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同人动漫电子书 > 大唐谪仙 >

第72部分

大唐谪仙-第72部分

小说: 大唐谪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睺投降之后就已不在隋营中了,说到这里还是多亏了鲁大师绝妙的人皮面具的作用,是以父王以一个替身暂代了行军统帅之职,自己却带着二十命亲兵南下建康。直到后来我才知道父王正是因为迷恋当时慈航静斋的入世弟子碧秀心方才有了此节,作为静斋全力培养的最出色弟子,碧秀心对于静斋此时潜伏的危机自然是极为清楚的。正是她利用父王对佛教的信仰以及对她的迷恋,诱导父王去建康夺取和氏璧,并让慈航静斋护送之回到长安献给文帝,言道只要此计成功,静斋就可以依靠和氏璧的影响力,挽回静斋在文帝心中的地位。”
朱浩挑了挑眉头,之前猜到了碧秀心的介入,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么多的曲折。难怪慈航静斋在隋朝八路大军的围攻下还能带走并隐藏下和氏璧,原来是有秦王俊这个被蒙蔽的“内奸”帮忙来着。毕竟当时的秦王俊才十七八岁,虽然那时候的人都比较早熟,而且王子皇孙的结婚都比较早,可是遭逢碧秀心这样的美貌与智慧并重、同时又气质独特的佛家带发修行的“女尼姑”,恐怕当时自小便的仰慕佛家秦王俊心中那碧秀心绝对是不亚于观音大士一般的存在了。
综合后来的结果,朱浩得出一个悲哀的结论——年轻睿智英俊无双潇洒风流才华惊艳地位显赫的秦王俊被骗了。
果然,杨浩继续道:“只是没想到父王的一片痴心却还是被她们利用了……南朝素来佞佛,佛堂寺庙无数,僧尼多达百万,却也正是如此,南人暗弱可欺,斗志泯灭。陈后主之母萧太后本是梁朝皇室后裔,陈代梁后,陈霸先感激先主之恩,保存了萧氏一门。后来萧后生陈叔宝,地位更加尊崇,却不知她却暗中被慈航静斋收录为正式弟子,成了当年慈航静斋安插在陈朝最大的内应。萧太后武功高强,隋军攻伐建康之时,她便悄悄的带着静斋暗中培养的几名女婢,盗走了陈后主的和氏璧,同时又放火烧了自己的寝宫,做出一副引火殉国的假象。”
“后来萧太后趁乱出城,会合父王经水路逆流而上,因为有了父王的掩护,这一行人自然是没有受到丝毫的阻挠。只是没想到在变故经过父王防守的江夏,转道汉水的时候却发生了变故……”
朱浩一边听着一边感慨,没想到连一个太后也是如此的不简单,看来静斋的渗透力真是可怕的紧啊!以后可要防备一下。原著中静斋一直是利用自己超凡的声望来号令各路势力协助李世民的,入世弟子仅有师妃暄一人,至于她们掩藏的势力则分毫也未出现。可是仅仅是这样,师妃暄居然也可以和几乎倾巢出动的魔门两派六道斗了个旗鼓相当,实在难以想象,若是她们所有的势力浮出水面的时候,朱浩将会面对怎样的困难。
听到此处的时候,朱浩接口道:“我才秦王俊一行人肯定是受到了一些武功高强的武者的偷袭,而后丢了和氏璧。”
秦王浩点头苦笑,眼中闪过一抹厉色,铿锵道:“没错,出手的是一位武功极为高强的人物,只凭一双肉掌就逼得父王还有他手下最为精锐的二十亲卫毫无还手之力。当年王伯伯给我讲这事的时候,本王还有些不明朗,只是后来才猜到了那人的身份……”

【大家猜猜这个人是谁?第一个猜中的置顶一周,参与的全部精华~~】
另外,这两章都是将的浩子根据史书和原著猜测杜撰出来的内容,要是大家觉得不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发帖说明,下一章就没有了。以后有空的话我会考虑写个外篇专门讲这些三十年前的“大唐前传”,当然,要是有读者主动来写的话,浩子就更加高兴了。





