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东汉末 >

第474部分

混在东汉末-第474部分

小说: 混在东汉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岜蝗司芫亢艽蟪潭壬暇褪且蛭绷颂岚嗡亩≡皇撬绷硕俊
    荀攸一愣,随即又醒悟过来,连忙说道:“将军所言甚是,阎君一定是被他们劫持的,边章、王国劫持阎君,一定是觉得自己威信不足,所以这才要以阎君为帅。未战而心先怯,此是兵家之大计。”
    傅燮有些明白了:“将军认识阎忠?”
    “当然认识,他是我府中的从事中郎。”刘修此刻已经恢复了平静,从容的笑道:“阎忠去金城,就是我派他去的,原本是要借他的名声来说服金城豪杰与我合作,不曾想出了这么一个意外,反让他身陷险境。”
    傅燮一时有些讪讪。他原本以为自己愿意帮刘修,是给了刘修天大的面子,没曾想阎忠居然早在他之前就投入刘修的卫将军府,而且只是做一个六百石的从事中郎。阎忠是汉阳名士,在中原人的眼里也许算不上什么,可是在西凉人的眼中,阎忠却绝对是个名士,不管是汉人还羌人都对他景仰有加,要不然边章他们也不会劫持他为首领。
    “公达,这里没什么闲杂人等,有什么想法,你就直说吧。”刘修背着手,紧握着马鞭,远眺着西边的天空下连綿起伏的群山,“过了这道山,我们可能就没有多少时间停下了讨论了。”
    荀攸暗自忖道,原来将军特地离开大队,是为了照顾我的习惯啊。虽然这里还有傅燮这么一个外人,但傅燮是新人,又有些傲气,将军让他来听听我的意见,未尝不是要我显lù一下才智,给他一个下马威。我可不能让这个边地人小瞧了。
    傅燮此刻倒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刘修仅带着荀攸和他上到这高处,已经是给了他天大的面子。对于荀家叔侄在将军府中的特殊地位,他也有所耳闻,正想听听这汝颍智士的高见。
    刘修虽然没有回头看他们二人,却将他们各自的心思猜得大差不差。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傅燮虽然出自边地,却能得到范津那样的名士的赏识,学问当然不会差,边地人大多不缺武艺,这样的人往往更加傲气,王允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样的人用好了,是个人才,用得不妥当,却也是最容易产生异心的,因为他们很容易看出你的底气,知道你有没有成功的可能。
    他到这高地上来,起初只是觉得郁闷,不想在众人面前失态,现在荀攸和傅燮跟上来了,也就顺水推舟,听听他们的意见。傅燮要考验他,他也想趁这个机会考验考验傅燮,万一这厮也是个徒有其表的假名士,等他正式入府时就不能付以重任了。
    “南容,你到冀县之后,冀县的情况如何?”荀攸略作思索,转过头问傅燮道:“凉州刺史周洪战殁,对他们可有什么影响?”
    傅燮想了想:“我到冀县停留的时间很短,只是见到了范府君,得知这个消息便匆匆赶了回来。从范府君的反应和沿途的情况来看,似乎并没有太大的震动,至少没有附和羌人的举动。”
    荀攸点点头,转过头对刘修说道:“将军,汉阳是陇山mén户,占住汉阳,便是守住了关中的西大mén。如今汉阳尚未被bō及,攸以为将军应该立刻进入冀县,控制汉阳郡,稳定人心。冀县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将军占之,则汉阳可安,金城、陇西的羌人都不肯轻举妄动,如果被羌人占了,或者汉阳的百姓被羌人所劫,将军要想再取冀城可就不容易了。”
    刘修暗自点头,但是他没有立刻做出决定,而是微笑着看了傅燮一眼:“南容以为如何?”
