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兵临天下 >

第148部分

兵临天下-第148部分

小说: 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祖负手在船舱内来回踱步,心情异常沉重,他心里何尝不明白,再攻,他不一定能攻下柴桑,但儿子的性命肯定就完了,现在他儿子在别人手上,人家漫天要价,他不可能不出血,只是粮食他也很紧缺,就算五万石粮食他也很难拿出,何况还有三万两黄金。

    反复寻思良久,黄祖问道:“我刚才听你说,第三个条件必须是物资交换,这是刘璟的原话吗?”

    “是!”

    黄祖脸上露出一丝冷笑,“既然是物资,那就不一定是钱粮,我拿别的东西给他也可以,你去和他再谈一谈,除了钱粮外,别的物资我都可以答应。”

    经过三轮谈判,刘璟终于和黄祖达成了一致,刘璟将第三个条件改成,他要所有被俘江夏士兵的家眷,也就是人口,共一万两千余人,作为一点让步和诚意,刘璟将三百余受伤江夏士兵释放,准他们跟蒋齐返回大船。

    两艘大船驶出了水门,船上满载着乱哄哄的三百余伤兵,蒋齐也在船上,他好言安抚这些受伤士兵。

    这时,蒋齐意外地在战俘中发现了一个自己的亲戚,是他妻子的外侄,名叫丁平,他连忙将丁平叫上前问道:“你怎么也被俘了?”

    丁平上前磕头道:“回禀姑父,侄儿是和苏飞将军一起被俘。”

    蒋齐点点头,见左右人无人,他又低声问道:“那你可知道,苏飞为何被放回来?”

    丁平挠挠头,“具体侄儿也不知,不过应该是和甘宁求情有关。”

    蒋齐眼中兴趣更浓了,连忙问道:“怎么个求情法,你快说!”

    “当时苏将军被关在木笼子里,侄儿和十几名战俘就在笼子旁,苏将军求人把甘宁找来,我听他好像说,我与公有旧,今日我落难,公能否救我一命?”

    “就这么多?”

    丁平点点头,“好像就这么多,甘宁也没有说什么,转身走了,后来听说苏将军被放了,我和几个弟兄都在夸甘宁讲义气。”

    蒋齐捋须冷笑一声,果然不出自己所料,若不是甘宁求情,刘璟怎么可能放他,哼!临阵贪生怕死,这种人岂能为大将?

    这件事他必须让黄祖知道。

    。。。。。。。。

第二卷 江夏 第166章 上好精铁

    【加更求票!】

    

    刘璟和黄祖达成的和解方案,当然不可能马上实施,仅被俘士兵的家人陆续迁来柴桑也需要一个月,把黄射最终交还黄祖也是一个月后的事情了,不过五天后,陶家被扣押的四百余艘商船及一百余名伙计返回了柴桑。

    同时黄祖承诺,以后不会再为难陶家商船,陶家船队将和从前一样顺利经过江夏,这无疑是解决了陶家最严峻的问题,使陶家上下一片欢腾。

    甚至当四百余都货船返回柴桑时,两百余名陶家子弟在家主陶胜的带领下,集体去江边祭祀江神,迎接商船的归来,用一种最虔诚的仪式来纪念陶家新的开篇。

    当然,陶胜心中比谁都明白,该感谢的并不是江神,而是刘璟,他不仅保证了自己的家主之位,而且帮陶家解决了最棘手的难题。

    从江边归来,陶胜立刻转道去司马军衙,他要当面向刘璟表达陶家的谢意。

    一名士兵将陶胜领进了刘璟的官房,刘璟的官房是一间朝南的屋子,宽敞而明亮,虽然天气闷热,但院子里树林浓密,凉风习习,倒也感觉不到很热,刘璟正站在一幅江夏地图前,用笔细细地画着下雉县的范围,看得出他对这块新到手的地盘颇为满意。

    陶胜快步走进房间,深深施一礼,“参见公子!”

    刘璟放下笔,笑眯眯问道:“家主去江边接到船只了吗?”

