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恐怖科幻电子书 > 修必罗传奇系列之墓攻 >

第12部分

修必罗传奇系列之墓攻-第12部分

小说: 修必罗传奇系列之墓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曹剑中和曹建华之间究竟暗藏着怎样微妙的玄机,此刻已不是我能够静下心来仔细考虑的了。当我与张三相隔五分钟之后离开这间茶馆时,我就发现有两个不明身份的人向我靠近,但我并没有做出任何异常的举措。因为,我看见了两只手枪在他们的衣襟下露出黝黑的枪口。
  这是在什么地方?耳朵里滑过“叮咚”的流水声。空气很潮湿。大概有三至四个人在沉稳的呼吸。
  我被蒙上眼睛,被刚才那两个带枪的人挟持到一处未名的所在,我想,这处所在离那所茶馆不会太远。因为,我们只坐了五分钟左右的汽车,然后进了一道门或者是一条走廊。经过五十七级台阶,就到了。
  一个非常苍老的声音嗡嗡传来:“你就是修必罗,修先生?”我冷笑着说道:“你这算验名正身还是明知故问?”
  “不要这么充满敌意,修先生,我带你到这里来只是想问清楚几件事情,搞明白了就放你走。”那个声音继续道。
  “什么事非要使用这样的手段?”
  “修先生的一身好本事再加上四海五湖的朋友非常之多,要不用上一点见不得人的伎俩,你会自己来吗?”
  “你们究竟是什么人?”
  “别问那么多,知道的太多会死人的,修先生还这么年轻,我不想使年轻人过早的离开这个世界,这不是太无趣了吗?”
  “你们到底想要知道什么?”
  “好,我问你,那张地图你藏在哪儿了?”
  我的心中一动,愈发感觉到那张藏在王国庆留下的玩偶腹中的地图事关重大,幸好自己在临来杭州之前将它放在了一个秘密的地方,要不然……我不能过多的再想什么,便开口问道:“你们到我的住所去过了?”
  “修先生的房间很有苏格兰风格,想必是修先生在英国利物浦大学上学时暗结的异域情结吧,可惜,我们在找地图的时候煞了一些风景。”
  “我不会放在自己的住所的。”
  “聪明的人都不会,修先生还是痛快一点的交出来,然后我们会给你一笔钱,够你后半生在夏威夷渡过了。美好的太平洋群岛!”
  “我不会带在身上。”
  “我知道,也不会在那间宾馆的房中,我想,你来杭州之前一定将它留在北方的那座城市里,你说出藏匿地点,我们在核实之后,就会很快送你上飞机。”
  “这么急是因为什么?”
  “又多问了。好吧,我可以向你透露点什么,你所调查的这件事情如果掀开真相,不是你一人能够兜起来的,就算加上那些警察也不行,中国大陆的警察太平庸,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就在这时,我听到流水声之外隐约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有人开始交头结耳。片刻,那个苍老的声音又道:“说曹操曹操就到,警察来了,先委屈你一下,我们换个地方再聊。”
  我被人扯着双手,一脚深一脚浅的走,在齐了脚踝的水里忽上忽下。听到铁门开启的声音,左边吹来一股劲风,带有泥土混杂污水腥味的气息。
  这里应该是一处下水道,而有风的这一边,很可能是一个出口!我的大脑在高速的运转,这是个机会!要搏一搏!
  他们不知是大意还是恃仗人多势众,我的手并没有被绑住或铐住,而扯我双手的那个人也只是抓在了我的手掌的中部,这样,我的腕上就会有力量挣扎出这一桎梏,说时迟那时快,我突然猛力发难,手脚并用,使我前面的领路人猝不急防,跌了出去!同时,我的身体已跃向了那处风口!