    傅燮连连点头:“公达所言甚是。将军应立即进入冀县,控制局势。燮愿意再赴冀县,为将军开路。”
    刘修微微一笑:“如今形势紧急,我岂能安步当车,缓缓前进。事急从权,我自当急入冀县,然后召集汉阳的豪杰,与羌人一战,救出阎先生。”
    “将军要亲自冒险?”傅燮有些担心,“羌人虽然还没有大规模进入汉阳,但冀县毗邻陇西,边章、王国都不是鲁莽之辈,他们肯定会派出人马监视冀县周边的情况,如果他们发现了将军的踪迹,只怕……
    “兵贵神速,我想羌人不会想到我来得这么快。”刘修一摆手,xiōng有成竹的说道:“就算有一些前锋人马发现了我,他们也拦不住我入冀县。我这三千亲卫虽然没有檀石槐的玄武营那么强悍,但三五千羌人还是拦不住我的。”
    傅燮听他这么说,也笑着点头同意。他刚才看了一下刘修身后的亲卫营,对将士们那种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从容印象颇深。刘修是在落rì原擒杀檀石槐的人,想必他的亲卫营也是非常强悍的。此刻要争取时间,行动得越快,成功的机率越大,需要的是快速的决策能力和行动动力,确实不宜瞻前顾后,三思而行。
    刘修的这一举动让他非常满意。
    一声令下,包括刘修在内的所有人都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以急行军的速度前进,斥候营校尉李逸风带着手下的斥候向前狂奔而去。
    第二天下午,刘修赶到上邽,遇到了汉阳太守范津派来的使者赵安。赵安jīng神疲惫,浑身血污,手臂上还受了伤,简单的用布包扎了一下。跟着他的几个郡卒身上也都有不少血迹,jīng神紧张。赵安一看到刘修,急急忙忙的行了礼:“大人,羌人前锋已到望垣。”
    “地图!”刘修叫了一声,郝昭立刻从行囊里取出地图,刘修迅速在地图上找到了望垣的位置,不过他没有停留,手指在地图上划了一下,问道:“邽山和固岭可有羌人踪迹?”
    赵安回忆了一下:“没有见到。”
    “现在虽然还没有,但是应该很快就会有。”赵安身后的一个年轻郡卒忽然大声说道。
    “大胆!将军未曾发问,你怎敢大声喧哗。”赵安沉下脸,喝了他一声,转过头又向刘修拜了一拜:“乡野之人,不识礼仪,请将军莫怪。”
    刘修眨了眨眼睛,冲那个有些窘迫的年轻郡卒招了招手,把他叫到面前,打量了片刻。见此人面相稚嫩,chún上没有胡须,只有一些淡淡的茸máo,最多也就是十五六岁的样子,但身体很结实,虽然护着赵安从冀州奔到此,身上也有不少血迹,也有些紧张,但眼神并不慌luàn。刘修注意了一下他身上的血,见血迹虽然不少,却不是他本人的。
    刘修笑了笑,这小子应该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初生牛犊,正是想建功立业的热血青chūn期,要是在官场上再历练几年,也许就没这么冲动了。“怎么称呼?”
    那郡卒见刘修语气温和,并无生气的迹像,心里的紧张去了几分,他没有回答刘修的话,反而打量了刘修一番,这才翻身拜倒:“汉阳太守府小吏庞德,拜见卫将军。”
    “起来说话。”刘修礼貌的虚扶了一下,等庞德站起来,他才忽然觉得意外,重新仔细的打量了庞德一眼:“你叫庞德?”
    庞德莫名其妙:“小吏正是庞德。”
    “可有字?”
    庞德忽然脸红了,声音低低的说道:“敢告明将军,小吏字令明。”
    刘修眉máo一挑,强压下心里的jī动,笑容更盛了几分:“那你说说,为什么很快就会有?”
