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朱镕基传 >

第32部分

朱镕基传-第32部分

小说: 朱镕基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李鹏的病体经过长达两个月的疗养以後,中共政权才假装坦诚地命令其外交部的对外发言人,发表一条「迟到新闻」,承认李鹏患的是心脏病。同时还表示李鹏的身体,需要继续调养一段时间,所以目前还不能恢复全日制工作。
  借病躲避经济风险
  问题恰恰就出在这「迟到新闻」上。按照常理,李鹏所患的心脏病,经过长达两个月的调养後,完全可以恢复正常工作了。而如果仅仅从防止再次发病的角度考虑问题,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即永远调养下去。可是,李鹏并没有辞职,而且还通过那位承认李鹏心脏不适的「新闻发言人」之口,郑重其事地声明李鹏辞职一事「绝对是造谣」。
  这就说明,李鹏目前保持适当对外抛头露面,以证明他这位一国宰相仍还在位,同时却又藉口「病情需要继续稳定一段时间,身体需要继续调养一段时间」,拒不实际主持国务院的具体工作,只能说明他目前继续称病的真正原因,是要在经济改革最关键、同时也最具风险的时刻,让朱熔基既吃苦受累又承担全部风险。
  早在中共十四大之前,当陈云表示了政策上认同邓小平南巡讲话,组织上保持干部稳定的态度之後,老谋深算的邓小平,立刻就想出了制约其政治上对立面的新办法,即一改南巡讲话中,对当时中共政治局的强烈不满之态度,表面上充分肯定江泽民和李鹏九二年春天以後的种种表现,甚至不惜以认同江泽民的干部安排建议,即牺牲「杨家将」的办法,来向江泽民和李鹏表示自己对他们的信任。但实际上邓小平对江泽民和李鹏,在改革开放的态度问题上、个人能力上,早已经心中有数。
  虽然邓小平亲自动手,先後砍断了曾真心支持改革开放政策并身体力行的胡耀邦、赵紫阳,这一左一右两只臂膀,但迄今为止,邓小平对胡、赵两人的真实评价,要比对江、李两人的看法好得多尤其是在个人能力和工作魄力等方面。
  按照邓小平的设想,唯有朱熔基真正能够不遗余力地贯彻他那迅速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宏愿。这是因为邓小平首先看中了朱熔基的工作能力和对经济工作之内行,其次是看中了朱熔基的性格就是敢冒风险。
  而江泽民和李鹏这两个人,无论他们对於「市场经济即使成功也必将危及中共政权的政治基础」,这一党内左派理论家的观点是否赞同,他们两人对於市场经济,过去一直持保留观望态度的首要原因,还是出於「快则不稳」和「欲速则不达」的考虑。
  就邓小平本人的内心来看,对於「快则不稳」的道理他不但明白,甚至比江、李二人更熟谙,如果给大陆经济架构这只原来只适於牛拉的破车,装上西方生产的现代化「发动机」後,随时将会出现何等严重的危机。
  但是同时,邓小平对他自己在中国共产党、中共解放军及中国老百姓中的威望,对他自己的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又非常自信。
  邓小平要在有生之年为朱熔基开道
  所以,考虑到自己的寿命问题,考虑到自己已经来日无多,邓小平想来想去,到底还是觉得整个共产党内,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十几亿海内外男女老少中,如今只有他邓小平一人,还有可能承受住整个中国大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所带来的巨大阵痛。只有他自己稳坐在江泽民等一班中共台前领导人的背後,欲乱者才有所顾忌,同时一旦有乱,也只有他才有能力、有胆量控制形势,治理乱局。
  而且,不但是邓小平,就是包括陈云在内的中共保守派老人,也都认同邓小平对於中共政权的实际权威,如今已经无人可以全面替代,这也是陈云在废止计划经济的问题上,终於向邓小平让步的最关键原因。
  陈云向邓小平表示让步的最重要标志,就是一九九二年七月以陈云名义,公开发表的那份纪念李先念的文章。文章中破天荒地肯定了经济特区政策,使人不敢相信文章前面的署名就是「陈云」。
  而陈云终於向邓小平让步的另一原因,自然是考虑如果与邓小平继续僵持下去,於党国大业不利,这也是陈云其人「党性」非常之强的具体体现。
  从这种思维出发,邓小平坚信,如果不在他有生之年,让中国大陆闯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一关,等他死後再闯,即使成功,无论从整个中华民族来讲,还是从苟延中共政权的寿命来讲,代价都要比现在就闯要大得多。
  邓小平自信来源之一,是受一九八四年国庆日时,北京大学的大学生们自发地打出「小平您好」的标语所刺激。这种刺激甚至使得邓小平在决定「六四」镇压时,仍坚信自己此举能够最终获得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及中国共产党人的支持。
  九二年南巡过後,从北京大学再次有大学生以写信的方式,表示对他的支持以後,邓小平更加自信,也更加肯定「六四」镇压的「正面作用」了。这个所谓的「正面作用」就是北京城裹的「六四」枪声,使得因为改革暂时损害了自己利益的一批人,即使内心强烈不满,即使有采取闹事行动的动机或理由,也会因为回想起「六四」的一幕而有所顾忌。
  一位北京的出租汽在司机说:「不是因为对共产党如今的政策十分满意,不是因为对国家形势和个人前途持乐观态度才不愿闹。是不敢闹。「六四」的时候我的车裹拉过三个中弹者,其中两个没到医院就死在我车里了。从那以後,我是真怕呀。」
