帐中的将领抡刀便砍。
  藤淮安就跪在其中,张献忠一刀一个砍过来,眼瞅着他也要人头落地了,忽听那老塑匠开口说道:“大王是做大事的豪杰,岂不知异人当有异术,老朽不才,有禁方可以让死人活转。”
  张献忠半信半疑,停下刀来不再杀人,让老塑匠设法救活他的爱妾,救得活还则罢了,救不活当寸磔而死,当年闯王高迎祥中伏被官军擒获,押解到北京城中,便死在磔刑之下,千刀万剐死得惨不可言,倘若老塑匠言语不实,他就把这师徒两人剁成肉馅,扔出去喂了野狗。
  老塑匠恳求张献忠留下藤淮安做帮手,将尸身和人头置于空帐之中,以便施术救人,张献忠也都一一应允。
  藤淮安万没想到老塑匠还有这等手段,起死回生之事谈何容易?毕竟这个女子身首两分,哪里还救得回来?
  此刻性命悬于一线,藤淮安也不便多问,只好帮着老塑匠,把那女子的尸身与头颅接合,就见老塑匠从葫芦里倒出些白膏泥,抹到女尸脖颈上,到夜里但听这女子喉咙中发出声响,渐渐有了呼吸,转天早上,已能下地行走,又过了两天,擦去她脖子上的白色膏泥,仅留下一条极细的红痕,看得藤淮安目瞪口呆。
  一时间满营哄传,都称老塑匠是神仙,纵然是扁鹊华佗再世,也未必有此本事,张献忠同样喜出望外,对这师徒两个刮目相看,不但免了死罪,还扬言等他将来得了天下,就封老塑匠为国师。
  张献忠有个亲信将领,出生入死跟随他许多年,当天攻城时被明军炮火打中,腹破肠流,抬回营中等死。张献忠让兵卒把这贼将抬到老塑匠帐内,命其再次施术救人。
  藤淮安看那贼将伤得极重,肚肠子拖在外边,颜色都发青了,口鼻中出来的气多,进去的气少,随时都可能死掉,然而老塑匠却呆坐着无动于衷。
  藤淮安不解地问道:“师傅,你是要先等这位将军死了,才能施展手段救他性命?”
  老塑匠面带愁容,叹了口气,从怀中取出一卷古册,说道:“徒儿,你我缘分已尽,临别之时,我也不再隐瞒,我本出在隋唐乱世,道号黑胡同,隐于门岭求真多年,又在深山仙村中盗得一卷奇书,从此隐姓埋名藏身在世间习练,指望炼出白膏水以成大道,平时只因道骨不足,埋没多年未曾脱体,身怀异术也从来不能施展,如今被逼无奈,使出起死回生的禁方,触了鬼神之忌,唯有遁隐荒山再不出世,我看那张献忠贪杀成性,也是天道所忌,此时虽然势大,却迟早有不测之忧,而且此人没有容人之量,稍后定会动手杀害你我二人,那时我自有理会,你不管看见什么听到什么,都不要惊慌。为师别无他物,只有这卷古书,尽载神异之术,你留在身边好生收着,今后若能学得一些皮毛,也必然有用得着的地方,只是千万记住,古卷最后一页图中描绘的深山凶险异常,不要试图去找那个地方,以免引来杀身之祸。”
  藤淮安听师傅言下之意,竟是后会无期,他与老塑匠相处已久,又蒙受大恩尚未报答,不由得垂下泪来,恭恭敬敬接过那卷古册放在怀中,然后拜倒于地,给师傅磕了几个头。
  却说张献忠等了半天没有消息,派人过去察看,发现那贼将横尸就地,血都流尽了,老塑匠师徒则在旁边说话,根本没有动手救人。
  张献忠得知此事,不禁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命手下传来老塑匠师徒,并在帐外埋伏下刀斧手,等那二人踏进帐来,听得号令一拥而上,把这师徒两个大卸八块。
  不多时,有手下把师徒两个带到帐内,张献忠假意请二人落座,问老塑匠道:“仙师因何不救我那兄弟?”
  老塑匠坐在椅子上说:“八大王有所不知,凡是杀害无辜性命之辈,皆为天道难容,这等人救不活了。”
  藤淮安坐在一旁,听师傅敢直言顶撞张献忠,暗想那张献忠是何等人,平白无故也会瞪起眼来宰杀活人,如今这条小命是快保不住了,他自知大事不好,手心里捏出了两把冷汗。
  张献忠闻言,仰天大笑了几声,说道:“仙师何出此言?天底下多有那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比之猪狗也是不如,吾杀此辈实为替天行道,只恨杀得还不够多嘞……”又冷笑道:“莫非仙师是舍不得那葫芦里的秘药?”说到这,脸往下一沉,突然拍案而起:“众儿郎何在,还不与我把这两个妖人砍了!”
