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中国皇后全传 >

第78部分

中国皇后全传-第78部分

小说: 中国皇后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926年,李嗣源称帝后,封赏功臣宗室。这时石敬瑭既是明宗的功臣,又是明宗的女婿,身兼太原尹、北京留守及河东节度使三职,握有兵权,地位显赫。随着女婿地位的不断提高,李嗣源考虑给女儿李氏以相应的封号,因此于公元928年下诏将她封为魏国公主。

随着丈夫石敬瑭在太原的势力日渐强大,李氏的地位也渐渐提高。一方面,李嗣源要利用她来牵制石敬瑭;另一方面,石敬瑭羽翼未丰,也要依靠她掌握后唐朝廷的机密和争取李嗣源的信任。在这样的处境中,李氏既要对丈夫尽诚,又要对父皇尽孝心,既要成为贤良的妻子,又要做一个孝顺的女儿。在石敬瑭的军府中,她为丈夫出谋划策,帮助丈夫处理军机要务,一旦遇变,石敬瑭便派她前往朝廷探听风声,并说服李嗣源消除疑忌。在后唐朝廷中,她贵为公主,又是要镇守将石敬瑭的妻子,地位举足轻重,李嗣源对她宠若珍碧,每当风吹草动,便召她入朝,了解石敬瑭的动静,设法限制石敬瑭势力的发展。

魏国公主十分理解丈夫的远大志向,从内心支持丈夫建立帝业的理想,只不过年迈的父皇尚未驾崩,她不愿看到生身父母成为阶下囚的惨景,因而多方劝阻石敬瑭的篡位行为;石敬瑭苦于实力不够强大,也乐得听取妻子的忠告。但时过不久,李嗣源便一命呜呼了,后唐闵帝李从厚继位。李从厚与魏国公主不是同胞兄妹,相互感情不深,只因他继位后,对魏国公主的生母曹皇后备加尊敬,册赠曹皇后为曹太后,才博得这位妹妹的好感。曹太后对女婿石敬瑭的野心早有觉察,从家本位观念出发,她召回女儿魏国公主,并召见女婿石敬瑭,要他们听从李从厚诏谕,共保后唐江山。但李从厚优柔寡断,朝政全由枢密使朱弘昭、冯赟把持,朱、冯排除异己,滥施赏罚,众皆侧目而不敢言语。于是,李嗣源养子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攻占洛阳。李从厚率领从骑50人逃往太原投靠妹夫石敬瑭,希望得到魏国公主的庇护。遗憾的是魏国公主不愿出面,石敬瑭还派人在卫州(今河南汲县)将其随从全部杀死,使李从厚如一只孤兽在途中被人缢死。李从厚死后,李从珂在洛阳称帝为后唐末帝,亦尊曹皇后为太后。这时,后唐朝廷一片混乱,骄兵悍将纷纷邀功请赏,朝廷对百姓敲骨吸髓,造成了民怨沸腾、上下离心的局面。石敬瑭加紧了篡夺皇位的进程。李从珂对石敬瑭怀有戒心,但无力控制,只好采取养父李嗣源的办法,增封加赏,以图安宁。因而,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魏国公主又被晋封为晋国长公主,益发成为后唐朝廷与藩镇石敬瑭之间的焦点人物。

与李从厚相比,李从珂仅是李嗣源的养子,与魏国公主关系更加疏远,虽然他送去了晋国长公主的美号,但也打动不了这位皇妹的慈悲之心。与此同时,石敬瑭已加紧了篡夺帝位的步伐,他要妻子接受晋国长公主的封号,常去朝廷周旋,设法稳住李从珂,自己则与北方契丹贵族相勾结,准备利用契丹军队起兵。不料李从珂提前发难,他借石敬瑭未上朝贺寿为由,指责石敬瑭有谋反之心,使晋国长公主无言以对。同时,他与侍臣密商制服石敬瑭之策,打算与契丹人和亲,岁输钱财10余万缗,以争取契丹,断绝石敬瑭后援,并准备下诏强迫石敬瑭移驻他镇。晋国长公主借贺寿之机,通过生母曹太后近侍摸清了李从珂的底细,返回太原,便向丈夫汇报了所见所闻,石敬瑭只好于匆忙中举起了反叛大旗。

