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二十几岁必须看透的50个人生谬误 >

第15部分

二十几岁必须看透的50个人生谬误-第15部分

小说: 二十几岁必须看透的50个人生谬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连小事情都做不好的人,不说能力,起码做事的态度就有大问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伏尔泰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利普?克劳斯比说:“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动所构成的公司经不起其中1%或2%的行动偏离正轨。”大量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都证明:我们不缺乏雄才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
第72节:谬误16每个人生来就应该是做大事的
曾经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被问及是什么促使他成功时,他作了出人意料的回答,“我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东西:要谦让,讲卫生,东西放整齐,做错事要致歉,要仔细观察事物。”“如此细小的东西,也值得去注意?如此微渺的细节,也能成就大业?”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漠视细节的努力,纵是豪气冲天,壮志凌云,又何以奢望成就丰功伟绩。海尔集团在中国企业界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十几年时间,从原来亏损147万到年赢利达十几亿。那么,海尔成功的原因究竟何在?海尔究竟有哪些值得学习的成功经验呢?回瞻海尔的发展历程,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张瑞敏有句名言:“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张瑞敏先生在谈到认真精神时说,如果一个人能每天重复的做同一件小事,却每次都能做好,那就是认真。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改革开放之初,义乌人卖针线,修雨伞,做木工,卖服装等,这些都是有些人不屑一顾的。但义乌人高明之处在于能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从实际出发,不好高骛远,从简单的手艺活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往前走。我们芸芸众生能够做的大事情能有多少呢,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是做一些具体的琐碎的单调的小事。这些事情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是这就是我们一般人的生活和工作,也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大事着眼、小事着手”。目光长远者的字典里没有“小事”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又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引申开来,就是做大事之前必须做好小事。
第73节:谬误16每个人生来就应该是做大事的
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关注细节,做好小事,是需要综合素质作为底蕴和艰苦奋斗做基础的。千里之堤,馈于蚁穴。一件没有预料的小事可能引起一次重大事故,一个长久被忽视的小问题可能导致一次危机。当我们听到,乙烯工程的冒然投资,使国有资产流失高达400亿元,我们还敢忽略小事吗?当我们听到,西北电建第四工程公司在江苏常州电厂烟囱拆除箍圈的施工中,仅仅是由于卷扬机刹车失灵,导致升降机坠落地面,造成6死2伤的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我们还敢奢谈“生来就是做大事的”吗?有位智者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不关注小事或者不做小事的人,很难相信他会做出什么大事。做大事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是由做小事的成就感积累起来的。”可惜的是,许多人在生活中往往忽视了它,与那些能够改变其人生的小事情擦肩而过。美国历史上的航天飞机失事,损失100亿美元。只因一枚螺钉有个小裂纹。世界一流企业的杰出员工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好小事,能够抓住工作中的一些细节。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有的人善于在日常的平凡小事中发现某些潜在的规律,这是因为他们有独到的眼光,丰富的联想。牛顿看见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就发现了地球的万有引力定律。哥白尼通过太阳的东升西落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发现了“太阳中心说”。毕升从印章的雕刻、烧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莱特兄弟从翱翔天空的大鸟,发明了穿洋过海的飞机。在《大长今》整部电视剧里,长今关注细节的精神随处可见,用木炭吸除酱油醋和公主白米饭中异味,用矿泉水调制皇帝的凉面,用酿了20年的柿子醋调制鱼片生菜……长今在做菜时正是凭着她对细节的关注,才让她一次次地获得了成功。许多白手起家而事业有成的人,在当小学徒或小职员的时代,就能以高度的热忱和耐心去关注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所以,任何人只有从小事做起,善于以小见大,具有独到的眼光,学会细腻观察。才能一步步踏上成功的道路。
第74节:谬误16每个人生来就应该是做大事的
