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剩女农家乐 >

第17部分

剩女农家乐-第17部分

小说: 剩女农家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二嫂,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小玉讲道理,那讲的都是一个‘理’,没啥不对的,咋能成了妖孽?”

姜氏摇摇头,叹气说道:“再说了,这钱要真是你的,又不是说不给你。就是弄个清楚明白,咱得明理是不是?”

“死老婆子,老不死的,吃里扒外,白白养活你这么多年,现在倒好,跟着人家了,就说道起我的不是了。”

谢氏一听,指着姜氏就骂了起来。

有句话,说得好听一点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难听一点是:狗改不了吃屎。这谢氏之所以不受族人待见,除了平日里不明理不懂事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不听劝,乱咬人。发生个啥事,闹起来,谁在旁边一劝,那真是没事找事,惹火上身,非得被骂个体无完肤不可。时间长了,大家伙也都知道她这副德行,纵使天大的事儿,也没有人敢劝了,毕竟谁都不贱,吃饱撑着了才没事找骂。

“憋住!你这张喷粪的臭嘴,上次没给你打改是不是?!再听你嚼一句,我嘴给你撕烂喽!”

韩子明本来还担心,这钱要真是自家闺女偷的,怕谢氏闹出去,毁了名声,以后婆家真的就难找。现在听她张口对自己的亲娘又骂了起来,也顾不得许多了,怒目圆睁,拳头紧握,大喝道,“这个钱,今儿个你愿意,得丢这;不愿意,也得丢这!不然,你出不了这个门!”

“一家子都是赖种,没好货,没一个好东西!一个个都是白眼狼!这上梁不正下梁歪,老的小的都是熊货!我看你们过好了(‘你们过不好日子’的意思)!”

谢氏生怕挨打,嘴是闭上了,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从怀里抓出二十文钱,一把朝院子里扔去,了了几个还在视线之内,其他的都不知滚到哪里去了。她人也从地上爬起来,从韩子明身边冲过去,拉开门闩,奔了出去。

“大娃子,小娃子,春草,你们把门杠上,把钱都找到捡回来,一个都不能少。”

韩子明抱起韩玉,大踏步就往外走,对林氏说道,“走,去玉堂家,把事情问个清楚。”

正在自家门口纳凉的五奶奶秦氏,看到后,远远问道:“墩儿,发生啥事了?”

林氏笑着回道:“五婶子,没啥事,说出来丢人,我们去玉堂家,赶明儿坐一块好好拉拉(拉家常)。”

“墩叔,婶子,走这么急,闺女咋弄的了?”

走在路上,东边隔着院子的邻居马氏,见两人步履匆匆,热心肠地问道。

韩子明笑了笑:“没啥事,去玉堂家坐坐。”

这马氏家的男人姓张,虽然和韩家混杂居住在一起,却并不是韩家人。因为辈分比较免(小),所以马氏虽然已经是四个孩子的娘,和韩玉是同辈的,韩玉见了叫声嫂子即可。

马氏摆手示意二人继续走,说道:“没事就行,有空过来坐坐啊。”

又走了没两分钟,便到了韩玉堂的家里。这韩玉堂前几年托了关系,做盐铁生意挣了大钱,盖得两层楼房,红砖琉璃瓦,高墙大院,煞是壮观,是整个杏花村,乃至周围几个村镇里最豪华的,无出其右。大门口两尊石狮,眼睛大如铜铃,栩栩如生。红漆大门,门环由两头麒麟咬合着。平日里大门不常开,旁边侧门开着,供人进出来往。

韩子明冲着院里喊道:“家里有人吗?”

“有,有。”

一个男人的声音传过来,正是韩玉堂,也是三十来岁,穿得绫罗绸缎自不必说了,因为不亲自下地做农活,显得年轻不少。他看到是韩子明,连忙拱手打礼,说道,“墩叔,婶子,什么风把你们吹来了,外面热,快进来。”

堂屋里坐定,韩玉堂家的婆娘孙氏端来了三碗凉茶,绿豆熬成的,清热解暑,效果极佳,摸着韩玉的头,说道:“小玉长得可真快,这个头一天天往上蹿,马上就长成大姑娘了。”

韩子明口渴难耐,一口气喝光了,放下碗,开门见山说道:“玉堂,我过来,有点事想问问文才,不知道他在不在家里?”