  “扑咚”一声,我摔进了水里,蒙眼的黑布已在这一摔之间被我除下,眼前先是一片黑暗,大概两、三秒钟,我就恢复了视觉,看到两条人影已快速向我靠近。
  我的脊背在水中接触到这个出口的底部,是经年累月被污水冲刷后非常光滑的石面,我脚下一用力,整个身体已向前滑行了两、三公尺,当第一个人刚刚踏到我刚才停留的位置时,我的脚扬起了一片水花,使他的行动受阻了大约两秒钟,就这短短的两秒钟,我人已跃起,右拳重重的击在了他的左颊之上。还是因为脚下太滑,我一拳击出后就再次摔倒,可这一摔又让我借力前滑了一段,正巧到了这个出口的拐角处。我听到了枪声。在我刚将身体掩在拐角的墙壁之后,眼前就出现了一篷火光。多年之前,在英国时,我曾经因为朋友的关系去英国警察训练基地——苏格兰场看过一次特警枪支训练,这一声枪响,听来极为耳熟,很像是当年见到的雷明顿点40式手枪射击时发出的声音。但我根本不能用心仔细考虑这个问题,现在关键的是如何逃出生天!
  出口处接近地面的部位所传来的脚步声愈来愈响,可以听到有人在低声说话:“我敢肯定刚才的枪声就是从这里传出的。”而我所刚刚逃离的方向,那些挟持者的立足之地,却突然的安静下来!
  也许,真的是警察来了。
  这是一间有两扇单格花窗向阳开着的房间。老样式的格局,弥漫着旧时光的味道。窗外有杭州冬日难得一见的晴朗。
  房内青砖铺就的地面上摆放着一只古朴的矮几,几上有一杯新沏的热茶。茶香四溢。稍有见识的人都能嗅的出这是“雪顶普耳”的苦香。
  谭力谭副队长就坐在我的对面,他的年纪虽然和我相差不远,但眉眼间却多了几分阅世颇深的沧桑。
  杭州市武林区南仆街后桥下下水通道里短暂的惊心动魄恍若隔世,若不是左手上被石壁擦破的伤痕有犹在,真的就会以为那一段经历是一场午睡梦魇想醒难醒时的烦躁。但在我的内心深处,仍为自己的麻痹大意懊恼不已,这不仅仅是曾经被人所挟持,更是因为自己平素颇为得意的反跟踪手段在这帮看似平常的南方警察面前变的不值一提,在此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竟然一直处于他们所谓的“保护”之下!
  谭队长脸上浅浅的笑意让我想到了“狐狸”这样一个动物的称谓,虽然他的解释还算完满,我也将谢谢之类的话说了不少,可是我的心底清清楚楚,他们对我的了解一定比我了解他们的要多的多。
  谭队长并没有过多的向我询问别的什么,只是问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你知不知道这次挟持你的是些什么人?”
  我望着谭力的眼睛,有些茫然的摇了摇头。
  “说实话,我们一直处于对你自身安全的考虑,不得已制定了保护措施,可百密终有一疏,还是让这些家伙险些得了手。”谭力苦笑道。
  “你们也没有办法得知这些人的身份与目的吗?”
  我说话的语气里明显的带着轻视,但谭队长似乎没有在意,而是不紧不慢的说:“如果说事前一点征兆也没有发现,那不是事实,就在昨天下午,我们接到国际刑警组织发来的一份协查通报,通报上说近日有一个国际犯罪组织的部分骨干要入境大陆,他们的目的地很可能是在杭州,要我们密切注意,如果这次真的是他们干的,那他们来的要比我们预料的快的多。”
  “是一个怎样的犯罪组织?”我问。
  “和盗窃、走私文物有关。”
  在谭队长离开之后,我陷入了沉思。
  整件事情在我心中从最初发生时的漫无头绪到如今却已开始逐步明朗,虽然还是存在着一些待解之谜,可其关键之处已能确定,那就是,这所有的矛头都在指向一个名词:“文物。”
  而这“文物”的来源一定和王国庆留下的地图有着必定的联系。说的通俗一点,这张地图很可能是一张“藏宝图”。图上最显著的标识,那个倒三角,大概就是所谓“宝藏”的藏匿地吧。我忽然想起了张三讲的故事,金钱镖湖北的传人当时所告诉给他师父的大秘密,也许就是和这张“藏宝图”有关。但王国庆是怎样得到那只藏图的玩偶的?是他的那两位可疑的“亲戚”交给他的吗?那两位“亲戚”又会是什么人?王国庆的真实身份是什么?还有曹建华!想到曹建华,就不由的想起张三所说的曹剑中,一个武术高手,会双手使金钱镖,而且他似乎对我在青松岗墓地得到的橡皮人也很感兴趣,那只橡皮人会不会依然存在着我还未曾发现的秘密?