    “接到了,人员、货物和船只都没有损失,璟公子的大恩,陶家感激不尽!”

    说着,陶胜竟跪了下来,向刘璟磕了三个头,刘璟吓了一跳,这可是他未来的岳父,怎么能向自己磕头,他慌忙扶起陶胜,“家主不必行此大礼,我与陶家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怎能不尽力帮助陶家。”

    陶胜心中感动,他想起女儿说过的话,刘璟有能力,也会全力帮助陶家,现在看来,自己的见识还比不上女儿,令陶胜心中一阵惭愧。

    父亲让自己全力支援刘璟是正确的,正是刘璟对陶家也同样有着钱粮依赖,他才会说出唇亡齿寒的关系,才会在关键时候帮助陶家摆脱困境。

    陶胜心中又是惭愧又是感慨,又叹口气道:“我们陶家一致决定,尽全力支持璟公子,就算倾尽家财也在所不惜,陶家的钱粮主要储存在江东,陶家在长江沿岸有数十座仓库,我们将陆陆续续将这些物资钱粮运回柴桑。”

    陶胜变得如此慷慨大度倒不完全是出于感激,从这次对付黄祖,陶胜便发现,黄祖不是刘璟对手,刘璟将迟早会占领江夏。

    而且他的才能也远胜于刘琦、刘琮,将来荆州有变,极有可能是刘璟成为荆州之主,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但如果有陶家在钱粮的全力支持,未必不能实现。

    对陶家而言,这是寻找靠山的一个良机,支持得越早,陶家将来获利越厚,陶家是商人,而且是最成功的商人,眼光自然非同寻常,家族一致决定,把陶家的未来就押在刘璟的身上。

    刘璟笑了笑,陶家的表态在他的意料之中,实际上,就算陶家不表态,他们的利益已经捆绑在一起了。

    他请陶胜坐下,诚恳地对他说道:“我也非常感谢陶家的支持,将来,我也会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军,可以保护陶家的商业利益,陶家就不用再生活在江都和荆州的夹缝之中。”

    陶胜叹息一声,“这一天陶家也是盼望已久。”

    如果说陶胜对刘璟的态度,之前因为女儿陶湛的缘故,使他心中多少有点芥蒂,但此时他心中一点点隔阂也荡然无存。

    两人的笑容和言语都变得坦诚起来,刘璟沉吟一下道:“就不知黄祖的誓言能维持多久,我们还是得当心。”

    “这倒没必要担心。”

    陶胜笑了笑,“黄祖此人虽然对外人品卑劣,但他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在江夏郡内,他一般很守诺言,这也是他很讲究在江夏郡内的名声,既然他答应不再拦截陶家船只,那一般他就不会食言。”

    “这样最好不过。”

    这时,刘璟又想到一事,便问道:“陶家有没有办法搞到上好的精钢?就像那把方天画戟一样铁质。”

    陶胜眉头微皱道:“如果是普通铁,陶家可以很容易搞到,不瞒公子说,陶家在丹阳县也有两座铁矿,招募几千工人开矿炼铁,只是炼出铁必须卖给江东官府,不准外运,当然,陶家也有办法运出来,关键是公子是要上等精钢,少量的话可以搞到,大量的话有点困难。。。。”

    刚说到这,陶胜猛地想起一事,连忙问道:“不知公子急不急?”

    刘璟想了想道:“倒也不急,一年之内都可。”

    “那就没有问题了。”

    陶胜兴奋地解释道:“炼制精钢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要使用上好石碳和碳粉,碳粉容易弄到,但石碳江南和荆州都不多,巴蜀却有,我可以从巴蜀大量购买石碳,再从丹阳运来精钢矿,再烧制些碳粉,我们就在柴桑开炼,公子要多少有多少。”

    石碳是煤,煤的发热量高,可以炼出优质钢铁,刘璟心中也有些跟着兴奋起来,他快步走到墙边的一幅大地图前,很快找到了丹阳县,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丹阳县就是后世的马鞍山。

    “这件事宜早不宜迟,尽快实施。”

    “公子放心,后天就放船队去巴蜀,一次便可运回几万斤石碳。”

    “还有炼铁的工匠!”