“在家里,怎么?是不是他欺负小玉了?真是这样,回头我毁(打)不好他!”

韩玉堂虽是商人,不过也是农家泥腿子出身,说话为人处事也都没什么两样,他转身对孙氏说道,“去,叫文才过来!”

韩文才来到堂屋,本来迷迷瞪瞪跟刚睡醒似的,看到韩玉,立马来了精神,上来摸她的手,问道:“小玉,你来啦。”

韩玉堂说道:“啧,找个凳做好,你墩爷有话问你!”

“文才,我问你。昨儿个,你有没有给小玉二十文钱?”

韩子明敛了刚才的笑意,严肃地说道,“得说实话,不然你小玉姑可得背上偷盗的罪名,这辈子都叫人家戳脊梁骨,背地里说闲话!”

“给了,昨个儿我偷偷跑出去,拉她去西坑边的沙堆上玩,给她的。”

韩文才看了看自己爹娘,又看了看韩子明和林氏,最后把目光落在韩玉身上,看她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便张口说道,“小玉姑教我好几首诗呢,先生教书都要付钱,我付点钱哪里不对吗?小玉姑咋会成了小偷!”

听他这么一说,韩子明和林氏都松了口气,不过韩子明还是不解地问道:“你小玉姑教你几首诗,她都没读过书,哪里会教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韩文才得意洋洋地吟诵了一边,说道,“这就是她叫我的。小玉姑聪明,她听人家说一遍就能记住,我脑子笨记不住,就让她教我。”

孙氏笑着说道:“我说呢,出去的时候,怀里揣着二十文钱,回来的时候,钱袋里空了。问他哪去了,非得说孝敬先生了,我咋会好意思去问家里的先生,心想也就算了。原来是孝敬他小玉姑姑这个女先生了。”

“玉堂,真是叫你们看笑话了。小孩子不懂事,见钱眼开。二十文钱,等会儿吃了晌午饭,我一文不少地送过来。”

韩子明站起来,指着韩玉说道,“按辈分,文才还得喊你一声姑,你咋好意思拿他的钱?以后可不敢了!”

“墩叔,瞧你说的啥话,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实话给你说,我家不缺这点子钱,小玉真的教了文才这熊娃子背了几首诗,那就当是孝敬先生了,哈哈。”

看到韩子明和林氏要离开,韩玉堂跟了上来,拉住他的胳膊,笑着说道,“墩叔,你眼里要是还有我这个侄儿,钱留着,割点肉打打牙祭也成,给娃子添身新衣裳也成,哪怕是给娃子买点笔墨纸砚读读书也是好的。这以后啊,日子要是有困难,尽管给我讲,能帮忙的地方,墩叔你可别给我见外!”

韩子明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成,成,玉堂,你们回去吧,别送了,这就挨着呢,啥时候说来就来了。”

孙氏说道:“墩叔,婶子,有空常来坐。”

这心里的石头落下之后,韩子明和林氏脸上再次泛起了笑容,特别是韩子明,捏了捏韩玉的笑脸,说道:“行啊你这鬼丫头,人不大,当起先生来了,还知道挣钱了。”

林氏叹了口气,说道:“你说脑子真有这么好使,是个男娃子多好,砸锅卖铁也得供他读书考功名!真考上了,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娘,这锅囫囵(完整)着卖,岂不是卖的更贵,砸烂了变成废铁就不值钱了。”

韩玉龇着牙,一脸荣光地说道,“我不想做男娃子,女娃子好,不愁吃不愁喝不愁穿的,还有爹娘疼着。”

“你看咱二嫂,这狐狸尾巴还是露出来了,你说咱韩家咋会有这样的人?”

林氏把韩玉从韩子明怀里抱过来,给她理了理鬓角的乱发,一脸不悦地说道,“一次又一次,也不知道咱上辈子吃她的还是喝她的了,净来捣事儿!”