  想到此处,原本以为逐渐开始明朗的事情又罩上了一层雾碍,我的头隐隐的痛了起来。
  院子不大。
  但充满着古朴的气息。
  两进的院落,歇山式的顶檐,青砖碧瓦,尽显典型的江南风格。
  有一大三小四间厢房,一处灶厨,一角如厕。
  我被谭队长重新安置到这里已过了整整三天。在过去的三天里,我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很奇怪,这地方按理说离城市并不太远,因为,站到院落里可以看到远处杭州市汽车站高耸的钟楼。但是我的手提电话却一直没有信号。我出过一次门,是在保护我的一位年轻刑警陪同下出去的。仅仅在墙外一条并不繁闹的街道上散了散步,其间到一家小商店里买了一些日常用品和我喜欢抽的“国宾”牌香烟,这种香烟的外型很像“大中华”,但抽起来比大中华的味道要淡一些,还似乎夹杂着一点生烟草的味道,这味道能让我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
  我的睡眠不算太好,在这三天里,我大概总共睡了不到十个小时。当谭队长在三天之后再次光临时,他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发觉你的脸色不好,怎么,失眠了吗?”
  他的此番到来是带给我一个能使我十分诧异的消息:“我们就在昨天下午的一次突击行动中抓获了一个文物贩子,据他交待,他曾在两天前和一个人做过交易,这个人你应该知道,名叫曹建华。”
  我这是平生第一次以陪审员的身份坐在刑侦队的问讯室里。我对面的矮凳上窝着一个神情猥琐的汉子,头发乱蓬蓬的,一件夹克衫已经脏的分辩不出原来的颜色。
  当我抽完第一支烟的时候,谭队长开口了。
  “高军,这次提审你,是想让你把昨天所交待的再详细的复述一遍,你应该知道我们的政策,不要想耍什么花样。”
  这汉子名叫高军,年龄35岁,但搞非法贩卖国家受保护三级以上文物的历史已有十五、六年。而且,他还是一个擅长盗墓的高手。根据他的描述,两天前与他进行交易的人物一定是曹建华无疑!
  这位死生不明、死死生生的曹建华,竟然可以瞬息南北飘忽,难道真的是传说中的“元神出窍”?
  许多日子后的一个日子,在首都北京,我去拜访了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这位老人现在虽说已经多年籍籍未闻,但在六十年前,他却在京津一带名声显赫。他显赫名声的得来之处却是他极善使用的一件不太光明正大的物什:“洛阳铲”。
  “洛阳铲”是一种盗墓用的特殊工具,在它没有出现以前,参与盗墓的人一般使用的工具大都是尖头铲或撬撅之类的笨重器物,不仅挖掘的时间要长,而且对墓道探测的准确度极差,往往费工费力不说,徒劳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自从清末民初河南温县人刘平安独创了这种长约四、五尺,前端有筒状铲头、内径环有螺旋丝纹、边缘呈薄利快刃的“洛阳铲”之后,盗墓这种见不得光的营生却使许多原来的贫家子弟发了大财。这不能不说是具有旧中国特色的一项发明。
  这位老人就是众多受益者的其中之一。
  岁月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