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同人动漫电子书 > 大唐谪仙 >

第159部分

大唐谪仙-第159部分

小说: 大唐谪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浩轻笑一声,朗声道:“我并不学佛,也未修道。仰的是另一种东西,它的名字叫——辩证唯物主义!”
心中忽然闪过在苍穹地宫看到的大门上《战神图录》上乘着坐骑冲向那个巨大的红色火球的面具天神,还有手托金印立于云端,一脸慈和微笑的青袍仙人广成子。这些东西令他坚持了二十余年的马哲产生了一丝动摇。可是没有真正见过神仙,这些终究只是虚妄。
辩证唯物主义是什么东西,在场的没有一个人能够听懂。有关信仰的无非是什么神通广大的神仙佛祖,天神圣人,只是这“辩证唯物主义”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神灵呢?没想到一开始只是有些指向性的口辩竟然变成了真正的信仰之争。中原人一向是很排外的,而佛教传入东土也是经过了各位得道高僧们的改造,并且融合本土的道家和儒家思想才形成了今日的,或者说以后的带着中国特色的佛家理论。
源自天竺的佛教在中土播下了一粒种子,后日形成的参天大树却超过了它的本土,这大概也是汉人智慧的一大表现了。
正因为排外,所以新生的宗教信仰很难在这里扎根。在场的大多是各方势力的代表,听了这句话之后却是想着,朱浩原来“谪仙人”的招牌至少还能算是道家弟子,如今这个忽然冒出的信仰,却定会让他陷入四面楚歌之势。如今在他与师妃暄的辩论几乎占尽上风的时候,抛出这样一个对自己不利的言论,颇让人生出自作自受之感。
这时候西厢传出一个粗犷豪迈的声音:“请问阁下,这‘辩证唯物主义’是哪一路神仙呢?”
朱浩听到有人将“唯物主义”当成神仙,不禁有些想笑。不过还是忍住了,刚才出声地是他去年在彭城遇到刘黑,只是不知道素素与他到底怎么样了。抛开这些,朱浩答道:“辩证唯物主义并不是什么神仙,而是一种思想。因为这种思想可以引导人们破除蒙昧,还原世界的本来面目,所以才被人所信仰。”
“哦?请阁下细讲一番,这样的解释倒是很新奇。”刘黑继续追问道。
喜欢提问喜欢思考的学生才是老师最喜欢的,暂时客场老师的朱浩当然不例外,于是耐心的解释道:“我之前的先贤们将世上的哲学归纳成两大类:一种是唯心主义哲学。一种是唯物主义哲学。这两种哲学思想在本质观念上几乎是对立的。两者各自有不同地分支,实际解释也非常的复杂。简而言之,前者认为精神至上,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精神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后者刚好相反,也就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
这些大多是朱浩对以前马哲课的一些记忆,现在说来就像是在背书一般。可惜的是,这些东西他都没有完全理解,何况在场的没有受过系统哲学教育的听众们。所以,这番话把几乎所有人都绕晕了,就像当年老教授绕晕了他们一样。
有人说,领先世界半步地是天才,领先世界一步的却是疯子。朱浩觉得自己是在对牛弹琴,不过在别人眼中,他当然就是疯子一类地了。
朱浩环顾周围沉默的人们。忽然觉得,没有知己只是寂寞,而没有能够说话的人,却是孤独。
感到一阵深沉的无奈之后。朱浩只有继续解释道:“简单的说,在唯心主义观点中,世界万物都是因为我们的意识而存在。我们需要光。所有有了光;我们需要水,所以有了水;我们需要大地,所以有了大地。正是因为一切都是虚幻,所以超脱了虚幻,就能使精神得到升华。这种升华在练道之士口中被称为成仙,在修佛之人口中被称为成佛。”
这么一说,大多人都理解了。只是想到自己眼前的一切,包括苍天大地,包括万物生灵都是虚幻的东西,却让人感觉到不可思议。如果连人生都是虚妄的,那么人活一世还有什么意思呢?基于这一点,对佛道有些了解的人终于理解了一点为何僧人们都要断绝一切欲望,摒弃一切情绪,以求证道了。
师妃暄想了想,朱浩后半句说地破虚证道正符合佛家理论,便没有向要反驳前面关于一切物质都因意识存在而存在的观点了。
“那么唯物主义的观点呢?”这时
顶层的宋师道忽然问道。对于传说中神仙人物所信都陌生地东西,感兴趣的当然就更多了。
“这个解释也比较麻烦。言简意赅的说来,除了主张精神是依托于物质存在之外,它地主要观点在于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是可以解释的。简单的说,就是八个字,破除蒙昧,去伪存真。这就是我的信仰。有一种与它直接挂钩的东西,被我们称作——科学!”
那八个字更像是信条多一些,而这唯物主义在众人眼中更像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至于精神和物质谁先谁后这个问题,又有谁知道呢?不过这个新鲜的“科学”,显然是一种类似儒学法学墨学之类的学说。自先秦之后,其余学说都被儒学排斥,几乎没有生存之地。这种新创立的学说,不知道又可以走多远呢?
修佛的人修的是在虚妄中寻找看破虚妄的缘法,而自然科学就是让人类发现身边或者说整个宇宙中已经存在的规则。在朱浩的认知之中,科学是可以触及可以感受的,而精神不灭这种东西却还是虚幻。如果世间人人都修佛,沉溺于幻想中的世界,那么人类将没有自己的未来。
“那么在阁下眼中,是否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解释的?”这时候王薄忽然出声问道。
“当然有!正是因为有些疑惑并没有被人破解,所以人类才有了前进的动力。”朱浩回答了一句,转即又问道:“请问谁能回答我,一个十斤重的铁球和一个五斤重的铁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哪一个会先着地呢?”
“十斤的!个头大分量沉,当然先着地!”
“五斤的!个头小落得快,才会先着地!”
“十斤的!”