晋国长公主窃取情报,促使石敬瑭提前起兵,避免了遭受李从珂的袭击,同时也促使石敬瑭出卖中原人民利益,卖身投靠契丹贵族,演出了一幕空前绝后的历史悲剧,这是她始料未及的。后唐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南)提前起兵,李从珂亲统大军前来讨伐。石敬瑭自觉实力不足,听从幕僚桑维翰建议,遣使往契丹求援。当时契丹贵族建立的辽朝,在耶律德光的领导下东征西战,势力日渐强大。石敬瑭命桑维翰草表,向耶律德光称臣,并愿意事以父礼,乞求发兵援助。表中约定,打败李从珂后,愿意割地作为酬谢。耶律德光览表大喜,自率5万骑兵去解晋阳之围,与石敬瑭会师于太原北门外柳林,册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45岁的儿皇帝石敬瑭,穿着契丹服装,出城拜见34岁的父皇耶律德光。当面确立了父子、君臣关系。为了感谢父皇大恩,儿皇帝当即宣布,每年献帛30万匹,割幽云十六州土地给契丹。接着,石敬瑭在契丹兵帮助下,进逼洛阳;李从珂自焚身亡,后晋正式代替了后唐。随着丈夫做了儿皇帝,晋国长公主也做了耶律德光的“儿媳妇”,后来她写信给耶律德光时,自称“晋室媳妇李氏妾”,还称耶律德光为“皇帝阿翁”。

后唐覆灭,她的生母曹太后在女婿石敬瑭兵进洛阳之际,率养子李从珂及宫中老小毅然自焚于玄武楼。看到此种惨景,晋国长公主呼天抢地,大恸数日,石敬瑭规劝无效,也陪着掉几滴酸泪。事后,石敬瑭派人找到了岳母的尸骨,安放在长春殿内,诏令罢朝三日,举行了盛大的哀悼仪式,并追谥曹太后为武宪皇后,铸造了宏伟的陵墓,派人岁时祭扫,才使晋国长公主大哀稍节。

按照常规,皇帝登位应当立正室为皇后。晋国长公主对石敬瑭成就帝业帮助很大,她不仅帮他到朝廷活动,而且在军府中,她也是他的贤内助。《新五代史》记载,晋国长公主为人强敏,使石敬瑭敬惮不已,每逢军国大事,石敬瑭都要向她征求意见。因而后晋建立后,便有一班媚臣上表,请求册立皇后。石敬瑭遂在封赏文武将佐、大赦天下的同时,下诏册立晋国长公主为皇后。但是,在契丹人扶持下偷建起来的后晋小朝廷,内遭中原人民的唾弃,外受契丹人的挟制,石敬瑭本无大才,面对乱局,一筹莫展,唯一能干的事就是媚事辽朝,借契丹之虚势以恐吓臣民,尊辽主为父皇帝,岁输金帛30万之外,吉凶庆吊、岁时赠遣、珍奇玩好相继于道,卑鄙无耻到了极点。尽管如此恭顺,“父皇帝”仍然征求无厌,今日索币,明日索金。供不胜供,小不如意,辄来责让,寻机发兵。在那公私两困、满目疮痍的局势下,石敬瑭惶恐终日,连标志国祚皇威的宗庙都不敢建立,哪里还有心思去封三宫六院呢?故虽有册立皇后之诏,并没有举行册封仪式。

公元937年暮春,有人再次奏请举行皇后的册封仪式,石敬瑭仍以宗庙未立,否定了这一建议。因为这时有几件大事掣肘,叫他大气难喘。一是他拥兵进入洛阳,见洛阳宫室一片残破,无法立足,便匆忙迁都汴州(后来又把汴州升做东京开封府,从此开封得了东京这个雅名)。奔波劳顿,月余不息。二是幽云十六州送给契丹,后晋北部边防一片空虚。契丹主移军云州,如同小绵羊一般柔顺的石敬瑭也深感不安,不得不偷偷地设计防御。更使他害怕的还是国内藩镇未尽归服,时刻都会发生武装夺取皇位的事变。为此,石敬瑭接受桑维翰的建议,推诚弃怨,厚抚藩镇;卑辞厚礼,敬事契丹;训卒缮兵,勤修武备;劝课农桑,藉实仓廪;通商惠工,惮足财货,才勉强得来国内粗安的局面。晋国长公主深深理解丈夫的处境,她并没有因自己未登后位而生怨责,相反,她多方留心政事,支持丈夫巩固政权,与丈夫忧勤相济,患难与共。石敬瑭也没有忘记册封爱妻,夏五月。局势稍定,他便下诏设立宗庙,待高祖以下四个宗庙立定后,他即令有司准备举行册封仪式。不料这时又发生了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起兵谋夺皇位的事件,于是再度将仪式搁置了下来。