    庞德刚才只是一时兴奋,此时真正站在刘修的面前,却有些拘谨起来,呐呐不语。刘修笑笑,伸手按在他肩上,轻轻拍了拍:“不要紧张,怎么想就怎么说,说错了也没关系。”
    庞德听了这话,这才鼓起勇气说:“羌人前锋以骑兵为主,他们之所以不攻击冀城,就是因为他们攻坚能力不足。望垣虽是小城,可是却也坚固,羌人应该不会去攻城。上邽离望垣不到五十里,明将军亲临的消息,他们很快就能知道,既然不能在望垣阻击明将军,邽山和固岭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小吏相信,只要他们派出的前锋将领不愚蠢到不可yào救,他一定会在邽山一带阻击将军,至少会派一部分人。”
    刘修略作思索,觉得庞德说得有理,他也不做评论,又接着问道:“那以令明之见,我军又当如何应付?”
    庞德的脸又红了,庞家是寒mén中的小户,他又没读过什么书,照理说是不会取字的,只是他羡慕那些读书人,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字。刘修现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称他的字,既是看得起他,也让他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小吏以为,当立即出发,抢在羌人前面占领邽山和固岭。”庞德迟疑了一下,又摇摇头:“恐怕来不及了,羌人说不定已经抢了先。”
    “那又如何?”
    “那只能把他们yòu下来,或者……”他看看刘修,犹豫了一下:“或者避其锋锐,渡濛水,从邽山南麓直chā冀城。路虽然远一些,难走一些,却不用厮杀。”
    “是吗?”刘修不置可否的一笑。上邽令任平见了,连忙说道:“明将军,庞德虽然无知,可是这个建议……却是可行。”
    “我不是说他的建议不好。”刘修摆摆手,赞许的看了庞德一眼:“你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见识,将来也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只是你忘了一点,我领兵到此,如果遇到区区羌人前锋数千人便避而不战,那羌人还会把我放在眼里吗,汉阳的豪杰又当如何看我,他们还能劫持我吗?没有他们的支持,仅凭我这三千人马,又如何保得汉阳无事?”
    “那大人的意思是?”
    “我是段公的弟子。段公是何等人物,他是杀得羌人豕突狼奔的名将,我虽然不才,也不能堕了段公的威名。”刘修轻描淡写的摆摆手:“稍事休息,马上出发。如果羌人已经抢占了邽山和固领,那就击破他们。”
    任平大吃一惊,荀攸和傅燮却是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庞德听了,先是一愣,随即又惭愧的一抱拳:“将军高见,德愿为将军马前小卒。”
    “正当与令明并肩作战,破此小贼。”刘修哈哈大笑。
    荀攸看了庞德一眼,拈着胡须不吭声。从刘修的举动,他看得出来,这姓庞的小子很快就会成为同僚了。
    ……
    允吾,金城郡太守府后院的一间小屋里,阎忠静静的坐着,身前的案上放着一本《潜夫论》,一壶淡酒,一只陶杯。他看着书,不时的点点头,赞一声,似乎看得很入神。
    边章背着手,站在mén口,静静的看着阎忠,一动不动,似乎像石雕一般。他已经在那里站了很久,阎忠却没有看他一眼,只是看自己的书。
    “公孝先生,你又何苦呢。”边章幽幽的叹了一口气:“《潜夫论》再好,以先生的聪明,也不需要读这么多遍吧。”
    阎忠连眼皮都不抬,只是嘴角轻轻一挑:“读书如走马,一目十行,就算读百遍又有何用?”他换了个姿势,让自己舒服一点,一手举起书,一手拿起酒杯,“吱”的一声喝了一口酒,点头赞了一声:“王节信确是大才,只可惜终究是个书生,这《劝边》《边议》二章以避寇为议,实乃腐儒之见,不足为凭。”
    “那以先生之见又当如何?”边章也是读过《潜夫论》的,虽然不敢说倒背如流,也是了如指掌,他对王符是敬佩不已,此刻听到阎忠批评王符迂腐,不由自主的问了一句。
    “避岂是避得开的?你放弃了凉州,关中就成边地,羌人会觊觎关中,你放弃了关中,羌人又会出函谷,直扑洛阳。难道要放弃整个大汉,避居江南不成?”
    “可是先生,羌人势大,如今凉州的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