卷五 江都风云 第一百一十九章 伤感往事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8921 10:01:29 本章字数:2159

一双肉掌,独身一人,和静斋关系密切,又是武功高强,难道是……想到以前的一些事情,朱浩不禁试探着问道:“不会是‘散人’宁道奇吧?”
杨浩目光转向他,道:“若朱兄是算出来的,自然没有丝毫的惊奇,若是朱兄是猜出来的话,那本王佩服。没错,正是宁散人!”
朱浩无奈笑道:“要是我真的能掐会算,还用殿下来告诉我这些三十年前的事情吗?我也只是在鲁老和另外一个地方得知了一些事情,再根据殿下所说的来推断的。”
杨浩满含笑意的看了他一眼,继续道:“这和氏璧有一奇异特性,就是会随着天时而生变化,不但时寒时暖,忽明忽暗,极难掌握,而且无论什么东西都阻隔不了它的影响力。只要是修习上乘先天真气的高手一进入它影响力的范围内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正因如此,护送和氏璧就成了一项极艰巨的任务。其实若是这样,父王的二十名亲卫都精通合击之术,一般的横练高手想要出手夺宝也定是有来无回的。只是想不到当时已是宗师境界的宁道奇出手时,却是凭着一双不含丝毫内劲的肉掌死死的压制了父王一班人马,这其中自然还包括了一同偕行的萧太后几人。后来不用说,宁道奇夺走和氏璧,萧太后以宝璧失落,必遭文帝雷霆之怒的原因避走突厥。”
朱浩叹道:“没想到千古玉璧,就这样落入了静斋手中。”
杨浩点头,道:“世上多的是傻子,不管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父王一直都没有提起这件事,若不是王伯伯走之前给本王讲了那么多东西,加上后来追查到的一些蛛丝马迹,或许我也永远被蒙在鼓里。”
长叹一声,他继续落寞的道:“父王从那之后便渐渐不再吃斋礼佛,探寻禅理了。”
朱浩莫名想起了一句话——越漂亮的女人就越会骗人。慈航静斋和阴癸派的入世弟子都是世间绝色,同样的,她们都是世间最会骗人的高手。不过相比之下,阴癸派是压抑人的本性,强行依照他们的意愿来做事,而静斋女子则是充分的了解自己,看破自己,从而看破世人,看破世间万物。
阴癸派喜欢用阴谋,而慈航静斋习惯用阳谋,谋略本来无分高下,事实却是阴癸派遭人唾弃,静斋却受人景仰。静斋的女子都是修天道的,每一代入世弟子都是以拯救天下为己任,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说,这些入世弟子都是受到静斋思想毒害洗脑的可怜女子,殊不知若是看不透自己,她们又如何能修得出《慈航剑典》上的各种心境?
唯一的解释就是——她们一直都清楚她们想要的是什么,在做的是什么。她们对天下人撒了一个弥天大谎,骗了天下人的同时,也达到了她们的目的。
最成功的骗术大师是让他自己都相信自己的谎言,那么长此以往,还有谁骗不了呢?
所以,慈航静斋的入世弟子才是世上最心机深沉之人。正因如此,连聪敏智慧之辈层出不穷的魔门也是一直在与她们的交锋之中落于下风。
“后来呢?”
朱浩不禁问道。
回忆起那些埋藏于记忆深处的往事,秦王苦笑道:“正是因为此事,父王更加厌弃那些尔虞我诈的争斗。那时候父王与杨公以及当今皇上携大功归来,一时间声威大振,晋王叔素的皇祖母疼爱,这时甚至直接威胁到太子勇之储位。当年太子勇虽然宠爱姬妾,喜好华服,但为人宽厚,率意任情,不虚伪做作,优礼士人,宽接大臣,不失仁厚之风;父王仁爱敬佛,平敛无争,正值年少却也立了大功。只因为两人与静斋的干系太深,所以当时同为文帝所疏远。”
“而这时候,与静斋关系不冷不热,却又文采非凡、智勇双全的晋王叔自然就进入了文帝的视线。文帝素来喜欢勤俭节约,讨厌铺张浪费之人,又因皇祖母的关系喜欢男儿专情如一、讨厌负心薄幸的男子,他们喜欢的这些晋王叔都做到了,而太子勇却刚好做了这些文帝和皇祖母最讨厌的事。父王一直保持中立,两不相帮,也未自起炉灶,恪守了他当年绝不介入储位纷争之言。只是晋王叔曾多次暗示父王,想要得到他和他手中数十万关中精兵的支持。后来父王好像得到了什么关于碧秀心的事情,一夜之间就变了——即使是和氏璧失窃,父王被利用的时候,他还是一直都奉行文帝的主张,从不铺张浪费,可是那之后,他却忽然性情大变、放浪形骸,先用他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换来的赏赐去修宫殿,花去了一半的金珠赏赐;后来又从妓院里买了很多妓女,在他建的宫殿里住两个月就送走了。”
“可是这样的浪费还是没有能花掉多年累计的赏赐,于是父王又遣人放高利贷给并州的贫民苦力,等手下带回借据的时候就立刻将之扔到火炉之中付之一炬……后来的大概朱兄是知道的了。”
杨浩长叹一声,举着酒杯有些出神,甚至连倾斜的青瓷杯中撒出的酒液浸湿了衣襟也未察觉。神色中那浓郁的化不开的伤感落寞似乎连心智坚毅的朱浩也被打动。
不自觉的回想起以前在那个世界的时光,无忧无虑的,激情洋溢的,甜蜜温馨的,碌碌无为的,奋力拼搏的,伤痕累累的,平静淡然的……那么多姿多彩的时光,现在离他却是越来越遥远了,只余那个满面哀伤泪痕交错的清丽面容越来越清晰。
有些东西,是注定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
比如当年那惊鸿一瞥,便终生不忘。

