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桂系演义 >

第58部分

桂系演义-第58部分

小说: 桂系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彩凤也知陆裕光谨慎细心,此次护卫老帅到桂,责任重大,加强城防,本是理之所致,也不再多说。经过三日准备,桂林四门,城上城下,都筑了工事,老人山、牯牛山、象鼻山等也都有兵守卫。陆裕光又派出大批便衣侦探,深入到桂林四周乡下,日夜探听消息,回报之人都说,邓瑞征已到平乐、八步去了,桂林外围连一个沈兵的影子都没有。经过这一番准备之后,陆荣廷认为桂林防务已万无一失,遂在三日后晚上按时耍龙灯了。
  却说这桂林的龙灯,不但在广西有名,便是湖南、广东也遐尔闻名。太平时节,每逢正月十五夜的前数天,广西各地,桂林附近县前来观灯的人便络绎不绝,更有远至湖南、粤西北一带的人,不惜乘船跋涉赴桂观灯。近年时值两广战乱,湖南也不安宁,外省之人当然不敢冒险前来观灯。但此番有陆老帅来桂林坐镇,表示与民同乐,因此消息传开,四方来桂林观灯之人,倒比那太平年月更为增多,那些邻近桂林的县份和离城稍远的四方百姓,更是争先恐后,早几天已到桂林觅店住下,准备一饱眼福。一时间,桂林旅店客满为患,有人竟在街前空地上搭起临时棚子过夜。
  这夭入夜,桂林街道,张灯结彩,户户人家门前,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那些灯笼用木条、竹蔑或金属制作框架,糊以纱绢,有红庆灯、彩纱灯等等。红庆灯呈大红色,配有金色流苏,美观大方。显示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升平景象。彩纱灯是在不同颜色的灯笼上,以彩笔勾画出花鸟、山水、虫鱼,再配上金色的云朵和美丽多彩的流苏。更多的人家,则是把灯笼做成一条色彩斑斓的鲤鱼,一只戏水的大虾,有的做成一朵艳丽荷花,有的做成一个胖娃娃,有的做成一只红冠大公鸡……各色各样,应有尽有,真是五彩缤汾,灯火通明,蔚为大观,热闻非凡。赛灯会则设于皇城之内。这桂林皇城,颇有来历,乃是明代靖江王的内城,后来成为南明永历帝的都城,因此桂林百姓,常以“王城”或“皇城”呼之。两年前,孙中山大总统曾设北伐大本营于此,运筹帷握,挥兵北伐,可惜陈炯明在广州阴谋叛乱,迫使孙中山中止北伐,搬兵回粤。今夜龙灯盛会,皇城内外,更是不同寻常。那四个庄严的城门上,都一字儿挂着四只特大的描金大红宫灯,显得雍容典雅,四周城墙上,又都挂着一排四角和六角形的宫灯,这些宫灯品种繁多,有花篮、龙凤、菱角、鸡心、扇面等,图案多为“吉祥如意”、“福寿延年”。皇城内的灯笼,直如众星捧月,赛灯会的大台上,另挂十二只巨型宫灯,里边都燃着棒槌般粗的灿灿红烛。参加赛灯会的各种龙灯,都按先后秩序,前来赛台前燃蜡,然后,炮仗齐鸣,鼓乐之声喧天动地,所有老龙、鼓莲、牌灯、故事、滚龙、舞狮、高跷、龙亭、香亭等等,便鱼贯舞出皇城的正阳门外,那充当先导的头行牌报鼓声,顿时响彻大街小巷。观灯之人,闻听报鼓声声,扶老携幼,夹道聚观,长街十里,金吾不禁,万人空巷,盛况空前。便是那银须冉冉的老者,也不得不叹道:
  “一生中也没看过几回这般热闹的龙灯哩!”
  老帅陆荣廷本是个龙灯迷,虽年逾花甲,但精神矍砾,体魄健壮。他今夜一身青衣短打,足登靴子,腰扎武功带,耍着一条老龙的龙头,威风凛凛地出现在正阳门下。那龙头皆是上等纱绢扎制,两只龙角冲天而立,两只龙眼,放着异彩,龙口大张,口内两排巨牙,喉咙处燃着能上下旋转的八根明晃晃的大红蜡烛,颊下黄须飘飘。陆荣廷一出现在正阳门下,那头行牌报鼓擂得更加起劲,打鼓之人还一个劲地高呼:
  “老帅耍大龙出来啦!老帅耍大龙出来啦!”
