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恐怖科幻电子书 > 位面小蝴蝶 >

第84部分

位面小蝴蝶-第84部分

小说: 位面小蝴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的认可,很多农民已经商量好了准备两年后土地产权到手后依然合作。

    湖北湖南的粮食丰收不仅满足了本省的需求,同时支持住了湖北工业区的建设,来自北方的移民没有给湖北带来了粮食压力。生产的钢铁与农产品交换,不仅养活了工人,也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共和现在已经取消粮食债券对粮食的借贷业务,开始将金属粮食劵货币化,粮食劵的贵重金属含量不变,粮食劵的价值和原先所代表粮食重量挂钩,这是一种粮食本位的货币。由于是真金实银的。所以价值得到了大众的承认。一些周边的势力中的商团开始囤积这种货币作为硬通货。程攀没有想过金融扩张,但是共和的经济势力已经对周边产生了影响。

    北边元朝和红巾军已经打得你死我活,全靠与共和粮食人口贸易来维持消耗。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没有刻意的屠杀平民。拖家带口的青壮们是人口可以换武器粮食也就给这些流民套了一个保护膜,毕竟没有人会撕rmb。而且随着北方煤矿开发需要人手在粮食够吃的情况下养这些人还是必须的。几乎所有的蒙古将领再也没有提像十年前屠光汉族几大姓那样极端的口号,对占领区的汉人,也没有特别强调四等人的法律了。共和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十年后的现在已经没有蒙古贵族敢说杀光汉人将良田变牧场的狠话了。现在北元最大的希望就是未来与共和划黄河而治。

    而紧紧挨着共和的方家军现在很风光强大的火枪方阵师组建了15个,一共七八万人。这样的一只军队让富饶的江浙财政捉肘见襟。没错江浙是很富庶的,但是培养这么强大的一只半火器职业部队还是太勉强,如果一个穿越者到浙江来主持大局,一定会开工坊组织海贸,这样可以补贴军用,实行扩张。但是轻工业生产,浙江的机器虽然改进了,但是是还是被共和钢铁材质比率更高采用蒸汽推动的机器打败。不仅机器败了就是生产方式,共和工业化的管理分工产生的效率,也不是那些作坊的生产效率可以比拟的。轻工业在成本上被共和打压,重工业缺少煤矿,最后依靠卖铁矿石赚钱。如果方家军的控制力再高一点,建立起强大的贸易壁垒,让整个方家军控制的市场全部使用本土货,还可以完成轻工业的资金积累任务的,关键方家军是靠着整个乡绅集团统治,乡绅这一个个小团体从共和走私产品。来掠夺本土财富。

    额或许也不算走私,共和成立这么多年,这些浙江的乡绅早就熟悉共和了,随着第一批浙江人到共和试水,突破共和禁止机器走私的门槛,投入资金在当地办厂,招当地人或者是从浙江招老乡在共和开轻工业工厂。将自家在共和生产的轻工业产品运回老家买。于情于理都是合适的。这个现象程攀没有任何阻拦,反而支持,只要实体工厂建立在共和领地上就行。当然也有些磕磕绊绊,比如共和禁止奴隶般的包身工,以及最多三年的劳动合同。让这些浙江的投资者注意到共和的各种烦人的劳动法。现在这些来自浙江的人已经将共和的各种法律查的一清二楚,无论老板还是工人。了解到的共和法律越多,这些实业者也就越放心,只要缴税,共和对治下民众的财产保护要远胜于浙江。

    随着在共和建厂致富的人家越来越多,浙江各大世家纷纷将财富投入共和,共和的私营企业占共和经济的比率开始增大。

    同时股份制被浙江人知道后几家资本小的企业联合在一起也可以办厂。为此安徽本地原本被没收土地后将剩余财产投入工业的本土乡绅们,遇到这股竞争对手十分不爽,在年末议会共和政策讨论交流会议上,大批安徽本土资本的轻工业劳动者选出的议员对共和行政组提出给外来人口进入共和谋生的前三年提高税负,理由是他们没有为共和的基础工业建设做贡献。

    当然议会只有对政策执行的监督权没有制定政策的权利,这些人提出的明显保护轻工业工人的政策,不可能敢于共和的施政而且更为强大的重工业劳动者议员没等这个政策上报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对,开玩笑湖北兴建的工业区使用的工人都是来自华北的外地劳动者。这场争论很快就不了了之。

    这些来自浙江的老板们了解到议会的小风波,心里一生冷汗。来自浙江的这批投资者是在上面没人不好做生意的环境中出来的,现在虽然共和各种法律不会直接掠夺。但是政治协商会议里没有自己的人是在是不放心,可惜共和的议员不是依靠钱可以解决的,而是靠自己工厂里的人选举出来的,这个选举过程是不记名的,而且不能强迫和给钱拉票选举,一旦发现利益上的选票,重奖举报者,直接作废全厂选举权三年,当然工人跳槽后在另一家工厂还是有选举权的。所以这些工厂主只有制定公平的奖惩制度,同时也不敢待工人太过苛刻,以免选出来的人和自己作对。虽然不能像在老家一样完全压榨工人。但是制定了良好管理后生产效率比老家高多了。而且这些选出来的代表虽然不能完全代表自己的利益,但是有了他们就不怕外乡人欺压了。

    浙江的这些老板完全多虑了,程攀现在是要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适合轻工业发展潮流,这些私人资本在共和轻工业上投入程攀高兴都来不及,怎么会设立法案卡人呢。

    这些安徽本土轻工业代表,一计不成,恼羞成怒下在议会上直接询问何时将浙江纳入共和治理范围。这些本土代表是想给浙江老板们来个绝跟计,只要在浙江实行共和的土地法,这些浙江的老板们就没这么快活了。