韩子明气愤地握拳,举起来扬了扬说道:“去她娘的蛋!以后再找事,我的锤头子(拳头)饶不了她!”

看到两人的脸色红润,笑着回来,几个娃子和姜氏也清楚了大概。

韩俊走上前去,摊开手掌,说道:“爹,娘,二十文钱,一个子儿都不少。”

【第019章】 田螺喂鸡

“他爹,本来手头就不太富裕,现在多了二十文,我想去集上买点鸡饲料回来。”
林氏牵着韩玉的手,大声说道,“你看五婶子、铁林家、学志家的鸡下蛋多利乎,咱家的这几只这么沉得住气,时不时来几个蛋,也都是软皮子蛋,我看是缺饲料。”

韩玉也见到了,这鸡蛋本来硬壳,自家的鸡倒好,下的蛋都是软不拉几的一层皮,用手指轻轻一捅就破。不过她也知道其中缘由,自家的鸡是圈养,很多营养跟不上,这软鸡蛋壳肯定是缺钙导致的,散养让它们自个儿到处刨着吃就好了。

韩玉说道:“娘,五奶奶他们几家的鸡是放养的,吃得好,咱家的鸡这么圈着,吃不到虫子啥的。”

韩子明一拍大腿,吐了口白烟,说道:“我也正想说,就八只鸡,你说你把人家圈着,别说吃不好,那心情也不好啊。这人要是天天圈着还闷出病来呢。”

“净瞎说。鸡又不是人,有啥心情好不好的。”

林氏眉头微皱,说道,“我也想放养,可丢了咋办。之前放养的就被那些鳖孙娃子一个个给摸(偷)了,好不容易养大的,多肉疼啊。”

韩玉坐着,眼睛看着蓝天上的白云朵朵,脑袋里想法转了又转,忽然一阵透亮,心想,有了,对症下药,缺啥补啥。于是眉飞色舞地对林氏说:“娘,我之前在西头见人家摸玛格丽(田螺),说是在大锅里使劲儿煮熟了,砸碎,专门喂鸡鸭吃的,下蛋多,而且都是红心的好蛋。要不咱家也试试?”

林氏一听,来了精神,问道:“玛格丽喂鸡,我咋没有想到啊!成,等会吃罢饭,咱去摸点回来,看看效果咋样。”

其实韩玉对“玛格丽”这个词,现在仍旧抱着敬畏的态度,田螺就田螺吧,弄得跟外国女人的名字似的,不过这是农家的叫法,说田螺大家反而都不知道是什么。

韩子明拍了拍韩玉的头,说道:“还是闺女知道持家,省了多少饲料钱。这些个钱,攒着,大娃子以后的房子要盖,小娃子要婆娘的时候也得花钱,就数闺女省事了,真该多生几个闺女。”

林氏笑笑说道:“多生几个闺女,咱家养得起啊?就这三个娃子已经够折腾大半辈子的了。”

韩玉看着在一旁耍的兄弟二人,说道:“爹,娘,能不能叫大哥二哥去读书考功名?”

听她这么一说,韩子明也不说话了,吧嗒吧嗒抽着水烟,低着头。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还是林氏一句话打破了沉寂,她说道:“哪家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你大哥二哥读书的事儿,我给你爹商量了不是一次两次,可是有这个心,也没这个钱。想当初,你还没好的时候,我跟你爹就准备把你……”

“都啥百老年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了,别提了。”

韩子明打断了林氏,语气有点冲,不过很快就缓和下来,“这人,就得认命。咱家没这个条件。你大哥二哥注定就不是读书人,还是老老实实种块田,有个一家子这么过着,没事没咋的,我跟你娘也就放心了。”

农家人,能吃苦,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思想上的保守,对天命鬼神的敬畏,也是显而易见的。譬如行商,按道理说,随便卖点东西都能养家糊口,供孩子上学,但因为商人地位的卑贱,加上人人爱面子,没有几个人愿意抛头露面。宁愿守着一块地,等丰收,受苦受穷。

韩玉这么想,当然没有嗔怪的意思,她也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