  多少人观看过桂林的龙灯,但却没有多少人能够亲眼看到作为两广最高统治者的陆荣廷亲自参加耍龙灯。一时间,人山人海,万头攒动,欢呼声、锣鼓声、炮仗声汇成的声浪震动九霄。桂林耍龙灯的习俗,好事者们最喜欢用成串成串的炮仗袭击舞龙者,尤其是耍大龙头的人,更是首当其冲。不管你是谁,尊者也罢,卑者也罢,只要你拿着龙灯耍了起来,那密密麻麻响得不分点的炮仗便向你袭来,浓烈的火药硝烟便将你裹了起来,耍龙者的技巧、体力、胆略一齐经受着最严峻的考验。那陆荣廷虽已年逾花甲,但精力过人,气概不凡,他又是在血火之中闯过来的人,枪林弹雨尚且不使他眨眼,这龙灯中的硝烟火药怎在话下。今晚他亲自出场耍龙,虽是兴之所致,但更重要的乃是出于收揽人心,让这繁华都市的百姓们亲眼看看,他陆荣廷如何爱民,能与民同乐,而又雄心过人,体魄超人。这是一种恩威并重的表演,它将使人感到,要收拾广西残局,重建两广政权,更是非陆莫属!硝烟遍地,锣声、鼓声、炮仗声、喝彩声震天撼地。陆荣廷感到热血沸腾,他象每次率队冲锋拼搏一样,精神抖擞地发出“嗨”地一声吆喝,两条腿拉成弓箭步,跟着一前一后,一左一右,一招一式地把那威武庞大的龙头舞得活灵神现。耍这条老龙的,全是陆荣廷的一班精壮卫士,他们见老帅一声吆喝,也跟着“嗨”地一声,随着陆荣廷的招式起舞。长街之中,顿时变成怒海狂涛,凶龙捣海,黑云卷地,巨龙升天,电闪雷鸣,龙播云雨,海浪轻摇,蛟龙戏水……
  正当城内的灯景热闹到极点的时候,城外骤然响起密集的枪炮声,邓瑞征指挥部队扑向桂林的四座城门。原来,为了迷惑陆荣廷,陆裕光和韩彩凤等人,邓瑞征让出桂林城后,便假装撤回平乐、八步,一路之上,大摇大摆,或造饭,或宿营,皆向百姓说要回平乐、八步去。走了两天之后,邓瑞征接到探报,说陆荣廷已定于明日晚大耍龙灯,他即把部队拉进山野小道,日夜兼程秘密返回桂林。天黑不久,所部便进至桂林南郊将军桥,邓瑞征将玫城指挥部设于将军桥的赤土堡。沈军突然出现在桂林四门外,陆裕光闻报先是一惊,转而便镇静下来,因为已有准备。他即着人通报陆荣廷和韩彩凤,请韩彩凤在城内维持秩序,他则登城指挥反击。沈军来势凶猛,加上道路熟悉,邓瑞征又亲临城下督战,攻势相当凌厉。攻东门的沈军,偷渡漓水,攻占象鼻山,直扑城下,竟架起云梯爬城。陆裕光亲临东门,带着卫队,和守城军士用密集火力,射击爬城的沈军,那些刚爬到半城的沈军,皆被纷纷击倒,竟无人能登城。
  再说城内此时正是龙灯热闹非凡之时,无论是老帅陆荣廷还是一般市民百姓,谁也不会想到沈军突然袭击,兵临城下,加上无休无止疯狂炸响的炮仗声和令人兴奋如狂的锣鼓声,人们对于城外正在进行的激烈交火,竟充耳不闻。及待陆荣廷得报,邓瑞征的部队已将桂林四门包围,正在发起猛烈的攻城时,陆荣廷倒镇静如常,只是对陆裕光派来的人说道:
  “告诉裕光,我在这里耍龙,叫他在城上和邓瑞征也好好耍一耍吧!”
  那些观灯的百姓,大约也有些感到异样,正在惊慌骚动之际,却看见陆荣廷从容镇定地仍在耍龙,便以为太平无事,仍兴致盎然地继续观赏龙灯。突然间,城内枪声大作,有人高呼大叫:
  “不好了,沈军打进桂林城啦!”
