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东汉末 >

第222部分

混在东汉末-第222部分

小说: 混在东汉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观上,他豪情万丈,可是等他回到下面,万丈豪情全化成了压力,沉甸甸的压在心头。他看着不时从身边经过的郎官们,看着那些看到霍yù时紧张的宫女、宦官们,想到他们已经大半年没有发俸禄,就觉得自己一头撞到了一堵坚不可摧的墙上。
    一个连官员俸禄都发不出来的朝廷,真的还有必要存在下去吗,真的还能起死回生吗?
    他后来隐晦的问过贾诩这个问题,贾诩沉默了好半天,最后摇了摇头:“要看天意”
    他觉得贾诩很实在。他虽然对大汉的情况了解还有限,但是从了解的情况来看,其实大汉的衰败已经不可逆转,那场黄巾大起义虽然还不知道哪一年会爆发,但是肯定会爆发,没有张角,也会有别的人,其实这几十年来,全国的形势进一步恶化,天灾人接踵而至,流民越来越多,各地起义的次数和规模就已经不断的在扩大,谁知道里面会不会有个王角、李角。
    他要想荣华富贵,要想救大汉,就要跳上这艘快沉的船,他不仅要想办法堵缺口,还要面对着无数醉生梦死的乘客,要面对无数为了眼前的sī利,拼命想抢到那块最大的船板的人,他要面对的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无数人。
    他做好准备了吗?他不这么觉得,他甚至连能不能顺利的娶王楚都没有把握,又有什么资格敢说一定能把这艘快沉的大船救回来?按照目前最理想的状态,他要么是趁着船还没有沉,先换到另一条船上去,要么是抢到一条救生艇,然后再尽可能的多抢点船板,提前开始准备大船沉没后的hún战,为自己争得一片生机,也许有机会重新打造一条船,而现在这条船,就让他沉没吧。
    第一种办法很简单,只要把王楚娶到手,然后找个机会出海,难度虽然有,但至少不是完全不可能,而第二种办法就相对复杂多了,风险也大得不可想象。四世三公的袁绍都败了,曹cào有那样的家世都经历了九死一生,他又有什么资格能幻想去分一杯羹?不错,刘备的情况比他更差,最后也成功了,但是那里面有无数的偶然因素,成为刘备的可能性,远比成为吕布、袁术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同样是个疯狂的决定。
    刘修非常压抑,脸上虽然看不出来,心里却近乎窒息,所以才会大半夜的不睡觉,翻墙越脊的跑来和王楚说话。王楚是他在这个世上最大的收获,也是他最渴望得到的,看着她,能让他生出勇气去迎接那个让他自己都觉得疯狂的选择。
    “我需要一点鼓励。”他呐呐的说。
    王楚静静的听着,从刘修有些húnluàn的叙述中,她感受到了刘修在担当后面的犹豫,她既觉得自豪,又觉得担心。刘修虽然只是一个布衣,却要去挑那个沉重得难以想像的担子,他的勇气让人钦佩,也让人觉得疯狂。
    他需要我的鼓励,有了我的鼓励,他就敢于面对一切挑战,负起拯救大汉,拯救无数黎民百姓的重任,他将一往无前,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王楚读的儒家经典比刘修还要多,那种以天下为已任的情结比刘修还要深,可以说是天真也可以说是固执的救世念头比刘修还要自然,她甚至没有过多的犹豫,就坚定的说:
    “阿修,你是好样的,我支持你。”
    “这么重要的话,不看着我的眼睛说,是不是有些不够诚意?”刘修转了一个身,站在窗户前。王楚犹豫了片刻,也从窗户后面走了出来,勇敢的看着刘修,虽然眼神有些羞涩,有些躲闪,却透着无比的坚定,看得刘修一愣,顿生几分惭愧。