公元942年,石敬瑭在契丹主和藩镇的双重压力下忧病而死。可怜晋国长公主再也没有机会享受册封皇后的仪式了。她哭得死去活来,既为丈夫的凄凉结局而无限悲哀,也为自己落寞抱寡,无依无靠而深深地忧虑。她给石敬瑭生下数子,或早夭,或被杀,只剩下幼子重睿,尚在冲龄,无法继承皇位,只得孤儿寡母,任人处置了。好在她平日为人敏慧,礼待臣下,深得文武将吏的敬爱,拥有实权的将相不但没有遗弃她,反而名正言顺地称她为皇后。

石敬瑭临死之时。宰相冯道入见,石敬瑭命幼子重睿向冯道下拜,意欲托孤寄命,让冯道辅立幼主。待石敬瑭咽气,冯道立即找马步都虞侯景延广商议,准备扶重睿即位,但景延广坚决反对,他认为重睿年幼无知,不能当国君大任,何况国家多难,非立年长的国君不能稳定局势,故提议让石敬瑭的侄子齐王石重贵继承皇位。冯道本是个模棱两可的人物,便将景延广的建议呈报李皇后,李皇后只好同意。这样,石重贵即位为后晋出帝,向辽主耶律德光上表称孙。景延广因定策有功,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兼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集将相于一身。后晋天福八年(943年)秋天,景延广建议石重贵册尊李皇后为皇太后,于是,李皇后正式受封为李太后。

本来,李太后与石重贵只是叔母与侄儿的关系,自石重贵嗣位后,李太后享受尊位,对政事不便过问了。但是,石重贵即位没有经过辽主的批准,他虽然上表向辽主称孙,但不愿称臣,表示只有亲属关系而没有君臣关系。辽主耶律德光为此大为恼火,马上下令兴师问罪。景延广未做任何抗辽准备,因而数战数败。公元944年,辽兵攻陷贝州(今河北清河),分几路大军向南推进,咄咄逼人。出帝遣使致书辽主,求修旧好,遭到拒绝,只好请求叔母李太后出面求情了。辽主耶律德光对这位比自己年长的“儿媳妇”李太后以礼相待,他要依靠李太后收揽中原民心,因而自儿皇帝石敬瑭死后,每逢要事,他都要致书李太后,承认她的太后尊位,要她出面训导“孙皇帝”石重贵。这样,李太后的政治地位又显得极其重要了。

李太后身居尊位,实际上成了辽与后晋关系中的核心人物。她为了后晋的苟安,不惜低声下气,以晋室媳妇李氏妾的身份向辽主“皇帝阿翁”求情,希望“阿翁”宽恕“孙儿”重贵。同时她也企图以太后的身份管束重贵,要他勤俭治国,振兴家邦。可是,一旦太平,石重贵便忘乎所以,根本不把李太后放在眼里。他本是一个昏庸无能而又鄙俗下流的武夫,当上皇帝后,纳叔母冯氏为皇后,专事淫乐,使朝廷力量比石敬瑭在位时更加腐朽脆弱。正在石重贵志得意满、以为天下无事、扩建宫殿、醉生梦死的时候,后晋开运三年(946年),辽主耶律德光发动了大规模的南侵,派降将张彦泽和通事傅住儿率军一举攻克汴京,后晋全军溃败,皇宫被围。耶律德光致书李太后,说明晋军已全部投降,希望她携儿子快快归顺,同时,令张彦泽给石重贵发了一道言辞激烈的檄文,指责他纳叔母于中宫,乱人伦之大典等等,吓得石重贵面如土色,不知所措。李太后住在深宫,尚不知宫外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她看到辽主的来书,大惊失色,踉跄奔出,找到了石重贵,哭着说:“你与冯氏肆意妄行,闹到这等地步,如何保全宗社?如何对得住先人!”言毕恸哭不已,拉着石重贵及宫妃10余人,准备纵火自焚。眼见得宫中已三四处起火,石重贵亲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