  原来,在城内鸣枪呼叫的乃是邓瑞征事前留下的便衣队,邓瑞征令其潜伏城内,待到龙灯之夜,听到城外枪响,便在城内骚扰,制造混乱,里应外合,复夺桂林。他们这一开枪呼叫不打紧,对于观灯的百姓,真如头上炸响晴天霹雳。霎时之间,大街小巷,乱成一片,人流奔涌,不分东西南北,互相撞冲,互相践踏,惨叫声、呼救声、咒骂声替代了刚刚正在响着的锣鼓炮仗声。在呼号哭喊声中,又夹杂着跑步声、枪炮声、马蹄声、喝叱声。混乱之中,装饰华美的各色龙灯被抛弃践踏了,城中一片漆黑,母亲在撕心裂肺地呼唤失散的儿女,被踏伤的人倒在街头呻吟,那些四乡进城观灯之人则徬徨岐路无所归宿,在大街小巷中乱窜,匪徒们则乘机劫掠财物,杀人纵火……
  城上城下,陆、沈两军正在残酷搏斗,拼命厮杀。顷刻间,便把一座繁华秀丽的桂林城,葬送火海地狱之中!多少年后,当人们谈起民国十三年桂林的龙灯之夜时,余悸犹存。
  第二十一回 联沈倒陆 李黄白起兵攻南宁 关帝降坛 陆老帅弃城走全州
  却说邓瑞征把老帅陆荣廷紧紧围困在桂林城内,每日挥兵攻城,城内多得陆裕光、韩彩凤把守,邓瑞征攻打多日,也没法将城攻破。白崇禧得到陆、沈在桂林交兵的消息,忙对黄绍竑道:
  “机会来了,总指挥,我们明日出发桂平去拜访李德邻吧。”
  黄绍竑沉吟良久,才说道:
  “还是你替我走一趟吧!”白崇禧知道黄绍竑不愿去见李宗仁,定是心中还有疙瘩,便说道:
  “总指挥,这次非得你我亲自走一趟不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呀,这是我们发展的契机,你若不去,李德邻必不悦,那就误了大事!”
  黄绍竑琢磨,丑媳妇总得要见家婆,如要发展,不得不和李宗仁搞好关系。目下沈鸿英在桂林和陆荣廷打得难分难解,要夺取广西军政大权,正是下手的极好机会。但无论是李宗仁也好,他黄绍竑也好,力量都有限,个人是绝对啃不动这块骨头的,为了自身的利益,只有合伙行动。不管李宗仁对他有什么看法,他和白崇禧亲自到桂平去,李宗仁都将表示欢迎。想到这里,黄绍竑那双冷峻的眼睛一亮,果断地说道:“明日去走一趟!”说罢便命令副官,作好出发桂平的准备。
  却说李宗仁得到黄绍竑、白崇禧将赴桂平与他商量两军联合作战的电报,当天便与参谋长黄旭初商量。黄旭初只是微微笑道:
  “明日我和德公到码头迎接季宽和健生。”
  黄绍竑是个急性人,本来决定第二天赴桂平的,临时改为当夜出发,他和白崇禧带着卫队,乘坐在藤县缴获陆云高的那艘“大鹏”战舰,由梧州直开桂平。那“大鹏”战舰航速快,又值春夏之交,西江涨水,因此他们只用一夜时间便驶抵渴江上的重镇桂平。桂平乃是浔州府治,水陆交通极为方便。李宗仁在黄绍竑歼灭陈天泰后,黄率军沿江而上进攻陆云高时,出兵袭取了桂平和贵县。贵县本来在李宗仁手上,因陆云高要“借”,李宗仁为避免消耗实力,便把贵县“借”给陆云高。陆云高在黄绍竑的进攻下,首尾难顾,李宗仁便出兵将贵县收了回来,为便于发展,他遂将司令部由玉林迁至桂平。这天早晨九点多钟,卫士来报:“一艘战舰由下游开上来,离城还有一里多路。”
  参谋长黄旭初道:“季宽和健生来了。”
  “走,我们去迎接他们!”李宗仁道。
  李宗仁和黄旭初乘马到达江边码头时,大鹏战舰也正好鸣笛靠岸。李宗仁今天穿一套新的灰布军装,头戴大沿帽,肩上左右各缀着一颗表示少将阶级的梅花肩章,腰上扎着宽宽的武装带,腿上套着铿亮的军靴,显得十分威武庄重。战舰上放下了栈桥,黄绍竑和白崇禧在一大群卫士的簇拥下,威风凛凛地步上码头石级。使李宗仁感到惊奇的是,黄、白二人,均不着军装,黄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