  这位出租车司机的心理,至少在北京老百姓和知识分子们中很有代表件。而邓小平正是从这种老百姓的恐惧感中,体会出了「六四」镇压的「正面意义」。
  正因为上述心理的强烈驱使,加之邓小平唯一能够相信的人物,他的几个子女们的一再鼓动,邓小平更加坚定了「快总比慢好」的主观判断。
  谁将是改革失误的下一只「替罪羊」
  同时,根据他自己对自己在世时间的期望和判断,他自然会认同只要他在世一天,什麽总书记,什麽中央军委主席,什麽国务院总理的虚名,阿猫阿狗担任区别都不大,关键是要在国务院系统内,有一个真正得力的推行市场经济的运作者,能够按他的意愿行事,以让他在有生之年,看到改革开放的不可逆的成果,而这个运作者就是朱熔基。
  邓小平也吸取撤换前两任总书记的教训,尢其是吸取了撤换赵紫阳的教训,所以已经预先想足了对改革可能再次引发社会动荡的处理办法,那就是再次批出一只「替罪羊」,用以证明总设计师规划的改革政策「经是好经,就是让歪嘴和尚给念坏了」。
  所以,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拼命鼓吹高速度,「上台阶」,「抓住机遇」的同时,也没有忘记适时补一句:「走一步回头看一下是必要的。要注意稳妥,避免损失,特别要避免大的损失」。
  邓小平所设想的这个「替罪羊」的预备人员,最可能就是李鹏。谁让他那麽贪恋总理职位,并依仗一大批中共政治元老的支持,常常对邓小平阳奉阴违来著!既要顶虚名,就得时刻准备著承担失败的责任。
  如此分析,邓小平虽然在十四大和八届人大上保留李鹏的总理职位,表面看是真正被邓小平器重的朱熔基,没有取得最高领导职位,但如果稍微往远一点看的话,就应该明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之初,也就是在经济改革风险最大的这一段时间裹,由朱熔基干实事却不顶虚名是利大弊小。
  当然,邓小平的这套计谋不可能一点马脚不露。这倒不是因为邓小平的手法不高明,而是因为他既然要让朱熔基干实事,让李鹏顶虚名,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让朱熔基掌握越来越多的经济领导上的实权。时间一长,李鹏也不至於会笨到对邓小平的这些举措,不如丝毫分析之地步。再说,李鹏四周仍有不少智囊在帮他分析局势之利弊。
  李鹏在九三年四月下旬刚刚生病时,真的有「出师末捷身先病」的无奈心理,但随著时问的推移,随著他躺在医院裹,静观朱熔基劳神费力的这段过程,同时也不排除其家人及智囊,对他分析大陆经济形势之走向,及近期形势对於他马上恢复工作之利弊。李鹏肯定现在已经有了对付朱熔基这个政治劲敌的新策略,即借病发挥、慢病长养。
  在长期的政治斗争风险中,中共政治人物都学会了一套形势有利时充分表现自己,形势不利时千方百计保护自己的本领。而最常用的保护自己的手段就是预留後路,即事先就安排好将来推卸责任的托辞。
  李鹏病情随经济形势而变化
  而身为国务院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养子的李鹏,混迹中共官场多年,自然不会不深谙中共官员这种运作的招数,何况还有一批政治老人会随时对他给予指点。
  所以,单纯从健康和寿命角度考虑问题,李鹏自然为患上心脏病而郁郁寡欢,但从自己的政治前途角度考虑问题,李鹏现在极有可能已经明白了「塞翁失马」的道理。
  今後,假如中国大陆再次因为经济改革,引发大的社会动荡,而迫使邓小平调整政策的时候,李鹏能够用最充足的理由说明,问题都是出在他因病没有理政期间。虽然在此期间对外没有正式公布朱熔基代行总理职务,但政治局会议上对此有过专门决议,从会议记录到向国务院各系统及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下发的专门文件,都是白纸黑字,有案可查。
  据此,李鹏则可「理直气壮」地说明,国务院的种种决策是朱熔基主持制定的,具体工作更是朱熔基一手执行的。朱熔基不承担责任还能有谁?
  所以说:李鹏抱病不理政,同时又抱病继续保留自己的总理职务,甚至在他养病期间连个「代行总理职务」的正式文告,都不对外宣布,实在是非常的高招。
  如果哪一天李鹏突然被宣布病体彻底康复,那可能意味著李鹏自我感觉经济形势的风险系数,已经降低到百分之五十以下。或是朱熔基也看透了李鹏的诡计,在政治局会议上,甚至到邓、陈两位大老那裹,坚决表示要麽在给自己「扶正」的前提下继续工作,同时也甘愿承担风险;要麽以「没有代总理之职,所以名不正故言不顺」为有利藉口,强烈要求今後如果继绩仅顶副总理之名,所以也只干副总理之事。
  九三年七月二日,中共人大常委会对外公开宣布,几个月前刚刚在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继任国务委员并继续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李贵鲜,保留国务委员职务,但免兼任人行行长职务,人行行长一职由副总理朱熔基亲自兼任。
  李贵鲜下台一事传出後,海外评论界普遍叫好。同时,大陆上的一大批赞成和拥护中共改革派的知识分子,也都为此事拍手称快,理由是:改革势力在国务院裹的头号代表人物是朱熔基,所以他在国务院系统抓到的实际权力越多越好,亲任的实权职务也是越多越好。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则如今大陆实行的迅猛经改政策已经到了风险最大的关头。而在此时,首先是李鹏称病:按著又让朱熔基亲自兼任人行行长这一国务院所有机构中最为吃力不讨好的职务。在这两件突发事件的背後,到底是有利於中共改革派的因素居多还是相反?
  李贵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