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第142部分

剑桥中国明代史-第142部分

小说: 剑桥中国明代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给黄徵明之前,福建沦陷和郑芝龙降清的消息传到江户。所有进行军事援 
  助的想法都被放弃了。接下来是1647年春由监国鲁王的追随者担任的正式使 
  命,但这次被日本人用站不住的借口拒绝了。 
       于是企图绕过幕府,直接求助于有势力的岛津氏族,他们从萨摩岛上的 
  领地与中国进行贸易,关系密切,对明朝抱同情态度。1647年夏,黄斌卿允 
  许他的弟弟陪伴热情的沿海抗清战士冯京第去萨摩岛,也许是希望重提先前 
  未达成的关于获得人员、粮食和武器的协议。据说岛津氏族的确送了大量明 
  初的货币去舟山,但不是军事援助。 
       尽管接连失败,明朝爱国志士仍然希望通过贸易和文化渊源关系从日本 
  得到某种形式的援助。郑氏尤其坚持谋求以中国药材、丝、白银和其他货物 
  换取日本的武器和给养 (特别是制造黑色火药的硝石)。在舟山时,鲁王政 
  权曾企图赠送珍贵的佛物给长崎的一座庙宇以博得好感。虽然这个使者未被 
  接见,但据说后来日本人为解救舟山的饥馑,送去大量谷物。而郑成功,通 
  过恭维和通过透露他的日本血统,可能得到了一些大炮和武器。 
       虽然我们很少知道日本人对这些请求的具体答复,但看来他们大体上出 
  于三个理由,不愿给明朝的爱国志士以直接军事援助:忙于国内问题;新近 
  实行的排外政策(它除了排斥欧洲人外,也禁止日本人出国);对南明的能 
  力估计不高。渡过公海进入中国的军事冒险,可能严重破坏新的德川政府达 
  到的脆弱均势。此外,这样的行动将增加在滨海地带与好战的欧洲人发生冲 
  突的可能性;许多人还记得由于水师弱小,在1592—1598年的朝鲜战争中日 

① 清代和20 世纪的许多记述称朱由榔为桂王。这是不确切的,因为在隆武皇帝死前,他的承袭并未批准。 
② 江蕃等撰:《广东通志》'71',阮元等编(1864 年;1934 年上海影印),18,第1 叶;83,第28 叶。 

… Page 432…

本遭受的失败。但是,最明显的是日本文献中触目的对比:一方面是对明朝 
力量和爱国志士的希望的夸大描述,一方面是通过长崎、朝鲜和琉球感觉到 
明朝的不团结和爱国志士的虚弱。日本人丝毫也不同情清;也不把满族人征 
服中国看成必然。但他们确实看到了中国的混乱,可以理解,他们不愿卷进 
这样一种不确定的局势中。 

… Page 433…

                         西南和东南,1652—1662年 

       1652至1662年间,对明朝有组织的支持主要局限于帝国的南部边陲。 
  清廷把镇压看作令人讨厌的杂务,但又是财政与政治稳定所必须的。 
       地处内陆、发展不充分的西南——贵州和云南——与广东、福建和浙江 
  沿海青翠的东南海岛情况十分悬殊。在17世纪50年代,明朝的文职官僚机 
  构在这两个地区都被军事组织所盖过,这些军事组织原来是在明朝控制之外 
  发展起来的。由于新的领导人员来自造反者和海盗,帝国政府就逐渐失去了 
  它一贯的基础。“明”愈来愈表示一种抵抗外国入侵与征服的无畏意志。 

                                      张献忠的遗产 

       从1644年夏天起,西南三省四川、贵州和云南发生了一系列次要的戏剧 
  性事件,影响到永历朝廷最后10年的进程。主要起义领袖之一的张献忠,在 
  崇祯时期没有被李自成消灭或吞并,1643年在湖广中部第一个称王。1644 
  年,他率部入川,建立大西国,定都成都。他从这里控制了四川广大地区中 
                  ①                                                           ① 
  最发达的部分 ,继续进行了两年的恐怖统治,使人口和资源锐减。 
       尽管四川与外界相对来说是隔绝的,但张献忠并不安全。他未能完全消 
  灭明朝的将领,他们幸存下来,并在西部和南部重整旗鼓。在北面,他起初 
  受到他的老对手李自成的威胁,然后是清军的威胁。1646年底,在四川作为 
  一个基地已被消耗殆尽后,张献忠开始向陕西进发,企图与清争夺西安。但 
  当他在四川北部一个地点扎营时,于1647年1月2日被一支清军所杀。 
                                                                                       ① 
       张献忠死后一个月,他的四个部下,其中最重要的是孙可望和李定国, 
  试图收拾和带领残部去比较安全的贵州。他们攻克重庆,接收了大部分防军。 
  重新壮大了力量,1647年初春,他们继续南行,通过遵义,占领贵阳。一路 
  上很少遇到明朝文武官员的抵抗。但军队没有在贵州停留多久,因为张献忠 
  的继承人共推的领袖孙可望不久就被一种非常情况吸引到云南去了。 
       有明一代,云南的治理很特殊。像西南其他省份一样,云南采用通常的 
  省、府和州县的民政机构与世袭的土司 (非汉族居民的地方政府)和宣威司 
                                                        ① 
   (通常是在土著居民地区)相结合的治理办法。与这两种体制相平行的,是 
  沐家的军事体制 (和广大的庄园),沐家是明太祖义子沐英的后代,沐英封 
  于云南。实际上是沐氏家族使云南成为明朝的一个省,并使其成为汉族文明 
  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家族的声望一直很高,它的权势是没有争议的,历代 
  黔国公是明朝唯一持续掌握实际领土权力的勋臣。 
       但在崇祯朝,有两种情况削弱了沐家的控制。第一,现袭黔国公沐天波 
  让事权落入一个腐败的下属之手,此人的傲慢态度既得罪了沐天波的汉族僚 
  属,也惹恼了当地土司。第二,沐天波的某些僚属以及土司由于在外镇压湖 