    “这个……没点实际的?”刘修挤了挤眼睛,坏笑道。
    “要……要怎么实际的。”王楚顿时红了脸,撤身躲到窗户后面,颤声道:“你……你说过不luàn来,我才见你的。”
    “一点点,一点点,怎么样?”刘修捏起手指示意着,死皮赖脸的说道:“就一下下,我立马就走,从明天开始,不,从现在开始,上刀山,下火海,为天下苍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呸呸呸”王楚见他又开始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忍不住咄了几口,伸出手挡在刘修的嘴前,从窗户后面lù出半张羞红的脸:“不准你胡说,我要你好好的活着,为国尽忠,为家尽孝,做一个好臣子,还要做个好儿子……”
    王楚张了张嘴,最后的话说不下去了,刘修握住她的手,轻轻一wěn:“还要做你的好夫君,生一群儿女,做他们的好父亲。”
    王楚红了脸,轻轻的抽了抽手,却没能抽开。她勇敢的抬起头,看着刘修,轻声说道:“有担当,方是好男儿。你放手去做,刀山火海,定与君生死与共。”说完,踮起脚在刘修额头轻轻一触,然后在刘修反应过来之后,飞快的关上了窗户,任凭刘修怎么央求,再也不肯打开。

第172章 开张大吉
    第172章开张大吉
    刘修笑眯眯的走进了南宫的东观,给看到的每一个人拱手致意,然后从身后张飞的手中取过一张请柬,双手递上:“鄙馆明日开张,恭请先生大驾光临。{手、打{{吧”
    五官中郎将堂谿典和光禄大夫杨赐看看手中的请柬,又互相看了看,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疑huò,这是什么意思?
    杨赐拉过从身边经过的谏议大夫马日磾:“翁叔,这是谁?”
    马日磾手里捧了一大摞竹简,只好用下巴示意了一上竹简上的请柬:“上面不是有名字吗?二位大人不会告诉我不认识这些字吧?”
    请柬上的字是小篆,但是堂谿典和杨赐都是参与了五经考订的人,这些字当然都认识,但是他们不知道落款上的刘修是谁,更让人不解的事,他怎么跑到宫里来了。
    “刘修你都不知道?”马日磾忍不住笑出声来:“卢子干的弟子,前几天以一对五,把袁公路打得鼻青眼肿的那个。”
    堂谿典和杨赐恍然大悟,原来就这位啊,看他文文静静的,见人三分笑,可没想到居然就是敢在宫外和袁术开练的那位猛人。杨赐皱了皱眉头,又接着问道:“这罗敷面馆又是什么馆?他要开馆授徒吗?”
    马日磾也糊涂,摇摇头道:“不清楚,待会儿去问蔡伯喈吧,他一定知道。”说完,捧着竹简走了。堂谿典看看手中的请柬,赞了一声:“好书法,恐怕是师宜官也要让三分的,怪不得能开馆授徒。”他见杨赐面sè不对,眼珠一转,轻声笑道:“怎么了?”
    杨赐尴尬的笑了笑,说声没事,走到一旁去了,随手将请柬扔到一边。袁术的姊姊是他的儿媳,袁术被刘修打了个鼻青眼肿,怕被他老子袁逢收拾,也怕被他那个庶出的从兄袁绍笑话,不敢回家,这两天躲在他家养伤呢,闲着没事就折腾他那刚出生的小孙子杨修,那眼神可有点不对,现在杨赐才明白袁术为什么对刚出生的外甥印象不好,原来折了他贵公子面子的也叫修。
    “先生?”刘修叫了一声,蔡邕从书简中抬起头来,鬓边一茎白发特别刺眼。“德然啊,什么事?”
    “开了个面馆,请先生去捧个场。”刘修笑着,从怀里掏出一副特制的请柬推到蔡邕面前。蔡邕笑了笑,用左手接了过来,翻开一看,忍不住笑了:“开馆授徒?这面馆教什么啊?”
