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第一公子 >

第130部分

明朝第一公子-第130部分

小说: 明朝第一公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啊!过几年圣上就要迁都了,就都留在这里醉生梦死吧,几个兄弟有出息最好,没出息就一辈子呆在南京吧。”
  老祖宗低头想了下,点头道:“就依照灏儿的心意,不过等你老子回来,恐怕还是会照顾亲人的。”
  莫测高深的笑笑,张灏含笑不语,老祖宗身边的姐姐,此刻不满的叫道:“奶奶,您光顾着和弟弟说话,还理不理人家了。”
  老祖宗和王氏失笑,看着依然一副小女儿模样的张婉儿,老祖宗疼爱的笑骂道:“都是人家的媳妇了,还跟个孩子似地,自己弟弟的醋都吃,不知羞。”
  嘻嘻一笑,张婉儿伸脚轻轻踢了下弟弟,神秘的笑道:“难道不问问,孩儿为何事回来吗?”
  远处的张可儿立时大羞,扭头就朝里间走去,朱元香叉腰嬉笑道:“听说大姑爷有个本家兄弟,如今在府上教授下人们武艺,摸样人品都是一等一的好,大姐,不知那人定亲没?”
  闻弦歌知雅意,老祖宗看看含笑点头的儿媳王氏,再看看捂嘴轻笑的女眷们,笑骂道:“真以为奶奶任事不知吗?合伙起来糊弄我,呵呵,那朱银丰乃是灏儿看重的兄弟,咱家不稀罕什么家世富贵,只要人品端正就好,这亲事就这么定下了。”
  众人大喜,少不得轮番朝姨娘李氏道喜,李氏昨晚就由太太和朱元香告知此事,又听说那朱银丰即将升为百户武将,虽然心里有点不乐意,却不敢拂了张灏面子,勉强挤出笑脸。
  姑娘们都跑去里间,嘻嘻哈哈的和丫鬟们闹在一起,老祖宗大笑中指着朱元香,心疼的道:“快,让朱丫头坐下,可别动了胎气。”
  羡慕的看着被丫鬟婆子伺候的朱元香,张婉儿失落的道:“真是恭喜你了。”
  “哎呦,姐姐您客气了,多日不见,正想亲近您呢。”
  朱元香早就想亲近这位大姐,谁人不知灏二爷最在意的就是她?恐怕沐姑娘都比不得,平日举凡家中有了什么好东西,第一个送去的就是大姐张婉儿了。
  注意到姐姐的情绪变化,张灏皱眉想了想,安慰道:“姐,后山来了个道法高深的姑子,等晚上陪你去瞧瞧吧。”
  忽然心中一动,张灏凑到母亲身边,低声道:“娘,您教过姐姐如何房事吧?这生孩子可是有讲究的。”
  王氏怔怔的看着儿子,哭笑不得的道:“这孩子,一个爷们关心这个作甚?”不过倒没在意,想了想当年送女儿出嫁时,却是照着房中画略微讲了几句,好像说的很含糊,都是关于第一夜的注意事项。
  一看母亲迷糊模样,张灏心中大笑,他哪会对于此等事脸红不好意思?看了看正和周家太太萧家妈妈说笑的老祖宗,把头凑到嫂子耳边,低声道:“嫂子,行完房事是否得用什么挡住那里?还是别的招数,你跟我姐姐仔细讲讲。”
  朱元香心里一荡,这怀孕几个月的妇人最是受不得刺激,心里立时心痒痒的难受,尤其是问话之人还是自己最中意的兄弟,吃吃笑道:“一个爷们这都懂?你呀!真是人小鬼大。”
  到底不敢说的太露骨,朱元香红着脸扭头朝一脸疑惑的张婉儿小声问道:“大姐,你和姐夫晚上亲热时,下面没垫着软枕吗?”
  噌的一下脸红,张婉儿急忙看看左右无人注意,弟弟又起身而去,又羞涩又好奇的道:“垫东西?为何?”
  看着王婉儿一副好奇宝宝的模样,别说朱元香发愣,就是王氏都急了,低声质问道:“你家里没有婆子吗?怎么无人跟你说?”