唯有做好小事才可成就大事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相类似的,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的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也是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可见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细节的竞争才是最终和最高的竞争层面。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一只知更鸟问一只野鸽:“一片雪花多重?”野鸽的回答是:“微不足道。”“那么,让我来给你讲述一个不平常的故事。”知更鸟说道,“我飞落在一棵冷杉的树枝上,紧挨着树干。这时下雪了,小瓣的雪花缓缓降落,我无事可做,于是就数起了飘落在我栖息的树枝上的雪花,确切的数字是14125,当又一片你所认为的微不足道的雪花落在树上时,枝条折断了。”说完,知更鸟便飞走了。大家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唯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量变是事物变化的必要前提。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就像那一片片的雪花,对有些人而言,是微不足道,可这些小事当积累到了一定量的时候,这时的小事就不小了。如果大事是精彩的演出,那么小事则是那些演技高超的演员;如果大事是一锅热腾腾的饭,那小事则是一颗颗煮熟的米;如果大事是一架好用的机器,那小事则是许多精密的零件。大家只要认真去看待小事,就会发现小事其实一点儿也不小。陈阳大学毕业后,并没有按部就班地去找工作上班,而是去找了一个做馒头的老师傅学做馒头。他每天都早出晚归,跟着师傅一直学习了一年。一年之后,他的馒头铺子开张了,生意非常好。有的顾客还大老远的跑过来买他做的馒头。很多的同行都不解,同样一个小小的馒头,为什么陈阳的生意就那么好呢?有人特意来取经,陈阳只说了一句话:“小事做好了,大事自然就成了。”原来,陈阳的馒头铺之所以生意那么好,是因为他从原材料的采购,面粉的用量,揉搓的手法都极其讲究。他把蒸馒头的时间精确到了秒,这个在其他人看来毫不起眼的小细节,就是陈阳成功之处。因为他做出的馒头软硬适中,并且很有韧性,所以大受欢迎。人每做一件事情实际上就是对自身素养、品行、学识进行一次修炼,千万不要因为小或者低微就鄙视它,放弃将使你失去了一次修炼的机会,也减少了一次提高的可能。据说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问著名画家李苦禅请教:“什么字最难写?”李老回答说:“一字最难写。”初一听,真不知其意,然而细细想一想,却觉得含义深邃,那就是世间最简单的事,往往是最难做到的。而我们很多人往往是大事做不来,小事看不上,坐失良机,习惯在梦想里过日子,结果却是一事无成。解套心法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把工夫用在平时;注重一点一滴的积累,从而改变浮躁的社会风气。正所谓“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人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
第75节:谬误17时间有的是,不必操之过急
谬误17时间有的是,不必操之过急似乎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说辞:“等到我大学毕业以后,我就会如何如何”、“等到我买了房子以后……”、“等我的孩子结婚后就能……”、“等我把这笔生意谈成之后……”、“等到我死了以后……”人人都很愿意牺牲当下,去换取未知的等待;牺牲今生今世的辛苦钱,去购买后世的安逸。然而,生活总是一直变动,环境总是不可预知,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突发状况总是层出不穷。我们毋需等到生活完美无瑕,也毋需等到一切都平稳,别把时间浪费在等待所有难题的“完满结局”上。我们要学聪明一点:把握当下,莫等待。珍惜胜过等待也许你也收到过这样的短信:“摘不到的星星总是最闪亮的,溜掉的小鱼总是最可爱的,错过的电影总是最好看的。”是的,我们总是踮着脚尖眺望,追求海市蜃楼的辉煌,不曾想俯下身体,拥抱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中,我们总是追求刺激与新奇,厌倦当下,向往充满变数的远方。于是,许多人没有看到身边应该珍惜的一切,只是去追求未知的一切,有的甚至放弃了最初的选择,而去追求谁也没有把握的东西。
第76节:谬误17时间有的是,不必操之过急
对事业也好,爱情也好,珍惜的心情比什么都重要。只有珍惜已经拥有的,珍惜当前能把握的,你才能真正作出明智的选择,才能真正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而犹豫不决,看着这个却想到那个,以为还会等来最好的,最终只会留下遗憾。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天生一股特殊的文人气质。某天,一个女子来敲他的门,她说:“让我作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坏所在分别条列下来才发现好坏均等,真不知该如何抉择……他不知道是要珍惜现在的这个女子,还是要等待一个更合适自己的女子。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无论他又找出了什么新的理由,都只是徒增选择的困难。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验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个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央求。于是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问女人的父亲:“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不让再等待了,我决定娶她为妻。”女人的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10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哲学家听了整个人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向来让他引以为傲的哲学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尔后两年,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注解——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然而,在我们看来,这个费尽心机的哲学家研究出了前、后两段的“人生哲学”,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好好把握你能把握的,珍惜现在你能拥有的,而不一味的去等待你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