    刘璟又提醒他道:“打造方天画戟之人虽已去世,不知他的后人有没有得到真传,如果能找到他们。。。。。”

    “这倒不必!”

    陶胜笑着摆摆手,“中原好一点的炼铁工匠都被曹操收罗去许昌了,不过,自古兵匠出越国,在吴郡和会稽郡那边,我能找到最优秀的铁匠,绝不亚于打造方天画戟那位老工匠。”

    。。。。。。。。

    陶胜告辞而去,刘璟背着手在房间里慢慢走着,他亲眼见识过曹军骑兵的凌厉凶猛,江南之兵远远无法匹敌,虽然江南之兵可以利用水军的优势自保,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关键是要有自己的优势军种。

    像虎豹铁骑、先登死士、白马义从,这些军种各有优势,在战场上能以一当十,他刘璟也需要有这样一支特殊军种,成为他的王牌军,将来能与曹军抗衡。

    尽管这只是一种初步想法,但刘璟心中已非常炽热,他立刻要付诸实施,尽管这需要数年时间来磨练整合,但关键的第一步,他一定要迈出去。而且上苍对他也特有眷顾,把陶家这样的大商家送给他,为他的梦想成功增添了强大的助力,如此,他怎能不尽力而为。

    这时,朱珣出现在门口,恭敬道:“司马,你找我吗?”

    刘璟一回头,笑道:“是啊!请进来坐。”

    朱珣走进房间,行一拜礼,随即坐下,刘璟笑着问道:“这次清查周家的土地钱物,得了多少?”

    战争结束后,周家第一个被查处,不过看在最后周家愿意协助江夏军的份上,刘璟便饶了周家死罪,将他们家族悉数逐出柴桑,没收其房产土地,朱珣取出一本清册,递给了刘璟,“周家很狡猾,事先便将钱物转移去了武昌,所以在财物方面收获不大,在他们庄园里清查出一万多石粮食,这是最大的收获。”

    “土地呢?”刘璟不露声色问道,这才是他最关心的东西。

    “上田有六十三顷,六千三百亩,主要集中在柴桑南面的浔阳江两岸。”

    才六千三百亩,太少了,刘璟沉吟一下,又问道:“那官田有多少?”

    “回禀司马,官田大约也有四千亩。”

    加起来才一万亩土地,还是不够安置,刘璟之所以急需良田,是因为即将有两千户左右民众将从武昌和夏口一带迁来,这些都是战俘的家眷,战俘自然会成为刘璟的士兵,那么他们的家眷也需要安置。

    按照每户十亩的最低标准,至少需要两万亩土地,现在还有一万亩的缺口,刘璟忍不住看了一眼朱珣,朱家可是柴桑最大的地主,有上田数百顷,耕牛更是不计其数,他们能不能拿出一部分土地。

    朱珣笑得有点尴尬,他明白刘璟眼神里的意思,其实朱家也是全力支持刘璟,在上一次对江东的战役中,之所以能大量动员民夫,主要就是周家起的作用。

    周家可以出粮出人,但要周家拿出土地,这就有点难办了,土地是周家的根本,没有了土地根本,周家就会走向衰亡。

    但朱珣也知道,周家若一毛不拔,恐怕刘璟这一关也难过,他想了想便道:“司马,我回去和父亲商量一下吧!看看朱家是否也可以尽点力。”

    刘璟眼睛笑眯了起来,他要的就是朱珣这句话。

    “我也不会亏待朱家,我可以给你们一个承诺,朱家拿出多少上田,我就在下雉县给朱家两倍的土地补偿,平原山地任凭朱家挑选。”

    朱珣起身行一礼,“司马请放心,明天一早,我会给予答复。”

    。。。。。。。

    朱珣的父亲名叫朱良,正是朱家家主,当天晚上,朱珣便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