  模棱两可又含含糊糊的问话,张婉儿更是听不懂了,还是朱元香细心,探问道:“平日姐姐和姐夫安寝时,娘家太太不派人叮咛一番嘛?”
  多少明白些她们话中意思,张婉儿红着脸道:“婆婆礼佛,一般不管家中事的,哎呀,那么隐私之事,怎能被外人瞧见,我院子中从不许下人进来的,都是些丫鬟。”
  恍然大悟的对视,王氏苦笑叹息,朱元香笑的乐不可支,笑嘻嘻的道:“姐姐,您可真是个糊涂人啊!哈哈。”
  一直担心女儿没有身孕,此时彻底放下心来的王氏,赶紧把女儿搂在怀里,和朱元香一起,详细指导起房中的一应手段,立时听的张婉儿俏脸红红,好半响方恍然大悟的叹息不已。
  很多事就是这么离奇,张婉儿和唐瑛这对糊涂夫妇,还真是不知如何生育后代,按理说家中妇人婆子无数,但就是没人敢上前提醒,结果阴差阳错之下,每晚只顾着自己快活,张婉儿又是个勤快爱干净的,完事后必得下床清洗,唐瑛一个大老爷们,也不大关心此事,结果,几年来没有后代,这错却是出自自己身上。
  远处的张灏失笑摇头,转身朝外面走去,倒不是他能掐会算,实在是太了解姐姐和姐夫了,平日更是听多了类似的笑话,大家都以为会有人出面教导,结果倒是都忽略了。
  说起姐姐不怀孕之事,张灏边走边放声大笑,其实根源乃是出自慕容珊珊身上,那还是前些天发生的趣事了,话说这位风流寡妇,平日那可是一肚子的花花肠子,但谁能想得到?人家其实还是个地地道道的黄花大闺女。
  这还是周氏和慕容珊珊私下说话时,被张灏无意中偷听的,原来慕容珊珊出自书香门第,母亲早在她十岁时病故,其父亲对她格外严厉,出嫁时对于房事朦朦胧胧,也是赶巧,那丈夫更是个书呆子,他**倒是事先准备了几个通房丫头,可是,书生这几年来却谨守非礼勿视的规矩,碰都没碰过一指头。
  话说这两位也不是一味的不知不懂,毕竟都是些读过书的,那教导妈妈倒是糊涂,含糊的交代几句完事,结果两位新人就直接脱衣上了床,各位看官都懂,女人家的第一次其实很麻烦,结果就寻错了洞口,疼的慕容珊珊嗷嗷大叫,强忍着熬过洞房之夜,期间自是磨破了肉皮,出了几滴鲜血。
  第二天一早,丫鬟收拾床铺时,自是兴高采烈的拿着落了红的床单,跑出去讨赏,那太太还满意的问道:“昨夜一切还顺利?”
  慕容珊珊自是羞答答的点头,从此后却极端厌恶房事,就这样,这两位几年来糊里糊涂的就这么过了,一直到书生真正在其她女人身上学到真本事后,却是祸从天降,结果死在北方,慕容珊珊一直蹉跎到今日,依然匪夷所思的乃是个处子之身。
  等回了京城,慕容珊珊因成亲之日的阴影笼罩之下,自然是不在喜欢男人,反而自暴自弃的亲近起女人来了,尤其是喜好用各式玩意折腾美女,这少女时期受到的打击,可谓是对她影响至深了。
  一路大笑,张灏跑到外宅,自是拉着一众兄弟饮酒,席间推杯换盏,可庆祝的对象,此时却一身庄重的去了静心堂,期间受到无数女眷刁难,把个未来新郎官折腾的苦不堪言,闹出的笑话无数,那也不用提了。
  书说简短,单说对面伯爵府,这几天忙忙碌碌的准备省亲事宜,为了面子,把个家中贵重物品都拿出去典当不少,这一场隆重之极的大操大办,光是银钱就花费了足足十万两白银。
  含恨在心的朱氏夫妇,就等着此次能扬眉吐气,按照惯例,省亲之后,一般皇帝都要表示一下,不说都有赏赐,起码能给张武恢复官职,毕竟算是外戚,这省亲对于嫔妃来说,可谓是最风光不过的喜事,无数嫔妃甚至终其一生都没出过宫,可想而知,为何张氏夫妇对此事如此重视,其实也是情理之中了。
  一大早,朱氏急匆匆的进了园子,想着催促老祖宗等全家女眷出门恭候,外面街道上早已搭好了彩棚,甚至整条街道都被下人清空。
