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重生之仙欲 >

第346部分

重生之仙欲-第346部分

小说: 重生之仙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备先在首都动手,一旦首都改革完毕,那么下面的省市就没有理由推脱了,而且此时国家鼓励干部群众下海经商,国家有相应的政策扶持,有相关的文件照顾,大家贷款也容易了很多。

这些干部和群众下岗后,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毕竟90年不比98年,此时下岗的也大多是超编的干部工人,并不是对所有企业下手,因此发改委对这些人的安排都有详细的计划。

(大大们多多订阅支持一下啊!有票的请砸票支持!月票、推荐都行!)

 第三百九十九章 约见三哥

第三百九十九章 约见三哥

傅正宁即将接手市政府的全面工作,而这次改革的工作,也是市政府主持的,可以说他此时就是整个官场的指向灯,所有人都看着他,虽然能够成为首都的市长,傅正宁感到无比兴奋很自豪,但是马上要承担的就是大裁员的主持者,这可不是一个好办的工作。 /

皱着眉头用力揉了揉太阳穴,傅正宁把手中的资料放在办公桌上,整个人靠在椅子上,想了想后,这才重新振作起来,自己能够上位完全是靠着杨家,这次改革也确实是为了华夏好,如果自己不全力以赴的话,怎么对得起自己的国家,怎么对得起提拔自己,赋予自己重任的杨家。

更何况如果不是因为有这次改革,其他人谁不看好燕京市委副书记、燕京市市长的宝座,这次之所以没有人站出来跟傅正宁抢,就是被杨明峰的改革计划给吓跑了,现在全国各大势力都在看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改革情况。

而燕京市作为改革的桥头堡,做为全国改革的风向标和试验田,担当实际改革工作的人无疑如同架在火山上烤,这次改革是首长直接首肯通过的,常委会上通过了的,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燕京是天子脚下,是首都,这个改革把他定在燕京,也是首长想把这个改革成绩给在燕京的老同志们看看,让他们切身的感受一下改革的实效,而不是仅仅从汇报和调研资料上了解下面改革地成果。

可以说坐在这个燕京市改革总指挥的位置。  如果做的不好,或者做事不卖力,那么不仅今后再没有出头之路,甚至还会被首长直接打入冷宫。

人家安南一个小小的地级市都能在十年里发展成为一个副省级经济大市,这还是内陆城市,并不是沿海或者有着各种大城市底蕴的历史名城,人家能够做到。  你作为首都的市长,作为全国城市的风向标和指路石。

竟然比不过人家一个地级市地领导干部。  那不就证明了你的无能和失败吗?如果做不了,那么不仅首长第一个会拿这个总指挥开刀,就是杨家和李家也不会给这个总指挥好果子吃。

这个东西涉及到了杨海涛这么多年地努力和建设成果,如果燕京行不通,那么就是全国行不通,或者只能在小地方才能试行的通,这样无疑大大降低了杨海涛的声望。  使得这个本来有机会问鼎一号宝座的接替人难以有出头之日。

这样不仅会遭受杨系和李系最严厉和残酷的打击,甚至连提拔杨海涛上来的首长,都不会让自己培养多年的接替人被这么洗刷掉,因此做到这个位置,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而主持这个工作,想要完成地话,那么势必会得罪大量的既得利益者。  不但众多单位会被裁减出去,大量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也会被重新安排上岗,大量的国有企业将会进行重组和改革。

整个燕京市改革下来,起码超过十万人要下岗,到外面寻求其他的生路,国家干部和企业工人将不会端着铁饭碗吃饭了。  本来在几年后才会打破的铁饭碗,因为杨海涛的关系,已经提前了近8年。

别说各个势力会在燕京市改革的过程中,各种拖后腿下绊子地事情不会少,就是求情和报复的事情也肯定不会少,杨系和李系并不是华夏唯一的利益集团,东海派和共青系也都是华夏最为顶尖的利益集团。

老干们和开国元勋子弟等等无数个利益集团纠集在一起,需要面对方方面面的人,这些人在国家各个权利机构都有相当庞大的实力,如果在这次事情上得罪了他们。  那么今后燕京市政府。  无疑得罪了这些部委。

虽然作为首都地市长,并不会太过在意国家部委的影响。  能够做到这个位置的人,大多都是背景深厚之辈,不是什么人想整就能整的,再说这些部委始终在燕京市,职工干部的家属和子女也大多在燕京。

做什么事情也不会做的太过分,但是一旦有了机会,这些主管一方的大佬,说不定就会在后面给你一棒子,因此傅正宁上位,看清形势的领导,没有一个站出来跟他争,这也是他能够轻易上位的主要原因。

作为杨系的铁杆,傅正宁此时已经没有办法了,如果不接手燕京地话,那么杨系肯定会安排其他嫡系调入京城接手改革,一旦这一次不抓紧机遇,傅正宁想要再向上进一步,那肯定是没戏了。

杨靖约好傅正宁后,拿起电话直接拨打了三哥何建军地大哥大,作为首长的私人秘书,在首长办公地时候,一般是不需要陪的,那里有大叔郑西言看着,而作为二叔的接替者,首长的生活秘书秀兰芬,自然不会随便出来跟杨靖见面。

电话很快接通了,电话那头传来三哥那豪爽开心的笑声,“杨靖你小子总算记得你三哥了,你二叔到东山省工作以后,你这还是第一次给我打电话吧!”