    共和行政组会议领导者李贺对这个充满火药味的政策讨论会皱了皱眉,直接一句军事机密无可奉告解决了。浙江的老板也被这个提议吓得,来到共和才知道共和有多么强大。这些浙江人算了一下共和现在的财政收入至少是方家军的四十倍,也就是说先不提武器的差别,单单是双方相同吗武器级别上共和最高能动员四十倍于方家军火器军队的部队。当然共和不会完全将金钱投入战争,那样社会会变得不正常。

    现在方家军治下的浙江就十分不正常,本地的资本大量外流,浙江的工业在共和的打压下少有赚钱,现在浙江基本上就是靠着农耕业和采矿业维持方家军的火器军队消耗。而方家军还不能将农业产出完全收上来,那些士林中人是方家军最大的支持者,一旦对这些士林所代表的的地主阶级,严格的丈量土地收税,同时强迫地主们减租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整个江南地主阶级就会对方家军采取不合作态度,对于这种情况,方家军想改变的话,除了采取对地主的暴力手段来夺取军资。一旦采取这种手段,方家军也就成为了流寇,失去地方宗族的支持,也就失去了对地方的行政控制,成了无源之水。

    方国珍也想过培养一批人像共和一样代替宗族对地方的统治。但是先军的政策没法让方家军大规模培养人才,少量培养的人才都是地方士族提供资金办的大规模私塾,从这里走出来的,还是站的地方宗族势力的队。

    既然摆脱不了必须依靠地方宗族才能统治这条拐杖,也不能按自己的意愿改造这个拐杖。只有硬撑下去。方家军这种政治体制如果没有共和这个工业国堵住路的话。思想已经启蒙,上层认识到机器大生产的好处,在积累完第一桶金时自然会完成资本从土地向工厂转移的道路。

    可惜共和走的太快太早,不仅第一桶金没法捞到,而且旧阶级的财富还向共和的工业上转移。整个浙江的情况糟糕到了极点。自耕农在税赋的增加和地主们权利扩大后压迫下纷纷破产。浙江每一处都有高利贷和赌场横行,大量破产的人被卖到了矿场。剩下的沦为佃户。土地兼并进入了一个快速时期。虽然方家军依然强大,向南进攻福建向北威胁张士诚。但是方家军治下已经多次发生矿场工人暴动,也佃户群体反抗事件。这些都被方家军血腥镇压了。

    原本坚持“共和滥用民力最终会崩溃”的论调已经很少提了,藏富于“民”的浙江为什么这样,那些士林众人里面是傻子的没有,都清楚但是不敢说。

    就这样公元1353年新年刚过,共和的南下动作吸引了中国大地上所有人的眼球,四方的势力纷纷松了一口气,共和这种大老虎已经找到肉吃了,按照共和打一步,停一步的规律。四周一年之内没有危险了。

    于此同时也将疑惑的眼神投向海南岛,以前大家都不注意,现在共和这个走自己路走到天下最强的势力任何一个举动都会让人仔细研究,程攀瞄上了海南岛,四周势力中的有心人有些好奇,这个天边之地到底有啥与众不同。

种田在元末 第一百零一章 天下棋局,共和落子

    更新时间:2014…02…19

    广东此时的元朝地方政府正努力,现在广东起义军何珍的军队越发壮大,面对汹涌而起的汉族起义军,元朝当地政府对少数民族组成的部队十分倚重,整个西南,海南岛上的那个万人规模的黎族军队在元朝建国初期,就是一只强军,主要的战争区域是在越南附近。现如今元朝再次想到了这只军队。从黎族中挑选兵丁,同时挑拨汉黎矛盾,让这只军队开赴广东与何珍作战。

    相对现在的北方战场,南方的战斗明显低了了半个时代。北方由于共和的突然崛起,火器军团已经成为了最先进的代表,尽管出了共和之外,其他的势力多少都有些生产力不足,还是以冷兵器作战为主流,但是这些势力多多少少都组建一两只半火器军队,每场过万人的大战必须是火炮横行,前些日子代表元朝和红巾军最先进的两只火器军队在河南安阳市这个地方,双方出动一共一万一千人的纯火器军队上演了一场火炮打击排枪枪毙的近代化会战。元朝方面的将领是王保保,这个人的确是个将才在这场战役中用元朝自造的,打几发必须冷却,在共和看来是劣质产品的鹰炮,在炮战中打赢了红巾军的火炮团,同时在接下来的排枪枪毙中用督战队逼着自家的军队保持阵列,在双方战损比都达到50%时红巾军率先崩溃。

    这场战争可以算的上是北方元朝和红巾军两股最强最先进的力量碰撞,在这一战中在和共合军之间火器战争经验的的元军取得了胜利,王保保以及元军炮兵出色的表现,坚强的战争意志是他们取得胜利的关键。这一战参战双方的火器化军队都在这一场战争中打废了。红巾军的火器军彻底烟消云散,而元军的火器军在经过了这一场对心理素质极大考验的排枪枪毙后,需要一段时间来减缓压力,而且元军的死伤也不少。

    看似两败俱伤但是不是这样,元军通过这一战消灭了红巾军最精锐的部队同时在战线上撕开了一道口子,迫使红巾军大方位的后退,对于红巾军这样根据地还不稳定的势力来说,一旦后退就无法获得新的战略补给,没有新的作战人员加入,粮食依靠夺取县城杀入蒙古人庄园缴获的渠道也就断绝,北方红巾军陷入了一个低谷时期。相反元军获得了喘息的时间,加紧了对红巾军的压制。同时元军缴获了大量的共和外贸型火炮,火力更加强悍。

    红巾军的首领现在已经把淮北的煤矿当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