【今晚和人吹牛扯皮,总算是在眼皮打架的时候码出了这字数不多的一章。。。另外,征集一个姓王的龙套,戏份比较多~~直接留在书评区就好了,精华用不完也是一种痛苦。】





卷五 江都风云 第一百二十章 精神伪装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8921 10:01:29 本章字数:3083

谁都没有错,只是因为人有了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正因为如此,所以有才了追求的目标。不管慈航静斋是在追求虚妄的名声殊荣,还是无上的利益权势,这些都让她们在面临感情与使命两者选择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将情感放到一边。爱上静斋女子,本就是一种不幸,而遭遇到这种不幸的往往都是在静斋与魔门入世弟子争斗中的牺牲品。
他们都是每一个时代里最出类拔萃的人物,可惜终究为美色所惑,没有能坚守自己的原则。
上一代才华横溢的一代大儒王通,“黄山逸民”欧阳希夷,惊艳绝伦的“邪王”石之轩,刀法无双的“霸刀”岳山,智勇双全的“天刀”宋缺,身兼无数广博学识的鲁妙子,还有一个如今才揭晓的秦王杨俊……这些人要么抱憾终生,或是恨恨而终,却没有一个有好的结局。
当感情被用来骗人的时候,不成想却是伤人如此之深!
这样的故事并不是只在两代人中间成为传说,静斋与魔门的争斗不止,这种儿戏般的感情游戏就不会终止。为这种感情而执着一生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看不透的,一种是不愿看透的。
明明已经知晓了这一切,静斋或是魔门的伎俩还会有用吗?
寂静的夜里,只剩下两人在凉亭中不停倒酒喝酒的声音,各自想着各自的事情,却是没有人想要再开口说些什么。
酒不醉人人自醉,朱浩虽然一直都保持着清醒,可是秦王浩却有点精神恍惚的样子,迷蒙着眼睛开口道:“本王以前终日看着父王,知道他离我而去也未发现当王爷除了吃穿不愁之外有什么好的,整天为了性命都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心思。后来到了封地,算是山高地远了,没想到杨玄感兵变的时候,本王只是给宇文将军提供了些给养,却给我扣上私通大臣的罪名,削藩地,罢官职,连带着我弟弟也受了牵连。之后回到皇上身边了,看着之后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