杨靖一听何建军的话,顿时有些不好意思的扫了扫头,以前首长的生活秘书已经调入东山省,到那里的省交通厅做厅长去了,算是分到了一个实权部门,而且做的是正职,算是比较好的结果了。

当时二叔要走的时候,杨靖也过来聚会了的,当时不少首长的嫡系,只要在燕京的,机会都参加了二叔的送别会。

那个时候杨靖见过三哥之后,也有大半年没给三哥打电话了,每次去见首长,都是匆匆去了,有急着离开了,身边都有其他领导在场。  也不好跟三哥好好打声招呼,所以何建军自然要说道说道杨靖了。

“这不是到东港去了吗?一回来就在执行任务,您是首长身边最亲近的人之一,我地行踪,难道您还不知道吗?这不一有空,马上就给三哥您打电话了,晚上出来坐坐。  有空吗?”杨靖笑着对何建军说道。

论年龄何建军比杨靖大了十几岁,叫哥还有些不太合适。  不过何建军论资历和背景,都没有郑西言他们牛,不敢让杨靖叫叔,所以一直是三哥这么叫着,而且叫哥也比叫叔要亲近不少,何建军面对首长的时候,到也好说说杨靖的好而不至于被首长批评说教。  毕竟大家是同辈嘛。

“行了,你小子金屋藏娇燕京高层谁不知道,身边的女孩子一个又一个的,你们特勤局和胡同区的那些领导,早就把你的风流韵事传遍了,整天陪着小姑娘,哪会记得你三哥在哪哦!”何建军没有说晚上去不去,而是直接打趣地说道。

他是首长的私人秘书。  打电话都有专人通过转接台中转,谈话必须录音,想要出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地,必须要跟首长请示,而且身边还有安全部门以及中央警卫员跟随。  比那些一省大员都要牛。

杨靖自然知道这些流程,因此也没多问,反正话已经说了,待会如果三哥请示了首长之后,一定会给自己回一个电话,最近首长们在忙着关于政府机关精简改革的事情,然后又在讨论中东访问的问题以及武器销售的问题。

基本上这段时间,首长身边的只会跟着机要秘书,私人秘书只会在四合院协调一下首长家人的关系,算是首长四合院大管家。  是亲信中的亲信。  大家分工不同,三哥时间到比郑西言要多地多。

“您就别提女人了。  一提我就头疼,行了,您也别磨叽了,还是先去问问爷爷,看能不能出来,可以的话,我安排局里的车过去接你。  ”杨靖说着挂了电话,这个电话可是有人做记录的,哪能随便说自己的私生活。

何建军看着已经发出嘟嘟声音的话筒,不由的摇了摇头,挂断了电话,此时首长正巧从外面回来,看着何建军在那摇头,不由的问道:“建军,好好地干嘛摇头!啥子事嘛!”

郑西言手中拿着一堆资料跟在首长身后走了进来,看到首长在问何建军,急忙看向何建军,眼神向他发出询问的神色,何建军没有理会郑西言,事实上当着首长的面,他哪敢跟郑西言眉来眼去的相互交流。

“刚才杨靖打电话来,说晚上让我出去聚一聚,我还没说要请示,他就把电话给挂断了,这小子还真是……!”何建军笑着上前搀扶住首长,对着首长间接的把自己想出去的事情说了一下后,这才回头对郑西言做了个没事地眼色。

这些首长的亲信,都是首长最信任的人,同时他们各自的关系都相当不错,毕竟都是为一个人服务的,每个人的分工都不同,并不会产生矛盾,因此首长身边的人都相当齐心。

首长和郑西言一听何建军说起杨靖,顿时就笑出声来了,“这个杨靖,老是安稳不下来,才回到燕京没两天,就想着约你出去玩了,听小李说,杨靖都没去军区看看他,真是太不像话了。

晚上你出去见到杨靖了,还真得说教说教他,告诉他,这是他爷爷我说的,明天必须到外公家去报道,免得小李在我面前嘀咕。  ”

首长这话一说出来,何建军就知道,首长是同意自己出去见杨靖了,事实上一般首长的亲信出去见其他人,这是相当忌讳的事情,毕竟他们常年在首长身边,掌握了大量地华夏机密。

再加上宰相门前七品官,更何况他们这些首长地亲信秘书了,有的是人想通过他们得到晋升地机会,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巴结他们,收买他们,因此他们跟什么人打电话,出去见了什么人,都是有记录和限制的。

可是杨靖找首长身边的人,首长却不会有什么意见,别说杨靖是他认的孙子,算是自己家里地人。  就说杨靖的能力和对华夏的贡献,就足以让首长放心了。

“听说杨靖刚才打了电话给傅正宁和王齐岳,只怕晚上他是想把你介绍给他们吧!”郑西言当着首长的面,把这个事情说了一下,毕竟何建军晚上出去干嘛,总会有人记录下来,与其到时候告诉首长。  不如现在就点明了。

毕竟见杨靖是一回事,见很有可能成为燕京市长的人。  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个东西不得不防,如果首长知道了的话,很有可能会发脾气,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来。

“哦?傅正宁应该已经接到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精简干部人数,简化办事流程的文件指示了吧?看来他压力大了,这次杨靖把你请出去。  只怕是为傅正宁排压解难地,去见见也不是坏事,再说今后傅正宁的改革,也间接的影响到整个华夏的改革。

他站在各个势力的对立面去了,不寻找一下有利的支持和帮助,他一个人能撑得下吗?你看着办吧!记得以后有什么难事,尽快汇报上来!”首长闻言愕然了一下,之后就明白了过来。

对于杨靖的安排。  首长是没什么意见,毕竟傅正宁也算是他比较看好地干部,这几年跟着杨系,着实也做了不少实事,实干派的名头确实不错,至少在燕京地方官场。  傅正宁算是比较突出的领导人了。

这个好苗子一定要培养起来,今后就算最多只能执掌燕京市委,成为政治局委员,至少也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