① 江蕃等撰:《广东通志》'71',173,第17 叶。 
① 朱希祖:《南明广州殉国诸王考》'100',见《文史杂志》,2,7 — 8  (1942 年8 月),第51—54 页。 
① 黎杰: 《南明广东三忠史迹考》'314',见《珠海学报》,3 (1970 年6 月),第162—173 页。 
① 原名郝摇旗。隆武皇帝赐予郝摇旗和李自成残部的其他将领新的名字,以表示他们从造反者转变为国家 

的忠仆。 

… Page 434…

  广的汉族起义者和贵州的土著叛乱,逐渐滋长了野心。这些情况终于导致云 
  南东南部土司沙定洲的叛乱,他于1646年1月攻占云南府(今昆明),企图 
  取代沐天波为世袭的都督。沙定洲篡夺沐天波的职务,打败或合并了他的大 
  部分军队,胁迫明朝的民政官员服从。但他不能消灭在云南西北部坚持不走 
  的沐天波。这个僵局由于一个本地的将军邀请孙可望进入云南而被打破,孙 
  可望则由于平定沙定洲叛乱而摆出不可一世的样子。 
       现在回到张献忠残部的首领的问题。1647年春,造反军借口为沐家复仇 
  和恢复明朝的统治入侵云南。他们突破沙定洲的东部防线,将他赶出云南府, 
  赶回他的老巢。整个夏季,李定国跟沙定洲的支持者作战,并镇压了云南东 
  南部人民对造反者入侵的反抗,同时孙可望倾全力击败并俘虏了沐天波。沐 
  天波怀疑孙可望自称的忠于明朝,但同意合作,条件是停止暴行和平定沙定 
  洲。这一点由李定国在1648年秋完成了。 
       这时孙李之间出现不和。先前,李定国接受孙可望为领袖,因为孙是张 
  献忠四个继承人中年龄较长的,可是他不喜欢孙可望,因为后者想抬高自己 
  的权位,充当第二个张献忠。在孙可望这方面,则嫉妒李定国的将才和他在 
                                                             ① 
  兵士中的声望。孙可望向永历朝廷要求秦王的封号,它将正式肯定他高于他 
  的“兄弟伙”。这意味着他继承张献忠的遗产,并为他将来挟天子以令诸侯, 
  甚至当皇帝铺平道路。当永历朝廷迟迟不给他封号,使他的计划受挫时,他 
  就非常愤怒。 
       不过,造反者中间的一次公开分裂暂时被避免了。需要安定云南,重新 
  占据贵州,进攻四川和湖广南部以阻止清军的推进。 
       1650年9月,孙可望派他的军队回到贵州,从那里向北向东进攻。 
       尽管在四川的战役相当成功,但孙可望的人不能得到在四川和湖广交界 
                                 ①                               ① 
  地区的李自成残部的合作。 四川省仍处于无政府状态。 
       1652年,李定国在湖广南部和广西东部发动了几次战役,他在这些战役 
  中很好地发挥了晚明流寇的长处。这就是依靠行动迅速的大部队的突然袭 
  击,使用地区性的资源,如这一次,使用了战象和土著战士。他们的短处是 
  依赖个别领导人,不愿或不能坚守领土。李定国的战役包括对桂林的一次突 
  然袭击。清军统帅孔有德没有料到造反者的这次突然进攻,他在李军于8月 
  7日蜂涌进这座城市时自尽。结果,清军在广西占领的所有地点尽归明朝版 
  图,只有梧州还留在清军手里。此外,李定国占据衡州(今衡阳)时,他的 
  军队伏击并杀死了北京派来救援的敬谨亲王尼堪。尽管有这些和其他一些快 
  速的成功,李定国不能守住他所占领的城市。1653年初,当代替尼堪的人到 
  达,李定国被迫撤到广东北部。 
       李定国得胜的报告,使孙可望又喜又忧,他这时已在贵阳设立第二个行 
  政中心,并侵入湖广南部的宝庆地区。这些行动,可以被李定国看成是对他 
  的支援,也可以看成是对他的威胁。事实上,据说孙可望曾几次派人去拆李 

① 简友文:《南明民族女英雄张玉桥考证》'78',见《大陆杂志》,41,6 (1970 年9 月),第1—19 页。 
① 他们被公开地画成一只有五个部分的虎,五个人分别是虎头、虎牙、虎皮、虎脚、虎尾。何是非: 《风 

倒梧桐记》'206'(顺治时期'1644—1661 年'或康熙'1662—1722 年'初期,见《荆驼逸史》(道光时期'1821—1850 
年';上海1911 年重印),2,第1 叶。 
① 金堡:《岭海焚余》'86'  (1645—1650 年;《台湾文献丛刊》,302,重印,台北,1972 年),第51— 

54 页。 

… Page 435…

  定国的台。总之,李定国留在两广,可能是因为他不能再忍受孙可望的节制。 
  他避免公开破裂,也许是看在他从前与孙可望的亲密关系上,也许出于对孙 
  可望的军事力量实际上的畏惧。 
       1653—1654年,李定国两次出征广东西部。第一次,他进攻肇庆,威胁 
  到广州。但他很快从这个试探性的袭击中撤退,去广西作某些休整,路上想 
  重占桂林未成。第二年春,李定国开始一次更加深思熟虑的推进,经过广西 
  南部和广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