  事先在帐外埋伏的贼兵,包子馅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听得张献忠发出号令,便齐声呐喊,刀枪并举冲进帐来,要当场将这两人乱刃分尸,这时帐内怪风忽起,灯烛暗淡无光,藤淮安发觉自己身旁的座位上原本坐着老塑匠,此刻却有一物高踞,如黑山一座,碧目似电,盯视众人。
  此物两耳上耸,遍体蒙茸,竟是一只体形无比巨大的黑狐,看样子一口就能吃下一个活人,众兵将骇得个个面如土色体似筛糠,半截身子犹如掉进冰窟窿里,把不住的寒战,只剩下一个抖字,谁也不能上前半步,等到这阵怪风过后,大帐内早已不见了老塑匠师徒二人,张献忠派兵把各处都搜遍了,也是踪迹全无。
  ◎ 下 老猫
  藤淮安在帐中吓得魂不附体,当时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渺渺茫茫间醒转过来,发现自己置身在一片荒山之中,摸了摸怀中那卷古册还在,心中一阵怅然一阵惊恐,一步步走到山外,遇到路人一打听,才知离了张献忠大营已远,于是寻觅道路,返回故里。
  事后藤淮安听到外面传言,有说老塑匠是位仙家,也有说他是个妖怪,甚至有好事的人编了老神仙传,说张献忠率领的义军里有个老头,砍掉脑袋的死人也能以术接活,就这么传来传去,几乎没有人知道原本的真相。
  唯独藤淮安心里清楚,起义军中的“老塑匠”,原是隋唐时的一只黑狐,曾在门岭某个古村里,盗得一卷奇书,逃出来之后躲在世间,常年于寺庙里以塑造泥胎神像为生,想把白膏水炼药服食得个正果,一旦露出原形,它就前功尽废再也变不成人了,直到被起义军胁迫,才不得不显出真身逃遁。
  藤淮安同老塑匠师徒一场,蒙其救命赐书,得以保全性命回到家乡,心里是感慨万千,却不便对任何人提及这番遭遇,途中也不敢去看那卷古册,一路避开贼兵,有惊无险地回到家中。
  藤淮安一年前在战乱中下落不明,家里人和街坊四邻都以为他早就死了,此时见他安然无恙地回来,皆是又惊又喜,邻里纷纷向其父藤员外道贺。
  藤员外摆酒给藤淮安压惊,夜里宾客散去,就剩父子两个,提及这一年多的遭遇,藤淮安家训甚严,不敢对其父隐瞒,当下从贼兵如何屠城,他如何被老塑匠搭救,直到逃离义军大营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藤员外听罢经过,惊出一身冷汗,要来那卷古册翻看,见尽是方外异术,他以为藤淮安年轻不识厉害,不管是不是出于无奈,毕竟在流寇军中一年有余,被官府知道了,全家都得被抓去砍头,连祖坟都得给刨了,还有这卷古册,是那黑狐盗来的东西,留着迟早是个祸害,当即命家人点了盆火,扔进去加以焚毁,又让藤淮安到外省亲戚家躲几年,到了那边闭起门来安心读书,不可外出半步,免得引来杀身之厄。
  藤淮安见父亲烧了那卷古册,忙到火盆里抢出来,却烧得仅剩下最后两页了,无奈之余,只得仔细装裱了,藏在身边做个念想。
  藤员外见古书烧得仅剩最后两页了,又没什么文字,只有两幅图画,留下来没什么用,也就没再为难藤淮安,但事不宜迟,迟则生变,转天便命家人,把藤淮安送到外省亲戚家去住。
  那家亲戚同为江南大族,前不久在城外购得一座大宅,此宅年久失修,但规模可观,前后好几进房屋,门口一对大石狮子,显得气派非凡,只是前边是条僻静无人的冷巷,宅后是很大一片荒废的菜园,很多年没人居住,传闻古宅里不太干净,藤淮安的远亲不信那些妖邪之事,使钱购下这座老宅,打算重新翻修一遍,然后举家搬进去,偏赶上流寇作乱,只好远走避祸,家中细软金银也都带走了,剩下那些粗笨家具,就暂时存放在这座大宅里,把各层门户都上了锁,当地战乱平息之后,还没来得及搬进去。
  藤员外看上这座大宅荒凉僻静,就让藤淮安借个地方读书,宅子里有现成的米灶柴厨、还有腌菜火腿,不出门也不用发愁吃喝,藤淮安在起义军中一年有余,煮饭洗衣之类的粗活不在话下,胆子更是大了不少,他想图个清静,把派去伺候的家人打发回去,独自住下来,一门心思读书阅史,再不与外人往来。
  这座老宅古屋,前后分为三进,每一进宅院两侧都开有边门,通着两旁的别院,也就是跨院,书斋假山池塘之类,全设在旁边的跨院里,不一而同。
  藤淮安一个人住不了多大地方,只开了后进一处偏门,那门连着书斋,书斋前则是一片荒草丛生的花圃,蓬蒿满眼,荆棘遍布,他大致收拾一番住下,这宅子虽然破败,但比他在乱军之中那段时日,条件可好得太多了,何况清静是福,难得如此,所以闭门苦读,正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住了段日子,一切如常,唯独书斋里有怪事发生,这书斋里有盏油灯,夜里读书的时候,需要点上油灯照明,可藤淮安发觉这灯盏里的油用得极快,平时天一擦黑,他再看一段书也就回房歇息了,离开书斋前总是把油灯熄灭,当晚剩下半盏油,转天起来就见底了。
  那时的灯油很贵,穷人根本用不起,所以才有“凿壁偷光”之事,藤淮安虽不在乎这几个油钱,可添加一次灯油至少能用上几天,如今却每天都要添加,也不免觉得麻烦,他以为是书斋里有老鼠,鼠类趁着夜深人静偷灯盗油,便养了一只老猫用来捕鼠。
  谁知这老猫又馋又懒,白天睡觉晒太阳,天黑掌灯时分准保没影,怎么招呼都不见出来,也不知溜到哪去与野猫私会了,书斋里的灯油还是照样丢失,把藤淮安气得无可奈何,做了一篇《讨猫檄》,数说此猫不干正事,他胸中锦绣,才思有余,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好几千言,笔走龙蛇一挥而就,可老猫也不识字,更听不懂这书呆子在那聒噪什么,该怎么偷懒还怎么偷懒。
  藤淮安实在没办法,也懒得去管此猫了,任其在屋中大摇大摆地进进出出,他自己仍旧用功读书,谁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