    汉朝的店一般叫肆,都开在市场之中,卖酒的叫酒肆,卖ròu的叫ròu肆,没有叫馆的,叫馆的都是上档次的,比如学馆、书馆,再不济的也是武馆——洛阳高手很多,有专门授人武艺的武馆。面馆是什么,蔡邕第一次听说。
    “面就是汤饼,不过与常见的汤饼有些不同。”蔡邕这个人虽然学问好,人却随和,刘修也不客气,不待他请,自顾自的坐好。“我这汤饼可是好东西,吃了很有面子,所以我改称面。”
    蔡邕一听原来面馆是这么个东西,又好气又好笑,随手把请柬一扔,用手指敲着书案,笑骂了一句:“德然,你真是胡闹,开个食肆,居然也敢到东观来请客。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这些人都是什么人?”
    “知道。”刘修不以为然:“这是大汉藏书最多的地方,你们都是大汉最有学问的学者,刚刚完成了不世伟业,校定了五经。”
    “我还以为你不知道呢。”蔡邕挥挥手,示意他没事赶紧走,不要捣luàn。刘修却不动声sè,反问了一句:“学者就不吃饭?”
    “你这是什么话。”蔡邕有些生气了,“学者要吃饭,可也不至于给你一个食肆去捧场吧?德然,我知道你现在很得太后的宠,这南宫你随便来,东观呢,你也可以随便来,藏书,你可以随意看,可是这人,可不是你随便就能请得动的……”
    “好了好了。”刘修一看蔡邕有鸿篇大论的迹象,连忙打住。
    自从成功的骗出了太后的眼泪之后,太后为了让他能随时进宫陪她说笑话,唱俚曲,给了他一个议郎的官职,有进出宫禁的特权,除了皇帝和后妃所在的宫殿,其他的地方他可以和回家一样,所以才能大摇大摆的到大汉国立图书馆——东观来转转。蔡邕显然对太后的这个决定不以为然,也许背地里还发过牢sāo,但没起作用,现在他送上门来求批评,蔡邕大有不放过他的意思。可是他没兴趣听这些,罗敷面馆明天就要开张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要想把太学做为一个稳定的客户源,东观这帮学者的号召力不可小视,要不他也不会亲自来发请柬。
    “先生,我这面馆可不是普通的食肆,明天你去看一眼就知道了。”刘修指指蔡邕案上的请柬:“先生何不看看再说?”
    “有什么好看的。”蔡邕有些烦,后悔当初对刘修太客气了,这小子不仅做起了生意,而且把他们这些学者当成了招之即来的帮衬,居然要他们去给他的破食肆开业捧场,有这么羞辱人的吗?蔡邕一边想着,一边打开了请柬,眼睛一瞟,嘴里的嘟囔立刻打住了。他放下了右手的笔,双手展开请柬,眉头挑了两下:“这就是你说的古文?”
    刘修笑了,怡然自得的点点头,他就知道蔡邕会有这个表情——就像是鸦片鬼看到了上等的福寿膏,葛朗台看到了黄金,整个máo孔里都透着贪婪。
    “……车既工,……马既同……”蔡邕勉强读了几句,就读不下去了,更让他郁闷的是,第一个字就不认识。他有些狐疑的看看刘修,起身走了出去,刘修知道他肯定是去找另外几个专家了,也不着急,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又示意张飞自取。
    他给蔡邕写的是几句石鼓文。石鼓是唐朝才出土的,用的文字是东周时的大篆文字,和现在通行的古文有很大的区别,后世的学者研究了几百年,最后也没得出权威的定论,蔡邕虽然学问很深,对古文也颇有研究,但是他要想在片刻之间把这些文字全部读懂,那也是不可能的。
    为了明天能把这几个学者请过去当代言人,刘修可是出了血本了。如果蔡邕问起这些文字从哪儿来的,他还不知道怎么说谎呢。
    他正在考虑着明天面馆开张的事情,忽然“哐当”一声巨响,门被人猛的推开了,蔡邕打头,杨赐、堂谿典随后,几个大学者冲了进来,“呼啦”一下就将他团团围住,瞪着眼睛,七嘴八舌的问道:“这究竟是什么古文?”
    “这是什么意思?”
    “这个字究竟该怎么读?”
    刘修吓了一跳,惊恐得像是被一群无良大叔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