“五斤的!”
“……”
一时间争论不休,不过那几个重要人物都没有说话。
朱浩待他们声音渐渐落下的时候,才问道:“师妃暄,你是否知道呢?”
“不曾!”师妃暄坦然答道。
朱浩笑道:“信奉科学的人的第一个信条就是,实践是校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俗点说,就是真金不怕火炼。若是大家能找到合适的东西,不一定要讲究十斤还是五斤,试试不就知道了?”
“大家不要抢,我来我来!”东厢再次传出淳于薇娇气的声音,带着一丝丝跃跃欲试的兴奋。众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东厢三楼的一处房间——楼台上,一身清凉装扮,露出粉臂细腰的淳于薇两只手里一边是半块巴掌大的圆圆的鹅卵石,一边是一块不知从哪儿取来的鸭蛋大小的铜球。
淳于薇身边是一脸无奈的拓跋玉,她得意的看了看朱浩,就准备扔扔看了。朱浩赶忙出声道:“两只手方平,不要施力,翻腕之后,同时松手。”
“知道啦!”淳于薇甜甜的笑了笑,然后平举双手。待众人的目光都被她吸引的时候,两只手同时松开。
三楼淳于薇松手的地方距离地面大约有八米多的高度。在众人屏息聆听的时候,鹅卵石和铜球几乎同时砸在了地上。其实两者之间落下的时间当然会有极微小的误差,不过听力出众之人都当作是淳于薇没有能同时放手。而朱浩想要的只是一个结果而已。
“哎呀,原来是一起落地的!”淳于薇娇呼道。
朱浩笑了笑,说道:“对,铜球和石块几乎是同时落地的。不过我若是将问题换成一根羽毛和一个石块从同一高度落下,是哪个会先着地的话,我相信每个人都会给我一个正确的答案。”
羽毛和石头谁先落地,这个不是傻子的都知道。一些人不禁被他逗笑了。
朱浩紧接着道:“可是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呢?谁能告诉我一个解释得通的答案?”
这是生活的常识,谁会刻意的去计较为什么会这样呢?正是因此,所以朱浩注定要失望了。
“所为学以致用。不知道朱将军研究这些又有什么用处呢?”在士族和儒家弟子眼中,这显然是旁门左道。
“破除蒙昧,去伪存真不管事一个信条,也是一个目标。人和动物有一项区别,就是人因为礼义廉耻一类的道德准绳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动物却只会依靠本能来支配自身的行为。人的大脑是拿来思考的,而不是做摆设的。多多思考,有益身心健康!”末了朱浩回答对方的同时,还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卷八 北上传旨 第二百二十三章 热门对手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81221 10:58:59 本章字数:6546


好了,废话也都说完了。下面是正事……”
朱浩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师妃暄,我来这里是要追回和氏璧的。虽然现在和氏璧并没有在你手上,但是我真诚的希望你能在宁道奇将它交给你之后转交回来!”
疯了,这是大家心中此时对朱浩唯一的评价。
朱浩疯了。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向师妃暄讨要和氏璧,语气还这么的不客气,或者说索要更恰当一些。而且前面他还那么深沉而透彻的批评了师妃暄,乃至整个佛门。
不过仔细听了这些话的应该发现他的措辞,是“追”回,不是讨,不是要,不是抢,更不是求。
师妃暄还未答话,就有人不客气的嘲讽道:“你有什么资格让师仙子把和氏璧交给你!”
“你的话能代表师妃暄的意思吗?”朱浩头也不抬的问道。对于这些小角色,话说多了是浪费口舌。
“和氏璧乃是上天所授的宝物,唯有德者居之。岂是随便阿猫阿狗就能要的?”还是刚才那人说的,这一次比刚才尖酸刻薄,几乎相当于指着朱浩的鼻子骂了。
朱浩不犯贱,也不是得道高僧,喜欢任人唾骂,或者说对别人的谩骂可以完全不放在心上甚至当作是一种另类的修行。这一次就记账好了,总有讨还的时候。
“师妃暄,敢问三十年前和氏璧在什么地方?或者说静斋是如何得到和氏璧的?”朱浩直接对师妃暄发问,又加了一句:“有句话叫做出家人不打诳语,说谎是要折损道行的。当然,我希望你不要沉默或者转移话题。”
和氏璧在随灭陈之前,都是在陈宫之中。后来隋朝八路大军攻陷建康。却没有找到和氏璧。这件惹出无数纠缠的千古异宝就此消失,成了一件悬案。直到不久之前,才传出了慈航静斋拥有和氏璧的消息。和氏璧是什么时候、如何落在静斋手中地,这个问题显然也是很多人想知道而又不敢问的。现在有人挑头,大家当然乐于知道答案。
师妃暄清越空灵的声音传出来:“师尊曾对我讲过,和氏璧乃是南朝萧后逃难至北方突厥之时,静斋前辈从她手中得到的。”
“哦,原来是这样啊!”朱浩笑了笑,道:“梵清惠讲的只有这么一点吗?”
梵清惠既是静斋斋主,也是武林前辈。当年的白道领袖。朱浩的身份奇特,既敢直呼宁道奇的名字,现在又语带嘲讽的说梵清惠。至少单凭胆量气魄来说,恐怕已经没人比他更大了。不敢上台面,总在暗地里活动的魔门不算。天生地敌人当然是互相贬谪,只是魔门的话显然没有多少人相信,朱浩的话却保险得多。
四周一片哗然声中,朱浩继续逼问道:“军阀诸侯为了野心利益而互相攻伐,需要说假话说大话以掩饰自己的私心。这是政治手段。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