  可没想到,老祖宗和王氏非但没有一身吉服,反而神色淡淡的回绝,说是如今已经分家,二小姐又不是真正的贵妃娘娘,按照礼法规矩,用不着这边女眷出门静候,气的朱氏大怒,当即甩袖而去。
  二老太爷神色之难看也不用说了,就是张武一样气的大骂,只是时间紧迫,只得全家老少站在彩棚下恭候,可一直等到日头落山,还是不见嫔妃的凤架到来,就连传讯公公都没瞧见。
  附近等着看热闹的百姓立时炸了锅似地议论纷纷,急的张武夫妇如同热锅里的蚂蚁一样焦急万分,最后倒是等到了太监飞马过来,却是冷漠的当街宣读圣旨。
  最后结局不言而喻,其二小姐生性小心眼,骄纵异常,在宫中根本不受宠,这次朱棣也是看在张灏面子上,放她回家省亲的,可谁知一连接到山东各级官员的奏本,又有那御史台的连番举报。
  这外戚家中奴仆都敢刺杀朝廷命官,此事可是近年来罕见,朱棣又收到张灏请罪奏折,又收到张辅命人快马急报,言辞恳切的请罪。
  原本就有意收回兵权,朱棣顺水推舟之下,以放纵族人行凶为由,把张辅父子的官职免去,又下令在省亲之日,大理寺会同刑部,一群官差赶到伯爵府抄家,一干奴仆全都遣散,却并未罚没至教坊司为奴,算是给了张家一个面子。
  张武数罪并罚,连同家中这些年的不法之事一并处罚,念在张家有功于国,又有免死金牌,其罪又非不可恕,只是把全家老少全都押解回乡,除非后代子孙进京赶考,要不然,一生不许进京,统统回家务农去吧。
  第三卷 一门双贵 第142章 煞费心机
  第142章 煞费心机
  一场惊天变故,吓得张家人人心中不知所措,即使了解内情之人,一连几天一样忐忑不安。
  英国公家的丑事,立时传遍京城,也算是闹得满城风雨了,好在几年前就告分家,虽然暂时全族跟着受世人谩骂,总算是至亲好友间并未离心,反而各家亲戚都赶过来探问。
  长房这边本就处世低调,这些天一直尽全力安顿下人,把上千口家人按照籍贯,分出一些安顿在京城外,一些迁回老家,一些往北奔赴北京安置。
  张灏虽然善待下人,但对于亲人却不顾自身毁誉,不但未亲自送行,还强令早已心怀不满的小妾各自返家,气的二老太爷郁郁寡欢,身边只有三个年老色衰之女相伴,跟着心丧如死的张武夫妇回乡去了。
  从此在无法糟践丫鬟的老爷子,经此一事,倒是安守本分起来,竟然一直活到七十六岁,可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张家下人再一次见识到灏二爷的凌厉手段,无情一面,心颤胆寒之下,自是规规矩矩起来,行事不敢稍有逾越。
  二房恐惧不安,一连多日全家闭门不出,张回夫妇被老祖宗叫到身前,狠狠的训斥一顿,几十位圈养的门客被遣散,一半下人被长房接收,一些名声不好的人家被发配辽东。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张灏总算是借助此事,彻底使家中清净下来,这些年来,自己家中死于蹊跷的下人,多达几十人,每年因被糟蹋而跳井身亡的丫鬟,总是有几个,即使管不了世间不平事,张灏却不会放任亲人作孽。
  对于婶子李氏,他莫名其妙的,总是有种不妥预感,当夜就上山拜访灵枫,美女道姑默然立在山巅,迎着大风道袍飘飞,好半响,方幽幽的叹道:“又是一人被你逆天改命,难道你就不怕遭到报应吗?”
  “救人于悲惨,何谓报应?师姐有些过于着魔了,但凡好男儿顶天立地,岂能坐等憾事发生而袖手旁观?哈哈。”
  大笑下山,张灏心情愉悦的返回院子,第二天亲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